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精神内守”的“精”、“神”分别指的是什么?

恋想家


黄帝内经首先是一部反应道德论的书,其次是用道德论解释人体医学的书。道德论是虚无生出实有的论述,所以用物的范围解释精神就不对了,因为精神都是虚无,而身体则是实有,人体产生的开始是先有精神,后有躯体。


《灵枢·经脉》黄帝曰: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骨为干,脉为营,筋为刚,肉为墙,皮肤坚而毛发长,谷入于胃,脉道以通,血气乃行。

这段话说的就是人的形骸产生于精。


再看看精的阐述

《灵枢·决气》歧伯曰:两神相搏,合而成形,常先身生,是谓精。

这里也说明了身体产生之前的就是精,精是两神相搏的产物。

那么神又是什么呢?我们看看阴阳应象大论的一段话

《阴阳应象大论》黄帝问于歧伯曰:凡刺之法,必先本于神。血、脉、营、气、精、神,此五脏之所藏也。至于其淫泆离脏则精失、魂魄飞扬、志气恍乱、智虑去身者,何因而然乎?天之罪,与人之过乎。何谓德气生精神、魂魄、心意志思虑智?请问其故。

  歧伯答曰: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气也。德流气,薄而生者也。故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随神往来者谓之魂;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所以任物者谓之心

这段话说的是黄帝知道治病的针刺方法要想奏效,就得从本神出发。人体的血、脉、营气、气、精、神,五种物质藏于五脏之中,但是却出现流离失散、魂飞魄飏、志意迷乱、思虑不在,是什么原因,天的罪罚,还是人的过错造成呢?什么是精神魂魄心意志思虑智?

黄帝问得很多,我在此仅仅摘录精神魂魄心五者的解释。岐伯回答说,天在人产生的是德,地在人产生的是气。天德流动到地气,相搏而生命产生,所以生命产生以来的就是精,阴阳二精相搏产生的就是神,伴随神来往的就是魂,合并二精出入内外的就是魄,承担物性的就是心脏。

从岐伯的回答,当今人们还是费解。因为语言太过精炼,就算翻译了也还是难懂。如果你明白道生天地万物就知道作为最初源头就是道,道是全虚的,而后生出半虚的天和半实的地,最后生出全实的物体。明白这个思想就容易理解精是什么了。精就是天德地气相互搏击而结合产生的气体精华,“德流气”说的是天德流向地气,“薄而生者也”的薄是“搏”的通假字,依据后文“故生之来谓之精”可以推断出“搏而生之也”,而不是“生者也”,生者为名词就语意不通,与下一句不对接。“搏而生之也”就是天地的德与气搏击结合后生命产生了。“生之也”的生是生命,之不是虚词的指代,而是动词产生的意思(会意字。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可以得出结论,精就是虚化的物质,天德与地气搏击结合的产物,并非实有物质,是由虚化实的关键一步,实有的身体就是在“精”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那么“神”也就不难懂了。天德分阴阳二气,地气也分阴阳二气,天德之气与地气结合,其实就是阴阳结合,所以精就有阴阳二种精的存在。天为阳,地为阴,天地结合就是“德气结合”,就是“阴阳结合”,一个意思,当然也就是二精相搏、二精结合了。那么二精相搏产生的神,又如何理解呢?原文的“两精相搏谓之神”,对于当今世人基本不懂。

把神解释为当今的神仙,是宗教内涵,而非医学所指。用西方理论解释为自然界的物质变化表现和内在规律,则完全是实有状态的概念,而非内经所指的虚无概念,也不对。何况西方的自然界不包括人,这个狭隘范围的词汇,用来解释人体怎么说得通呢?看得出部分中国人用西方理论对中国文化牵强附会的解释,生拉硬扯很难受。

把神解释为人的神志活动,包括对一切生理活动的协调和意识思维活动,还算勉强的解释,有点接近,但这种解释只是功能的理解,也没有说明神的本质是什么,只能算有点沾边的解释。

我们再看内经一段话

《素问·天元纪大论》故物生谓之化,物极谓之变,阴阳不测谓之神,神用无方谓之圣

这段话说的是物的产生叫做化,物的终极所在叫做变,阴阳的无法测量叫做神,神的使用没有方法叫做圣(圣的本义就是通达事理)。

通过这段话看得出神就是阴阳变与化的结果,是物的产生与物的空间范围的制定者,只能以“无方”来使用,不能用有规律的方法使用。结合阴阳应象大论的“两精相搏谓之神”,可以得出结论了,“神”就是物的物性,规定物的物体的产生与空间大小方位,不可以揣摩终极秘密,不能穷尽内涵,因为它是道所生,是道对天地万物的设计与规定的具体体现


