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家长不要过度的提醒孩子?

木锤哥


我现在就有些后悔,当我再翻看孩子小时候的视频时,基本上都能听到我喊孩子名字的声音以及提醒他注意安全之类的话。其实殊不知我打乱了他的做事节奏,更打乱了他的专注力。有一个视频我印象深刻,孩子正在盆里玩水,我要求他对着镜头让我拍一下,又喋喋不休的说小心水溅到衣服上。孩子一开始准备回头看镜头,可是觉得很好玩又把头扭过去了。其实他当时不知道是玩水还是看镜头,看着他为难的样子,我现在才意识到孩子的世界,大人最好不要过度打扰!


文丫1


试错,是孩子成长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任何事情只有自己亲身经历才能明白其中道理,小孩也不例外。

1.分享一个真实案例,我家孩子今年两岁半,一年前已经可以独自走路,一次去地下车库,因为下坡她奶奶要拉她的手她不愿意,非要自己下,最后不出意外摔了一跤,从那以后她每次下地库都很注意,每次都会说之前自己摔了一跤[捂脸],做其他事情也会听话,所以偶尔的摔打一定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2.在学习过程中,我带过许多学生,教过的方法不愿意用,仍然执意用自己的方法,那这时候你让他继续用,不用多说,等哪次考试成绩由于他自己方法原因不理想学生自然而然的会想起来你教给他的方法。

3.在生活与学习中,一定是要让孩子先自己有所体验才能更愿意尝试家长或老师的思路,没有体验,感受就不会有对比,就不会思考,也就不会成长。[呲牙]



爆炸数学


您好,我是丁丁

这个问题我也犯过。在他平时自己做某件事时,有时我会不停的提醒他,该做这个,该做那个,他总是一会儿就被我打断,后来感觉他的注意力并不是那么集中,估计注意力被我破坏了,后来我意识到这一点,刻意控制住了自己,这是他小时候。

他一点点的长大后开始进入学习时期,在他的学习过程中,我发现我的老毛病又犯了,会时不时去提醒,过多的提醒他要做这个该做那个,写作业的过程中,忍不住插嘴提醒,那么这样的后果是,他对我依赖性很强,任何事情需要我的提醒,没有自主性,他会让我提醒:到什么时间起床,会让我提醒:到什么时间写作业,让我提醒:带什么东西。当我忘记提醒了时,他就开始埋怨我没有提醒他,同时我也会埋怨他,为什么总是让我提醒,他自己不主动?却没有反省到是自己一开始就提醒他多了自己造成的错。在写作业方面造成的后果就是,他没有足够的自信心,做一题或者做完一件事,他会等待,等待你发出口令:可以了,他才开始做下一件或者下一题。

后来再长大一点,当我跟他说某件事时,他会马上回答:好好好,表面我以为他很听话,听我的话了,可是当有一天我和他聊天时,说到这个问题,他说马上说好好好,是因为不想让我唠叨,很烦。原来他是在敷衍我,看吧,过度提醒并没有任何好处,你说的口干舌燥,他听得心烦意乱。从此以后我不再刻意提醒,一般我只说一遍,有时候我会问他这一天如何安排,说来我听一听,然后他就自己安排起来,我有时候会发现他安排的不妥,但也没有刻意的去提醒他,他的不妥,会因此给他带来他不愿意看到的后果,这时候我会安慰一下他,然后建议一下他下次如何进行调整,安排好自己的时间和事情。在这样的过程当中,我发现,每个孩子从内心都希望他自己表现的很好,做的很好,哪怕是特别调皮的孩子。


我是丁丁一号


常言道凡事要有个度。

家长过度提醒孩子肯定对孩子有影响,比如会打断孩子的注意力,打乱做事情的节奏,说多了孩子还会觉得烦。

对于学龄前的儿童,家长过度提醒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孩子专注力差。

我表姐的孩子上幼儿园前一直是老人带,孩子自己玩积木,老太太就在旁边一会喂一口水,一会喂一口水果,一会问她你要不要上厕所,一会叫她小心一些,反正就是不停的打断孩子,要去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后来孩子回到表姐身边要上学了,发现孩子没有专注力,坐不住五分钟,干什么事都三分钟热度。

对于大一些的孩子,也不能过度提醒,孩子有自己的节奏。

我是做托管的,我带的学生写作业有快有慢,慢的我一般不太催他,因为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节奏,你不能要求所有的孩子都一样。

我有个同事,总是不停的催促,讲题的时候也是,问了一个知识点孩子一下没想起来就着急了,导致那个孩子作业一见到她就比较害怕。

思考也是有个过程的,只是有些孩子本身就慢一些,但他是有自己的节奏的。

你一催,他反而不知所措。

再大一些的孩子,像进入青春期的孩子,自主意识特别强,就更不能过度提醒。

你说的一多,孩子就容易烦,三言两语,容易引起家庭战争。

所以说,任何时候,父母不要过度的提醒孩子,也不要过度地干涉,要适当放手,给孩子一些时间和空间。

孩子很多时候都比我们想象中的更强,只是被家长掩盖了。


袜子的教育观


我也赞同而且也是这么做的:当要求孩子干某事时,不宜过度地去提醒他(她)。否则,效果往往适得其反!

