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殺奧匈帝國王儲斐迪南大公,引發第一次世界大戰的青年,後來是什麼結局?

大東北的小豆包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這個問題非常大。

我簡單說說。

1914年6月28日,19歲少年普林西普,在薩拉熱窩街頭用勃朗寧M1910型手槍連開七槍,刺殺了正在對薩拉熱窩進行訪問的奧匈帝國王儲弗朗茨·斐迪南和他的妻子索菲亞。這被稱為薩拉熱窩事件。

事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索,最終導致大戰的爆發。

大家都知道了,第一次世界大戰15億人口捲入戰爭,傷亡人員3000萬。

普林西普和他的同伴都是塞爾維亞民族主義者,也是所謂的大塞爾維亞主義者。

他們反對奧匈帝國對於塞爾維亞的控制,還試圖佔領整個巴爾幹地區,建立所謂的南斯拉夫王國,恢復塞爾維亞人最強盛時期。

需要說明的是,普林西普不是塞爾維亞人,而是波黑(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的塞爾維亞族。而波黑和塞爾維亞不同,當時塞爾維亞是獨立的,但波黑是奧匈帝國的領土。

普林西普刺殺費迪南大公,也就是試圖打擊奧匈帝國,儘量消除塞爾維亞的威脅,實現波黑的獨立,建立大南斯拉夫王國。而當時奧匈帝國控制塞爾維亞北部的伏伊伏丁那地區,對該國有著相當的控制力。

自然,刺殺不能改變什麼,反而成為大戰的導火索。

但第一次世界大戰並不能說是普林西普引起的,其實是列強之間的利息爭奪,塞爾維亞甚至南斯拉夫不過是利益的一小部分。

大戰爆發不到1年,塞爾維亞就被奧匈帝國攻佔全境,國家滅亡,直到戰爭結束才恢復。

至於普林西普因年齡不滿20歲,被判處20年苦役。

自然,普林西普明白自己活不了幾年,因為他患有嚴重的肺結核,不能承受沉重的體力勞動。4年後,普林西普就死在了監獄。

對於普林西普的定位,倒是非常有意思的,變了很多次。

在奧匈帝國佔領波黑和塞爾維亞時期,普林西普毫無疑問是恐怖分子,刺客。

但一戰結束以後,波黑獨立又成立南斯拉夫王國,普林西普就成為了民族英雄。

1920年他的遺體被塞爾維亞政府遷葬薩拉熱窩的榮譽冢,為紀念這位“為爭取民族獨立和自由而獻身”的塞爾維亞愛國青年。

到了二戰結束後,鐵托的南斯拉夫也承認普林西普是英雄。

1977年南斯拉夫共產黨政府,在普林西普刺殺皇儲站立的石板上,用水泥澆鑄一雙腳印,並在旁邊的牆壁上嵌入了一塊約一平方米大小的白色大理石板,石板上用黑色的塞語和英語兩種文字刻寫著:1914年6月28日加弗利洛·普林西普就是從這個地方刺殺了奧地利斐迪南皇儲及其夫人索菲亞王妃。南政府同時決定,將此橋改名為“普林西普橋”。

但是,隨著南斯拉夫的解體,尤其是內戰的爆發,普林西普的定位出現一百八十度大轉彎。

因普林西普是所謂大塞爾維亞主義者,強調塞爾維亞人領導南斯拉夫,引起其他民族的不滿。

波黑經過殘酷內戰和屠殺,在北約干涉下停戰,克羅地亞人、穆斯林等民族都對塞爾維亞人很仇恨。

於是,普林西普作為大塞爾維亞主義者,受到唾棄。

他的紀念物及大理石板所在的塞拉熱窩,現在是穆族的控制區。

穆斯林在波黑內戰中,被塞爾維亞人屠殺了很多,當然不可能去崇拜普林西普。

這些紀念物均被拆除,小橋也再次改名為“斐迪南橋”。

一位名叫阿迪的波黑人說:“普林西普是一個恐怖分子和塞爾維亞民族主義者。難道還有別的方法來形容這個殺害斐迪南大公及其夫人的殺人犯嗎?”

