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樓一夜聽風雨”,是一種怎樣的情懷?該如何理解?

西行降魔


這兩句詩出自陸游《臨安春雨初霽》。

提到陸游,大家都知道詩人一生寫過無數優美動人的佳作,當然更重要的,他還是一位著名愛國詩人,更不會忘了那句“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的著名詩句。

小樓一夜聽風雨,深巷明朝賣杏花"

看上去是描寫詩人住在小樓上,聽了一夜的春雨,因而聯想到春天來了,杏花也開放,明早起來,總會聽到巷子深處賣杏花的聲音。傳達出江南春色優美,氣候宜人以及詩人怡然自得,淡定平和的心情。

然而通過對這首巜臨安春雨初霽》全詩以及創作背景的瞭解,我們仍然能感受到這位命運坎坷的詩人對世態炎涼,滿腔抱負,報國無門而鬱郁不得志的內心感受。

"小樓一夜聽風雨",實際上暗示了詩人一夜未睡,家愁國事伴隨著雨聲一起湧上了心頭,對於這樣一位愛國愛民的詩人來說,心情是複雜的,清醒的。實際上是告誡人們不要被這春色明媚,歌舞昇平,繁華盛世的臨安美景所迷惑,時刻警醒,不要忘記國仇家恨!


112914586有風吹過


“小樓一夜聽風雨”,出自陸游《臨安春雨初霽》。全詩內容如下:

世味年來薄似紗,誰令騎馬客京華。

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

矮紙斜行閒作草,晴窗細乳戲分茶。

素衣莫起風塵嘆,猶及清明可到家。

對於宦海浮沉,詩作主人已是意興闌珊,人情冷暖薄得像一張紗。又是何種機緣,讓我乘馬來到京都沾染繁華?暫住小樓,聆聽一夜春雨,第二天清晨,小巷深處,正聲聲叫賣杏花。簡單地鋪開紙張,隨意寫下一些字句。正值雨後晴日,春光明媚,在窗前慢條斯理地煮水、沏茶,輕輕抿上一口。不用嘆息繁華都市的街道揚起塵土,弄髒了自己乾淨的衣衫,大概到清明,就已經回到自己的家鄉了。

陸游詩中更多的是“鐵馬金戈”、“氣吞殘虜”之雄渾氣魄。

而這句“小樓昨夜聽風雨,”下句緊跟“深巷明朝賣杏花。”風雨過後,看到了杏花般的春色,給人明媚旖旎之感。按說春色給人的感覺是意氣風發,積極向上的,但整篇詩還是透露著“世味薄似紗”的感傷之情。

陸游祖上做官,算是官宦子孫,空有抱負並未得到重用。風雨飄搖的年代(兩宋),傾軋變幻、世態炎涼,無不伴隨著著詩人的一生。

整詩情趣盎然。春雨、杏花、寫字、煮茶,莫不給人以美的享受。但詩人的情懷卻在詩的首尾兩句。“世味年來薄似紗,誰令騎馬客京華。”“素衣莫起風塵嘆,猶及清明可到家。”

表達了詩人對官場無奈和厭倦,渴望規避的心態。


李糖


《臨安春雨初霽》——陸游

世味年來薄似紗,誰令騎馬客京華。

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

矮紙斜行閒作草,晴窗細乳戲分茶。

素衣莫起風塵嘆,猶及清明可到家。

《臨安春雨初霽》是南宋著名愛國詩人陸游晚年時期所作的七言律詩。無論是夜不能寐聽春雨,天明百無聊賴“作草”“分茶”, 還是自我安慰說 “清明可到家”, 都是開篇兩句的註腳,都是本已厭倦官場卻又客籍京華的無奈之舉。整首詩在情思的氣勢上由高到低,而又渾然一體。

在陸游的眾多著名詩篇中,有壯懷激烈的愛國憂民之作,有寄夢抒懷、悲憤悽切之作,也有優美淳樸的鄉村生活描寫,也有緬懷愛情、追思往日幸福的傷感之作如《沈園》等等這些,都與《臨安春雨初霽》極不相似。 《臨安春雨初霽》沒有豪唱,也沒有悲鳴,沒有憤憤之詩,也沒有盈盈酸淚,有的只是結腸難解的鬱悶和淡淡然的一聲輕嘆,“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

一個詩人的性格是複雜的,一個始終剛強不屈、矢志不渝的烈士,也難免間或惆悵抑鬱。從詩中依稀仍可看見一個威武不屈的形象,這個形象才是作者真正的一貫的自己。


小鄭嘟嘟


該詩句出自《臨安春雨初霽》,是南宋著名愛國詩人陸游晚年時期所作的七言律詩。詩開篇即以問句的形式表達世態炎涼的無奈和客籍京華的蹉跎,直抒胸臆。

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這句是該詩的詩眼,語言清新雋永。詩人隻身住在小樓上,徹夜聽著春雨的淅瀝;次日清晨,深幽的小巷中傳來了叫賣杏花的聲音,告訴人們春已深。它暗示了詩人一夜未曾入睡,國事家愁,伴著這雨聲而湧上了眉間心頭。

