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沒人能長期準確地預測股市?

預測是一門藝術,而不是一門科學,因此,要在100%的時間內準確無誤是非常困難的。事實上,當你思考它的時候,很難在一段時間內保持正確。預測,充其量只是一個經過深思熟慮的猜測,當你看到這兩個詞的實際定義時,你會發現其實並沒有太大的區別:

預測:“估計未來的事件或趨勢”。

猜測:“在沒有足夠信息確定正確的情況下估計或總結某事。”

最後,這兩者都是估計,但我們常常被引導相信作出估計的人一定有一些我們沒有的遠見。不幸的是,事實上,通常他們沒有。


為什麼沒人能長期準確地預測股市?


如果投資者要求那些發佈預測的人將他們的業績記錄附上,問題就會顯而易見了。我並不是說預測很容易,但所謂專家所描繪的自信和精確讓我想起那些在醫學成為科學之前兜售“神奇療法”的騙子們。

“我們總是讀‘我認為股市會上漲’,我們從不讀‘我認為股市會上漲,(我過去30次預測中有8次是對的)或者“我認為股市會上漲(順便說一句,我去年也說過同樣的話,但我錯了)。”你能想象在不知道擊球率的情況下決定僱傭哪位棒球運動員嗎?你什麼時候見過市場預測師的業績記錄?” - 霍華德·馬克斯

“最愚蠢的是不加反思地接受專家的陳述” - 加勒特·哈丁

在金融業超過四分之一個世紀的時間裡,我幾乎看到各種不同的情況。

“在看跌的情況下,特斯拉將達到每股10美元,在看漲的情況下,特斯拉將達到每股391美元,”本週一位分析師寫道。

當時股價在200美元左右。我心想,391美元,這麼精確?不需要舍入?也許400美元?下跌幅度會低至10美元?!

分析師的區間是10美元到391美元?我不知道如何從中賺錢,但考慮到可能會跌至10美元,也許這股票要繼續觀望看看?

斯圖爾特資產管理公司(Stewart Asset Management)的創始人威廉•斯圖爾特(William Stewart)40年來的平均收益率超越了標準普爾500指數4.3%。在最近的一次格雷厄姆和多德斯維爾採訪中,他提出:

“這不是一門科學,更像是一場猜謎遊戲。我們盡力做出最好的猜測。你真正要做的是規劃你的決策樹並調整它。然而事實上,情況總在不斷地發生改變,不管是預測也好,還是預測基於的算法模型也好,都十分可能發生了變化。然而我們總是會被科學外衣下的模型產生幻想,這些公式讓我們著迷,這並不能改變我們進行猜測行為的本質。” - William Stewart

“製作或購買預測數據但從不費心檢查這些預測數據背後歷史準確性的公司多到令人震驚的地步。”

為什麼我們看到這麼多媒體的預測或者專家的預測之後,並沒有很介意他們的準確率?

“舊的預測就像舊的新聞—很快就會被遺忘—專家們幾乎從未被要求將他們所說的與實際發生的事情聯繫起來。”

問題是出在需求方一端。從來沒有人會對預測者的準確度進行跟蹤評估。

人們傾向於相信那些自信的預測者,這說明本質上來說,預測者是在進行一種銷售行為。

然而當作出預測的人錯誤的時候,指責作出預測的人也是不對的。

“如果天氣預報說有70%的可能性下雨,如果下雨了,人們就會覺得預測準;如果不下雨,他們就會認為預報是錯的。這個簡單的錯誤極為常見。”

“人們常常認為,做決定之後有一個好的結果時,這個決定是對的,然而這並不總是正確的,如果結果使我們看不到我們思維中的缺陷,那就意味著我們處於危險中。”

股票市場是一個混沌的系統、非線性的系統。有時候它似乎遵循著一個規律在行進,有時候就會突然變得毫無規律可言。


為什麼沒人能長期準確地預測股市?

投資者有時候會認為這是一種隨機的表現。但是實際上股票市場並不是一個隨機系統。如果股票市場是一個隨機系統,那麼平均後按道理應該有至少一半左右的公司表現會還過得去,而且意味著該系統雖然是隨機的,但是依然可以用高深的算法終有一天可以大致上算出你成功的概率。

所以當你對一個混沌系統做預測的時候,你會很容易出錯。如果你把整個系統看做地球,也許此時此刻你正在亞馬遜雨林,你知道雨水特別多,但你依然無法判斷出明天下午會不會下雨,如果你對明天下午是否下雨作出預測,很可惜,你的錯誤率可能會比你想象中要高得多。

為了避免陷入預測的陷阱中,投資者需要走到那些天氣更加穩定的地區。如果附近萬里無雲,那可以肯定最近幾天很難下雨了,概率會很低。說來說去,這終究是一個看著概率下注的遊戲,而且就好像天氣一樣,信息是不透明不對稱的,上帝總是擁有著優勢。


為什麼沒人能長期準確地預測股市?

我們歡迎對上市公司有獨特見解的投資者投稿

文章投稿發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