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的五十元相當於現在的多少錢?

老厲9992


七七年我還在內蒙農村過著農民生活,我報一下當地的一些物資價格。

土豆二分錢一斤,一匹好馬二百元,指在馬群裡隨便指哪匹就給套住。一頭牛摔斷腿村幹部賣三十元錢,誰買都行,牛肥又大,把牛皮歸生產隊。村中賣兩頭驢共七十元,也是驢皮歸生產隊。

一大群肥豬趕往土特火車站,中途一大肥豬走不動了,我們六知青買下共三十元,大豬二百多斤。

帶骨頭羊肉當地村民兩毛錢一斤,知青價一毛一斤,就是吃幾頓後再拿不出錢。

羊頭按個,每個五毛錢,牛頭按斤,每斤一毛錢。一般四十三四斤按四十斤交四元,兩個角別打壞還賣八毛錢。

一般一匹馬一百至一百五十元,當地最貴的是災年的乾草,可賣五分錢一斤。


李287275412李澤祥


真巧,1977年我的工資就在50塊錢左右,在一家國有煤礦工作,基本工資三級工43.5元,加上其他補貼接近50元。


那時的50元可不是一個小數,可以滿足5~6口人家庭的全月生活費用,估計相當幹現在的5000元上下的水平。

1977年還是計劃經濟年代,文革剛結束不久,國家還沒有推行改革開放,當時經濟發展相對落後,人民生活水平不高,整個社會呈現出低收入、低物價、低消費狀況,像我們幾萬職工、家屬的礦區生活均在溫飽線上,那時還沒有什麼萬元戶,80年代之後才漸漸出現了萬元暴發戶。


70年代社會供求關係總起來是求大於供,各類商品相對緊缺,城鎮市民購買商品須使用名目繁多的票據,如布票、糧票、油票、肉票等等,沒有票據即使有錢也買不到物品。當時不少參加工作的青年人追求盯髦,喜歡戴手錶、騎自行車,像上海牌手錶、鳳凰牌自行車等一些好的貨物直接去商店很難買到,需要託人找到票才能解決問題。1978年我託人找了一張票,買了一輛大飛輪金鹿牌自行車,記得當時價格不到150塊錢,後來又在市場上以車換車換了一輛小飛輪鳳凰車,又向對方車主多交20塊錢,從這件事中可以看出70年代社會物品是很緊缺的。當時流行一斷話,聽診器、方向盤、殺豬刀子和營業員,說明這四種職業是當時社會上最熱門的職業,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由於當時社會物品短缺的狀況,讓賣肉的和商店營業員成為社會上"萬人求"的紅人。


千山車神


1977年,我某火車站任聯接員,工資加糧貼39元5角,當時物價豬肉一斤6角8分,大米一斤(有糧票)1角4分2釐,雞蛋5分一個,生了病花5分錢掛號費在鐵路醫院就能解決,単身漢的我,一個月的工資完全花不完。如今退休六年了,養老金從最初的5400增加到了6千多元,比四十年前上漲了一百多倍。但是在當今高物價下,反而覺得現在的經濟壓力比拿幾十元的時候還要大。吃穿倒不是主要問題,這個年紀身體有這樣那樣的問題,就很擔心疾病纏身,醫療費用會是一個大的開支,就總掛念著存點錢應急。另外,平時口頭對生老病死似乎不在意,其實內心深處誰不想健康長壽?於是養身保健的藥品食品方面的開支並不低於吃穿用度。說千道萬,話歸主題,我認為1977年的50元相當於現在的5千至8千元。


老頑童76114974


七七年的時候,我的工資一個月是47塊錢,在國營鋼鐵廠上班。中午在食堂吃一頓飯,3角至5角,當時的茅臺酒是8元錢一瓶。家裡邊兒吃麵條買5角錢肉炒菜就夠了。雞蛋當是一角錢一個。西紅柿是5分錢一斤,菜基本上都是論堆買的。西紅柿上市的時候就買一大堆回來,自己做西紅柿罐頭放起來冬天吃。工資雖然只有47元錢,但是每個月還能結餘幾元錢。


託隆貝尼


七十年代,正是國民經濟很睏乏的年代,也算是建國初期,糧食,副食等都是憑票供應。如果問,那個年代五十元等於現在的多少錢?可能我們這個年代人是最有發言權了!

那個年代,每個上班的人,每月平均工資收入也就五六十元錢。

但是物價非常便宜,肉才幾毛錢一斤,菜在最便宜的時候兩分錢一大鐵鍬西紅柿🍅。冬儲大白菜,最便宜時幾釐分錢一斤~~最寬的帶魚,不到兩毛錢一斤,但沒有特殊原因誰也捨不得買。

我記得,我家當初在我居住的那棟樓裡,家庭人口是最輕的,我和弟弟爸爸媽媽總共四口人。而且當初全樓裡的居民,認為我家生活條件是最好的。媽媽是老師每月工資六十多元。爸爸是七級水暖工人,按級別待遇,每月工資是近七十元!我畢業沒有下鄉,在沒有正式參加工作前,在社會上幹了兩年臨時工,一天工資是一元三角二分,一個月是三十多元錢~~所以我家四口人,等於三個人有工資。在那個年代,每個月的家庭收入能有一百多元錢,是了不得的,那個年代錢的最大面值是十元,所以鄰居經常說我家的收入每個月是不打捆的(一百元一捆)。

所以在那個年代,我家竟被稱為是全樓裡的富裕戶~~感覺似乎有那麼點肯定?我想,如果當時家裡沒有遭遇突發變故,可能這個富裕稱呼在那個年代是當之無愧的!

