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中你最喜欢哪一位?

月盈红袖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汉族,河东(今山西永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字摩诘,号摩诘居士,世称“王右丞”,早年信道,后期因社会打击彻底禅化,外号“诗佛”。今存诗400馀首。代表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维摩诘向弟子们讲学的书,王维很钦佩维摩诘,所以自己名为维,字摩诘。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与孟浩然合称“王孟”。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在诗歌方面,有他十五、十七、十八岁时写成的有文字记载的资料。可见,他在十几岁时已经是位有名的诗人了。这在诗人中是罕见的。

王维早年有过积极的政治抱负,希望能作出一番大事业,后值政局变化无常而逐渐消沉下来,吃斋念佛。四十多岁的时候,他特地在长安东南的蓝田县辋川营造了别墅和在终南山上,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这首诗是他隐居生活中的一个篇章,主要内容是“言志”,写诗人远离尘俗,继续隐居的愿望。诗中写景并不刻意铺陈,自然清新,如同信手拈来,而淡远之境自见,大有渊明遗风。

王维的大多数诗都是山水田园之作,在描绘自然美景的同时,流露出闲居生活中闲逸萧散的情趣。明代胡应麟称王维五绝“却入禅宗”,又说《鸟鸣涧》、《辛夷坞》二诗,“读之身世两忘,万念皆寂”(《诗薮》),便是一个明证。雪景 传为王维作,王维其他题材的作品,如送别、纪行之类的诗中,也经常出现写景佳句,如“远树带行客,孤城当落晖”(《送綦毋潜落第还乡》)、“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送梓州李使君》)、“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送邢桂州》)、“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等,都是传诵不衰的名句。

边塞军旅诗以军旅和边塞生活为题材的《从军行》、《陇西行》、《燕支行》、《观猎》、《使至塞上》、《出塞作》等,都是壮阔飞动之作。《陇头吟》、《老将行》则抒发了将军有功不赏的悲哀,反映了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一个侧面。《观猎》生动地描写了打猎时的情景。《夷门歌》歌咏历史人物的侠义精神。《少年行》四首表现侠少的勇敢豪放,形象鲜明,笔墨酣畅。这些作品一般认为是王维早期所作。还有一些赠送亲友和描写日常生活的抒情小诗,如《送别》“山中相送罢”、《临高台送黎拾遗》、《送元二使安西》、《送沈子福之江东》,《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相思》、《杂诗》“君自故乡来”等,千百年来传诵人口;《送元二使安西》、《相思》等在当时即播为乐曲,广为传唱。这些小诗都是五言或七言绝句,感情真挚,语言明朗自然,不用雕饰,具有淳朴深厚之美,可与李白、王昌龄的绝句比美,代表了盛唐绝句的最高成就。

王维的部分诗作:

山居秋暝

送邢桂州

鸟鸣涧

使至塞上

竹里馆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汉江临眺

送元二使安西

鹿柴

相思

终南别业

归嵩山作

终南山

过香积寺

送别

酬张少府

送梓州李使君

青溪

渭川田家

西施咏

积雨辋川庄作

送张五归山

早春行

洛阳女儿行

老将行

桃源行

………………

总的来说,王维不仅是著名的边塞诗人,又是著名的田园诗人。我个人非常喜欢,也特别推崇!








平阳一虎


唐代诗人中我最喜欢李白。

中国诗歌文化源远流长,到唐代达到巅峰。李白无疑就是站在巅峰之上的集大成者。

我喜欢他的才气和霸气,笔锋潇洒自如。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朝如青丝暮成雪。


我喜欢他的诗句,朗朗上口,妇孺皆知。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我喜欢他的天马行空,无拘无束,不拘一格。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我喜欢他的浪漫主义情怀,不拘小节,不为富贵折腰。

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李白性格豪放,游历交友,遍访名山大川。

他的作品众多在此不用言,很多都脍炙人口。

诙谐的说,诗人中他的数学最好。

你不见很多诗句都带有数字吗: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在诗词中,运用数字之多之灵便之巧妙,唯数李白。

李白还是够意思的好哥们儿。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看着哥们儿坐船去扬州了,他独自留守武汉,为武汉加油!

虽一句玩笑,但李白却是心胸坦荡。

高风亮节,我之所爱,古今一诗仙也!