詩人陸游一向是以“鐵馬金戈”、“氣吞殘虜”等一身報國的雄奇悲壯的風格特徵著稱,詩中雖然有杏花般的春色,卻更隱含著“世味薄似紗”的感傷之情和“閒作草”“戲分茶”的無聊之緒。《臨安春雨初霽》沒有豪唱,也沒有悲鳴,沒有憤憤之詩,也沒有盈盈酸淚,有的只是結腸難解的鬱悶和淡淡然的一聲輕嘆: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

該句詩人雖然用了比較明快的字眼,但表現的更為含蓄深蘊,表達了自己的鬱悶與惆悵,而且正是用明媚的春光作為背景,才與自己落寞情懷構成了鮮明的對照。這讓我們明白了一個剛強不屈、矢志不渝的烈士,也難免會惆悵抑鬱。這種抑鬱惆悵與其雄奇悲壯並不矛盾。





一枝百合的小確幸


“小樓一夜聽風雨”說起這句詩我想起《圓月彎刀》裡一個故事,那風雨飄搖變幻不定的江湖裡,那你死我活的爾虞我詐裡,那為了所謂正邪之道的爭鬥不休裡……卻有著這樣一個靜謐的場景:

深巷的小樓上,燭影搖曳,窗前的女子白衣黑髮,靜聽風雨。她身影在搖曳的燭火中顯得影影綽綽,那散發的靜謐柔美的氣質雖與這風雨格格不入,卻又完美的結合在一起,所以那人想起了這句詩,頓覺一顆暴躁的心就此安寧下來,並被她深深吸引。從此只想過“愛到畫眉深淺入時無?笑問鴛鴦兩字怎生書”的日子。

可所謂風雨,哪有止歇的時候,不過一夜的恍惚夢境,縱是抬手咫尺間,卻終是紅塵路遠,無法觸碰。因為那不過一段殺伐路上引出的心緒,即便曾擁有,還是不得善終。

這可能剛好契合了原作者的心境,南宋政權風雨飄搖,達官顯貴偏安一隅,敵國鐵騎虎視眈眈。可宦海沉浮,人世滄桑,心懷報國之心,卻苦無報國之門,國仇家恨,鬱憤難平,可不就是小樓一夜聽風雨嗎?





子夜的星辰


是不是失眠了,睡不著,翻來覆去光聽窗外的雨水的聲音。


榆岡


“小樓”一聯是陸游的名句,語言清新雋永。詩人隻身住在小樓上,徹夜聽著春雨的淅瀝;次日清晨,深幽的小巷中傳來了叫賣杏花的聲音,告訴人們春已深了。綿綿的春雨,由詩人的聽覺中寫出

小樓一夜聽春雨”,正是說綿綿春雨如愁人的思緒。在讀這一句詩時,對“一夜”兩字不可輕輕放過,它正暗示了詩人一夜未曾入睡,國事家愁,伴著這雨聲而湧上了眉間心頭。李商隱的“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是以枯荷聽雨暗寓懷友之相思。晁君誠“小雨愔愔人不寐,臥聽贏馬乾殘芻”,是以臥聽馬吃草的聲音來刻畫作者徹夜不能入眠的情景。陸游這裡寫得更為含蓄深蘊,他雖然用了比較明快的字眼,但用意還是要表達自己的鬱悶與惆悵,而且正是用明媚的春光作為背景,才與自己落寞情懷構成了鮮明的對照。

也是一種境界,因為不會有人能真正超凡脫俗人生何處有知己是一種感慨,因為找累了,停下的剎那才發現找了那麼久,其實一切都還是依舊。








w樂此生


這句來自陸游的詩《臨安春雨初霽》,原句應該是“小樓一夜聽春雨”。全詩如下

臨安春雨初

世味年來薄似紗,誰令騎馬客京華。

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

矮紙斜行閒作草,晴窗細乳戲分茶。

素衣莫起風塵嘆,猶及清明可到家。

客居京華,於小樓上一夜聽小雨淅淅瀝瀝,清晨於巷子深處遇到含羞帶怯的賣花姑娘,人生還有比這更美的意境嗎?感覺這首詩達到了詩經的意境:樂而不淫,哀而不傷



小園徑香969


如果猜的沒錯,題主的這句詩應該是“小樓一夜聽春雨”才對,此句詩出自宋代著名詩人陸游的《臨安春雨初霽》,全詩內容如下:

