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每天盯着体重秤减肥的人,永远无法减肥成功

大部分减肥的人群都会密切地关注着一个指标,那就是体重是否降低。

他们总会想方设法地让体重每天都降低一点点,只要看到体重数字降低,心里就会松一口气,因为这代表今天的目标得以完成了。

很多人在刚开始时,发现每天只需要少吃一顿晚饭,体重就能不停地往下掉,坚持下去也并不算太困难。但坚持了两个月以后,一些人发现体重几乎不再发生较大的波动。这时候心底就开始慌了,于是一咬牙,加大剂量,午饭也跟着少了一半。

那些每天盯着体重秤减肥的人,永远无法减肥成功

果然,心不狠站不稳,午饭也减少一半后,体重又缓慢下降了。只是好景不长,没过多久,体重又像被人点了穴,原地不动了。

此时,你发现离目标还有一些距离,但坚持下去实在是太难了。无数个被饿到睡不着的夜晚你都在犹豫,要不要继续坚持呢?

许久未见的朋友见面都说你脸色很难看,听说你很久没好好吃过后,于是几个人点了一桌子菜,你实在忍受不了食物的诱惑,便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你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满足感。

那些每天盯着体重秤减肥的人,永远无法减肥成功

但第二天再次看到自己少的可怜的食物,你差点哭了,这受的到底什么罪!你发觉减肥真的很痛苦,不想再受罪了,反正也瘦了很多了,要不先维持一段时间再接着进行吧?

于是你这样决定了。

你开始恢复了减肥前的饮食模式,午餐和晚餐也都恢复了,你觉得这才是生活。

结果半个月后,你猛然间发现自己居然体重上升了好几斤,刚减下去的体重似乎又卷土重来了,你吓的赶紧停下了正准备吃的丰盛午餐,神色忧伤地对自己说了一句:苦日子又要来了!

这个简短的故事,其实在很多减肥的人群身上都上演过。

那些每天盯着体重秤减肥的人,永远无法减肥成功

其实不只是你们,我也有过类似的经历。曾经晚饭只让自己喝一碗清粥,我成功在一个月减掉了将近20斤的体重,我从150斤一个月减到了130斤,这算是当时自己心中理想的体重,我想就这样保持下去就好了。

但当我恢复晚餐正常吃的时候,不到一个月,我就又回到了之前的体重,保持体重,远没有我们想的那样简单。

其实,之所以发生这样的事情,是因为我们都走进了一个误区,我们把减肥当成了减重。我们以为减下去的全部都是脂肪,以为体重能按照自己内心的意愿能够保持的住,但是这一切并不会沿着我们预想的方向走。

我当时虽然成功瘦到了130斤(那时候还没有开始健身),但小肚子依然还在,身上的赘肉变得只是更加松散罢了,它们并没有按照预期设想的那样大量消失,那减少的那部分体重究竟是什么?

那些每天盯着体重秤减肥的人,永远无法减肥成功

其实,只是因为节食以及营养摄入不均衡,导致身体损失了大量的水分还有肌肉,而脂肪减少的比例很少。

这一切的缘由,都是因为我们太信任一样东西,体重秤。

只靠体重秤减肥其实存在很大弊端,因为它并不能区分你身上减少的是脂肪还是肌肉,可能减少的是肌肉,而我们却以为是脂肪,这样只会朝着相反的方向越走越远。

那些每天盯着体重秤减肥的人,永远无法减肥成功

这里,我们要先问自己一个问题:为什么会觉得自己需要减肥?

1.能够明显看到身上脂肪的堆积,身上臃肿不堪,体型很不美观。

2.根据身高体重对照表的范围来看,自己的体重指数(BMI)已经明显超出了正常范围。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应该都是第一个原因才想要减肥的,因为我们具备肉眼可见的肥胖特征,所以我们就判定自己的确需要减肥了。

但我们在实施减肥的过程中,却往往选择了以第二种参照方式来进行,这显然是非常不科学的。

为什么?因为体重指数实际上具有严重的误导性。

那些每天盯着体重秤减肥的人,永远无法减肥成功

我们先来看一看体重指数的计算方式是怎样的:

体重指数(BMI)=体重(千克)/身高(米)的平方,若指数低于18.5就说明需要增重,如果得出的体重指数超过25,你就是超重,如果体重指数超过30,那你就算肥胖。

这看起来似乎比较公正且有科学依据,但它忽略了很关键的一点,那就是体脂水平和瘦体重占比。

我们可以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拿参加比赛的健美选手来进行体重指数测试的话,那么得出的结论是所有的健美选手都属于体重严重超标的范畴,但实际上他们身上的脂肪含量少之又少。

那些每天盯着体重秤减肥的人,永远无法减肥成功

其实不只是对运动员,对很多瘦体重偏高的人群来说,这个公式都是不适用的。

所以,减肥期间体重只是其中一个指标,并不能过于依赖。相反,减肥期间体重降低过快,你反而更应该担忧,因为减脂速度通常不会很快。

对大多数人来说,每周减少总体重1%的体重是最安全且合理的。

比如家明体重150斤,那么他每周减少1.5斤体重是健康且现实的目标,而且这个数值也会随着他体重的减少而波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