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职和借调有什么区别,挂职期满后能否留在挂职单位?

泡泡2180724


官场文化:挂职干部考核,为什么会提前一个月进行考核

挂职干部是锻炼干部成长的一种方式,某种程度上代表着组织的信任和重用。挂职干部能不能“挂后重用”,考核工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认真了解就会发现,很多地方考核挂职干部,都会提前一个月进行考核,考核结束后,还需要继续履行完挂职职责,究竟为什么要进行提前考核呢?这有利于挂职干部安心工作吗?我们分析一下。

如何考核

挂职干部的管理和考核,一般是由组织部门组织部门统一组织考核的。在挂职即将结束前一个月,由组织该挂职活动的组织部门发文,挂职单位派人参加,对挂职干部德、能、勤、绩、廉这五个方面进行考核。基本的程序是,下发考核文件—成立考核小组—挂职干部述职—投票测评—考核小组确定考核等级并撰写考核评议。从这里可以看出来,对挂职干部的考核是在挂职的单位进行的,如果等待挂职结束后才组织考核,干部又得回到挂职所在地,无形中增加了挂职干部的挂职时间,显然是不科学的做法,也给考核工作造成很大不便。

考核作用

考核的本质是一种事后监督。选择挂职结束前一月进行考核,不存在挂职干部提前收兵回单位的现象,反而更加有利于督促挂职干部站好最后一班岗。如果挂职结束后进行考核,考核的监督作用必然会弱化,很多需要交接和总结收尾的工作,不能保证很好地衔接和完善,对工作是一种伤害。

如何使用

计划提拔的干部,在挂职结束之前都需要确定新的岗位和安排。提前一个月进行考核,可以为组织部门留下研究干部的充裕时间,有利于更好地使用干部。选择挂职结束再组织考核,一定程度上给选人用人造成障碍,延长干部酝酿调整时间,不利于优秀人才尽快发挥作用。特批情况下,有些挂职干部会无缝对接,挂职后直接安排新的工作,如果不提前考核,挂职结束后,挂职干部没有新岗位,出现没有单位和工作的尴尬局面,这是不合理的。


史海心


挂职是在挂职单位或地区担任领导职务,挂职期满后一般都要返回原单位工作;而借调只不过是帮助工作,相当于借调单位的临时人员。

1.不论上级到基层挂职,还是基层到上级挂职,都会安排领导职务。

挂职锻炼一般包括上级机关到基层挂职,基层干部到上级单位挂职,同级单位到西部地区或偏远地区挂职。但不论哪种挂职形式,在挂职之前都会任命为挂职单位的领导干部。并且,挂职是上级机关干部积累基层经验最主要的方式,因为干部任免条例规定,提拔担任副处级以上领导职务的,都要求具有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而对于上级机关干部来说,到基层挂职锻炼是积累基层经验最直接的方式。

2.借调相当于到其他单位帮助工作,一般都是上级从下级单位借调。

借调和挂职是有很大区别的,挂职是有明确规定的,而借调往往都是由各个单位自行掌握。组织人社部门规定,借调期限最长为半年到一年时间,但实际操作中,很多干部的借调期限往往会超出一年时间,有的甚至达到三年、五年,甚至十年以上。正是由于借调往往发生在上级单位从下级单位借调,这也导致基层很多单位,尤其是基层乡镇公务员的流失。长期从基层借调人员,不仅仅会影响基层乡镇干部队伍的稳定,更重要的是对这些借调人员,很多时候也是不负责任的表现,毕竟,借调多少年以后,绝大多数还只能返回原单位工作。

3.挂职期满以后都要返回原单位工作的,除非组织部门给你继续任命挂职单位的职务。

挂职期满以后,肯定是要返回原单位的,因为你就不属于挂职单位的干部,除非挂职期满后再为你办理调动或者任命手续。当然了,对于部分挂职干部来说,原本的目的就是到基层任职,只不过是基层工作年限或者资历不够,只能是先通过挂职来积累经验和资历。比如,想任命市直机关一名领导干部担任副县长,但由于这名干部不够两年基层工作经历,这样就先以挂职的形式,担任两年挂职副县长,挂职期满后再正式任命为副县长,这种情况下,由于原本目的就是担任副县长,那么挂职期满后继续任命副县长就可以留在挂职单位了,成为了挂职单位正式的领导干部。


总之,挂职和借调的关系都在保留在原单位,但挂职都要担任领导干部,而借调仅仅是去帮助工作,属于借调单位的临时人员。


中省直遴选


挂职和借调的相关规定情形

挂职和借调有严格的区别,两者从形式上来讲,完全相反。

一、挂职。一般有三种情形:

