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里张道士给宝玉提亲的姑娘是谁?贾母真的不知道吗?

K896067043


张道士给宝玉提亲一事,出现在书中第二十九回。适逢贾母领着众姑娘奶奶们在清虚观打醮,贾珍搀着张道士来向贾母请安。在与贾母互致问好和聊天的过程中,张道士因见宝玉越发长得像当年的荣国公,便向贾母提及想给宝玉提亲一事:



“前日在一个人家看见一位小姐,今年十五岁了,长得倒也好个模样儿。我想着哥儿也该提亲了。若论这小姐的模样儿,聪明智慧,根基家当,倒也配的过。但不知老太太怎么样?小道也不敢造次。等请了老太太示下,才敢向人去说。”

细细咀嚼张道士这番话,我们会发现他所言的小姐倒像薛宝钗的样子。“十五岁、模样又好、聪明智慧、根基家当”等等,这些都特别符合众人眼中的宝钗形象。第二十二回就已交代宝钗过了十五岁的生日。可书中并没有文字描述过张道土与薛宝钗或薛姨妈有过交往的事。

那么,张道士所言就是直指宝钗吗?其实,张道士所说的小姐并不具体指谁。他只是依葫芦画瓢的说了一个这么样的“小姐形象”。他所依的理由来自哪里?就来自于幕后所托的这个人――元妃。

在第二十八回中,袭人就告诉宝玉:

“昨儿贵妃打发夏太监出来,送了一百二十两银子,叫在清虚观初一至初三打三天平安醮,唱戏献供,叫珍大爷领着众位爷们跪香拜佛呢。还有端午儿的节礼也赏了。”

端午将至,元妃便要贾府众人在清虚观打三天平安醮,还送了端午赏礼。问题就出在这赏礼上:这一次,宝钗和宝玉的赏礼是一样的,而黛玉的却和迎春姊妹们的一样。从这样的赏礼安排来看,元妃是有意撮合宝钗和宝玉,成就他们之间的金玉良缘。



既然元妃中意宝钗,就会找个中间人去说合。她所找的这个人就是张道士。因为他的身份是代表官方、代表皇权,书中是这样交代的:

这张道士虽然是当日荣国府国公的替身,曾经先皇御口亲呼为“大幻仙人”,如今现掌“道录司”印,又是当今封为“终了真人”,现今王公藩镇都称他为“神仙”,所以不敢轻慢。二则他又常往两个府里去,凡夫人小姐都是见的。

既然,张道士与贾府渊源颇深,他代表元妃向贾母说起宝玉该与谁成亲一事,是最合适的。

张道士一形容“某个小姐”,聪明的贾母是不会不知道他说的是谁,也不会不知道是谁让张道士来说媒的。但她没有马上答应这件事,也没有把事挑明。这时候,薛姨妈宝钗等人应该是在场的。所以,贾母委婉的回了这样的话:

“上回有个和尚说了,这孩子命里不该早娶,等再大一大儿再定罢。你可如今也讯听着,不管他根基富贵,只要模样儿配的上就来告诉我,便是那家子穷,也不过帮他几两银子就完了。只是模样儿性格难得好的。”

贾母是话里有话:她说得合情合理,不致于驳了元妃的面子,也不致于驳了薛姨妈的面子。又在暗示自己是支持宝黛的――“不管他根基富贵,只要模样儿配的上就来告诉我,便是那家子穷,也不过帮他几两银子就完了。”也在提醒黛玉改一改那小性子――“只是模样儿性格难得好的。”

这真是体现了贾母的用心良苦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