但他仍然是塞族人的英雄。塞族主婦米莉察說:“普林西普是塞爾維亞的傳奇英雄。他為人民而活,時刻準備為塞爾維亞人的自由犧牲自己的生命。”

有意思的是,2017年波黑的情況越來越好,民族對立也緩解了很多。

於是,波黑政府在刺殺事件發生的地方,又為普林西普重建了一座紀念碑。

自然,波黑政府對普林西普並沒有下定論,只是單純紀念這一事件。

政府一位負責人對媒體說:每個波黑公民,都可以自己判斷普林西普是英雄還是殺人犯。但歷史就是歷史,歷史是客觀存在的。我們不應該去試圖抹殺它。

薩沙要說的是,這個負責人說的真好。


薩沙


1914年6月28日,是人類近代史上永遠載入史冊的一天。

奧匈帝國皇儲斐迪南大公和妻子一起到訪當時的波斯尼亞的首府薩拉熱窩,在街頭,二人遭到當時還是學生的年僅19歲的加夫裡洛·普林西普的刺殺,槍擊身亡。

這次暗殺事件被稱為薩拉熱窩事件,它導致了奧匈帝國向塞爾維亞宣戰,直接點燃了巴爾幹半島這個火藥桶,並最終直接導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

當時身為學生的加夫裡洛·普林西普,是一個狂熱的塞爾維亞民族主義者,即使被捕後在審判法庭上,聲稱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他深深熱愛的祖國和人民。

雖然因普林西普當時未滿二十歲,沒有被判處死刑,但最終法官還是判處普林西普二十年有期徒刑。在獄中,他因健康原因接受了手臂切除手術,後來宣佈的死亡原因是肺結核,一種由飢餓、嚴寒、和惡劣環境所致,並得不到很好醫療保障的疾病而死。時間是在事件發生近四年後的1915年4月。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加夫裡洛·普林西普的遺體被送回了當時的南斯拉夫,最終得到了民族英雄的認可,對地下的他也算是一種安慰吧!




影音徜徉


刺殺者被抓後在監獄被虐待致死。愚蠢的行為導致自己國家受到無法彌補的創傷。愚蠢的行為為自己國家帶來毀滅性的災難。如果是侵略者,怎麼殺都不過分,而當時只是有糾紛鬧矛盾。奧匈帝國有意併吞塞爾維亞,刺殺給他們提供了藉口。最關鍵的是刺殺皇室,讓其他國家早期干涉,牽制奧匈帝國喪失了藉口。畢竟當時除了法國都是君主制,對於皇室的刺殺讓他們深惡痛絕(歐洲的神經病政治,各國皇室都有血緣關係,你殺了我表哥,堂弟,還指望我幫你?)。一戰的爆發只是德國戰略誤判(德皇以為沙皇會率先攻擊,就先攻擊了法國爭取戰略主動),而德國開始進攻,才能算一戰開始,不然只是奧匈帝國吞併塞爾維亞的小型戰爭,而正因為這次對皇室的刺殺,其他國家不會幫組塞爾維亞。小國就要有小國的自覺。


nightlike


我們知道,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索是因為奧匈帝國王儲斐迪南大公被刺殺。而參與刺殺的是一位塞爾維亞青年,名叫加夫裡若.普林西普。


加夫裡若.普林西普

加夫裡若.普林西普為何要行刺呢?這個加夫裡若·普林西普是塞爾維亞人,行刺時還不滿20歲,但卻是個狂熱的愛國主義者,反對奧匈帝國的殖民擴張。為挽救塞爾維亞民族危機,普林西普決定發動刺殺奧匈帝國王儲斐迪南大公的行動。 1914年6月28日,這天是塞爾維亞國慶節,在斐迪南大公夫婦視察薩拉熱窩,車輛行駛在街頭的時候,混在人群中的普林西普手持勃朗寧M1910型自動手槍朝斐迪南大公夫婦連開7槍,導致斐迪南大公夫婦當場死亡。這便是著名的“薩拉熱窩事件”。一個月之後,奧匈帝國以此為藉口向塞爾維亞宣戰,最終發展到30多個國家15億人被捲入戰爭。



