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源山宗如此被“大棚房”

水源山宗如此被“大棚房”

水源山宗生态园门前冷落车马稀

青海省水源山宗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负责人陈青山反映:2018年12月13日,他被时任民和农牧局局长刘存有告知,水源山宗生态园被列为“大棚房”集中清理整治单位,要停业整改。12月25日,由民和十多个部门组成的100多人的“执法队”,对水源山宗生态园开展查封行动。从12月30日开始,对水源山宗的强行拆除陆续展开,直至2019年3月13日结束。

水源山宗生态园,这个2011年命名的青海省乡村旅游4A级接待点,被当作“大棚房”予以强行拆除。陈青山说,“我们父子两代人奋斗创业,就这样化为乌有了。”他坚持认为,县委、县政府在没有吊销、收回公司一切合法证照的情况下,强行拆除水源山宗生态园,是严重侵犯民营企业和公民个人利益的违法行为。

从那时开始,陈青山四处奔波为企业和自己依法维权,至今无果。

陈青山的父亲陈世雄,世居民和北山乡,这里自然条件恶劣,祖祖辈辈没有摆脱代际贫困的命运。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改革春风吹进大山,1984年,陈世雄带着几个乡亲来到甘肃省窑街煤矿搞副业,这让他开阔了眼界。1985年8月,陈世雄回到家乡,贷款200万元建成了民和第一铁合金厂。企业带动了全北山乡和附近农民500人就业,成了民和优秀企业,陈世雄也成为青海省改革开放、致富奔向“四个现代化”的带头人。1991年,时任青海省委书记尹克升来企业调研,为企业题词“敢闯富民之路”。

2004年,民和第一铁合金厂一直是民和纳税大户,陈世雄也先后荣获了省级劳动模范、全国优秀乡镇企业厂长(经理、董事长)等荣誉。

水源山宗如此被“大棚房”

荒草丛生的水源山宗生态园

陈青山的三哥陈青云告诉记者,其父是2007年去世的。2009年,为解决原国有园艺场下岗职工及债务问题,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多次找到他商讨接收民和园艺场的事情。当时的县园艺场满目沧桑、破败不堪、一片荒芜,周围村民随意进场养牛、放羊,近40名职工将近10年没有拿到或拿全工资,怨声载道,经常上访。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认为:民和第一铁合金厂效益一直不错,应有企业担当和责任,“替政府分忧、为职工解困”。经过再三考虑和思想激烈斗争,民和第一铁合金厂同意接手县园艺场这个“烫手山药”。

水源山宗如此被“大棚房”

园内设施全都被拆除清理

2009年4月23日,县政府常务会议(第5号)纪要形成了《关于园艺场土地、资产、债务及职工安置问题的请示》;同年5月,达成了《民和县园艺场国有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明确规定:园艺场299.53亩土地受让给陈青云,年限为50年(2009年5月1日至2059年4月30日止);土地使用权转让金为每亩2万元,总金额599.06万元……

此后,依法办理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国有土地使用证》等证照。陈家人通过借、转、贷等方式,自筹资金8000万元,经过一年多的艰苦努力,建设了青海省最早的生态园。2010年1月22日,县委、县政府主持举办了盛大的竣工开园仪式,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在讲话中指出,水源山宗生态园是“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典型,带动了海东地区百里长廊及河湟地区的经济发展。2011年,以陈青山为法人代表注册成立了青海水源山宗餐饮管理有限公司。

水源山宗如此被“大棚房”

当年由省市县领导参加的水源山宗生态园竣工开园仪式。(图片由陈青山提供)

经过近9年开发建设,水源山宗持续不断投入累计达到1.4亿元,先后安置下岗职工300多人次;解决农民工、季节性务工、大学生假期短工等就业2000多人次,支付工资累计达4000多万元;带动周边农牧民农产品销售每年400万元至600万元,累计超过5000万元……2012年海东地委、海东行政公署为企业颁发了“海东地区就业创业工作优秀企业”;2016年被评为海东市食品卫生A级示范单位。

被强行拆除前的水源山宗生态园,占地8000平方米,园内栽植了南方棕榈树、罗汉松、榕树、金桂、蝴蝶兰等树种花卉,建有各类江南仿古造岩景点等;260多个雅座、包间、高档宴会厅;大小门牌楼20多座,包括大美青海第一园、中华门、中天门等;一个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的100万吨枸杞加工车间,内有各种机器设备;两座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的仓储物流库,内有食品、百货、家用电器等;还建有农业博物馆、生态园储备库、职工宿舍及员工活动中心……

数说发生在2018年末那一幕时,陈青山眼睛湿润了。“强行拆除,所有财产、物品被哄抢一空,至今没有财产登记报告,民营企业和公民个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严重侵害。”原生态园职工王德成,亲历了生态园的发展,他说公司除了自身发展,这些年还做了许多公益活动,良好的口碑在全县没有几家。他回忆当时的场景气愤地说:“服务员和职工宿舍的个人生活用品和财物,都没来及取出,就被推倒填埋了。拆迁推倒了旗杆,国旗在拆迁人员的脚下被踩来踩去,这种行为成了啥?”

水源山宗被强行拆除是当时民和的“大事件”,引起了媒体和民众对这一事件的关注和质疑,对此县委、县政府曾有过“答复”。然而陈青山认为,这些“答复”违背了《宪法》《物权法》《企业法》的基本法律原则和事实真相,比如农业农村部发文明确:“大棚房”整治的范围是占用耕地、特别是永久基本农田上的违法违规建设,而水源山宗公司办理的“三证”表明,299.53亩土地是原国有园艺场的土地。

一年多来,陈青山依法逐级向上反映情况。根据2019年《农业农村部信息公开告知书》给他的回复:按照农业农村部、自然资源部联合下发的“大棚房”整治行动方案,要严格落实属地管理责任,省级政府对本地区的专项行动负总则,区(市、县)政府承担实施专项行动的主体责任。然而当他到省、市、县相关部门想要表达自己的诉求,都被以各种理由推诿和拒绝,问题至今没有得到解决和处理。

水源山宗如此被“大棚房”

由民和县政府主管的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大门紧闭

在调查中,记者通过当地商业人士、行政事业机关干部了解到,原水源山宗生态园的299.53亩土地,现在已成为民和川垣新区与驼岭新区中间面积最大的一块“裸地”,开发价值和商业潜力无限。

尽管陈青山现在身负2000多万元债务,压力巨大,但他却表达了希望县委、县政府对原水源山宗生态园的100多名职工给予就业安置愿望。同时他依然坚信党和政府一定会给他一个说法,会为民营企业撑腰。(本报记者 申维祖 文/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