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內這些“反人類”功能太奇葩,設計師怎麼想的?

在很多領域,我們都能聽到“人體工程學”一詞,它可以理解為通過考量體驗者與環境之間的關係,從而提供理論與方法的一種科學。在汽車行業,人體工程學同樣適用,很多我們已經習慣的小細節,實際上也是經過不斷優化演變而來的,如果倒退幾年去看,您會發現很多設計可以說是很“奇葩”。今天我們就來看看,汽車曾經存在的那些“奇葩”設計。

“不會轉”的方向盤

車內這些“反人類”功能太奇葩,設計師怎麼想的?

之所以我們在“不會轉”打了引號,是因為這個方向盤只能讓外圈旋轉,而中心區域無法旋轉,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都是非常彆扭的一個設計。尤其是對於新手而言,非常需要通過方向盤轉動幅度以及圈數判斷車輪狀態,如此一來恐怕就是“難上加難”了。除此之外,喇叭竟然也不在常規的位置,鳴喇叭只能通過按壓右側控制按鍵區域中的兩個不起眼黑色按鈕實現,使用起來略有不便。

手剎和扶手箱“撞車”

車內這些“反人類”功能太奇葩,設計師怎麼想的?

在很多老款車型裡,機械式手剎是相當常見的,每次需要停車的時候,用力往上提,伴隨著咔咔的聲響,車輛也會被“鎖住”,就算在陡坡上停車也不用擔心。然而,有些車型的扶手箱和手剎的位置過近,往上拉手剎時經常會碰到“撞車”的情況,雖然扶手箱可以向上抬高,但無形中增加了使用成本,不如讓兩者距離分開,使用也會更加方便。

旋鈕式調節座椅

車內這些“反人類”功能太奇葩,設計師怎麼想的?

隨著廠商不斷對生產成本進行控制,現今大多數車型的主駕駛座位都採用了電動調節;當然手動調節同樣存在,扳手的設計也比較方便,往上一拉即可調整靠背俯仰。不過扳手式座椅調節也有個問題,一旦駕駛員在車輛行進中調節座椅,很有可能因為突然啟動或者制動導致座椅移動,十分危險。因此,旋鈕式座椅調節應運而生,不僅可以控制調節幅度,還能進行微調,安全性表現更好;不過,由於旋鈕使用起來比較麻煩,需要轉動很多圈才能調節到合適位置,再加上輪盤較大不好操作,因此也被很多人吐槽。

按鍵式升降擋

車內這些“反人類”功能太奇葩,設計師怎麼想的?

手自一體式變速箱不僅帶給了駕駛者自動擋的便利性,同時還允許車主通過手動方式進行升降擋操作,從而帶來更為自由的操作體驗。我們常見的換擋方式主要有撥片式、前後推拉式兩種,除此之外還有將升降擋集中在擋把側面的設計,需要駕駛員按壓“+”、“-”兩個按鈕實現換擋操作。但是在實際體驗中,這樣的設計顯然並不方便駕駛員操作,在保持39點方向盤握姿的情況下,如果希望通過手動升降擋,還需要在擋把上尋找按鈕操作,這顯然和更加隨性、自由的操作體驗背道而馳。

手剎旁邊的車窗控制按鍵

車內這些“反人類”功能太奇葩,設計師怎麼想的?

一般來說,車輛的功能按鍵都設計在控制項目的旁邊,比如門把手就在車門上、空調旋鈕就在出風口旁邊等,這也是我們日常使用的習慣;然而有些車型卻另闢蹊徑,例如將車窗控制按鈕設置在了手剎的旁邊,每次打開車窗的時候還需要伸手在座椅之間摸索,這樣的設計著實有點讓人摸不著頭腦。不過也許有一個原因能解釋,那就是車主在拉好手剎停好車之後,能順帶把車窗關上,避免二次檢查的煩惱。

車內這些“反人類”功能太奇葩,設計師怎麼想的?

隨著汽車的進步,很多奇葩甚至不合理的設計已經消失殆盡了,更加符合人體工程學的車內佈局也讓日常用車變得更加方便。您還使用過什麼非常規的車內功能?評論區吐槽一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