维摩居主人


回答这个问题,我觉得首先要从历史的角度,去了解大唐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背景

唐诗的历史背景和流派:

唐诗的发展分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时期


初唐是唐诗的开创时期。

唐初诗坛承袭齐梁的浮靡诗风,流行宫体诗,能够摆脱宫体诗浮靡诗风影响的诗人是王绩,他推崇陶渊明的生活态度和诗歌风格,主要描写田园风光和个人的田园生活,诗风疏淡质朴。 “初唐四杰”是指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位诗人,他们的主要贡献是破坏和改造了宫体诗,奠定了五律,发展了七言歌行。

继“四杰”之后使律诗定型的两位诗人是沈佺期和宋之问。

唐代第一个举起诗歌革新大旗的作家是陈子昂。他推崇汉魏古诗,提倡“汉魏风骨”、“风雅兴寄”,他以复古为革新,扫除了宫体诗的浮靡诗风,端正了唐诗的发展方向,为盛唐诗歌高峰的到来铺平了道路。


盛唐诗歌代表了唐诗的最高成就。

盛唐的两大诗歌流派是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派和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派。

边塞诗派的重要诗人还有王昌龄、王翰、王之涣、李颀、崔颢等。李白和杜甫是盛唐双峰并峙的大诗人,他们的诗歌代表了唐诗乃至中国古典诗歌的最高成就。张若虚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和称“吴中四士”。


中唐前期诗歌创作处于低潮,后期重有出现繁荣景象。

唐代宗大历年间在诗坛享有盛名的十位诗人合称“大历十才子”。

中唐前期元结、顾况注重反映现实民生,是杜甫开创的即事名篇的新题乐府到以白居易为首的新乐府运动中间的过渡性诗人。

中唐前期的刘长卿和韦应物以山水诗见称,是王维、孟浩然的余绪;卢纶、李益的边塞诗,是高适、岑参的余绪。

中唐后期的两大诗派是新乐府派和韩孟诗派。 中唐新乐府运动,以白居易、元稹为代表的一批诗人,自觉发扬杜甫的写实精神,从生活源泉中觅取诗材,写下了大量赋咏新题材、运用新语言、标以新诗题的乐府诗,掀起了一场新乐府运动,新乐府运动的中坚诗人还有张籍、王建、李绅等。 韩孟诗派与新乐府派几乎同时出现,以韩愈、孟郊为代表。他们标榜“陈言务去”,尚古拙,求奇险,艺术上避熟就生,因难见巧,刻意求新,形成奇崛险怪的风格特色。

在两大诗派之外,能够独树一帜,成就较突出的诗人有刘禹锡、柳宗元、李贺等。


纵观整个唐诗的历史脉络,以及流派,虽然李白的浪漫主义情怀读起来是让人酣畅淋漓,而杜甫的现实主义也能让人触景生情,非常的动容,比如《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尤其是第二句,真真感觉看山看水,都能引起无限的思绪,都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真实写照。


年轻时候最喜欢的唐朝诗人

但或许每个人年轻时都有一份愤世嫉俗的情绪,读书时候却最喜欢李贺的诗。

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

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有所反映。当时最喜欢《李凭箜篌引》: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现在喜欢的唐朝诗人:

年轻不懂事,觉得李贺这种凄绝的感觉超个性。

随着年龄的增加,人生阅历的增加,那中怀才不遇,愤世嫉俗的情怀已经渐渐隐漠,世事开始看淡,就开始向往田园以及禅意的生活,于是,那种隐逸,超然,随缘,淡泊的情怀就油然而生,现在就最喜欢王维。


王维的生平

王维(701-761年,一说699-761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画家。
王维出身河东王氏,于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第,为大乐丞。历官右拾遗、监察御史、河西节度使判官。唐玄宗天宝年间,王维拜吏部郎中、给事中。安禄山攻陷长安时,王维被迫受伪职。长安收复后,被责授太子中允。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

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

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

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著有《王右丞集》《画学秘诀》

王维诗歌现存约400首。

其中最能代表其创作特色的是描绘山水田园等自然风景及歌咏隐居生活的诗篇。

这类作品绘影绘形,写意传神、形神兼备。王维以清新淡远,自然脱俗的风格,创造出一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中有禅”的意境,

