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最喜欢《红楼梦》的谁?为什么喜欢?

为谁画地为牢48160704


最喜欢宝钗姐姐,比起林妹妹的“弱柳扶风,病如西子胜三分”,书中是这样介绍宝钗的,“不见奢华,惟觉淡雅,品格端方,容貌美丽”。当贾府的远方亲戚,金陵薛姨妈带着宝玉的表姐薛宝钗初来贾府的时候,尤其是当雍容华贵的宝钗站立在贾府一干众姐妹面前的时候,大家包括宝黛在内的所有人都为宝姐姐的端庄大方而惊异。

我想小说的作者在处理这一情节,对于宝钗的外貌描写如此简洁是深有其意的。如果说在第二回黛玉进贾府的时候,通过众人的眼睛来细腻刻画了大家眼中的林妹妹,是要通过妹妹的体态和面部特征来展现一个寄人篱下的小女孩内心的哀伤,这就为日后这个人物的一些乖张行为的表现奠定了精神基础,也包括她最终选定了潇湘馆作为居所,这里的环境就合适她那样的性格。而宝姐姐呢?我们在通读了红楼之后才知道宝姐姐原来是真正深藏不露的一个人,所以在贾府他们三人最初相会的时候,大家对于这位远房表姐的影响,只有她的雍容华贵和端庄大方的一个大致感官。

但是如果仅凭于此,我们就认为宝姐姐只是一个瓷花瓶的“冷美人”,那我们就太小看这位富贵小姐和曹雪芹的思想深度了。作者曾有这样一句话来评说宝姐姐“罕言寡语,人谓装愚;随分从时,自云守拙”,我想这一句话才是真实地反映了出了宝姐姐的内心世界和真实性格。宝姐姐是真的“寡语”吗?完全不是!该说的场合和该说的话都少不了宝姐姐的份儿,像贾母给孙儿辈的宝钗办了一场生日宴会,当下人端来点戏的册子,我们的宝姐姐就特别地“尊老敬老”,她不仅净挑德高望重的贾母爱听的热闹戏来点,还给宝玉正儿八经地讲解那一支“寄生草”是如何的经典。我们以一般人的眼光看,鲁智深的戏再怎么说,主要突出的是热闹,大多数的人不会在意那些戏词是如何有嚼头的。显而易见,这出戏是宝钗的刻意而为,那老祖宗当然是高兴地合不拢嘴了。

还有就是宝姐姐真的“拙”吗?是真的“手拙”吗?我想每一个读过红楼的人都不会忘记那一幕,宝钗去看宝玉,袭人回避,有意为两人创造了在一起的机会。我们细看之后宝钗的一连串动作,拿起袭人落在那得针线活儿,坐在袭人刚才的位置上,斜倚着宝玉小歇的床,竟然亲自打起针线来了。你可以在读完这一段文字的时候,闭上眼睛,遐想一下,一个倾城倾国的美娇娘,守护在心爱的男子身边,温婉可人地做着针线活儿,这是什么样的一种意境啊!宝钗最真实的美也正在于此,说宝姐姐“手拙”更是无稽之谈。

至于说到宝钗是不是“心性笨拙”呢?这就更站不住脚了。你想自从薛姨妈一家到贾府算起,到小说的最后,合府之人无人不夸宝钗的端庄大度、有涵养。这些难道不是我们的宝姐姐在一次次地待人接物的时候,用自己的行动打动和感染了所有的人。如果没有一点的心计和城府,估计是处理不好与荣宁二府各色人等的关系的。你还记得“宝钗扑蝶”那个环节吗?她在听到了两个小丫鬟之间的谈话后,她巧妙地把祸嫁接给了“林妹妹”。

如果我上面的分析大体正确的话,那就又引出一个问题了。既然宝姐姐外貌出众,性格温柔,而且又心灵手巧,可作者在评说这样的一个可人儿的时候又用了“人谓装愚,自云守拙”呢?我想我们的答案就在作者自己说的一个词里,那就是“随分从时”。我们继续探寻宝钗随的什么分?从的什么时?这样的“分,时”如何又导致了宝钗不能把自身最美好最率真的一面表现在人前人后呢?

