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決策不該被形式主義左右 YOYO體測迴歸有悖科學

海博體育訊:足協的一紙通知,以非常突然的方式,打破了正在備戰新賽季職業聯賽、國家隊賽事的各俱樂部、國字號球隊的平靜心情。>>>官方:足協在各級國家隊及職業俱樂部開展春季大練兵活動

3月6日,中國足協在官網發佈開展“春季大練兵”活動的通知,倡導各級國家隊、職業足球俱樂部開展專項活動,強化基礎體能訓練惡補體能短板。

通知表示,各級國家隊、各職業俱樂部一線隊、預備隊等在嚴密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確保運動員、教練員、工作人員身體健康的基礎上,儘快集中,開始訓練。據瞭解,此番的“春季大練兵”是足協為響應國家體育總局競體司2月27日發佈的“總局辦公廳關於進一步強化基礎體能訓練惡補體能短板的通知”而做出的進一步要求。

足球決策不該被形式主義左右 YOYO體測迴歸有悖科學

足協的通知明確指出,各支隊伍每週有效訓練時間不少於16個小時,同時要以“YOYO測試、12分鐘跑測試、5ⅹ25米測試、深蹲、臥推、原地縱跳和體脂率”等作為基礎測評指標,通過強化訓練,補齊短板,足協更是清晰地列出了幾項評測指標的達標值。

這七項指標中,最吸引眼球同時也是最直觀展現“練體能”目的的,當屬YOYO測試和12分鐘跑測試。

有必要先交代下背景:1992年底,足協決定增設“12分鐘跑”的測試規定,達到及格線的球員才能參加聯賽,而不能及格的球員則無法參賽,當時的及格線,便是與今天相同的3200米。在推行了7年之後,12分鐘跑測試被yoyo測試所取代。所謂“YOYO體測”,測的就是運動員在達到體能極限的時候,持續進行加速、減速、急停、轉身時的耐力。

足球決策不該被形式主義左右 YOYO體測迴歸有悖科學

2003年,中國足協正式引入“YOYO體測”,希望藉此增強中國球員的體能狀況。但YOYO體測的難點在於,在跑的過程中需要始終跟上速度標準。按照當時的測試規則和標準,如果二次跟不上就直接中止測試,沒有通過還有補測機會,一旦補測不過,就沒法參加下個賽季的比賽。

對於很多不以奔跑見長的球員而言,每年的yoyo體側堪稱噩夢。高洪波因為抵制體測而遠走新加坡,結果當年就在新加坡聯賽拿到最佳射手;高峰更是因為沒有通過體測,而宣佈退役。足球圈不少大咖都曾公開批判過這種不科學的體側方式。郝海東直言:“體側不代表真實體能,體能包括彈跳、速度、力量、爆發力、反應、耐力,耐力只是方面。”曾經以“跑不死”著稱的肖戰波也忍不住吐槽,“給隊員帶來更多的是精神上的壓力,而不是身體上的”。而前魯能主帥圖巴科維奇更是忍不住發飆:“YOYO測試根本就不屬於足球,而且有損於足球運動。”

然而,沒有想到的是,十年後YOYO體側居然又回來了。同時,足協也明確表示,將成立監督檢查工作組,不定期赴各級國家隊、各職業足球俱樂部,對運動員基礎測評指標進行抽查。

足球決策不該被形式主義左右 YOYO體測迴歸有悖科學

新的YOYO體側制度下,那些被抽查的球員如果沒能通過,是否也會被取締參賽資格?足協沒有明說,但YOYO體側迴歸這一事件本身,就充滿了巨大的爭議。提升體能的初衷是好的,體能是任何球員都有必要提升的一項基本素質,但問題是,YOYO體側這明明是一個早已被時代拋棄,有很多漏洞和缺陷的方式。2020年了,我們還抱著2003年的一套理論體系來貫徹,這合理嗎?

一直以來,中國足球最缺什麼?專業精神,與時俱進的科學精神。一刀切的行政色彩、不切實際的形式主義,充斥在一個本該高度職業化、市場化的的專業領域。中國足球總是原地踏步,被競爭對手越甩越遠,球員的能力和職業態度是一個方面,但這背後的管理制度更值得我們去反思。

足球決策不該被形式主義左右 YOYO體測迴歸有悖科學

跟十年前相比,各級國家隊、各足球俱樂部早已擁有自己的科學團隊,多數球隊都會高薪聘請知名體能訓練師,用科學的方式去幫助隊員提升體能,延長職業生涯壽命。在這次疫情的大背景下,即便沒有所謂的“春季大練兵”的活動,各支球隊也會科學地去按照既定的節奏去備戰,比如海外拉練、踢熱身賽等等。而突然的“春季大練兵”反而會一定程度上打破既有的反感,甚至帶來不必要的困擾。

還是那句話,時代一直在向前發展,科學訓練、科學測試才是對職業足球最合理也是最基礎的保障。足球是一項非常需要嚴謹的科學精神去鑽研的系統工程,容不得任何一個環節的草率魯莽,尤其是疫情的大背景下,更呼籲所有人以全面、冷靜而縝密的思維方式去渡過難關,否則我們永遠都會困在一個被自己親手鑄造的牢籠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