而这样的意境,我尤其的喜欢。


从王维的诗来谈,我喜欢王维的原因


1、诗如画卷,美不胜收

苏轼曾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东坡志林》)。王维多才多艺,他把绘画的精髓带进诗歌的天地,以灵性的语言,生花的妙笔描绘出一幅幅或浪漫、或空灵、或淡远的传神之作。如“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积雨辋川庄作》)“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燃。”(《辋川别业》)“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新晴野望》)
我从小就生长在农村,这种淳朴而诗意的画风,是最能拨动我的心弦的。
2、音律兼备,动静相宜
王维的山水诗结构画面层次丰富,远近相宣,乃至动静相兼,声色俱佳,兼具动感和音乐美,如“松含风里声,花对池中影”(《林园即事寄舍弟》)“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送梓州李使君》“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汉江临眺)“草间蛩响临秋急,山里蝉声落暮悲。(《早秋山中作》)又如《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冷色暖色,人声水声,绘画、音乐与诗歌完美的融合在一起。
3、超然世外,意境幽远
而在这样的画境中,人又是如此的静谧淡泊,如《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幽静的竹林,皎洁的月光,诗人不禁豪气大发,一吐胸中郁闷。而千思万绪,竟只有明月相知。
神韵的淡远,是王维诗中画境的灵魂。《鹿柴》云:“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简淡的笔墨,细致入微地勾勒出一幅寂静幽清的画卷:独处于空山深林,看到一束夕阳的斜晖,透过密林的空隙,洒在林中的青苔上,意趣悠远,令人神往。
读王维的诗是最大的享受,所以,喜欢王维,喜欢王维的诗!


微笑的太阳花


有的人长的很漂亮,但仅仅是漂亮而已。照面后,很快就被忘掉。有些人,粗看并未觉察到什么不一般,但当你接触一些时日,便能从一颦一笑,一举一动中品味出别样风情,并牢牢记往其英姿芳踪。

有些风景很好看,但仅仅是五颜六色而已。可有些风景,别有洞天,让人流连忘返。

唐代诗人中我最崇拜李商隐,他的诗很有嚼头。你细细品味,满满是诗的味道。特别是他的无题诗,就像一个高明的厨师,一盘菜做出来,一千个人就能读出一千种味道来,这是其他诗人难以企及的。李商隐是中国诗坛最壮丽的奇葩。

读李商隐的诗,有入无雾里看花,雨中赏景。有一种说明道不说不清道明的淡淡的忧伤,忧伤中又带着欣慰,欣慰而又寂苦,寂苦而又幸致,幸致而又悲凉,悲凉而又温馨……。满满的诗情,溢于的诗意,让人沉浸于诗的婉约与朦胧之中。

也许是一段过往,也许是一种情怀?人生中有义山的陪伴,有《无题》慰藉,有《锦瑟》的凑响……余韵、余生,夫复何求?


风清云谈


我最喜欢的唐代诗人是被称为“诗圣”的唐代诗人为 杜甫(712-770)。

杜甫是中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诗风稳重朴素,他的诗深刻地反映了唐朝由兴盛走向衰亡时期的社会面貌,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鲜明的时代色彩和强烈的政治倾向.杜甫诗歌的风格可以概括为“沉郁顿挫”,这里的沉郁是指文章的深沉蕴蓄,顿挫则是指感情的抑扬曲折,语气、音节的跌宕摇曳.杜诗语言平易朴素、通俗、写实,却极见功力.因此后人封以诗圣之称.

杜甫中年因其诗风沉郁顿挫,忧国忧民,其诗被称为“诗史”.他的诗词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沉郁顿挫”四字准确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风格,而以沉郁为主.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他的诗记录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表达了崇高的儒家仁爱精神和强烈的忧患意识,因而被誉为“诗史”.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杜甫一生写诗一千五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并有《杜工部集》传世;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杜甫流传下来的诗篇是唐诗里最多最广泛的,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杜甫作品被称为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是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作。


普拉多山里人


如果要问我喜欢唐代哪个诗人?我的答案是崔护。

崔护在唐代诗人中不算佼佼者,我喜欢他的原因只是因为他写过的一首诗《题都城南庄》,全诗如下:

去年今日此门中,

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

有人说这是一个关于邂逅相遇的美好故事。诗人在去年的今天,正值三月,他经过长安南庄一户人家大门口,忽觉口渴,便扣门讨水。见一妙龄女子开门,她面若桃花,婀娜多姿。诗人心头一动,随女子进入庭院。院内几株桃树花朵盛开,绚丽无比。诗人坐下不久,女子茶水奉来。诗人接过瓷碗言谢,女子便身倚桃树,含情脉脉的望着诗人喝水。娇姿美态,人面桃花,相互映衬,美不胜收。春风掠过,秀发飘逸,诗人看的如痴如醉,不禁言语挑逗,可惜女子笑而不答,彼此相视良久,诗人只得起身告辞,悻悻而归。

