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么看人心换人心这句话?

云中月儿明


“诚者,圣人之本,百行之源也”,至诚则金石为开。美都是从灵魂深处发出来的,真显得美,善也显得美。真诚换真诚,人心换人心,黄土变成金!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有的人只会锦上添花,不会雪中送炭;有的人只会火上浇油,不会坦诚相待。有时你真心关切的话语却被当成多余;你诚挚的好意却被置之不理。真诚换来的是欺骗,热情得到的是敷衍。不是所有的付出,都会被铭记在心,都会被感恩。胸襟决定气量,境界决定高低。吃亏是福,老实人最聪明,人心换不来人心,也不能丢掉自己的本真。切莫一叶障目伤了心,相信世上多的是好人。


自古圣贤,皆以心地为本。邪不能胜正,恶赢不了善。遇欺诈之人,以诚心感动之;遇暴戾之人,以和气熏蒸之。世上最美的是善良,最毒的是仇恨。刻薄不赚钱,真诚不赔本。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话不说尽,事不做绝,让彼此都舒坦,彼此都不难堪。宁可正而不足,不可邪而有余。睿智的人看得透,豁达的人想得开。待人诚恳,取得信任;与人为善,活得心安。内心慈悲,会让你的人性放射出光辉。

一方一净土,心是莲花开。人生就是一场修行,要保持一颗本真的心。心若善良,福报很深;心怀感恩,幸福来临。(原创)


冰清玉洁hxl


就是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

和老公、婆婆亲人朋友都是这样。人心换人心,四两换半斤。付出都是相互的。有些人认为婆婆公公,邻孙子是应该的。他们自己儿女都养大成人成家立业了,他们养孙子没有法律义务。付出是人情。不付出是本分,但有些儿媳妇不知感恩,婆婆领孙子又花钱又花力,可婆婆的待遇不如邻居,儿媳妇刚刚见邻居还喜笑花开的,但一看到婆婆脸就冷下来了,在儿媳妇心里婆婆永远该她的。婆婆为儿为孙天天干着保姆的工作,累了没人疼,领不到工资还倒贴人民币。最让人生气的时候婆婆住院时,儿子又在外地回不来,儿媳妇只去医院看婆婆一趟。管婆婆有没人伺候,她不问,如此儿媳妇你怎能和她一心换心呢!如果邻居帮你带半天小孩你都会感激不尽,为啥婆婆为你带多少年的孩子你不感谢婆婆呢?婆婆住院时你不应该正是报恩时候吗?

无论你和谁相处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是正确的为人之道。无论亲人、朋友、都应该这样。你疼我我疼你一心换心,亲情才能继续。别人为你付出才越来越有劲。





正直的心


君子之交淡如水,讲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要想友情长久,就要谈泊名利,以最简单方式相处。就如水一样,虽平淡但却最滋润心田。

人心换人心,你真我就真,若换不回,我就死心。有些人付出了十分情义,但不一定能回报你五分,所以人与人之间一定是相互付出,友情才能长久!最后祝愿朋友们都能收获真心真情!




乡村小英姐生活录


对于人心换人心这个问题,我的观点是不要有“人心换人心”想法和做法。为什么呢?

首先,不论你有意还是无意的去“换人心”,在自身主观的出发点上,都会附带有个人的某种意识,即交换对象必须符合自己内心认同范围之内的某些条件。符合这些条件的人我们就会主动或被动的去“交换”,不符合条件的对象被我们排除在外。表现在生活上面,就是我们有了“取舍”的行为。我不是说人有了“取舍”不好,而是有些时候我们自身认同的“取舍”标准不一定是正确的。错误的“取舍”行为,可能会带来错误的后果。

其次,不同人有不同的人生信条和处事原则。但“趋利避害”这一原则,相信是绝大一部分人的处事首选。当一些人为了各自的利益聚集到一起,在利益和人生信条出现分歧时,我相信首先动摇的一定是“人心”和人生信条。人格上的善变特征也会被体现的淋漓尽致,“人心换人心”也就失去存的了意义。

其三 ,从商业的角度来说“换或者叫交换”是典型的商业手段。指在商品流通中“以物易物”的行为。在这一过程中,流通的媒介是物质,“交换”是流通的方式或手段。而“人心与人心”的交换,更多的是体现在个人的心理感受和心里需求之上。这种需求与简单的“以物易物”比较,实在是更复杂也更玄妙,我们很难去具体把握和操作。因此,“人心换人心”的成功几率的确太低,对此最好不要抱有过高的期望。

