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德里奇的轉型,就是時代變遷的縮影


阿爾德里奇的轉型,就是時代變遷的縮影


巨人時代的餘暉

2006年,還是一個在三分線內決勝負的時代。

沙克爾·奧尼爾仍是聯盟第一中鋒,在東遊邁阿密的第二年便兌現了自己的承諾,幫助熱火隊捧起了隊史上的第一座總冠軍獎盃,新科總決賽MVP德維恩·韋德是個幾乎不投三分球的突破狂魔被他們擊敗的德克·諾維茨基在總決賽上倒是場均出手了4次三分球,卻被罵“軟”,成了輸家常規賽MVP斯蒂夫·納什和他的太陽隊在這個時代終究是有些過於超前了,倒在了西部決賽。

越接近籃筐就越容易得分,仍是這時代被奉為信條的真理

姚明自這一年起開始邁入巔峰,“大本鐘”華萊士第四次榮膺聯盟最佳防守球員,鄧肯專注於建立“奇數年王朝”,凱文·加內特在弱肉強食的叢林裡咆哮,德懷特·霍華德被期待著成為下一任內線霸主......

拉馬庫斯·阿爾德里奇就是在這個時代進入聯盟。

在2006年選秀大會上,來自德克薩斯大學的阿爾德里奇被芝加哥公牛隊在首輪第二順位選中,隨後與第四順位的泰魯斯·托馬斯互換,來到了波特蘭開拓者隊。那一年的前五順位裡有四名都是內線球員,後來開拓者隊的老大布蘭特·羅伊直到第六順位才成為第一個被叫到名字的後場球員。

阿爾德里奇的轉型,就是時代變遷的縮影

阿爾德里奇身高2.11米,臂展2.25米,體重106公斤,在球探報告裡,專家們稱讚他才華橫溢,低位進攻技巧豐富,投籃手感柔和,蓋帽能力出眾,已經開發出了翻身跳投和勾射,在大一到大二期間完成了25磅的增重後,他的比賽氣質也變得愈發自信,於是專家們建議他應該再增重10到15磅,以便更快的適應NBA級別的對抗,努力不要成為像錢寧·弗萊那類的功能型球員(阿爾德里奇當時的選秀模板)。

如果他是在2020年進入聯盟,現在的專家一定不會急於讓他增重,而是會催促他儘快將投籃射程擴大到三分線外,努力成為波爾津吉斯那類以投籃和封蓋見長的空間型大個子球員

瞧,籃球的發展就是如此奇妙,十餘年前被聯盟不恥的進攻方式,現在卻成了所有大個子球員的安身立命之本。

2005-06賽季聯盟場均三分球出手次數只有16次回合數為90.5次2019-20賽季,聯盟場均三分球出手次數已經瘋漲到了33.6次,翻了一倍還多!回合數也加快到了100.3次。

沒錯,籃球場還是那個籃球場,但籃球已經完全是另一種截然不同的運動了。

2006年的大個子球員如果穿越到2020年的NBA,肯定會倍感迷茫,但如果2020年的大個子球員回到2006年的NBA,也將很難適應當時繁冗的節奏和過於粗野的強度。

跳出時代的侷限性,在年輕阿爾德里奇的身上,我們能看到各種明星大前鋒的身影,他就像是一塊質地精良的美玉,只需稍加雕琢就能登大雅之堂。

不過當時的球隊主教練內特·麥克米蘭就像杜峰唸叨阿日一樣,總是用炯炯有神的眼神期待著阿德能再硬一點,身邊的助教和訓練師也鼓勵他多往籃下打。

阿德看了看隊內老大扎克·蘭多夫扭著肥屁股在場上大殺四方、取20+10如飲水的模樣,也覺得大家說的極有道理。

阿爾德里奇的轉型,就是時代變遷的縮影

於是他整個新秀賽季,就跟打了雞血似的,削尖了腦袋往籃下扎,有36.7%的出手都來自於籃下這是阿德籃下投籃佔比職業生涯最高的一個賽季籃板球裡有46%都來自於前場,這也是阿德前場籃板球佔比最高的一個賽季

,生涯首秀,他就在德克·諾維茨基面前搶了六個前場籃板,在與丹佛掘金隊的一場比賽中,阿德甚至在最佳防守球員馬庫斯·坎比頭上搶下了17個籃板球其中有10個都來自於前場!