斐迪南大公王儲夫婦遇刺

至於普林西普的結局如何?普林西普和24名同夥當場被捕。在量刑階段,奧地利法律規定,20歲以下的不能被判處死刑,而且謀殺犯的從犯也不會被判處死刑。這樣一來,普林西普雖是主犯,但因不滿20歲,最終被判處20年勞役,在波西米亞的特萊森塔監獄關押。由於寒冷和飢餓,導致普林西普患肺結核,於1918年死亡。

普林西普受審


小甜嘟爸爸


刺殺斐迪南大公的殺手名叫普林西普,事後他因為謀殺被判入獄20年,4年後在監獄中病死。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普林西普都被當成了塞爾維亞的英雄,刺殺地點旁邊的橋還被命名為他的名字。

普林西普為什麼要刺殺斐迪南大公呢?塞爾維亞又和奧匈帝國之間有什麼糾葛呢?這其中有什麼隱秘呢?今天就讓我們再來回顧一下一戰的導火索,薩拉熱窩事件。

一戰前的歐洲格局

在歐洲的東南部有一個巴爾幹半島,在這個半島上有一個叫做塞爾維亞的國家,塞爾維亞在當時是奧斯曼帝國的屬國。當然這並不是他們自願的,而是因為戰敗導致的。奧斯曼帝國當時是歐洲最強大的國家之一。

後來歐洲又崛起了兩股新的強大勢力,俄羅斯帝國和奧匈帝國,他們瓜分走了不少奧斯曼帝國的領土,塞爾維亞也在俄羅斯的幫助下獲得了獨立。最終就變成幾個勢力相互牽制鼎力的格局。

獨立後的塞爾維亞也不安分,也想發展壯大,但是他們自身的實力比較弱,於是就想聯合其他國家,他們首先想到的就是波黑,為什麼選波黑呢,因為他們兩國的民族構成基本一樣,都是南斯拉夫人。幾個國家之間都想把周邊的南斯拉夫人聯合起來,統一成一個國家。

可是這個時候卻出了一個意外,奧匈帝國也動手了,他們突然佔領了波黑。這麼一來,巴爾幹半島上的南斯拉夫人都炸鍋了,他們原本來計劃著聯合統一呢,一不留神先被奧匈帝國給侵略了。所以奧匈帝國一下子就成了所有南斯拉夫人的公敵,首當其衝的就是塞爾維亞,整個塞爾維亞國內都對奧匈帝國極度仇視起來。

斐迪南大公被刺殺的原因

而奧匈帝國佔領了波黑以後,一派喜氣洋洋,斐迪南大公就提出了要新佔領的土地上視察一番。這個斐迪南大公是什麼人呢,他其實就是奧匈帝國的皇儲,用我們的話來說就是太子,是皇位的繼承人。

他們選擇去視察的日子,不知道是有意的還是無心的,定在了6月28日,這一天對於南斯拉夫人來說是非常敏感的,因為歷史上的這一天塞爾維亞被奧斯曼帝國給滅國了,是他們的恥辱日。斐迪南大公選擇這一天來視察,也被塞爾維亞認為是在挑釁示威。

這個時候塞爾維亞國內一個叫做黑手社的組織行動了起來,這個組織裡的人都是極度的民族主義者,都是南斯拉夫人。對於斐迪南大公他們也是恨的牙根癢,所以就計劃去刺殺他。

按照他們原本的計劃,是要往斐迪南大公的車上扔炸彈直接炸死他,但是負責扔炸彈的殺手準頭不夠,炸彈沒有扔過去,被斐迪南大公的車給躲開了。而斐迪南大公呢,心也是夠大的,遇到了刺殺也不慌,還按照原定路線繼續視察。

車隊接著往前走,然後黑手社原本安插在外圍負責配合的人交普林西普,他看到車向自己這邊開了過來,於是就臨時發揮,掏出了手機開始射擊,沒想到還真讓他給成功了,斐迪南大公和他老婆當場就嗝屁了,而普林西普也被當場抓住。

事後普林西普和其他幾個參與者都被抓,因為他當時還不滿20歲,所以逃過了死刑,被判入獄20年,不過四年後在獄中死於肺結核。

為什麼這次刺殺會導致世界大戰呢?