1、隶属级别较高的上级部门或单位,因工作需要到下级市县政府或部门挂职锻炼,原因一般是提拔过程中缺乏基层锻炼经验,或者岗位紧缺等。

2、对口帮扶。

3、专业技术培训锻炼,或者经验学习等。

二、借调。借调是同级或上级部门,因业务需要,抽调能力出众,或者掌握某种特定技能的人员到该单位服务。借调一般有时间限制,多为临时性质的,其工资待遇由原单位发放,考核由原单位进行,身份不发生变化。

借调者一般都有正式调动的欲望,选择借调单位时,都会想方设法,通过努力工作得到认可,从而正式调动或提拔到借调单位工作。由于公务员及事业单位管理规范化,基本上凡进必考,借调人员除提拔作用外,想通过调动或者定向招考进入借调单位工作,已基本不可能,尤其是跨行业调动,或者借调到公务员单位和参公单位。纯事业还能想办法解决,或者有能力提拔任用也可以考虑。

其他借调就是去做牛做马,出苦力去了。市县一级,借调七八年调动不了、提拔不了的情况并不少见,借调四五年的更是到处都是。组织人事部门近年来也在不断清理,要求回原单位工作,否则停发工资。最难受的就是借调单位没能力办理正式调动手续,而原单位也没有了自己的岗位,夹在中间,不上不下,最害人了。

因而建议:借调须谨慎,定向不靠谱,优先是胡说,公平最重要。


职言管语


挂职与借调有着本质上的区别,挂职是到有关单位挂任领导职务,按干部管理权限印发任职通知,挂职干部享受挂职单位同级别干部的政治待遇,履行所挂任职务的职权和责任,办理工作证等相关证件。

而借调只是临时抽调到有关单位帮助工作或跟班学习,不享受有关单位同级别干部的政治待遇,也无相应职权,一般只能办理出入证等证件。

一、挂职

1.干部挂职范围。

根据中央业务主管部门要求规范挂职工作的相关规定,挂职干部也不是随便可以选派的,必须围绕服务保障脱贫攻坚、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等重大战略,“一带一路”建设、雄安新区建设等以及其他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点任务,才可以组织干部人才挂职。并明确了全日制在校博士、硕士研究生不得到党政机关或者国有企事业单位挂职。

2.干部挂职形式。

一般可分为三种:

一是由上级到下级单位挂职。以组织部门统一选派组织的为主,少数党政机关经报组织部门审批同意,也可选派干部到下级对口部门挂职,一般平级安排挂任职务,不允许低职高挂。

二是由下级到上级单位挂职。这样情况相对较少,需要同时征得上级单位和上级组织部门同意方可进行,一般以培养年轻后备干部、参与重点任务历练为主,也是平级安排挂任职务。

三是对口帮扶或扶贫工作挂职。一般是经济发达地区为对口帮扶内陆或边疆欠发达地区派出干部去挂职,主要为完成对口帮扶任务,挂任职务以平级安排为主,确因工作需要的也可低职高挂。

上述三种形式的挂职期限,一般为2年,最短不得少于1年,最长不得超过3年。干部挂职期间不得承担原单位工作,不得参加出国进修等任务。

3.挂职期满能否留下。

理论上干部在挂职期间表现优异,挂职地党委或挂职单位党组(党委)因工作需要,在征得挂职干部原单位及其本人同意后,可以办理调动手续,由挂职地党委或挂职单位党组(党委)重新安排工作,任免相应职务。但这种情况还是比较少见的,多数干部挂职期满后都会回原单位工作。

二、借调

借调是指党政机关为推进某些阶段性重点工作从基层或行业系统内抽调人员到机关帮助工作,有的也以跟班学习为名。按有些省份组织部门的规定要求,借调期限一般超过半年,当然实际上借调超过2至3年的也有不少。

虽说借调只是帮助工作,处理内勤杂务类事务居多,但到更高平台历练,能够拓展见识和视野,熟悉上级机关运作程序,再不济还可混个脸熟,回到原单位工作后也有利于对上沟通联络,方便今后工作开展。

更为关键的是,从近几年一些省、市直机关开展公务员遴选情况来看,如组织、宣传、政法委等部门选调干部时,都比较喜欢在曾借调到本单位帮助工作的干部中进行遴选,因对借调干部能力素质和工作表现已知根知底,选调使用也会比较放心。这对借调干部而言,无疑占据了优势和先机,如能顺势而上便可登上更大发展平台。

欢迎关注职场李论,更多职场思悟解析,期待与您分享!