新秀賽季,阿德在場均22.1分鐘的上場時間裡能拿到9分5籃板1.2次蓋帽,沒出手過一次三分球,平均投籃距離是9.3英尺

阿爾德里奇的轉型,就是時代變遷的縮影



大前鋒百家爭鳴的時代

如果按照這種打法繼續發展下去,增重增肌,阿德很有可能會成為一名在籃下呼風喚雨的籃板得分手,但他所處的環境卻在此期間悄然發生了轉變。

德克·諾維茨基成了常規賽MVP,他如絲般順滑又無懈可擊的投籃手感在被聯盟正名後,俘獲了無數人的心。在菲尼克斯太陽和達拉斯小牛的推動下,聯盟的進攻節奏在跟著加快。一夜之間,急於重建的球隊們都想要擁有一個像諾維茨基那樣的傢伙,而阿爾德里奇也得以重新做回真正的自己。

蘭多夫被交易走後,阿德順利成章的成為了球隊的正印大前鋒,新賽季的第一場,他投籃19次,只搶3個前場籃板,自己投了個痛快!平均投籃出手距離延長到了10.9英尺,場均出手15.3次,比新秀賽季多了整整一倍!出手中有52.6%的出手都集中在中距離區域,命中率是精英級別的42.5%

,籃下出手佔比則降到了19.7%,暴降了17個百分點。

僅一個賽季,阿爾德里奇就從前板小怪獸就變回了中投靚仔,從櫻木花道變成了花形透。

2007-08賽季,阿德場均17.8分7.6籃板1.2封蓋

2008-09賽季,阿德場均18.1分7.5籃板1封蓋,並悄悄的嘗試了一小段時間的三分球。

隨著他和羅伊的成長,開拓者隊在這個賽季拿到了54勝,以西部第四名的身份成功打進了季後賽,迅速完成了重建。

二人初到波特蘭時,這裡還留有“監獄之隊”的惡臭,但在短短三個賽季後,這裡已經成了賞心悅目的玫瑰花園,散發著馥郁的芬芳。年輕的內外線核心在球場上颳起令人心曠神怡的青春風暴,他們乾淨、優雅的球風吸引了無數球迷慕名而來。

阿爾德里奇的轉型,就是時代變遷的縮影

只可惜,美好似乎總是易碎的。

2009-10賽季,開拓者隊開始遭遇大規模的傷病,更致命的是在賽季末的收官階段,傷病擊倒了正在邁向巔峰的布蘭登·羅伊。

因為球隊缺兵少將,阿爾德里奇除了自己得分外,也開始嘗試著串聯隊友,賽季場均17.9分8籃板2.1助攻開始了向進攻軸心的轉型

那個賽季,奧尼爾老態龍鍾,姚明遭遇了毀滅性的傷病,雖有霍華德接管天空,但還是難阻傳統中鋒的地位在逐漸式微,中鋒的工作越來越偏向藍領,曾經寄託在大中鋒肩上的任務開始向大前鋒的位置上過渡

大前鋒在聯盟中的地位變得極高凱文·加內特和保羅·加索爾成為爭冠球隊的重要核心,在總決賽上一較雌雄,蒂姆·鄧肯支撐著馬刺不倒,德克·諾維茨基在達拉斯堅守,克里斯·波什在多倫多咆哮,布澤爾在擋拆進攻裡如魚得水,斯塔德邁爾與納什的配合愈發精純,更有新科狀元郎布雷克·格里芬降臨洛杉磯,等待著一飛沖天的時機。

阿爾德里奇的轉型,就是時代變遷的縮影

這時代的明星大前鋒不僅是攻堅的長矛,還是引領球隊攻防的重要旗幟。

要能鑿低位,要有投籃,要善打擋拆,要拼搶籃板,要注意協防,還要傳球串聯,除了小斯可以安心的做一個純粹的終結點外,其他赫赫有名的大前鋒們都要嘗試著將這些重擔一肩抗起。

