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不要羨慕抖音裡混得好的人,你要知道自己的窮是咋來的

看當下許多年輕人,他們能打車就不坐公交地鐵,能買星巴克就不喝速溶咖啡、能喝飲料就不喝水,能叫外賣就不自己做飯......

他們經常被老一輩人批評:過得太“奢侈”了!

我們經常被教育: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但大多數人對吃苦的定義,都理解得太膚淺了。

2020不要羨慕抖音裡混得好的人,你要知道自己的窮是咋來的

因為工作關係結識的一個姐姐,80年生人,兩家公司的老總,身家過億,為人很低調。

在尋常人眼裡,創業家,尤其是沒有背景和後臺、白手起家的女性創業家,能有所成就,一定吃過很多苦。

尤其是當主人公農村出身、專科學歷,旁人更會不自覺腦補一部女強人披荊斬棘、篳路藍縷的奮鬥史。

可她本人現身說法是,自己完全是個幸運兒,沒怎麼受累。

雖然出生在農村,可家境良好,在重男輕女的年代,父母還是堅持供她上學。

畢業後她一直在一家快銷品公司工作,聽說南方人靠買房掙錢,她央求母親把一輩子的積蓄拿出來,付了兩套房的首付。

此後,她安安分分地上了10年班,和一個普通男人結婚生子,也升了職,日子過得很滋潤。

等房貸還完時,兩套房子價值都已經翻了好幾番,當初沸沸揚揚的質疑聲,早已變成誇讚和羨慕。

14年,她生完二胎,不喜歡以前的工作了,丈夫說,不開心就辭職吧,我一個人的工資也能養家!

在家帶娃的日子,她感到異常空虛,於是她開始琢磨電商,跟她的老本行相關,還一頭撞在風口上。

摸清門路之後,賣掉一套房子,作為創業啟動資金。

她當老闆也沒有忙得如陀螺一般,經常準點下班回家陪孩子,週末一家人出去玩。

她常說:“我開公司當老闆,就是為了不忙不累和自由。”

“挫折都是不得已的,因為年輕經驗少所以容易出錯,一帆風順簡直太爽了!”

“能享福的時候,別自討苦吃。”


2020不要羨慕抖音裡混得好的人,你要知道自己的窮是咋來的

我很欣賞她的一點是,儘管她自身就是一部逆襲的勵志故事,卻完全沒有苦大仇深的影子。

她並不是一直運氣好,當年她掏空父母的家底買房,父親幾乎和她撕破臉,兩三年後關係才緩和。

她生完二胎再次返回職場時,局勢完全變了,身居要職的她,被排擠,被打壓。

當她計劃賣掉房子創業,遭到兩家父母此起彼伏的反對,產後抑鬱快要把她逼瘋,只有丈夫支持她。

公司開了半年就快倒閉,她連續一個月成宿成宿地失眠。

她的人生字典裡的確沒有窮困潦倒,但也沒有安逸舒適。

不管貧窮還是富有,每一個活得精彩的人生,都是以不同的姿態和生活不停地戰鬥。

你問他們:苦嗎?累嗎?

他們會一抹額頭的汗水,笑著說:還好還好。

亦舒曾說,凡覺得辛苦,即是強求。

真正的勵志,是叫人甘之如飴,是指甲扣在傷口裡,也能挖出一朵花來。

總想在逆境中折騰得精彩,反而不覺得眼前的困難是挫折了。


2020不要羨慕抖音裡混得好的人,你要知道自己的窮是咋來的

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餓其體膚、空乏其身都算不得真正意義上的苦,心志的苦才是真的歷練。

窮根本不是吃苦,窮就是窮。

能吃多少苦,不代表能受多少窮。

吃苦不等於受窮的能力,吃苦是長時間為了一件事聚焦的能力;

是在長時間聚焦的過程中,放棄娛樂生活、放棄無效社交、放棄無意義的消費,以及在這個過程中所忍受的不被理解和孤獨。

本質是一種自控能力和自制能力,以及堅持能力和思考深度。

所以從很大程度上來說,白手起家的富人或成功者,往往比窮人更能吃苦,否則他就不可能取得成功。

他們看起來享受著更優越的生活,住別墅、開跑車;

可他們喝咖啡時也在思考上市計劃,在商業酒會上推杯換盞時還在交流行業前景。

向上的通路總是越來越窄,身處其中的人總擔心被淘汰。

越是優秀的人,越有危機感,所以才一直在折騰,幫未來設立護城河。

所以你會發現,他們富有了、成功了以後,還是很勤奮,還是能忍受孤獨,還是很有理想。

這才是吃苦,與物質條件無關。

2020不要羨慕抖音裡混得好的人,你要知道自己的窮是咋來的

知乎上個高贊回答:

“父母對貧窮的信仰堅定不移。他們深信貧窮能夠讓孩子學會吃苦,知道賺錢不易。

然而他們只是把孩子養成了一個自卑、敏感又不善交際的屌絲。”

試想,如果一個成年人整天為節約幾毛錢費盡心機,而不想著創造財富,這樣的格局怎麼會在社會和職場中擁有廣闊的未來呢?

成長離不開挫折,但為了成長而刻意製造挫折,為了吃苦而故意經受貧窮,就屬於沒事自討苦吃。

時代進步發展的意義就在於:

把上一代人的奢侈品,變成這代人的必需品。

把上一代人認為的炫富,變成這代人的日常。

不是年輕人吃不了苦,而是年輕人不願意當傻子。

我們不是吃不了貧窮的苦,而是要反思:“這對我來說是吃苦嗎?”“我有必要吃這個苦嗎?”

年輕最忌諱只知埋頭苦幹,而不知抬頭向遠方看看。

切忌用行為上的勤奮,掩蓋思維上的懶惰。

2020不要羨慕抖音裡混得好的人,你要知道自己的窮是咋來的

臺灣作家劉墉曾說:

“我希望兒子未來有一天在女朋友家做客,既能把一整隻龍蝦吃得乾乾淨淨,讓對方知道自己見過場面;

而當女朋友家龍頭漏水時,又能立刻拿起扳手修理,讓對方知道自己絕非嬌生慣養,而是有責任擔當。”

能享受好的,也能承擔壞的,才是健全完整的人格。

痛苦不是財富,對於痛苦的思考才是。

2020不要羨慕抖音裡混得好的人,你要知道自己的窮是咋來的

美國聯邦最高法院的首席大法官約翰·羅伯茨,曾在兒子的中學畢業典禮上,以一位父親的身份致辭。

他並沒有以尋常的說辭,去祝好運和幸福,而是祝福不幸且痛苦:

“在今後的歲月裡,我希望你們能受到不公平對待。因為只有這樣,你們才會理解正義的價值所在。

我希望你們會遭受背叛,因為那會教你們懂得忠誠的重要性。

很抱歉,我還希望你們會時常感到孤獨,因為只有這樣,才不會將朋友視為理所當然。

我希望你們偶爾運氣不佳,這樣才會讓你們意識到機遇在人生中的地位,進而理解你們的成功並非命中註定,別人的失敗也不是天經地義。

願你們偶爾被人忽視,這樣才能學會傾聽。感受到切膚之痛,才能對別人有同情的理解。

無論我怎麼想,這些都遲早會來臨。而你們能否從中獲益,取決於能否參透人生苦難傳遞的信息。”

所以再美好的祝福語,也不是你破除思想固化的良藥

而打破困局的是你對自己生活的認知,理解和持之以恆的改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