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麼看人心換人心這句話?

雲中月兒明


“誠者,聖人之本,百行之源也”,至誠則金石為開。美都是從靈魂深處發出來的,真顯得美,善也顯得美。真誠換真誠,人心換人心,黃土變成金!



世界之大,無奇不有。有的人只會錦上添花,不會雪中送炭;有的人只會火上澆油,不會坦誠相待。有時你真心關切的話語卻被當成多餘;你誠摯的好意卻被置之不理。真誠換來的是欺騙,熱情得到的是敷衍。不是所有的付出,都會被銘記在心,都會被感恩。胸襟決定氣量,境界決定高低。吃虧是福,老實人最聰明,人心換不來人心,也不能丟掉自己的本真。切莫一葉障目傷了心,相信世上多的是好人。


自古聖賢,皆以心地為本。邪不能勝正,惡贏不了善。遇欺詐之人,以誠心感動之;遇暴戾之人,以和氣燻蒸之。世上最美的是善良,最毒的是仇恨。刻薄不賺錢,真誠不賠本。責人之心責己,恕己之心恕人。話不說盡,事不做絕,讓彼此都舒坦,彼此都不難堪。寧可正而不足,不可邪而有餘。睿智的人看得透,豁達的人想得開。待人誠懇,取得信任;與人為善,活得心安。內心慈悲,會讓你的人性放射出光輝。

一方一淨土,心是蓮花開。人生就是一場修行,要保持一顆本真的心。心若善良,福報很深;心懷感恩,幸福來臨。(原創)


冰清玉潔hxl


就是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

和老公、婆婆親人朋友都是這樣。人心換人心,四兩換半斤。付出都是相互的。有些人認為婆婆公公,鄰孫子是應該的。他們自己兒女都養大成人成家立業了,他們養孫子沒有法律義務。付出是人情。不付出是本分,但有些兒媳婦不知感恩,婆婆領孫子又花錢又花力,可婆婆的待遇不如鄰居,兒媳婦剛剛見鄰居還喜笑花開的,但一看到婆婆臉就冷下來了,在兒媳婦心裡婆婆永遠該她的。婆婆為兒為孫天天干著保姆的工作,累了沒人疼,領不到工資還倒貼人民幣。最讓人生氣的時候婆婆住院時,兒子又在外地回不來,兒媳婦只去醫院看婆婆一趟。管婆婆有沒人伺候,她不問,如此兒媳婦你怎能和她一心換心呢!如果鄰居幫你帶半天小孩你都會感激不盡,為啥婆婆為你帶多少年的孩子你不感謝婆婆呢?婆婆住院時你不應該正是報恩時候嗎?

無論你和誰相處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是正確的為人之道。無論親人、朋友、都應該這樣。你疼我我疼你一心換心,親情才能繼續。別人為你付出才越來越有勁。





正直的心


君子之交淡如水,講的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要想友情長久,就要談泊名利,以最簡單方式相處。就如水一樣,雖平淡但卻最滋潤心田。

人心換人心,你真我就真,若換不回,我就死心。有些人付出了十分情義,但不一定能回報你五分,所以人與人之間一定是相互付出,友情才能長久!最後祝願朋友們都能收穫真心真情!




鄉村小英姐生活錄


對於人心換人心這個問題,我的觀點是不要有“人心換人心”想法和做法。為什麼呢?

首先,不論你有意還是無意的去“換人心”,在自身主觀的出發點上,都會附帶有個人的某種意識,即交換對象必須符合自己內心認同範圍之內的某些條件。符合這些條件的人我們就會主動或被動的去“交換”,不符合條件的對象被我們排除在外。表現在生活上面,就是我們有了“取捨”的行為。我不是說人有了“取捨”不好,而是有些時候我們自身認同的“取捨”標準不一定是正確的。錯誤的“取捨”行為,可能會帶來錯誤的後果。

其次,不同人有不同的人生信條和處事原則。但“趨利避害”這一原則,相信是絕大一部分人的處事首選。當一些人為了各自的利益聚集到一起,在利益和人生信條出現分歧時,我相信首先動搖的一定是“人心”和人生信條。人格上的善變特徵也會被體現的淋漓盡致,“人心換人心”也就失去存的了意義。

其三 ,從商業的角度來說“換或者叫交換”是典型的商業手段。指在商品流通中“以物易物”的行為。在這一過程中,流通的媒介是物質,“交換”是流通的方式或手段。而“人心與人心”的交換,更多的是體現在個人的心理感受和心裡需求之上。這種需求與簡單的“以物易物”比較,實在是更復雜也更玄妙,我們很難去具體把握和操作。因此,“人心換人心”的成功幾率的確太低,對此最好不要抱有過高的期望。