不要过度提醒孩子该干什么事,有两大好处:

第一,避免与孩子的逆反心理撞车。

别说是正处于心理逆反期的孩子,即使是成人,也不太喜欢别人过度提醒干什么事。这会让人产生一种不信任感,会让人觉得太啰嗦,让人反感。

比如:“三味”刚用完餐,夫人便下达洗刷任务。我欣然接受了。但我先想活动活动放松一下,再干。这时,夫人又催过不停:“洗碗去啊!”,催一、二次,我还能忍受,可到第三次,我受不了啦,会干脆回答她:“你去干吧,我不干了!”

再如:领导让我做些材料,我很乐意地接受了。可是规定上交时间还没到,他却追问个不停。这时,我真想回一句:“不相我,找别人干去!”

其实,这并非我不想干,也并非我真的办事拖拉,有时候,自己也自己的打算和安排。该干的事,还是放心上的。

但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不喜欢别人啰嗦、听别人命令!

你是否也有同感呢?

成人尚且如此,何况正处于逆反心期的孩子呢。



第二,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自觉性和责任心。

要求孩子干某事,父母既不可事事代劳,也不必时时放心不下。很多时候需要放手让孩子自己选择时间、选择方式自主地去干。

比如:父母布置了孩子的学习任务,孩子不一定立即去做,他也许想再看一下动画片或再玩一会儿。这时候,父母不必急躁,可以放点耐心,考验一下孩子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如果孩子在玩了一阵子后,主动去学习了,就应感到高兴,并予以表扬;如果孩子玩过了头,也暂且别大发雷霆,再借机教育孩子要讲诚信、做事要自觉、要有责任心……不失为一次教育良机。

您赞同“三味”的观点吗?

我是头条号“三味聊教育",力求用时代的眼光、理智的头脑、友善的言语,与您一起聊教育那些事。感谢您的阅读、点赞和关注,并期待与您共同探讨本问题。

三味聊教育


嗨,大家好,我是小事儿。

对于这个问题:为什么家长不要过度提醒孩子?小事儿有话说。


凡事过犹不及,一旦过度,将会带来不敢想象的后果。如今,一些家长正在犯着同样的错误,那就是对孩子的过度提醒。

事例一:

小宝宝一周多大,奶妈总是不厌其烦的告诉孩子要记得小便。孩子刚小便后不过半个小时,奶奶就又开始提醒孩子小便。不久前,孩子已经三周了,小便有点不受控制。到医院一检查,医生说孩子小便存在心理压力。

事例二:

小丽13岁,刚步入初中学习。此时,也处在青春期,爸爸妈妈担心孩子早恋,每天不厌其烦的在孩子耳边说不要早恋。一旦发现孩子与异性接触就讲一堆大道理。有时候,爸爸妈妈趁着孩子不在家私翻孩子日记。就这样,孩子患上了抑郁症。


像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产生这一系列后果的根源都在与家长们的过度提醒。那么,过度提醒的危害有哪些呢?

过度提醒导致孩子心理压力过大:家长们总是在孩子耳边提醒孩子要记得小便,不要早恋,好好学习等等。这些话语潜移默化中成了孩子自身遇到的压力,导致孩子在生活,学习中的心理压力逐渐增大。心理压力过大的后果就是孩子患上心理疾病。过度提醒强化孩子心理负担,会导致事与愿违的危害。

如何避免过度提醒?

  1. 首先,家长内心里要了解孩子成长的发展阶段。根据孩子身心发展阶段进行教育,帮助孩子树立良好的心理状态。
  2. 其次,家长应该明白过度提醒的危害,每当一件事不厌其烦的说就变成过度提醒,孩子内心里抵触,情绪变化较大时,家长要知道不要再说了,自己已经犯了过度提醒的错误。
  3. 再次,家长要多和孩子沟通交流,在亲密无间的亲子关系之中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让孩子在一个宽松舒适的氛围中成长。

最后,家长一旦发现有了过度提醒的问题,就要及时收手,不要在错误的领域一错再错。


教育那点事儿No


很高兴来回答这个问题,家长过度提醒孩子会产生以下三个问题。

第一 无主见 妈宝男

现在很多家长太关心孩子了,总是担心孩子忘记该做的事,所以经常是左右提醒,生怕忘记。久而久之,孩子思维就弱化,有了惰性,什么事情都不那么关注,因为总会有人去提醒。这样孩子就是只有等到提醒,才知道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一个好好的孩子就渐渐的失去了自主能力,没有主见性。这种情况还是很普遍的,尤其是现在家里孩子少,个个都当成了宝。任何事都照顾的很全面,孩子的锻炼机会都被剥夺了,越来越多的“妈宝男”的出现,就跟这一点有关系。