我前面也說了,歐洲原本是奧斯曼帝國一家獨大,後來又崛起了奧匈帝國和俄羅斯帝國。新勢力的崛起必然就會重新洗牌,幾大勢力之間其實早都劍拔弩張,隨時準備開戰了,就是缺一個導火索而已。

斐迪南大公死後,奧匈帝國自然是大怒,不過也不是沒好處,他們原本就打算入侵塞爾維亞,這下正好有了藉口,於是就直接宣佈開戰了。而其他國家知道了,都大喜起來,因為他們期待已久的開戰藉口終於有了。

塞爾維亞是在俄羅斯的幫助下獨立的,它是俄羅斯的小弟。奧匈帝國就這麼入侵塞爾維亞,俄羅斯自然不會坐視不管,這也不符合自己的利益。於是乎,俄羅斯就宣佈對奧匈帝國開戰。

而德國因為利益原因,和奧匈帝國又是盟友,為了防止被俄羅斯帝國做大,所以就也多俄羅斯宣戰。

還有英國,法國等這些有世仇的國家,看到天下大亂起來,也不變得不安分起來。為了爭奪利益,也都利於這個時機,開始了有怨報怨有仇報仇。戰爭就這麼很快從巴爾幹半島,燃燒到了整個歐洲大陸,然後是北非,接著是亞洲。

一個火星下去,整個地球立刻就被引爆了。以上就是一戰的原因,以及薩拉熱窩為什麼可以引爆一戰的原因。


漂浮菌


薩拉熱窩事件作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索,爭議非常多,後果極為嚴重。

而這一次聞名世界的刺殺事件,竟然是一個不滿20歲的中學生,塞爾維亞青年加夫裡洛·普林西普乾的,實在是不敢置信。

公元1914年6月28日,薩拉熱窩事件爆發後,共25名嫌疑人被抓捕。

實際上,關於案件的調查審判結果還沒有出來,在九月十九日,第一次世界大戰就已經爆發。

薩拉熱窩事件的影響,當然不僅限於一場謀殺,但是也僅僅是謀殺罪而已。就是因為薩拉熱窩事件的影響過於嚴重,案件指控的罪名,漸漸地發展到了叛國罪。

實際上就是奧地利想要這些塞爾維亞民族主義者,承擔引發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罪名,將這25名嫌疑人,不管是主犯還是從犯,都判處死刑。

可笑的是六名謀殺案主犯,竟然有5名都是不滿20歲的“中學生”。

1914年10月28日,加夫裡洛·普林西普最後以叛國罪,被判處20年勞役。

但是,殺人不一定非要判處死刑,有很多的方法,更別說是一個國家想要殺一個罪犯。

僅僅四年後,加夫裡洛·普林西普與他的兩名同伴,在同一天一起死於“肺結核”。當然,究竟是病死,還是奧地利“慢性處決”,人們的心中都有自己的想法。

當然,在塞爾維亞政府、民族心目中,加夫裡洛·普林西普是真正的烈士,並且在1920年葬入“薩拉熱窩的榮譽冢”,後來又成為了南斯拉夫的勇士。

可惜在南斯拉夫解體以後,加夫裡洛·普林西普這個民族英雄淪為了美國總統口中的“恐怖分子”。

歷史公元,和大家共同分享不一樣的歷史人物。想了解歷史人物,學習歷史知識的可以關注我,感謝大家支持。


歷史公元


1914年6月28日,奧匈帝國皇儲弗朗茨·斐迪南大公和他的夫人霍恩貝格女公爵蘇菲在薩拉熱窩的火車站遭遇刺殺,僥倖躲過一劫之後,斐迪南大公決定改變預定行程。

不幸的是,斐迪南大公的隨從沒有將改變行程的決定通知領頭車隊,所以整個車隊依然按照原計劃行駛。這就給了預先埋伏的刺客——加夫裡洛·普林西普一個刺殺的機會。斐迪南大公夫婦乘坐的敞篷禮車按計劃開往拉丁大橋,之後停在了拉丁橋邊。