诗人对女子当然是一见倾心的,只是不知道女子对他是否钟情?但是由于封建礼数,诗人自觉轻薄,又遇上自己刚刚参加进士考试落第,心情境遇不佳,便没有再来看望女子,但是对女子的思念之情却与日俱增。来年今日,春光灿烂,诗人意气风发,便寻路拜访,渴望再见女子一面。当诗人满怀期待打开大门的时候,庭院内却空无一人,只有那几株桃树依然是花开艳丽。诗人顿觉失落,不觉发出“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的伤感之情。

上天给了我们缘分,可是我们却没有好好的抓住它。桃花依旧,物是人非。我以为你会在那个老地方等着我,可惜等我再来的时候,你却已经不在了……

人生苦短,相遇太难。爱而不得,有缘无份。诗人满怀欢喜去寻找他的梦中人,可是梦中人却早已经不在了!是嫁人了?还是病亡了呢?诗人不由担心起心上人的境遇起来。即使不能与你喜结良缘,也希望你可以过的很幸福啊!

也许,这就是我喜欢崔护的原因吧?思念是一种病,遗憾的爱情也是一种特别的美吧?





Wait柏拉图


唐朝作为诗歌帝国,诗人如满天繁星,各个星光熠熠,但个人最终情的还是诗仙李白,也就是那颗太白金星。

试看一首

望庐山瀑布

【作者】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庐山是诗人隐居之地,诗人从远处眺望香炉峰,在日光的照耀下仿佛有腾腾生起的紫烟,大家都知道李白一生“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仙山浓烟不正是自己所向往的佳境吗?瀑布本是气象奔腾的,而诗人一个“挂”字!化动为静,瀑布就如白练一般悬挂于悬崖和之间,想象大胆新奇。

而那瀑布落下来竟有三千尺之高,“飞”字足见气势之磅礴,水势之盛,“直”字可见悬崖之险兀。大手笔还在后面“疑是银河落九天”,好像是银河从天而降一般,诗人极尽夸张之势。一切景语皆情语,诗人豁达乐观的心态,昂扬向上的生活态度可见一斑。全诗用词凝练,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读罢使人置身其中,久久不能忘怀!

李白为人称道的地方有两点。

一方面是他思想人格的魅力,即他高度的自信心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敢于挣脱传统束缚的独立不羁的个性,藐视权贵的反抗斗争精神,以及高迈洒脱的胸襟情怀等。

另一方面,就是他诗歌创作的浪漫主义成就,包括表现在作品中的自由无拘的精神风貌,雄奇豪放、清新俊逸的艺术风格,大胆奇异的艺术想像等。

杜甫也不禁赞“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小王的后花园


毋容置疑的,肯定是李白!中国古代浪漫主义文学的最佳科代表,他在中国文学的历史地位是非常高的,成就也是不可替代的。他的精神与作品更是影响了一代代大文豪,如中唐时期的韩愈、李贺、孟郊,宋朝的苏轼、陆游、辛弃疾,明清时期的高启、杨慎、龚自珍等等。

若把唐诗比作一副田园画,我觉得清风明月是李白,天青云淡是李白,平原山川是李白,星河盈江皆是李白!他就是那时的文曲星君仙降凡尘,没有一晚不想飞仙抱月,据说连死也是浪漫至极,在江中喝醉为了捞水中月而失足落水溺死,虽无从考证,但像极了太白先生的风格!他天生为诗歌而生,盛唐之中,诗佛王维与孟浩然善于五绝,七绝圣手王少伯则雄据七绝高地,然能于五绝与七绝之间游刃有余,皆能达极臻之境者唯李太白一人矣。李白的诗歌中的意象大多都是山河日月,赞颂大自然之美,雄奇飘逸,清新奔放,想象丰富,神出鬼没,就连诗圣杜甫也由衷佩服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多么狂放不羁的情怀;「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又是何等的豪迈自信。诗写的好就不说,还「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拜大唐第一剑术高手裴旻为师,他个人的剑术也是大唐中排得上名次的高手,喜欢到处游历的他,懂些防身术也不足为奇。可谓文经武纬,又不事权贵,不卑不亢,不知多少好男儿渴望拥有这样的情怀和精神!