因為那個年代,一個人,一個月五六十元的工資,來養六七口人的家庭是佔絕大多數的。也很正常!

所以當時的五十元錢,等於現在的三四千元一點不為過!也不誇張!

那個年代,家家生活條件均等,幾乎沒有貧富之分!但是很清貧,很苦。

那個年代,要想吃上一頓餃子,是必須要等上過年三十晚上才能實現的!

所以我們天天盼過年,盼過年能吃上幾頓好吃的。總感覺那個年代,過一次年怎麼那麼漫長,那麼遙遙無期呢!

如今的生活條件,是那個年代人的奢望和不敢想,我曾經都說過這樣祈盼的話,我說:什麼時候天天頓頓能吃上白米飯?真的就不白活了!

如今,這個願望真的就實現了。真的要感謝我們祖國一日千里的大好變化,所以,我真情的說一句,祖國,我愛你!

(都是自己的體會,和感慨。)


用戶109699411836


綜合消費水平去比較才能得出正確的答案吧,簡單的打個比吧,記得70年代當年的鄉黨委書記一個月的工資是三十六元人民幣,在當年國家幹部的工資級還算是中等偏上的高工資,普通工人二十幾塊至三十塊左,學徒十六,十八塊不等。但是那時一個人的工資可以養I活五六七口人的當月基本生活一切開支費用和兒女們的學習費用同時每年還有不小的積累灬可現在呢?即便是(農村縣城)一個當家的五千塊錢一個月能養活三口之家(老婆加一小孩計算)能行嗎?而且家人一個也不能生病住院的平安情況下呵,所以答案出來吧,七十年代有五十塊錢月工資的人相當現在的


大提琴深


1977年的50塊錢,等於現在的多少錢?答案:一萬三千元左右。

1977年那個時候已經剛讀書了,讀書的學費就是幾分錢。

父親:母親都是工人,父親的工資30多塊錢,一個月要扣糧食費,電費,剩下的錢是十七元多一些。

50塊錢差不多就是三個月的工資總和了。

那個時候,父親的單位每一星期都有豬肉分,沒有豬肉買的那個時候,因為自己那個時候都去飯堂領生豬肉。

米也是到飯堂(糧站)那裡去稱的米,還有衛生站那裡到底扣多少錢,這個就不知道了。

那時候幸虧父母是國營單位,每天都有三餐飯吃,母親有一個農村的朋友,還要糟糕。

父親那個時候是班長,發工資的時候有工資表,因為我在父親的工資表那裡改了兩塊錢,父親並不知情,後來工資表核對復分,發現父親工資表出了問題,我承認了改了工資表。

犯了這個錯誤,自己到單位大會里面檢討,父親的這個班長也別想當了。

自己那個時候改過工資表,所以知道工人的工資有多少?扣佘下來的多數十五:六元錢。

那個時候除了錢之外,還有布票,糧票,自己也經常拿著糧票去換早歺粉皮。

現在的普通工人一般都有五六千了吧?扣下來的錢都有4000多,三個月存下來就是13000左右。

1977年的50塊錢和現在的13000塊錢差不多了。





A百姓心聲共鳴A


我記得父親工作了一輩子,在1977年時還沒有五十元,一家七口人就靠這點錢生活,日子過得緊巴巴的。當時,養活一個人最基本的費用是8元,現在養活一個人最基本的費用是500元。照這樣計算,1977年的50元相當現在5000元。


劉承澤3


1977年的50元,相當於現在多少錢?請看當時物價。

1977我剛剛高中畢業,當時22歲。正遇上高考,由於遍科語文0分落選,差3分上線。當時價格:豬肉0.85元一斤。

雞蛋以只0.05元一隻。

蘿蔔每斤0.02至0.03元。

生鹽0.05一斤,熟鹽0.07元一斤。

老師工資24元一個月,生產隊沒有工分。

每月8元的老師,生產隊有工分記。

一號米,糧所供應0.139一斤。

二號米,糧所供應0.129一斤。

三號米,糧所供應0.119一斤。

市場沒有米賣,市場豬肉價1元至1.1元一斤。

當時的豬全部是繳一留一的。國家按豬肉票計劃供應的。農戶賣151斤的生豬,只57元多點。1982年才取消繳一留一。


世上沒有人理解的人


1977年我在遼寧省的清源縣一個生產隊裡幹活,那時一天掙兩三角錢,還拿不到手,因為年底一坐口糧錢,幾乎不剩錢了。

若按購買力算,比上現在的一萬還多,那時蓋三間房,花不了二百,(當然那時是草房)現在蓋三間房,沒個七八萬恐怕不行吧?

當然你要是買手錶自行車這類的商品,甚至比現在的貴多了。

所以這麼比真的沒啥大意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