被暗殺之前,斐迪南大公夫婦登上薩拉熱窩市政廳門前的敞篷禮車

正當此時,普林西普手持一支勃朗寧M1910自動手槍衝上前去,離斐迪南大公夫婦近身不到兩米的距離,向夫婦二人各射入一發子彈。夫婦二人被送醫之後不治身亡。

普林西普完成刺殺任務之後,企圖吞服氰化物自殺。然而卻因藥物過期導致自殺式失敗,遂被捕入獄。1914年10月,普林西普被判處20年有期徒刑。有一種說法稱,由於普林西普(生於1894年7月25日)行兇時不滿20週歲,故不能判處死刑。

前排中坐者

在獄中,普林西普由於健康原因做了切除手臂的截肢手術。1918年4月28日,普林西普由於患結核病死於監獄中。病死之前,他的體重只剩下了40公斤。

普林西普是波斯尼亞人,刺殺斐迪南大公前在塞爾維亞首都貝爾格萊德讀書,是一位塞爾維亞民族主義者、熱血青年。1920年,塞爾維亞政府將他的遺骸遷葬到薩拉熱窩的榮譽冢,那座拉丁橋被命名為普林西普橋,並且為他建立了紀念碑,刻下了他的腳印。


兵說


1914年6月28日,塞爾維亞青年普林西普槍殺了奧匈帝國皇位繼承人斐迪南大公夫婦,這件事在歷史上被稱為薩拉熱窩事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索。


開槍打死斐迪南皇太子的普林西普當時他只有19歲,還是個中學生。由於奧匈帝國的法律對死刑有著清晰的界定,罪犯必須年滿二十週歲才能被判處死刑,所以普林西普逃過了死刑的判決。


不過後來有調查發現了一份會議記錄表明普林西普實際上生於1894年6月13日,如果這份記錄真實的話,那麼行刺時他已經年滿二十週歲了,可以被判死刑。但最終經過一番法律爭辯後,這份記錄被證明是錯誤的。


普林西普最終被判處二十年有期徒刑,這是當時他那個年齡最重的刑罰。1918年4月28日,普林西普死於監獄,死因是肺結核,實際上,這就是一種變相的慢性處決。


1920年普林西普遺骸被塞爾維亞政府遷葬薩拉熱窩的榮譽冢,為紀念這位“為爭取民族獨立和自由而獻身”的塞爾維亞愛國青年,原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政府在1977年作出決定,在普林西普刺殺皇儲站立的石板上,用水泥澆鑄一雙腳印,並在旁邊的牆壁上嵌入了一塊約一平方米大小的白色大理石板,石板上用黑色的塞語和英語兩種文字刻寫著:1914年6月28日加弗利洛·普林西普就是從這個地方刺殺了奧地利斐迪南皇儲及其夫人索菲亞王妃。南政府同時決定,將此橋改名為“普林西普橋”。


前南解體、波黑獨立後,該紀念物及大理石板均被拆除,小橋也再次改名為“斐迪南橋”。大理石石板則一直被存放在薩拉熱窩市內一座廢兵營內,此後該兵營又被意大利駐波黑大使館徵用。


1995年代頓協議簽署之前,當時的美國總統巴爾幹問題特別代表霍爾布魯克在見到此橋時,首次稱普林西普為恐怖分子。


歷史的書籤


刺客是塞爾維亞青年普林西普,當時電影已經被作為重要場合的記錄手段,費迪南大公也是歐洲重要權貴,所以他這一次出訪被刺,也被電影鏡頭記錄了下來,今天我們也可以看到。原本這次刺殺行動普林西普是參與者,但並非是刺客,真正的刺客朝費迪南大公的車子投擲炸彈,被躲過了,但產生的混亂,讓普林普西有機會靠近費迪南大公的車子,他毫不猶豫的掏出自己的手槍,打死了費迪南大公夫妻倆。


從留下來的影像裡,就可以看到,普林西普當時就被捕,而且也當時就受到很重的毆打,記錄片裡他被人拖著押送時,就可以看到臉上的青腫痕跡,還有一些相關資料說當時普林西普有數處骨折,沒法具體考證,但說明確實被打的滿重的。不過事後的法律責任問題,到是很善意,當時歐洲的法治建設,對這種高光案件,還是可以做到有法必依的,大概有某條法律不允許處死不滿二十歲的年青人,普林西普沒被判死刑,而是被了判二十年監禁,因為他有肺病,所以入獄四年之後,病死於獄中。

