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手里的芦苇和蒲草,人们穷的时候就会为了生存而去创造!

文:小妖千人千面

爷爷手里的芦苇和蒲草,人们穷的时候就会为了生存而去创造!

十几年前,我的家乡还生长着芦苇和蒲草。

那里四季分明,春暖秋凉,初春满天飞柳絮,深秋草絮飞满天,不知道是人们种的还是野生的,反正村里的每条沟沟渠渠、池塘里都有,成片成片的生长,茂密又舒展,等到秋天芦苇和蒲草变的枯黄,就会被人们割回去编成了席子、垫子、草帘子或者卖掉。

等到来年春暖花开时,又是满沟渠的翠绿,发芽长大,经历夏季的风风雨雨,再到秋天收割。

爷爷手里的芦苇和蒲草,人们穷的时候就会为了生存而去创造!

有很多人分不清芦苇和蒲草,其实很好分辨,一节一节的管状、叶子像竹叶一样的是芦苇。

长长的一整条、摸上去软软的,又很坚韧,带一根像火腿肠一样的穗,那是蒲草。

等成熟之后,芦苇是比较坚硬易折断的,收割回来一般都做成了苇板,其作用是可以铺上房顶,以前盖的砖瓦房,房顶铺的都是十几公分的芦苇板,下边是一根根的木头檩条支撑着,上面抹上一层黄泥挂上红瓦,每个房顶上的芦苇板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防潮又御寒。

爷爷手里的芦苇和蒲草,人们穷的时候就会为了生存而去创造!

相比之下,蒲草就柔软多了,而且也很有韧性,折不断撕不烂的那种,还有保暖御寒的作用,往往被编成草帘子,盖在菜棚上,或者铺在床底下,又软和又不上火,最重要的是那时候都穷啊,蒲草就成了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件!

人穷了就会为了生存而去创造,勤劳的人们把看上去毫不起眼的枯草都能做成有用的东西,真的很钦佩人的智慧。

爷爷手里的芦苇和蒲草,人们穷的时候就会为了生存而去创造!

小的时候每年都跟爷爷去割芦苇和蒲草,赶着我家的大马车,带上一家人,等河里没水或者水很少的时候就去割,我在岸上数着,一捆一捆的往车上装,一车一车的往回拉。

走在大路上,浩浩荡荡的都是拉苇草的车,马蹄声,车轱辘声,人们的欢笑声,还有蓝天白云,辽阔的土地,到处传来阵阵祥和之声。

爷爷手里的芦苇和蒲草,人们穷的时候就会为了生存而去创造!

爷爷在世的时候院里种了一个花圃,还种了蘑菇,一年四季都种,花棚是爷爷自己一铁锹一铁锹挖出来的,冬天的时候,棚顶盖的也是他亲手编的草帘子,每次,我都会参与其中,跑跑腿,打打杂,累并快乐着,所以我也学会编草帘子喽。

先选一款宽敞的地方,打扫干净,事先把小木棍儿切成一尺来长的一段一段,把一头削成尖的,然后在地上量好尺寸,把木棍儿均匀的钉在地面上。

每两根木棍儿中间都拴上经线,都是绿色的尼龙线,每根经线头上留一个线穗,抓一把蒲草横放在经线上,把线穗在蒲草之间来回穿梭拉紧,把蒲草固定在经线上,然后再抓一把蒲草放上,再拴紧,就这样来来回回,不一会儿一条软绵绵的草帘子就做好了,最后打个结,剪断长余的线,再拿剪刀修整一下,这样,一个成品草帘子就做好了。

爷爷手里的芦苇和蒲草,人们穷的时候就会为了生存而去创造!

以三米长的草帘子为例,爷爷一天能轻轻松松的能编上十几条,有菜棚上盖的,有床底下铺的,每年都换新草帘子。

多出来的就拿到集市上卖掉,一个能卖五六块钱,卖了钱就会给我称白纸,上称的那种纸很便宜,拿回去自己裁剪装订,再买些腊笔,我一年级都没上呢,天天让我写字画画。

虽然家里生活过的尚且有余,但是爷爷勤俭节约的习惯是一直都没有改变,他所到之处,一点东西也浪费不了。


爷爷手里的芦苇和蒲草,人们穷的时候就会为了生存而去创造!

成熟后的芦苇,硬邦邦的,一般人不愿意处理,芦苇板大多数都是机器压出来的,所以基本上一割下来就卖掉了,当然价格也是很便宜的,也就挣点辛苦钱,那时候的人们都很会过日子,一点东西也浪费不了,我记得那时候的人们,连鸡毛都是一点一点攒起来卖掉,能卖个本子钱。


爷爷手里的芦苇和蒲草,人们穷的时候就会为了生存而去创造!

现在村周围的沟沟渠渠的都加深加宽好几次了,芦苇和蒲草也都挖没了,不知道是不是都是冥冥之中注定的,自从重修了河道,村里就开始盖水泥房了,从上到下,从里到外不是砖头、石头就是石灰、水泥,再也没有芦苇的影子了。

菜棚也开始大面积种植,草帘子不知道从啥时候开始都换成了茅草帘子,蒲草也很少见到了,人们床底下铺上了厚厚的棉花垫子或者海绵垫子,也不需要蒲草了。

闲不住的爷爷突然感觉自己不知道该干什么了?唯有继续种他的花花草草,十五年前,爷爷去世了,走的很安详,他走的时候我没能在身边,算是我一生的遗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