职场李论


挂职是机关事业单位任职时,某种情况下的必备条件。挂职和实职干部任职审批权限一样,但是挂职是虚职,分上挂,下挂,虚挂,实挂,挂职一般为两年,期满后自动失效。

借调是体制内通往另一个单位的翘板,同时也是友好单位的相互帮助。

一,挂职

分两种情形,以县级为例。

①,一个科员提拔县机关局副科实职,必须具备领导干部任职条件外,还须有在乡镇工作经历。如果没有,在任机关副科实职的同时挂职乡镇副职,但还在本单位任实职。

②一个正科实职具备任副县级干部条件,为储备干部人才,便到异地挂职付县级干部,关系还在本单位,到异地挂职工作,期滿回原单位。披照领导干部任职原则和贯例,条件成熟时再到另一个县任副县实职。

二,借调

分两种情况。

①,一个乡镇科员愿意到县机关工作,时机不成熟,自已和对方领导沟通好,经双方领导同意便可借调到机关,人事工资关系不动,等时机成熟时便调入机关。

②,单位之间的人员借用,如某个单位工作任务紧,人手不够,便去友好单位借用人员帮助干活。能不能留在借用单位,看两单位领导的意见和个人意愿。


龙泉居士abc


挂职和借调,多见于政府单位和事业单位,还有部分的国有企业,虽然这两者都是培养和使用干部的一种方式,但是区别还是有的,而且仔细分析的话你会发现区别还很大。

比如挂职一般都是单位内部对于那些年富力强有发展前途的干部,为了增加他的工作经验以及阅历,而让他到其他单位担任一些领导副职之类的岗位,挂职期一般就是一两年,需要休息的是,挂职期满不会也不可能留在挂职单位,一般都要回原单位,不过回去以后基本都会被提拔任用。

那么再来说说借调,借调其实严格来说并不是培养干部的一种方式,只能说是一种用人机制,或者说是临时用人的一种办法,往往就是上级单位因为事业发展需要人手比较紧张,从而会从下级单位选调一些比较优秀的,业务能力比较突出的,而且综合素质过硬的人才,借调过来帮忙一段时间,注意借调人员的工资还是原单位发放的,所以对于借调人员来说,唯一的前途就是争取被借调过去以后能就地转正列入编制,这种情况其实也有很多。

但是对于大部分借调人员来说,往往很尴尬的一点就是,借调过去以后被长期借调,但是工资关系以及身份却一直留在原单位没法解决,这也使得很多借调人员对于被借调往往抱着又爱又恨的比较复杂的心态。

我以前也认识一位挂职干部,挂职三年时间,几乎没什么实质性工作,但是担任的是单位副职领导,基本就是开开会,参加一些活动,但是挂职完回原单位后,立马就被从副处提到了正处级领导岗位,所以对于挂职,应该是比较看好的。

以上仅是个人意见,欢迎大家交流。


九品职麻官


关于挂职和借调的区别,粉友已经解释得很清楚了,在此不论多述了。现在关键讲一下挂职和借调能否留下的问题。

第一,挂职能不能留下?答案是肯定的,能,无论是上挂还是下派,但很少。我知道的就有一些,本市一个副市长,就是中央部委一个副厅级处长挂职留下的,之前他在其他地市也挂过副市长,想留没留下,后来到我们市挂职,期限快满的时候,找了书记帮忙,书记同意了,就留了下来。像这种上级部门下来的挂职干部,要留下来相对容易,只要地方同意,他所在的原单位一般不会阻拦,毕竟人家有了好去处还是实职,况且他一走部委还空出了位子,大家乐见其成。按惯例,一般下挂人员挂满期限后,回原单位都会提拔,所以多数人挂满后都会选择回去,想留下的很少,相对来说留下的机会就大。

这是下挂,再来说说上挂。上挂相对来说留下来的机会就更小了,毕竟你去的是上级机关,组织派你去的主要目的是学习,你要留下就要抢人家位子,况且不像下挂留任,来的都是上级机关,领导帮打个招呼,下面的人会听一下,你上挂的单位本身是下级,说的话上级机关就不会那么在意的,想留下自然就难。当然,也不是没有上挂留任的。有的人本就能力特强,被上挂单位看中,也有留下的。本市有几个乡镇书记在去省里挂职,就都被留下了,综合来看,还是他们能力强,引起了领导关注,刚好上面需要人,就留下了。

还有一种平挂。主要是欠发达地区到发达地区挂职学习的,这种留下的比较少,一来主要目的是学习,师夷长技;二来去挂职的人比较特殊,大多是县区级副职或正职,本身权重比较大,如果留任职务不理想,一般是不会选择留下的,毕竟回来提拔的机会还大点。