本就才華橫溢的阿爾德里奇也緊跟時代的脈搏。

2010-11賽季,阿德場均21.8分8.8籃板2.1助攻1搶斷1.2蓋帽,化身為攻守兼備、能裡能外的大殺器進攻軸心勝利貢獻值11.1,進攻勝利貢獻值7.6!這兩項貢獻值均為職業生涯單季最高!在羅伊隕落的情況下,帶領開拓者隊再次殺進了季後賽,入選聯盟最佳陣容三陣就此成為排名聯盟前五的大前鋒球員

阿爾德里奇的轉型,就是時代變遷的縮影

但在季後賽中,阿德遇到了一個比他還恐怖的大殺器——德克·諾維茨基

季後賽首輪,在兩人的直接對位中,阿德的狀態高開低走,諾維茨基則是越戰越勇。

阿德場均20.8分7.5籃板1.3助攻1.3搶斷1.7封蓋

諾維茨基場均27.3分7.8籃板3助攻

德克用近乎無解的“金雞獨立”投籃向阿德演繹了進攻型大前鋒的極致,那是他忍辱負重多年所淬鍊出的絕世鋒芒,劍鋒所指,開拓者隊六場落敗,衛冕冠軍湖人被橫掃出局,年輕的雷霆四少在他面前也變得不堪一擊,最終在總決賽上,小牛隊在德克的帶領下六場擊潰如日中天的熱隊三巨頭,個人榮膺總決賽MVP,同時完成了復仇和加冕,他也是自蒂姆·鄧肯之後第二位摘得總決賽MVP的大前鋒球員。

阿爾德里奇的轉型,就是時代變遷的縮影

從某種程度上講,德克·諾維茨基就是得分型大前鋒的極致,他的成功讓全世界所有喜歡籃球卻不喜歡到內線肉搏的大個子籃球少年都看到了另一條路徑,這也為後來籃球的發展埋下了伏筆。

相比之下,阿爾德里奇雖然也有一招能被稱作殺手鐧的翻身直臂跳投,但是無解程度遠不如德克的“金雞獨立”,他的進攻火力覆蓋面積也沒有德克那般寬廣,德克的平均出手距離是14.4英尺,他只有9.3英尺,攻擊力根本不在一個級別。

阿爾德里奇的轉型,就是時代變遷的縮影

這便是阿爾德里奇的尷尬之處,他很好,可以跟著時代的發展和需求切換成多種形態,但卻沒有凌駕於整個聯盟的才華和技藝去引領任何一個時代。



小球時代的到來

2011-12賽季,阿德延續了之前的表現,場均21.7+8+2.4真實命中率提升到56%職業生涯第一次入選全明星,但由於球隊後場人手嚴重不足,開拓者隊進展的頗為不順,只排名西部第十,無緣季後賽。

因禍得福的是,開拓者隊馬上在2012年選秀大會上找到了新的後場核心達米安·利拉德,球隊特意聘請小牛隊的冠軍助教特里·斯托茨帶著他的FLOW進攻體系來到了波特蘭,看上去,開拓者隊似乎是想讓阿德複製德克的成功。

阿爾德里奇的轉型,就是時代變遷的縮影

不過他們的磨合沒有很快奏效,在又經歷了一個失敗的賽季後,阿德才正式邁入職業生涯的巔峰

2013-14賽季,阿德場均23.2分11.1個籃板2.6次助攻三項數據均為職業生涯新高,平均出手距離延長至

12.5英尺,再次入選聯盟最佳陣容三陣,殺回季後賽。

在季後賽首輪,阿德更是大發神威,前兩場比賽先後轟下46分和43分,一時間震動整個籃壇,系列賽場均29.8+11.2大有向聯盟頂級大殺器邁進的跡象

但在第二輪,他們遇到了正在打出完美團隊籃球的聖安東尼奧馬刺,五場敗下陣來,馬刺隊風華絕代的流暢體系也讓阿德的內心產生了無盡的嚮往

阿爾德里奇的轉型,就是時代變遷的縮影

2014-15賽季,阿德場均23.4分10.2籃板第一次入選聯盟最佳陣容二陣回合佔有率提升至職業生涯最多的30.2%要球權有球權,要地位有地位場均出手7.3次遠距離兩分球佔總出手比的36.5%籃下場均出手3.8次只佔總出手比的19.2%