谙熟中国传统文化的人都知道,在中国所处的整个封建社会和更远的时候,人们所崇尚的是男耕女织的生活,女性在那个时候是主导社会的男性的附属品,经常被提及的“三从四德”便是所有妇女的精神枷锁。想当年唐太宗李世民的一句“女子无才便是德”就差点扼杀了我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政治家武则天,即便是武则天没有听从太宗的话而成就了唯一女皇帝的神话,但是太宗皇帝的这句话却深刻地影响了自那之后的广大的中国妇女的命运。

这便是红楼梦故事所处的大时代背景,尤其当封建制度发展到曹雪芹所生活的明清之际,这项制度枝枝叶叶的完善已然到达了巅峰,可见在小说作家所处的那个时代,整个中国的广大妇女是没有社会地位的。我们在各种各样的明清影视剧中都可以看到,封建社会中男子可以依靠读书致仕或者参军打仗去挣得功名,就可以开衙建府,实现抱负。而那个时代的女子却只能依附在男人的官位和功名之下,夫荣妻贵,一旦那些建立府衙的男子落魄了,一众妇女就只能跟着倒霉了。这就是腐朽的封建制度,一个吃人的泯灭人性的制度,毕竟在那个时代,“花木兰”式的奇女子只能存在于人们的想象之中。花木兰,两千年估计就出现那么几个,武则天呢?几千年只有唯一的一位,而像红楼梦中那些豆蔻年华的女孩子又怎么会逃出那个腐朽制度的掌控呢?!于是悲剧就这样产生了,我们可以掰着指头数一数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的各种结局,黛钗二人,无论外貌,还是才艺,俱可惊为天人,她们的结局如何呢?贾府的四个女儿,真的是“原应叹息”的元迎探惜四春,一个一个不是香消玉损,就是归隐青灯古佛,还被迫远嫁海疆之外。至于其他的女孩则更是可悲。

红楼梦的伟大之处也在于此,作者首先苦心孤诣地构造了一座与世隔绝的“大观园”,但是随着故事的展开和延伸,无论这座园林的围墙修得多高,整个封建社会的病症陋习最终还是淹没了这个“女儿国”。

由这点看来,我想,有着所谓封建社会所推崇的那种品德和涵养的薛宝钗本身就一个“符号”。她来到了贾府,就意味着一场不可避免的命运和斗争即将展开,因为在她的身上有比贾府原来女儿们更卫道的性质。

然而是不是感觉我们的宝姐姐就是一个词“可恨”呢?当然不是,如果是那样,红楼梦这部小说就不会是四大名著之首、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了。因为人性是复杂的,我们不能把宝钗这个形象,简单的等同于像“王夫人、邢夫人、王熙凤”那样的封建贵妇。虽然她的身上一点不少封建卫道的思想色彩,但是作为一个涉世未深的烂漫少女,他的思想和行为还有很多闪光的地方。

上面说过的宝钗坐在宝玉的床边做针线的情节,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情窦初开的女子的万千柔情,我笃定宝钗一定是真心爱宝玉的,不然就不会出现另一个情节。本来在睡梦中的宝玉根本不知道宝钗在边上,但是宝玉的嘴里喊出了“什么金玉良缘,我偏说是木石姻缘!”可以想象这句话对于宝姐姐打击之很之深,但是我们的宝姐姐面对着自己深爱的男子,竟然失去了往日所有尊严和伶俐,只是看着床上的宝玉,双眼噙着委屈无辜的泪水。看到此时我也感动了,我终于理解了,原来伟大的作品就有这样的力量,黛玉妹妹的泪水就叫人感到她的凄美了,而黛玉的“敌人”,宝姐姐的泪水同样也是叫人充满的感动和哀婉同情。

