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决策不该被形式主义左右 YOYO体测回归有悖科学

海博体育讯:足协的一纸通知,以非常突然的方式,打破了正在备战新赛季职业联赛、国家队赛事的各俱乐部、国字号球队的平静心情。>>>官方:足协在各级国家队及职业俱乐部开展春季大练兵活动

3月6日,中国足协在官网发布开展“春季大练兵”活动的通知,倡导各级国家队、职业足球俱乐部开展专项活动,强化基础体能训练恶补体能短板。

通知表示,各级国家队、各职业俱乐部一线队、预备队等在严密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确保运动员、教练员、工作人员身体健康的基础上,尽快集中,开始训练。据了解,此番的“春季大练兵”是足协为响应国家体育总局竞体司2月27日发布的“总局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强化基础体能训练恶补体能短板的通知”而做出的进一步要求。

足球决策不该被形式主义左右 YOYO体测回归有悖科学

足协的通知明确指出,各支队伍每周有效训练时间不少于16个小时,同时要以“YOYO测试、12分钟跑测试、5ⅹ25米测试、深蹲、卧推、原地纵跳和体脂率”等作为基础测评指标,通过强化训练,补齐短板,足协更是清晰地列出了几项评测指标的达标值。

这七项指标中,最吸引眼球同时也是最直观展现“练体能”目的的,当属YOYO测试和12分钟跑测试。

有必要先交代下背景:1992年底,足协决定增设“12分钟跑”的测试规定,达到及格线的球员才能参加联赛,而不能及格的球员则无法参赛,当时的及格线,便是与今天相同的3200米。在推行了7年之后,12分钟跑测试被yoyo测试所取代。所谓“YOYO体测”,测的就是运动员在达到体能极限的时候,持续进行加速、减速、急停、转身时的耐力。

足球决策不该被形式主义左右 YOYO体测回归有悖科学

2003年,中国足协正式引入“YOYO体测”,希望借此增强中国球员的体能状况。但YOYO体测的难点在于,在跑的过程中需要始终跟上速度标准。按照当时的测试规则和标准,如果二次跟不上就直接中止测试,没有通过还有补测机会,一旦补测不过,就没法参加下个赛季的比赛。

对于很多不以奔跑见长的球员而言,每年的yoyo体侧堪称噩梦。高洪波因为抵制体测而远走新加坡,结果当年就在新加坡联赛拿到最佳射手;高峰更是因为没有通过体测,而宣布退役。足球圈不少大咖都曾公开批判过这种不科学的体侧方式。郝海东直言:“体侧不代表真实体能,体能包括弹跳、速度、力量、爆发力、反应、耐力,耐力只是方面。”曾经以“跑不死”著称的肖战波也忍不住吐槽,“给队员带来更多的是精神上的压力,而不是身体上的”。而前鲁能主帅图巴科维奇更是忍不住发飙:“YOYO测试根本就不属于足球,而且有损于足球运动。”

然而,没有想到的是,十年后YOYO体侧居然又回来了。同时,足协也明确表示,将成立监督检查工作组,不定期赴各级国家队、各职业足球俱乐部,对运动员基础测评指标进行抽查。

足球决策不该被形式主义左右 YOYO体测回归有悖科学

新的YOYO体侧制度下,那些被抽查的球员如果没能通过,是否也会被取缔参赛资格?足协没有明说,但YOYO体侧回归这一事件本身,就充满了巨大的争议。提升体能的初衷是好的,体能是任何球员都有必要提升的一项基本素质,但问题是,YOYO体侧这明明是一个早已被时代抛弃,有很多漏洞和缺陷的方式。2020年了,我们还抱着2003年的一套理论体系来贯彻,这合理吗?

一直以来,中国足球最缺什么?专业精神,与时俱进的科学精神。一刀切的行政色彩、不切实际的形式主义,充斥在一个本该高度职业化、市场化的的专业领域。中国足球总是原地踏步,被竞争对手越甩越远,球员的能力和职业态度是一个方面,但这背后的管理制度更值得我们去反思。

足球决策不该被形式主义左右 YOYO体测回归有悖科学

跟十年前相比,各级国家队、各足球俱乐部早已拥有自己的科学团队,多数球队都会高薪聘请知名体能训练师,用科学的方式去帮助队员提升体能,延长职业生涯寿命。在这次疫情的大背景下,即便没有所谓的“春季大练兵”的活动,各支球队也会科学地去按照既定的节奏去备战,比如海外拉练、踢热身赛等等。而突然的“春季大练兵”反而会一定程度上打破既有的反感,甚至带来不必要的困扰。

还是那句话,时代一直在向前发展,科学训练、科学测试才是对职业足球最合理也是最基础的保障。足球是一项非常需要严谨的科学精神去钻研的系统工程,容不得任何一个环节的草率鲁莽,尤其是疫情的大背景下,更呼吁所有人以全面、冷静而缜密的思维方式去渡过难关,否则我们永远都会困在一个被自己亲手铸造的牢笼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