世味年來薄似紗,誰令騎馬客京華。

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

矮紙斜行閒作草,晴窗細乳戲分茶。

素衣莫起風塵嘆,猶及清明可到家。

全詩的意思大致如下:

近年來做官的興味淡淡的像一層薄紗,誰又讓我乘馬來到京都作客沾染繁華?住在小樓聽盡了一夜的春雨淅瀝滴答,清早會聽到小巷深處在一聲聲叫賣杏花。鋪開小紙從容地斜寫行行草草,字字有章法,晴日窗前細細地煮水、沏茶、撇沫,試著品名茶。不要嘆息那京都的塵土會弄髒潔白的衣衫,清明時節還來得及回到鏡湖邊的山陰故家。

在理解這句詩之前我們需要先了解一下詩人當時的寫作背景。陸游的這寫這首《臨安春雨初霽》時他已六十二歲,在家鄉山陰(今浙江紹興)賦閒了五年。詩人少年時的意氣風發與壯年時的裘馬輕狂,都隨著歲月的流逝一去不返了。雖然他光復中原的壯志未衰,但對偏安一隅的南宋小朝廷的軟弱與黑暗,是日益見得明白了。陸游自王炎調離川陝後,也於淳熙五年(公元1178年)在蜀東歸,在福建、江西、浙江一帶做低級官吏。“怖懼幾成床上伏,艱難何啻劍頭飲”的處境,和在王炎手下得以重用的情形是大不一樣的。淳熙十三年(公元1186年)春,作者奉詔入京,接受嚴州知州的職務,赴任之前,先到臨安(今浙江杭州)去覲見皇帝,住在西湖邊上的客棧裡聽候召見,在百無聊賴中,寫下了這首廣泛傳誦的名作。

陸游在寫這首詩的時候已經62歲有餘,常年宦海沉浮,心懷報國殺敵之心,卻壯志不得籌,面對風雨飄搖的南宋政權,面對偏安一隅的達官顯貴,面對虎視眈眈的,面對虎視眈眈的元軍鐵蹄,自己空有報國之志卻無報國之門,久而久之也就厭倦了官場的涼薄。也就是在這種百無聊賴的情形下寫了這首詩,此詩風格區別與陸游其他的詩作,我們都知道陸游字放翁,他的大多數詩歌是都是壯懷激烈,慷慨激昂的,而《臨安春雨初霽》這首詩的風格卻不一樣,整首詩寫盡了無盡的悲涼和百無聊賴,把詩人在等待皇帝召見的過程中的複雜心情表現的淋漓盡致。詩人獨自住在一間小樓上,思緒萬千,徹夜未眠,只能靜靜的聆聽著窗外淅淅瀝瀝的春雨聲,窗外那綿綿的春雨正如愁人的思緒。通過極其細膩的手法,將生活中極為常見的事物描繪的出神入化,也將自己的心境融入其中。

相信每個人都會有失眠的時候,在現代社會,晚上睡覺失眠了可以玩電腦,玩手機。而在陸游的那個年代,晚上睡覺失眠的時候只能默默的躺在床上,靜靜的聽著窗外的細微的聲響。自己在早些年也有這樣的感觸,曾經有一段時間心理壓力非常大,成宿成宿的睡不著覺,那個時候也沒有智能手機,只能閉上雙眼,安靜的躺在床上,心裡默默的數羊,腦子裡想著各種各樣的事情,細細的聽著窗外的聲響,久久無法眠……,好在後來的壓力慢慢的小了,自己的心態也慢慢的調整過來了,這種狀態才得以緩解。相信詩人當時的心態也是跟我有相同的境遇,只不過詩人更多的考慮的是天下蒼生和自己的國家君主,憂國憂民之心昭然若揭。

總之,此句詩作為全詩的點睛之筆,表達細膩,意境高遠,將詩人憂國憂民、壯志未酬的表達的淋漓盡致。可以說《臨安春雨初霽》反映了詩人內心世界的另一方面,詩人除了在戰場上、幕帳中和夜空下高唱報國之外,偶爾也有惆悵徘徊的時候。


愛養貓的魚


這句來自陸游的詩《臨安春雨初霽》,原句應該是“小樓一夜聽春雨”。全詩如下

臨安春雨初

世味年來薄似紗,誰令騎馬客京華。

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

矮紙斜行閒作草,晴窗細乳戲分茶。

素衣莫起風塵嘆,猶及清明可到家。

客居京華,於小樓上一夜聽小雨淅淅瀝瀝,清晨於巷子深處遇到含羞帶怯的賣花姑娘,人生還有比這更美的意境嗎?感覺這首詩達到了詩經的意境:樂而不淫,哀而不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