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裡有個一年級男孩,一言不合就生氣怎麼辦?

奔跑的朵拉


對於這個問題,首先,要慢慢培養他的好習慣。這個你肯定知道不少。

另外我們可以給她看一些繪本故事書,那種習慣養成和性格養成的繪本書。從故事裡面孩子們會懂得一些繪本故事主人公是如何對待事情,處理事情的。

如果他總是生氣,要問清楚他為什麼生氣?告訴他如果是可以用語言交流的,我們不用生氣。

小嘴巴除了吃飯還有一個重要的作用,就是用來交流的用來說話的,就是用來說話的。我們可以用語言表達出我們生氣了,但是我們不能夠用生氣的樣子表達出來。



很好看的夜神


我的小侄子,也是一年級孩子,春節在家,也碰到過他動不動就生氣的情況,假如家長也不知道,先要耐心聽聽孩子的心聲

什麼情況下一言不合,是不是家長沒有看到他的需求,所以他才會生氣。

我小侄子,跟我、他媽、爺爺、姐姐都吵過。

比如他媽,當他有需求時,他媽沒看到,大聲一些跟他溝通,他就生氣了,孩子會說,你為什麼動不動就那麼大聲說話,只要他媽語氣溫柔下來,孩子就願意跟媽媽溝通。因為孩子是最愛媽媽的。

跟我生氣是我請他做事,他不想做,我一直磨他,他才生氣的,我尊重他,他不願意做的事,就不做,等他脾氣下來了,還會主動幫忙。

跟爺爺生氣,是因為跟姐姐打架,爺爺的一句,不要打架,勸他們分開,他就生氣了。因為他認為是在跟姐姐玩呢,因此爺爺說的不要打架,他很生氣。

姐姐經常不顧他的感受,拿他的東西,偶爾他不樂意,倆個人就生氣起來,互打。看到姐姐所做的事,體會到他的東西被姐姐搶的感受,很快能勸和。

孩子生氣不是無理的亂生氣,要看到背後的原因問題。要慢慢引導孩子,說出自己的感受,在大人眼中,覺得再小再好玩再微不足道的原因,也不能嘲笑孩子,而應尊重孩子,告訴孩子該怎麼處理,下次遇到類似情況時,該如何做。

家長一定要耐心引導,孩子氣上來時,是不知道自己是怎樣的。假如家長一直忽略孩子背後的原因,孩子可能慢慢的就不太理家長,或是脾氣更大,長大後也不懂處理這些情況。



兒童心理支持者


我感覺這種情況家長十分頭疼,慢慢失去了耐心,甚至暴跳如雷開始體罰,試圖以武力解決問題。我感覺這樣治標不治本,面對武力可能選擇暫時妥協,但內心還是十分牴觸的,就算完成作業也達不到逾期的效果。反而讓他更加反感和牴觸。我覺得多選用鼓勵的政策,孩子的攀比心還是比較強的,我覺得家長可以利用這一點,讓他看看班裡其他同學的學習視頻和作業情況。讓他評價一下同學的作業質量,並指引他要不要向他們學習,想不想比他們棒,想不想收到老師的表揚。孩子的攀比心裡作祟,可能會更加認真做作業,爭取比他們要做完,甚至做得比他們好。這樣孩子學習的興趣更濃了,學習主動性也提高了。家長的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我兩個孩子在家學習,每天都有這種方法,孩子每天主動起得很早,爭取第一個完成作業交上去。



佳琪駿豪媽媽


不知道你有沒有聽過一句話“七歲八歲討人嫌,雞狗不待見”。意思是七歲八歲的孩子喜歡頂嘴,喜歡生氣,不受人待見。其實這是孩子成長的必經階段,是孩子的一個叛逆期。

心理學家說,七歲八歲的孩子有了明確的自主意識,覺得自己已經上一年級了,是大孩子了。所以對於家長的話沒有以前那麼言聽計從,他們希望自己的想法能夠受到家長和老師的重視。如果家長還是用以前的態度來敷衍他,那麼孩子就會很容易一言不合就生氣。

那麼這既然是孩子成長的必經階段,是孩子這個年齡段的特點,那麼作為父母我們就只能和孩子一起成長。我們首先應該肯定孩子的成長,然後對於孩子的想法也不能再敷衍了事,要用心聆聽。我們可以試試以下的方法和孩子相處:

  • 試著和孩子做朋友,進行平等對話。

既然孩子想表達得是我長大了,我有自己的想法,那麼我們就可以給予孩子選擇的權利。比如做作業的時候,可以讓他選擇先寫語文還是先寫數學,反正作業都是要做的,讓他選擇,然後肯定他的選擇,他心理上會覺得自己受到重視,然後開心地去完成作業。

我們可以給孩子發表意見的權利,比如出去買東西,可以問問孩子需要買什麼,讓孩子嘗試著列一張清單給我們。這樣不僅可以鍛鍊孩子的寫字能力,還能鍛鍊孩子的計劃能力。而且孩子還覺得大人尊重他的想法,他長大了。

  • 用表揚來代替責罵,學會肯定孩子的進步。

每個孩子都是希望能夠得到別人的肯定或者表揚,那麼我們就試著從孩子的叛逆中尋找孩子的優點,肯定孩子的進步。

叛逆的孩子一般是比較勇敢的、勇於創新的。我們可以試著引導孩子的這些能力,讓他們把創新用於學習上,用於生活上。比如讓孩子參加一些家務活動:疊被子、洗碗等等,可以讓孩子有成就感,得到家長們的表揚。

  • 嘗試理解孩子的好奇心,讓他們的好奇心有地方得到解答。

孩子一年級的時候,最喜歡問很多很多的“為什麼”,然後讓家長家頭爛額地到處找答案,有時候這個問題的答案還是無解的。

這個時候我們可以嘗試告訴孩子爸爸媽媽也不知道,讓孩子如果找到答案可以給爸爸媽媽講解。於是給孩子買了一套《十萬個為什麼》,讓孩子自己去書籍裡面尋找答案,實在找不到答案可以一起上網搜索,一起學習一起成長,讓孩子的好奇心得到滿足。

一年級的孩子,從幼兒期步入兒童期,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一個跨越式的進步。他們開始學習文化、學習獨立、學習技能……

也許他們叛逆,也許他們不聽話,也許他們頂嘴,也許他們因為好奇而闖禍。但是誰不是從這個年齡走過來的呢?我們可以引導孩子的叛逆期,但是沒有辦法阻止孩子的叛逆期,作為家長的我們不能夠“拔苗助長”!