解决方法

我在这里举这么一个小例子:现在很多作业都是通过手机打到家长群里的,主要是为了家长督促孩子回家认真写作业。到时间久了就变成孩子的依赖,需要家长多次提醒才能去写作业,不到。其实在学校里我们老师也要求学生记作业。我们家长朋友不妨每次回家“考考孩子”家庭作业任务是什么,时间一久,孩子自理能力提高,家长也不用天天提醒,所以重点是的事情,我们可以换个方法让孩子牢记。

第二 逆反心理激化

随着孩子的成长,孩子逐渐有自己的想法。尤其当孩子到了青春期,叛逆期,个性表现得尤为强烈,家长一般很难与其沟通,若在这样的情况下,家长还事事提醒,事事“唠叨”,那么一定只会增加其叛逆心理及行为,以后只会与孩子越来越疏远。长此已久,孩子将无法管理,家长也无法掌控孩子的思想,这是一件可怕的事情。所以请家长,注意分寸,不可说得过多,不必事事提醒。

解决办法

此时孩子正面提醒,显得有些苍白无力,收效甚微。我们家长可以从侧面举一些反面的例子,进行侧面教育,把我们的“提醒”,悄悄地换了方式,孩子也能不仅记住,该不会忘,所以方法很重要。


修远课堂


因为过度的提醒会打扰孩子,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并影响到孩子的专注力!

对孩子来说,在他们专注的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正是兴趣培养的关键期,如果家长老是去提醒他,难免会影响到注意力的集中,好心反而坏事了。

什么是过度打扰?

比如陪孩子做作业的家长,看到孩子的一点小问题,忍不住就要指出来,很少有家长看到孩子写错了字、算错了数、坐姿不端,能忍到孩子做完作业才吭声的。往往是一看到就指出来,一遍不听没有改正,第二次就大声吼叫,吓得孩子一惊一乍地。

对于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帮助他,并让他自己来说。虽说这是一句听起来很简单的话,却需要家长的耐心、毅力和方法。

了解孩子,理解需求

蒙特梭利提出:吸收性心智,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即使家长什么也不做,孩子也能从周围的环境里去吸收、学习及成长,孩子用自己的方式探索世界,这个时候,移除环境的干扰就显得尤为重要,理解孩子,以不打扰的精神帮助孩子独立。

为什么要帮助孩子独立?

当孩子在画画时,正在以自己的想象力去创作,如果家长去提醒孩子香蕉就是弯弯的,西瓜就是圆圆的,于是孩子按照家长的说法去画画,那么,孩子的创作力正在被破坏,孩子的探索欲、专注度都被限制了。

孩子的专注度并不是被培养出来的,而是被家长保护出来的,不打扰,帮助孩子独立,就是对孩子的保护。

在孩子需要注意力集中的时候,给他们提供安静的环境,不去打扰孩子,让他们尽情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如果孩子想要做什么事情,支持并理解,满足孩子的需求,让孩子自己去探索和体会。

我是Elva,0-3岁蒙特梭利老师,边工作,边分享蒙氏育儿理念及方法,和家长、老师们一起解答育儿过程中的疑难困惑。喜欢我的内容欢迎点赞、评论、转发和分享。

成长中的Elva老师


你好,个人认为家长过度提醒孩子有三方面的害处:

一,过度提醒孩子让孩子丧失主观能动性

孩子本来是可以主动做计划,主动执行的。可是家长一直像闹钟一样反复提醒,孩子的主观意识还没有动就不得不被推着前进了,然后就觉得自己没必要操心了,会导致她慢慢的丧失主动思考、自主行动的能力。

二,过度提醒引起孩子反感,容易造成亲子矛盾

谁也不喜欢被别人管束,何况是过度的。所以过度提醒,会让孩子格外反感,降低家长在孩子心目中的权威性,后期只会越说越不听,越不听越说,行成恶性循环,影响亲子关系。

三,过多的注意力放在孩子身上,影响自己的事情

每个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当你过度关注孩子事情的时候,对于自己的事情投入不足,会丢失自我,容易一事无成,最终迎来孩子的鄙视。

做孩子的榜样,身教大于言传

用自身行动,给孩子好的示范,比用语言重复很多次要管用!


Abbey


过度提醒孩子,不仅会让孩子觉得烦、麻木,还会让你的提醒成为一种诅咒,影响孩子的发展。

过度提醒孩子,让父母的提醒丧失效力。孩子对父母的提醒容易听而不闻,不仅孩子不重视父母的提醒、教育,并且加重父母教育孩子的负担。

更严重的是,父母的过度提醒可能成为孩子某些行为的诅咒。就拿起床这件事来说,如果父母常常提醒孩子到点了,要起床了,不然就迟到了。但是孩子依然总是赖床,他对父母不厌其烦的提醒会感到麻木。他知道自己要上学了,可是父母的过度提醒让他觉得自己真的没办法起得来,可能因此而放弃挣扎,彻底养成赖床的习惯。

过度提醒还会让孩子没有责任意识,因为父母的过度操心,他容易误解那些本该是他自己的事情是父母的责任,孩子就不会主动去为自己的事情负责。

孩子的事情应该让孩子自己去操心、负责,不然就会成为“父母的事情”。重要的事情孩子能够自己重视,就不需要父母经常的提醒。因此,父母要学会适当地“偷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