皇帝留下一把刀,村民誓死保守了三百多年,如今自願上交國家

中華上下五千年,其流傳下來的文物數不勝數,有的深埋於黃土之下,有的只是在於某人之手。然而對於這些流傳下來的文物,我們中國是相當的重視的,因為無論這些文物是在個人的手中還是還沒有被發現的,其價值都是在隨著時間一點一點的消失的,而如果交給國家保管的話,這種損失會降到最低。因而多年來,國家一直致力於回收這些文物並妥善的保管。

皇帝留下一把刀,村民誓死保守了三百多年,如今自願上交國家

這篇文章所要講述的故事便是一些村民將一個文物上交給國家。據說這是曾經一位皇帝所留下的一把寶刀,而當地的村民守護了300多年,如今卻自願上交給國家,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故事要從這把刀的主人說起,他便是大名鼎鼎的闖王李自成。

於明朝末年,在朝廷苛政,地方貪官以及自然災害的多重擠壓下,當時的底層民眾過得朝不保夕,而最終激起了民變。張獻忠以及高迎祥等紛紛聚眾起義。然而,最終,卻是李自成成為了後起之秀,並建立大順政權,他一度攻入北京,並且逼得崇禎帝上吊自殺。

皇帝留下一把刀,村民誓死保守了三百多年,如今自願上交國家

李自成本為驛卒,在他失業後,才加入到了高迎祥的義軍。在作戰的時期,李自成最喜愛的兵器便是刀。有一個說法是,刀乃百兵之帥,是冷兵器時代最為趁手的武器之一。

相傳李自成曾自創下一套刀法,其簡潔實用,以此斬敵無數,他所自創的那套刀法,被人稱為闖王刀法,而因其勇猛被高迎祥封為闖將。而在高迎祥戰死後,李自成便繼任闖王,並且帶領高部橫掃了大半個中國。

於崇禎十年,李自成在帶兵陝西潼關南園一帶作戰,而結果卻是不幸被孫傳庭所包圍。為了脫險,李自成便組織數次突圍,但基本都都被明軍擋了回來,而到最後只剩下了僅僅幾百人跟著李自成,眾人更是被困在一個小山坡上,這樣看來,全軍覆沒已經成為定局。然而,李自成卻不甘如此,於是率殘部趁著夜色突圍,最終逃到西安休整部隊去了。

皇帝留下一把刀,村民誓死保守了三百多年,如今自願上交國家

在此六年後,李自成便再次的率部重回潼關,並斬殺了孫傳庭,一雪前恥。然而,在他返回西安的途中,卻不幸又中了明軍埋伏,結果是與主力部隊失散。

此時的李自成又餓又渴,他不知道在路上走了多久,才在華縣境內看到了一戶人家,然而,由於太過勞累,他剛走進大院裡時便昏了過去。因此,這些農戶起初並不知道,他就是大名鼎鼎的“闖王”李自成,只是出於惻隱之心,便騰了一間空房給李自成休息,而且還好心的提供清水和食物。

而等到李自成醒來之後,由於農戶的好心,於是他便將自己的身份告訴了農戶,而這王姓村民在大驚之餘,還讓家人切勿走漏消息,並偷偷的宰殺雞鴨,給李自成調養下身體。

而在李自成休息了數日之後,便準備與主力部隊匯合,而臨別時為報答王家老人的救命之恩,李自成身上別無他物,便將隨身佩戴多年的寶刀留下,並且還說,如若王家日後有難,便可以憑這把寶刀來找自己。

皇帝留下一把刀,村民誓死保守了三百多年,如今自願上交國家

而等到李自成入京稱帝后,王家人便正式的將這把大刀供奉在村裡的露澤院內,並對外稱為“關帝廟”,而周邊的許多村民都慕名前來觀瞻這把“皇帝寶刀”。並且,由於此刀是李自成貼身佩戴之物,因此村民們一直將其作為“鎮村之寶”,代代供奉。

據民國顧熠山《重修華縣縣誌稿》卷十五《古蹟志》記載:“闖王刀,明李自成監造,獻於露澤院堡關帝廟者。久不生鏽,今仍匿存該堡”。

但是,在戰亂的期間,供奉於關帝廟中的闖王刀卻成為人們所惦記著的寶貝,而廟中有寶刀的事情已經傳了出去,因此村民王惠為了保護寶刀,便將寶刀私藏起來。

皇帝留下一把刀,村民誓死保守了三百多年,如今自願上交國家

然而,為此,王家人曾先後遭到土匪和軍閥以及日寇等的輪番騷擾,甚至是嚴刑拷打,只為讓他們交出寶刀,但他們始終不服軟,並且為了保護闖王留下的寶刀,不落於壞人之手,王惠的兒子便將闖王刀埋在地下。

而如今,已經過去了三百多年,王惠的後人王新記便又將這把寶刀挖了出來,並想捐獻給國家,但是,多年的埋藏,讓這把寶刀已經腐爛,並斷成了三節,也是著實可惜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