以現在的眼光來看,阿德當時的進攻方式完全站在了效率的對立面,他和開拓者隊也始終無法突破各自的瓶頸,再一次倒在了季後賽首輪,在阿德為開拓者隊效力的九年時間裡,他們只有一次突破了季後賽首輪,這與成功明顯相差甚遠。

與開拓者隊的停滯不前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金州勇士隊的突然崛起。

在斯蒂芬·庫裡三分浪潮的推動下,“小球風暴”開始席捲整個聯盟追求效率的“魔球理論”也跟著大行其道聯盟各隊場均出手三分球次數提升至22.4次,就連阿德單賽季也出手了105次三分球,三分命中率是尚可的35.2%。

這是“小球時代”與傳統時代的交點。在這個交點上,擺在阿德面前的是兩條路,一種是繼續古典,一種是將自己的投籃距離延長。與此同時,他在2015年休賽期成為了自由球員,擺在他職業生涯前的也同樣是兩條路,一種是繼續留在波特蘭堅守,一種是加盟理想中的球隊去追逐一枚冠軍戒指。

最終,他選擇了加盟聖安東尼奧馬刺隊,馬刺隊選擇讓他繼續古典。

阿爾德里奇的轉型,就是時代變遷的縮影


逆流而行,難擋百川歸海

2015-16賽季,完成補強的馬刺隊在常規賽轟下了61勝,但阿德在融入球隊攻防體系的過程中卻出現了嚴重的問題,場均出手次數從19.9次降至14.1次數據降至18+8.5

波波維奇安排他更多的往籃下擠,同時遠離三分線,於是阿德的籃下出手佔比增加到了26.9%,單賽季只出手了16次三分球,這種妥協無疑是為了追逐榮耀加冕所必須做的個人犧牲,阿德默默接受。但隨著GDP的老去,馬刺隊的神奇似乎已被歲月銷蝕,季後賽次輪,他們敗給了生猛的杜威二少,比暫時性的失敗更致命的是馬刺隊正在與籃球的發展背道而馳

隨著“魔球理論”的普及和“小球”的盛行四號位開始與五號位融合成一個位置

場上的進攻支配權前所未有的集中在了後場小前鋒接過了原本大前鋒的攻堅任務,詹姆斯和杜蘭特開始在籃球之巔日月爭輝,大前鋒和中鋒變得越來越功能化,球探們判斷一名大個子球員是否適合NBA的首要標準已經變成了能不能投得進三分球,為了不被場這突如其來且愈演愈烈的變革淘汰,幾乎所有大個子都在三分線外緊急加練,整個聯盟都轟轟烈烈的邁向了新時代,只有馬刺隊置若罔聞

2015-16賽季,聯盟各隊場均出手24.1次三分球,馬刺隊18.5次,聯盟倒數第六

2016-17賽季,聯盟各隊場均出手27次三分球,馬刺隊23.5次,聯盟倒數第六

2017-18賽季,聯盟各隊場均出手

29次三分球,馬刺隊24.1次,聯盟倒數第四

2018-19賽季,聯盟各隊場均出手32次三分球,馬刺隊25.3次,聯盟倒數第一

雖然靠著成熟的戰術體系,馬刺隊還是能繼續進入季後賽,但是隨著鄧肯的退役和倫納德的離開,馬刺隊的防守不再能支撐他們愈發低效的進攻了,在聯盟中的地位也從西部豪強滑落到了季後賽邊緣,唯一讓聖安東尼奧球迷感到安慰的就只剩下阿德的穩定

阿德在與馬刺隊磨合了幾個賽季後,終於找到了彼此適應的方式:

2017-18賽季,重回巔峰,場均23.1分8.5籃板2助攻1.2蓋帽,個人效率值是職業生涯新高的25,再次入選聯盟最佳陣容二陣,儼然成了聯盟第二大前鋒;

2018-19賽季,除了延續得分水準外,還時不時重新化身為得分大殺器,對雷霆,轟56分!對凱爾特人,轟48分!