從現實角度,正是普林西普刺殺了費迪南大公這事,才引發第一次世界大戰,不過歷史的車輪碾壓一切,沒有這一事件,磨刀霍霍的雙方,也會有別的藉口開戰,換了那種方式,普林西普這麼一個年青人,很大可能就是一個默默無聞的炮灰吧,更可能還活不過四年呢。

我們的教育,是當時歐洲的上空,已經開始飄蕩著一個紅色的幽靈,實際上當時歐洲上空飄蕩著很多幽靈,遠比紅色這個更可怕的多,比方國內很少提到的無政府主義,在當時就遠比紅色幽靈致命多,類似中國民國時期的王亞樵幫主,一直在歐洲帶領一股刺殺權貴的風潮,費迪南大公的嬸嬸,也就是那個著名的茜茜公主,就是在火車站被無政府主義者用一把起子戳死,看來那時的歐洲,暗殺蠻流行的。


李三萬的三萬裡


這裡是不請自來的守仁君

一戰之前的歐洲簡直亂成一鍋粥, 普法戰爭結束後,法國失去歐陸霸權、失去了阿爾薩斯和洛林,還讓普魯士皇帝在凡爾賽加冕為德意志皇帝,更失去了尊嚴,德法從此結為不共戴天之仇。

反觀德國,普法戰爭的結束標誌著德國正式成為歐陸霸主。隨著德國實力的增長,越來越不滿足舊有的世界秩序,試圖重新瓜分世界。

當了上百年世界老大的英國被德國人追的喘不過氣來,迫切需要收拾掉德國這個暴發戶。

而奧匈帝國和俄國幾乎同時盯上了巴爾幹半島,隨著土耳其帝國的衰落,巴爾幹半島上出現了許多新興的小國,同時也意味著出現了權力的真空。俄奧兩國外巴爾幹半島上爭的不可開交。

歐洲的主要強國因各自的利益摒棄前嫌,形成了同盟國和協約國兩大聯盟。

在薩拉熱窩事件爆發的前夕,塞爾維亞(巴爾幹半島上的一個由斯拉夫人建立的國家,是當時巴爾幹半島上最大最有實力的國家)對奧匈帝國在巴爾幹半島的影響非常排斥,奧匈帝國在巴爾幹半島實際掌握的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的塞族人也對奧匈帝國的統治相當不滿。

奧匈帝國皇帝弗朗茨約瑟夫早就有對塞爾維亞動手的心思,而塞爾維亞的盟友是同為斯拉夫族的沙俄。奧匈帝國背後站著的是德國,意大利。俄國方面則有英法。因為各國在巴爾幹的利益摩擦,當時的巴爾幹已經是劍拔弩張。

(奧匈帝國皇帝弗朗茨約瑟夫,同時也是世界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和最孤獨的皇帝)

而波斯尼亞的塞族年輕人普林西普,用一把手槍,打出了一個世界大戰。

當時奧匈帝國的皇儲斐迪南大公和他的妻子到波斯尼亞訪問,在薩拉熱窩開車遊行時被普林西普刺殺身亡。普林西普隨後被抓被叛20年有期徒刑,但是四年後就死於獄中,塞爾維亞人把他當英雄看待,給他屬碑立像,紀念他的英雄事蹟。

但是這些都不重要,斐迪南大公死亡後,奧匈帝國隨即著手報復欲和塞爾維亞開戰,但是奧匈帝國只想把戰火控制在巴爾幹半島,因為當時歐洲複雜的局勢,奧匈帝國怕因此引發歐洲大戰乃至世界大戰,所以一直遲遲不肯動手。


另一方面德國卻出面支持不斷支持奧匈帝國,當時的德國更像一個唯恐天下不亂的攪局者,在德國的不斷鼓動下,奧匈帝國向塞爾維亞原先,隨後俄國馬上做出反應,緊接著英法也開始行動,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