基耶斯洛夫斯基


我最喜欢李白,因为李白代表唐朝盛世时期的一种文化,他的诗,既豪迈奔放,又清新飘逸,而且想象丰富,意境奇妙,语言轻快,人们称他为“诗仙”。\r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人在俄罗斯L


李白诗歌风格特点有:豪迈奔放,想象丰富,语言奇妙,清新飘逸,意境奇妙,浪漫。

李白诗歌具有强烈的浪漫主义精神,他以天才的艺术创造,在更广大的范围内运用多种手法,扩大了浪漫主义的表现领域。其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强烈的主观色彩与浪漫主义情调

李白是个清醒的现实主义者,他的诗歌是以现实生活为基础而发出的时代的强音。李白诗歌绝大部分是抒情诗,在这些诗中,诗人不是冷静细致地表现生活,而是侧重于抒发个人炽热的内心情感,他以强烈的主观色彩与浪漫主义情调,表现出自己的鲜明的独创性。

比如他在批判政治黑暗时,愤怒地斥责“夷羊满中野,菉葹盈高门”(《古风》其五十一.);在批判安史叛乱时,沉痛地呼喊:“白骨成丘山,苍生竟何罪”(《赠江夏韦太守良宰》)!表达他的强烈愤怒。他在抒写理想时总是十分自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将进酒》),

(二)、运用丰富奇特的想象,抒写情感

李白的诗歌的浪漫主义特色还体现在还善于运用丰富而又奇特的想象,来描写形象,抒写感情。他有时借助梦境仙界,捕捉超现实的意象,创造出美丽的理想世界,抒写自己鄙弃黑暗,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

如《梦游天姥吟留别》,海客谈瀛洲,烟波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诚。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三)巧妙地运用修辞抒写炽热情感

运用大胆的夸张,新奇的比喻、以及拟人的手法,也是李白抒写浪漫主义情怀常用的艺术手法。

有时,他既用夸张,又用比喻,“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秋浦歌》其十五)“燕山雪花大入席”(《北风行》),都是夸张中有比喻的名句。

有时他又把丰富的想象和奇特的夸张结合起来,写自己强烈的心潮激荡:“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今乡送韦八之京》),把思念长安的心情表现得十分神奇别致而又形象贴切。

(四)语言通俗直白,直抒胸臆

李白的诗歌语言直率,语言清新、豪放还体现在其不拘于格律,不雕琢子句,一切统一于自然。

即所谓“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那些直抒胸臆的抒情诗句,如“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行路难》其二),天生我才必有用,千斤散尽还复来(《江夏赠韦南陵水》),都是直率,自然而又豪气通人的语言。有助于展现其浪漫主义激情。

举例赏析:

望庐山瀑布

唐代: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赏析

  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

  首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香炉”是指庐山的香炉峰。此峰在庐山西北,形状尖圆,像座香炉。由于瀑布飞泻,水气蒸腾而上,在丽日照耀下,仿佛有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升起了团团紫烟。一个“生”字把烟云冉冉上升的景象写活了。此句为瀑布设置了雄奇的背景,也为下文直接描写瀑布渲染了气氛。

  次句“遥看瀑布挂前川”。“遥看瀑布”四字照应了题目《望庐山瀑布》。“挂前川” 是说瀑布像一条巨大的白练从悬崖直挂到前面的河流上。“挂”字化动为静,维纱维肖地写出遥望中的瀑布。

  诗的前两句从大处着笔,概写望中全景:山顶紫烟缭绕,山间白练悬挂,山下激流奔腾,构成一幅绚丽壮美的图景。

  第三句“飞流直下三千尺”,一笔挥洒,字字铿锵有力。“飞”字,把瀑布喷涌而出的景象描绘得极为生动;“直下”,既写出山之高峻陡峭,又可以见出水流之急,那高空直落,势不可挡之状如在眼前。

  诗人犹嫌未足,接着又写上一句“疑是银河落九天”,真是想落天外,惊人魂魄。“疑是”值得细味,诗人明明说得恍恍惚惚,而读者也明知不是,但是又都觉得只有这样写,才更为生动、逼真,其奥妙就在于诗人前面的描写中已经孕育了这一形象。巍巍香炉峰藏在云烟雾霭之中,遥望瀑布就如从云端飞流直下,临空而落,这就自然地联想到像是一条银河从天而降。可见,“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一比喻,虽是奇特,但在诗中并不是凭空而来,而是在形象的刻画中自然地生发出来的。

  这首诗极其成功地运用了比喻、夸张和想象,构思奇特,语言生动形象、洗炼明快。苏东坡十分赞赏这首诗,说“帝遣银河一脉垂,古来唯有谪仙词”。“谪仙”就是李白。《望庐山瀑布》的确是状物写景和抒情的范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