增重後,他能更多的要到深位,接球后直接強起,籃下出手佔比穩定在27%籃下終結成功率在七成以上!能裡能外的全面技巧和紮實的身板讓他在擋拆進攻中如魚得水,長兩分跳投依然是他的拿手好戲,在球隊打不開局面時,他也能來到腰位硬鑿,用出手點難以企及的翻身直臂投籃扛著球隊前進

阿爾德里奇的轉型,就是時代變遷的縮影

在2011年,阿德放在諸多頂級大前鋒之中並不突出,但到了2019年,當他將一件件久經磨礪、日益精純的進攻武器展示在人們面前時,卻顯得頗有些鶴立雞群。

他是這時代最後一名古典大前鋒了,獨自面對著時代變遷的滾滾洪流,背影裡寫滿了茫然。

阿爾德里奇的轉型,就是時代變遷的縮影

2019-20賽季,聯盟各隊場均出手三分球數繼續漲到了33.7次馬刺隊還是聯盟倒數這一次,固執的波波維奇終於坐不住了因為闖入季後賽對他們而言也不再是理所當然了,他意識到——這個時代是不可逆的

波波維奇曾無數次在公開場合表達過對三分球的憎恨,但他更憎恨接二連三的失敗。

整個11月,馬刺隊的戰績是慘不忍睹的4勝12負,波波維奇做出妥協,決定增加三分球的進攻比重,不過他們所搭配出的這套陣容卻鮮有三分射手,休賽期還為了騰空間把貝爾坦斯白送給了奇才,於是乎,就只好讓阿德更多的站在三分線外,因為只有各項技術完備的他才有能力快速進行切換。

阿爾德里奇的轉型,就是時代變遷的縮影

11月,阿德場均只出手1.56次三分球命中率32%

12月,阿德場均出手2.9次三分球命中率44.8%

1月份,阿德場均出手5.1次三分球命中率47.1%!

阿德很快就適應了這時代的潮流,因為其實早離開波特蘭時,他就已經準備好了,馬刺隊的戰績也跟著水漲船高,近兩個月的勝率已經超過了五成,嚐到了甜頭的波波維奇甚至打趣想讓阿德每場都能出手十次三分球,馬刺隊在一月份的場均三分球出手次數已經飆升到了非常接近聯盟平均水準的32.5次。

瞧,頑強如石的馬刺隊,也跟著時代奔騰向前了。

而阿德搖身一變,就成了全聯盟唯一一個三分球命中率超過43%、場均蓋帽數1.8次以上的球員,轉眼間,就成了最適合這時代的大個子球員之一。

這就是阿德的神奇之處,職業生涯十四載,他沒有掀起過什麼驚濤駭浪,但卻從未被任何一個時代拋棄過,巨人尚且執掌天空時,他是活力四射的前板高手,大前鋒們雄姿英發、百家爭鳴時,他又進化成得分殺器和攻防軸心雄踞一方,小球時代席捲而來時,他又化身為三分、蓋帽俱佳的空間型神塔。

阿爾德里奇的轉型,就是時代變遷的縮影

他的打法在整個職業生涯的轉型和演變,便是近十四年來時代發展、變遷的縮影。

時代更迭,滄桑變幻,此時代千篇一律飄在外線的大個子們難免會讓人心生厭倦,而阿爾德里奇就像一壺酒,經歷了時間的考驗,散發著彌久的醇香。

有時候,我們會努力把自己灌醉,因為沒人知曉這時代的洪流還將湧向何方?到那時,籃球又該是什麼模樣?

阿爾德里奇的轉型,就是時代變遷的縮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