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知道的東交民巷

北京的衚衕猶如人密密麻麻的經絡和指紋,在繁華城市的中訴說著自己的故事,或悲或喜。而東交民巷正是其中最長的一條衚衕,見證著近代北京的興衰。


你不知道的東交民巷

1905年,東交民巷東口,崇文門城樓西側城牆向北拍攝



今看花月渾相似,安得情懷似往時

明成祖朱棣由南京遷都北京時,從江浙一帶遷來大批鉅商富賈用於經營京師,當然江南的飲食習慣也就隨之遷入京城了。江米是南方人很愛吃的食物,所謂江米就是黏性的稻米,我們北方叫做糯米。至今,北京的節令食品元宵、粽子,日常食品如切糕、八寶飯、江米條、薩其馬、艾窩窩等都是以江米為主要原料的。

由於東交民巷所處的區域在明代屬於商業中心,服務的消費群體主要為達官貴胄,又鄰近通惠河在明代的漕運終點大通橋,運載者南方江米的船舶停靠在離東交民巷不遠的地方,因此成為了一條非常繁華的販賣江米的街市,叫“東江米巷”。可是這樣的繁華盛景卻不是永恆。


多少恨,昨夜夢魂中

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以中國的慘敗告終,英法聯軍火燒了圓明園,法國偉大作家雨果是這樣寫的:“一天,兩個強盜走進了圓明園,一個掠奪,一個放火……兩個勝利者一個裝滿了口袋,另一個裝滿了錢櫃,然後勾肩搭背,眉開眼笑地回到了歐洲……在歷史面前,這兩個強盜分別叫作法蘭西和英格蘭”。英法兩國勝利後隨即要求在北京設立公使館,強租“粱公府”“慶公府”,隨後俄國、美國、德國、比利時、西班牙、奧地利、日本、荷蘭等國相繼提出在北京建立公使館的要求,清廷被迫同意,東交民巷漸次成為使館集中的街區。


你不知道的東交民巷

東交民巷使館界使館區位置圖

外國人自認為這裡成為了外國僑民居住的地方,就把江米巷這個名字擅自改為了“僑民巷”。因為“僑”和“交”兩個字近似,北京人就把它叫成了“交民巷”了。八國聯軍侵華後,公然下令劫、掠、焚三天,北京城內大火四起。東交民巷太醫院的稀世珍寶——針灸銅人被搶走;御河西翰林院內的《永樂大典》、《四庫全書》等焚於一旦。清政府被迫與列強簽訂《辛丑條約》,規定了中國人不能在使館區內居住,軍警力量更是不能進入使館界,東交民巷變成了“國中國”。


你不知道的東交民巷

東交民巷使館界入口



夜雨染成天水碧——東交民巷的後半生

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平津戰役結束,入城部隊在群眾的簇擁下進入正陽門後東折向東交民巷挺近。東交民巷終於成為了歡樂的海洋!新中國成立後,北京市軍事管制委員會又陸續收回了美、法、英、荷蘭、蘇聯等外國兵營地產,徵用了地上的其他建築物。從1901年《辛丑條約》強迫中國政府劃出東交民巷到1950年徵地成功,中國人民為湔雪國恥、反抗侵略的鬥爭終於取得了勝利。


你不知道的東交民巷


你不知道的東交民巷


你不知道的東交民巷

如今的東交民巷環境優美,各國風格的建築匯聚於此,“東交民巷建築群”也在2001年被評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東交民巷正隨著中國發展的步伐一步一個腳印,一個腳印一朵鮮花地向前行走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