其四,“人心换人心”的主观行为必然受到客观因素的作用和影响。“世界是变化的”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也就是大家常讲的“此一时,彼一时”。世上的一切人和事物也是变化的产物。以不变的“交换”手段,去对应“变换”的人和世界,无论在主观上还是在客观上,这种做法的成功几率也一定不会很高。

综上所说,“人心换人心”的做法实在是不太靠谱。还不如踏实的做好自己的事情,承担起个人的人生责任和义务,有缘从之无缘莫强求。


名字已在线


常说将心比已,板凳怕打调,换个位置想一想,这些话就是人心换人心这句话的同意词。

有些人对某些事的看法,只以自已的思想和意志去处理,从不替别人想,对别人有没有危害?别人能不能接受?这样的人作事简单,也可说为人素质差,不可大任。

有的人是自私,个人利益为主,没公心,只想自已达目底,不管別人好坏,这种人最好少往来,不可结为朋友,不可结为闺蜜,更谈不上知心人。

说话不分场地,不讲艺术,声音大小,对方的感受,别人的面子,有没后果,从不考虑,为什么不控制一下情绪,想一想再说,岂不好吗。

其人如是亲戚,必然成为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即使往来谈不上亲切,亲人必反目。

作人、为人、凡事要相互理解,不要宁愿别人不負我,我只負别人的霸道人,自私自利人。

互相帮助,互相忍让,互相关心,与人为善,朋友多多,必受人们的尊敬!



用户心快活


这是我国古代文人墨客对待社会的一个态度,也是对人性的一个标杆!

就是你善待每一个人,别人也会善待你,但是现在的社会却成了扶不起,有事得躲着点,见义有为也可能是惹祸上身!

值得我们这一代人深思





生活w亦正亦邪


人心换人心的人极小了!以前八年前,有个女人,生了好几年的病,她遇到了一个中医高手。短短时间治好她多年的病!从此相方结下了所谓感情!她为了达到目的,把她弟弟引见这位中医师!想学人家的武医之术!因为是少林后人!她弟弟志在必得!那位中医也不是傻人!心里也非常清楚对方的来意!而且当时他的老婆大力反对!他老婆说:你的外面感情,我可以不管!但是你的本事绝不能外传!你的师傅说过的!他也签应他老婆!但是也为了让外面那个女人不高兴,他只教了一小部份!重要的不外传!后来他不在了!善终了!那个外面女人造反了!不择手段去害人家的家人!!所以狗心出来了!露出真狗脸了!人心?换不来人心的!


L优雅


人心换人心这句话说的是人际交往的一种价值取向。当然因为大家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存在差异性,所以人际交往的价值取向绝不止这一种。大教育家孔子关于人际交往也有过精彩论述,在《论语•宪问》中,孔子弟子问: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大意就是:用适当的代价回报恶行,用善行回报善行。其实,不同的人对人际交往的价值取向都有不同的看法,人心换人心这句话也只是其中之一而已。人心有时候可以换得人心,但人心换来的也许是狼心,也许是蛇蝎心。所以寄希望于人心换得人心,很可能最终是伤心。那面对纷繁复杂的人性,我们到底该如何自处?如何对待人际交往的价值取向才避免尴尬伤心呢?其实这个问题需要修炼我们的自己的心性,我们以诚待人,可以让我们内心得到安宁,但我们以诚待人的同时,不要寄希望于别人也会以诚待己,要有阔达心境认识到别人不同的态度。以诚待人,是我们自己的价值取向,这就找到我们情绪态度的内控点,而不是寄希望于别人对我们的反应。我想这样才不至于人心换伤心。[祈祷]



沈永祥


人性有善,有恶。

善中夹杂恶性,偶然触发恶念,本性世界观,生活的态度,决定善是否压住恶念。

恶中偶有善意,恶性难改变,年龄渐大或有悔。

人心善变,一句话,一件事,影响心境,去恶精善。爱笑的人运气不会差。


郝溶辛


人心换人心,十六两换一斤(过去的衡器一斤等于十六两)。

说的是人与人的交往,要诚信,公平,感恩。

大多数人遵循这个原则,为人处世,将心比心,总怕占了便宜,惹得对方不高兴。

可是那么一些人,利用人们的善良,不择手段,以达到自己的目的。

在人际交往中,什么人可交?什么人远离?只看三件事,便能不上当。

一:对父母不孝者,不交往。

二:对妻子儿女不仁者,不交往。

三:与兄弟姐妹不和者,不交往。

此三种人,基本上己泯灭人性,至亲至爱,尚且不顾。与其交往,必定无好结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