有了以上分析,就看得出黄帝内经所指的精神,并非当今的精神内涵,远远超出当今所谓科学的定义,不是实有的概念,也不是脱离肉身飘荡升天的神灵神仙,而是道所生,通过天流向大地而生,可谓是来于天,最终归于天。出生前有了神,精才有意义。没有神,精就不会产生,人的身体也不会产生。人死后,精消失殆尽,而神复归于天,再次被主宰收回。


有能氏


如果抛开过于专业的理论,单纯从养生角度来探讨“精神内守”,其实也不复杂,简单来讲,“精”针对的是生理层面,“神”则是针对心理层面,道家认为,“精”藏于肾,“神”藏于心,在五行中肾属水,心属于火,按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方位,心火在上,属南方,肾水在下,属北方。

心火和肾水之间,隔了一个五行中属土的脾,脾藏意,所以道家养生,把“精”和“神”隔开的这个“意”就特别重要,因为土在中五色中又属黄色,所以道家经典里,经常把“意”称为黄婆,这是后世道家经典里的特殊表达方式,古人出于什么目的不知道,但如果这些称呼对不上号的话,有些经典读起来就很麻烦了,几乎就和读天书一样,根本摸不着头脑。

比如五代时期的纯阳真人吕洞宾,有一道叫《谷神歌》的诗中就说:

火中姹女正含娇,回观水底婴儿俏。

婴儿姹女见黄婆,儿女相逢两意合。

这道诗中就出现了“黄婆”,另外还有“姹女”和“婴儿”,如果平时不怎么接触道家经典的朋友,打开书看到这些,估计翻不了几页就把书丢了边去了,因为根本看不明白。

但我们通过前面的一些简单介绍,大家马上就能找到一些感觉,比如“火中姹女”,既然是“火中”,那肯定和“心神”有关,又因为是“水底婴儿”,那也一定和“肾精”有关,黄婆不用说了,中宫脾土,藏意主思,所以在一些经典中,也会看到“黄婆为媒,婴儿、姹女会中宫。”的说法,通过我们刚才的一一对号入座,相信以后再看到这些,也就不足为奇了。

我们把话题回到“精神内守”,我们人为什么会死?按道家的观点,心藏神,为火,在上,肾藏精,为水,在下,火性轻,向上升,水性沉,往下降,这样精、神是在向相反的方向跑,要脱节了,脾土意本来在中宫调节,它就象个和事佬,精和神则象是一对夫妻,现在他们要离婚,由意相劝,才勉强维持,如果意放任不管的话,那么精和神可能很快就拜拜了,他们一拜拜,对人而言也就意味着死亡降临了。

但我们普通人都有一个通病,我们的意识总是不守本位,爱到处瞎逛荡,一会儿想想这个,一会儿想想那个,他这一瞎逛荡不要紧,没空管精、神这两口的事了,这样一样,这两口子的矛盾始终在不断的激化中,随时可能都会离婚,这种感觉,每个人都会有体会,那就是一个人没精神,整天无精打彩的,原因就是心里不干净,其实也不是心里不干净,而是意识太杂乱,定不下来。

如果意识一旦定下来,道家把意识的安定状态,就叫做“真意”,也就是意识回家了,保持了他本该具备的真实状态,那么他一回家,守住本位,精和神的矛盾马上就缓和下来了,并且还会逐渐的和好,这个反应到人的面貌上,就是人的气色变好了,也精神了。

所以所谓的“精神内守”,就是把意识的关注力从外面收回来,别老让他在外面瞎逛,要常在家里呆着,守住本位,这样精和神之间有了他的调和,就不会打架了,要不然心神属火,肾精属水,这水火不融的道理,我们都知道,中间意土一跑,水火还不得老打架吗?