多多的成長


誰家還不供著個小祖宗呢?我們家的二年級,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好像特別愛跟你對著幹,好說歹說都是牴觸你。

所以我就限制了她最歡的平板遊戲。如果每天獨立認真完成網課作業,每天獎勵20分鐘看平板時間,但是隻能留到週末玩,晚上睡覺前,我就給她特製的卡片,上面標明20分鐘。這就是今天她自己的表現所得!等到週末的時候,如果她想玩平板,就上交卡片,玩多長時間就上交多長時間的卡片。



Mandy乖乖


其實孩子的情緒化,容易發脾氣,是缺少安全感所導致的,尤其是在嬰兒期。我們可能忽略了,到了孩子有獨立性時就表現為情緒化。

可以從這幾個方面入手解決:

1.學會尊重孩子

孩子與家長之間,雖然是長輩與晚輩的角色但並不是上下級的關係,所以家長一定要發自內心的尊重孩子把孩子放在一個與自己平等的位置。如果家長總是一副高高在上的樣子,不僅會影響與孩子之間的親子關係,還會讓孩子養成任性的性格。

2.認真聽孩子講話,交流

家長可以試想一下,如果你在和一個人訴說自己的意見和想法,而對方卻表現得心不在焉你心裡會是什麼感受?家長一定要學會認真地聽孩子把話講完,也許很多事情在你眼裡是不值一提的小事但在孩子的眼裡卻是驚天動地的大事。如果家長總是不能認真的聽孩子把話講完,孩子就會放棄用語言和家長溝通用自己的行為來表達自己的情緒。

3.為孩子做好榜樣,用行動告訴孩子

家長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孩子也會不由自主模仿家長的行為,所以家長一定要在孩子面前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不要亂髮脾氣。如果家長自己愛亂髮脾氣又怎麼能去管教自己的孩子呢?只有做家長的先為自己的孩子做好榜樣,孩子才有可能改掉愛發脾氣的壞習慣。

你在孩子面前有沒有把這些做到位呢?



慧精牘


首先,小孩子在小的時候,最重要的是要培養孩子的興趣。培養她們的想象力、觀察力、記憶力以及口語表達能力,這些都是為以後的學習做鋪墊的。我們要從培養小孩的興趣愛好著手,這個時間不能急,要一步步的慢慢來。

其次,好的生活習慣和獨立生活的能力都很重要。從小養成好的生活習慣對以後的生活有很大的幫助。

再次,小孩犯錯的時候不要打罵,要試著和她們溝通,告訴她們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交流的時候要放低心態,要把自己想象成小孩,這樣交流的時候,你們之間就沒有代溝,溝通起來就很好,你說的話她也會很容易理解,能明白自己錯在哪裡,下次就不會犯錯了。

最後,小孩子貪玩是難免的,不要一味的剋制他們,不讓他們玩,這是不好的。玩是天性使然,不要壓抑,要教會他們安排好時間,比如可以告訴他們,你們做完作業再玩啊,這樣他們就會很高興的,因為做完就有的玩了。 總結最重點的一點。。家長的言傳身教也是很重要的。小孩子還沒有判斷力,家長的一言一行對他們都有影響,家長平時也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把他們往好的方面引導。


幸運星cool


這種孩子是典型的欠揍型,內心沒有長幼之分。造成一年級一言不合就生氣,原因是父母太聽話,是長期以來父母一直遷就孩子,讓孩子不經過努力就得到。當孩子養成習慣,並在生活中沒有承擔責任的後果,孩子就比較自我,內心沒有規矩!解決辦法很簡單,父母堅持原則,讓孩子體會到違反原則後果(接受批評與懲罰)。現在社會太多這樣的孩子了,本來一巴掌兩腳能解決問題,到後來去花幾萬一月的特殊教育,讓人汗顏!



北斗尖


小孩子淘氣說明他聰明。七八歲是惹人嫌的年紀,這也是他們告訴我們他們長大了,需要被尊重被重視。一切行為都在向我們宣告。所以不能動粗,越打罵越壞事。順毛捋,跟他做好朋友,然後他才肯跟著我們走。你要一言不合就生氣,那自己要調節情緒,深呼吸,默唸親生的,或者聽音樂緩解一下。等孩子度過了這階段就好了,加油!親愛的媽媽們!


柳柳薯條


恭喜你喲,孩子開始有獨立意識了!

當他生氣的時候,我們嘗試著站在他的角度來看問題:是什麼事讓他生氣,有沒有必要生氣。如果是一些小事或只是情緒沒有處理好,我們就先讓他冷靜一下,什麼也不說,冷處理,等他的情緒穩定了,我們再慢慢和他聊,讓他慢慢學會怎麼去處理個人情緒問題。

如果真的是有什麼問題沒有解決好,或是沒能達到他的要求。我們應該鼓勵他說出自己的想法,然後和他一起討論怎麼解決。

雖然孩子年齡還小,但我們還是應該將他當成一個成年人來對待,尊重他的獨立意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