其四,“人心換人心”的主觀行為必然受到客觀因素的作用和影響。“世界是變化的”這是亙古不變的真理。也就是大家常講的“此一時,彼一時”。世上的一切人和事物也是變化的產物。以不變的“交換”手段,去對應“變換”的人和世界,無論在主觀上還是在客觀上,這種做法的成功幾率也一定不會很高。

綜上所說,“人心換人心”的做法實在是不太靠譜。還不如踏實的做好自己的事情,承擔起個人的人生責任和義務,有緣從之無緣莫強求。


名字已在線


常說將心比已,板凳怕打調,換個位置想一想,這些話就是人心換人心這句話的同意詞。

有些人對某些事的看法,只以自已的思想和意志去處理,從不替別人想,對別人有沒有危害?別人能不能接受?這樣的人作事簡單,也可說為人素質差,不可大任。

有的人是自私,個人利益為主,沒公心,只想自已達目底,不管別人好壞,這種人最好少往來,不可結為朋友,不可結為閨蜜,更談不上知心人。

說話不分場地,不講藝術,聲音大小,對方的感受,別人的面子,有沒後果,從不考慮,為什麼不控制一下情緒,想一想再說,豈不好嗎。

其人如是親戚,必然成為雞犬相聞老死不相往來,即使往來談不上親切,親人必反目。

作人、為人、凡事要相互理解,不要寧願別人不負我,我只負別人的霸道人,自私自利人。

互相幫助,互相忍讓,互相關心,與人為善,朋友多多,必受人們的尊敬!



用戶心快活


這是我國古代文人墨客對待社會的一個態度,也是對人性的一個標杆!

就是你善待每一個人,別人也會善待你,但是現在的社會卻成了扶不起,有事得躲著點,見義有為也可能是惹禍上身!

值得我們這一代人深思





生活w亦正亦邪


人心換人心的人極小了!以前八年前,有個女人,生了好幾年的病,她遇到了一箇中醫高手。短短時間治好她多年的病!從此相方結下了所謂感情!她為了達到目的,把她弟弟引見這位中醫師!想學人家的武醫之術!因為是少林後人!她弟弟志在必得!那位中醫也不是傻人!心裡也非常清楚對方的來意!而且當時他的老婆大力反對!他老婆說:你的外面感情,我可以不管!但是你的本事絕不能外傳!你的師傅說過的!他也籤應他老婆!但是也為了讓外面那個女人不高興,他只教了一小部份!重要的不外傳!後來他不在了!善終了!那個外面女人造反了!不擇手段去害人家的家人!!所以狗心出來了!露出真狗臉了!人心?換不來人心的!


L優雅


人心換人心這句話說的是人際交往的一種價值取向。當然因為大家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存在差異性,所以人際交往的價值取向絕不止這一種。大教育家孔子關於人際交往也有過精彩論述,在《論語•憲問》中,孔子弟子問: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大意就是:用適當的代價回報惡行,用善行回報善行。其實,不同的人對人際交往的價值取向都有不同的看法,人心換人心這句話也只是其中之一而已。人心有時候可以換得人心,但人心換來的也許是狼心,也許是蛇蠍心。所以寄希望於人心換得人心,很可能最終是傷心。那面對紛繁複雜的人性,我們到底該如何自處?如何對待人際交往的價值取向才避免尷尬傷心呢?其實這個問題需要修煉我們的自己的心性,我們以誠待人,可以讓我們內心得到安寧,但我們以誠待人的同時,不要寄希望於別人也會以誠待己,要有闊達心境認識到別人不同的態度。以誠待人,是我們自己的價值取向,這就找到我們情緒態度的內控點,而不是寄希望於別人對我們的反應。我想這樣才不至於人心換傷心。[祈禱]



沈永祥


人性有善,有惡。

善中夾雜惡性,偶然觸發惡念,本性世界觀,生活的態度,決定善是否壓住惡念。

惡中偶有善意,惡性難改變,年齡漸大或有悔。

人心善變,一句話,一件事,影響心境,去惡精善。愛笑的人運氣不會差。


郝溶辛


人心換人心,十六兩換一斤(過去的衡器一斤等於十六兩)。

說的是人與人的交往,要誠信,公平,感恩。

大多數人遵循這個原則,為人處世,將心比心,總怕佔了便宜,惹得對方不高興。

可是那麼一些人,利用人們的善良,不擇手段,以達到自己的目的。

在人際交往中,什麼人可交?什麼人遠離?只看三件事,便能不上當。

一:對父母不孝者,不交往。

二:對妻子兒女不仁者,不交往。

三:與兄弟姐妹不和者,不交往。

此三種人,基本上己泯滅人性,至親至愛,尚且不顧。與其交往,必定無好結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