意土一回来,往中间一站,上面火够不着下面的水了,心火生意土,把火的躁性给耗掉了,然后意土又克下面的肾水,水也不会再泛滥了,这样一样,水火之间不搞内耗,就可以相安无事,人的精神面貌马上就不一样了,所以《黄帝内经》上才讲“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这句话,道理就是从这里来的。


澡雪堂主谈国学


要理解《黄帝内经》中的“精”、“神”指的是什么。首先,要理解《黄帝内经》的物理学背景。
现代科学所认为的世界,是人类可以直接用感官所感觉到的【单一结构世界】。

而《黄帝内经》的上古物理学认为,完整的世界由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重叠而成,是【重叠结构世界】。

甲骨文【天】字就是【重叠结构世界】的象形。

阴、阳概念也是基于【重叠结构世界】的,请看下面的gif演示:


既然,世界是重叠结构的,那么,在重叠结构世界中的人,也是重叠存在的。

左边这个字是甲骨文“人”字,指的是现实世界中的人体。右边这个字是甲骨文“身”字,指的是另外一个重叠世界中的人体。

西医看病全部针对左边这个人体,而中医看病全部针对右边那个人体。

把【重叠结构世界】、【重叠结构人体】的概念理清了,就能来认识“精”、“神”了。

“精”、“神”都不存在于人体上,你从解剖学上,不可能找到“精”、“神”。“精”、“神”全部存在于另外那个重叠世界的人体内。

具体“精”、“神”指的是什么呢?我们可以拿太阳来理解:
太阳,由太阳本身以及太阳光组成。“神”就好比太阳,而“精”就是太阳光。

真正的人,按照上古科学的说法就是“神”,在重叠结构世界中操控着人体。在操控的过程中,“神”的能量“精”就会发散出来,会有消耗,所以,《黄帝内经》说“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更多的内容,欢迎大家来看我的分享文章……

心智玩家:还原人类源头文化、揭秘重叠结构世界、体验心智系统转换


心智玩家


《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篇第一》:“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憺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从安来?”(译)古代精通修养道理的人,经常教到人们说:外界的虚邪贼风,注意及时回避,思想上要安定清静,不贪欲妄想,那体内的真气就能和顺,精神内守而不耗散,这样,疾病就无从侵袭你了。【按】“精”“气”“神”是中华养生学的重要概念。爷给你提示一下:“炁盛则精盈,精盈则炁盛。”


不可不戒非戒不可


所谓“精神内守”,主要是指人对自己的意识思维活动及心理状态进行自我锻炼、自我控制、自我调节,使之与机体、环境保持协调平衡而不紊乱的能力。

再分开来解释。

什么叫精?《黄帝内经》将“精”分为两类。一类是广义的,只要是维持人的生命健康、生命活力的最基本的物质都叫做精,包括精、血、津液,等等。第二类是狭义的,更具体一些,主要是指肾精,特指主管人的生殖、生长发育的精微物质。一般所说的精是指人体的真阴(又称元阴),不但具有生殖功能,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而且能够抵抗外界各种不良因素影响而免于发生疾病。因此阴精充实不仅生长发育正常,而且抗病能力也强。总的来说,精就是维持人生命的原动力。

什么叫神?在中药医术语中,这样解释: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及其外在总体表现的统称,既是一切生理活动、心理活动的主宰,又包括了生命活动外在的体现,其中又将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归纳为狭义之神的范畴。在我看来,神大概就是喜怒哀乐,是内心由内到外的表现,受到外界刺激而做出的反应。

可以把两者理解为身和心,身心平静,病安从来?


后宫七分熟


“精”一层意思是先天肾精,即是肾元,与生俱来,是优生优育的结果,没有任何办法可补,用完就over了,所以古人很重视,再三讲不可妄劳即房事不可乱来,醉以入房在古人看来就是慢性自杀!补肾是补不了的,只能养肾,并且要悠者点用!后天之精指的身体通过自然界获得的营养情华,包括五谷之化等等,简单来讲,精内守即防漏,好好睡觉,好好吃饭就是了。神守,不妄想,不发散,淡然处之,开心就好!


陶翁93389906


人活精气神。神不外游,精不外泄,精藏神清,不胡思乱想,使内心平静,叫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水过重山


精言物质,神指意认形态。是说不要过度耗散人体能量,不可心志放荡,胡思乱想,寻求过多欲妄。作做心平气和把心神专注于内心达到气血不乱。从而达到心神合一气调血和,少病或不生病。可现代在做啥,做了些啥?不若自问。


用户55127447378


古人根据自然现象悟出了人体有【精气神】三种物质。

精,可以理解为人体中的营养液,比如血液、精液、胃液。

气,可以看成是人体中的氧气,宇宙中本来就有的元气。

神,是人大脑中产生出来的意识、思想、以及思维方式的一种无形的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