第二,借调能不能留下?关于这个问题,我回答过很多次了,我的观点是,无论能不能留下,有机会借调,都要去。一来可以增加接触面,增加人脉资源,毕竟都是上级机关借调。这种关系和资源,你不知道什么时候会起大作用;二来也是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你想往上走,连借调跟班都不去,怎么展示能力,又如何让领导认识你?换而言之,你连借调这点亏都吃不起,你还想提拔往上走?凡事都不要太在意眼前,把眼界放宽了,也许收获更意想不到。



80后小公


挂职和借调都是临时性质的,但区别很大。

一般挂职我们都称作“挂职锻炼”,这里有培养、提升的意思。

而借调一般都是指用人单位缺少某种人员,向拥有这种人员的单位临时借用。

挂职期满后,想留在挂职单位,一般情况下是不允许的。这里面牵涉到编制、人员工资待遇等一系列问题,再有就是原单位是否同意。

当然,也有特例,挂职单位确实需要来“挂职锻炼”的人才,并且能够解决编制、工资待遇等问题,原单位也同意放行。

其实,挂职锻炼的人,回到原单位都会得到提升,留在挂职单位的很少。


忠哥微语


挂职和借调都是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培养干部的方式,笔者主要从实际工作的体验来谈谈这两种方式。

挂职主要分为向下挂职和向上挂职。向下挂职一般是上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到下级单位进行挂职锻炼一年左右,这种挂职一般不会就在挂职单位的,因为他们下来就是为了镀金,挂职结束后回到原单位要提拔的,换句话说他们下来挂职就是为了回去提拔的,不然也不会同意下来。向上挂职是指下级到上级党政事业单位工作学习的,这部分人被选调去其实是上级单位要人干活的,他们挂职结束大多数是回去的,除非能力特别突出或者有很硬的关系。


借调很简单一般都是上级单位到下级单位找人帮忙,或者重要部门借调一般单位,比如纪委、县两办等,他们都会从部门及乡镇借调工作人员。借调也分两种,一种是找关系借调,他们去借调单位,一般都是为了留在借调单位的,这种留下的可能性很大。此外,还有就是被借调到单位干活的,这类人除非你有很强的能力,尤其是写作等,否则别想留在借调单位。

欢迎关注“东爱雨公考”,专注公务员考试,如有疑惑,可以私信、留言。


东爱雨小公


挂职和借调,从形式上看都是一个单位的人员,到另一个单位去工作一段时间。但是,两者是有很大区别的。

第一,挂职一般由派出单位发起,而借调一般是由借入单位发起。

挂职是干部锻炼的一种有效途径。分为上挂和下挂。所谓上挂,是指下级部门的人员到上级部门去挂职;所谓下挂,是指上级部门的人员到下级基层单位去挂职锻炼。不管上挂还是下挂,都可以是领导职务,也可以是非领导岗即一般工作人员。挂职锻炼一般是由派出单位发起。由于派出单位干部培养锻炼的需要,致函接收单位,需派出干部职工到相关岗位上进行一定期限的挂职锻炼。期限长的两至三年,短的一年或半年。而借调,则一般是由借入单位发起。借入单位因为工作需要,本单位人手不够,需向有关单位(一般是下级单位)借入人员协助工作。

第二,不管是挂职还是借调,其工作关系、薪酬发放、年度考核都在原单位。

在挂职和借调期间,相关人员的工作关系仍在原单位,因此,相应的薪酬发放、年度考核等仍然在原单位进行。接收单位只是负责其工作管理以及工作期间发生相关费用的报销。由于挂职和借调期间,原单位对其工作表现无法很好掌握,所以一般在年度考核时,接收单位会向原单位出具该职工年度内的工作表现情况,以便原单位据此进行考核评价。

第三,期满之后,原则上是要回到原单位工作。

挂职或借用期满,原则上是要回到原单位工作。在实际中,有不同的情况。对于挂职,如果接收单位对挂职同志的工作表现特别满意,而且单位正好需要相关岗位的人员,可以将挂职同志纳入考察人选,与原单位协调一致后,直接办理调动手续。而对于借调人员,如果身份合适,也可以这样操作。但如果接收单位是行政单位,原单位是事业单位,则按照公务员凡进必考的原则,必须要通过统一的公务员考试才能实现这种调动。因此,有些事业单位的同志不愿意被借调到机关工作,因为无法通过这种借用实现调动。

第四,近年来,根据中央出台的严禁吃空饷的有关规定,日常工作不得借用工作人员,而挂职不受此限制。


【我欲因之梦廖廓】分享职场经验,探讨职场规则,解决职场困惑!欢迎指点、评论、交流、加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