就和黛玉一样,宝姐姐的“情到真处”也是那样的纯洁、美丽和高尚。在宝钗的身上还有许多连黛玉都不及的品质,比如在对待合府的下人时,宝姐姐从来都是态度谦和,客观公正,尤其体谅那些日夜在大观园里劳作的奴仆,基本上在宝钗身上没有黛玉的尖酸刻薄。还有就是与大观园姐妹相处上,宝姐姐也时常为众姐妹考虑,比如替湘云置办螃蟹宴,就是因为湘云是寄居叔父家,手头也拮据;还有宝钗帮助邢岫烟赎回棉衣,而又不惊动大家,就是考虑了“二木头”迎春的处境和当时的人事环境而后做的;尤其是在黛玉病重的时候,宝钗是真的急在心里,于是耐心开导她,并且每天让人给她送来一两燕窝,这个时候宝姐姐全然忘记了黛玉曾经对于自己尖刻的讽刺,这又需要怎样的心境和度量呢?每读到此处,我都动情了,这也是我们曾经视为反面的那个宝姐姐。

真的是诸多种种。真的,我居然感觉到宝姐姐身上的优点绝对比林妹妹要多的多。然而宝姐姐又不可避免的是作者所构造的来对抗和衬托最主要的女主人公林黛玉的一个角色。这也就注定了宝姐姐是无法超越林妹妹的,这又究竟是为什么呢?

诚然,宝黛钗的爱情纠葛,终究是一场悲剧,无论是对于爱情中的任何一方,在那个年代追寻自由高尚的爱情,成功的机率是极其渺茫的。

黛玉,一个弱小的年纪就寄人篱下的女孩,本来打算谨谨慎慎、小心翼翼的度过这一段寄居的生活,日后还可以回到扬州去,回到父亲的身边去。无奈天意弄人,家道突变,父亲去世,不得已暂时的寄居变成了一世的寄居。且不说别的,就光看这段黛玉的身世,就可以唤起我们无尽的同情了。真是屋漏又逢连夜雨,原有自己从小青梅竹马的宝玉,如今又来了一个宝钗,在宝钗来了之后就有了金玉之言的严重威胁和家长对于金玉姻缘的强力支持。就在这几重夹击之下,黛玉愈来愈消瘦,固然几经试探之后,也知道宝玉对自己是海誓山盟、永不变心,但是面对强大的封建礼教,黛玉最终是执拗不过命运,她香消玉殒了。她用自己的生命的终结,来和那个腐朽的制度抗衡,虽为无言的斗争,但是其情可贵,其情可叹,其情可颂。

真是,今日葬花君不在,花睡土中何时醒?

黛玉是遭到了“明算”,那么宝钗就是遭到了封建礼教的“暗算”。一个一生遵守封建道德标准的女子,在寻找真爱的路上费尽周折,当真爱就在眼前的时候,当时的社会和命运又一次捉弄了她,原来所爱的人和自己的道德信仰是南辕北辙。这样的爱情不会长久,与其说在小说的情节里,她得到了如愿的婚姻,不如说真挚的爱情,她始终没有找到,最后自己也是在这样吃人礼教的压迫下,遭到了封建礼教的“暗算”,孤苦伶仃,了此一生。

黛玉之所以比宝钗更经典,就在于黛玉的主动性,目的是崇高的,我就不要去顾及什么,率性而为,精神世界何等高洁。古往今来,所有文学作品中的女子估计都是无法超越这个形象的。而宝姐姐的内心其实是扭曲的,是时时刻刻遵循礼教?还是大胆追寻真爱?这一对矛盾同样也造就了一个活生生的人,一个有众多优点,但是毕竟因循守旧的卫道的人。

从这点上看,宝姐姐这个角色是无法超越黛玉的,她也是一个被命运捉弄的可怜人啊!


小熊巴拉克


我最喜欢的人物是刘姥姥。

也许是看过87版红楼梦的缘故,我对刘姥姥印象之深刻,无任何其他人物可比。

这不是在讥讽笑话刘姥姥,虽然她确实演绎了许多欢乐的场景,带动了我的情绪,但真正让我感动到泪眼迷离的是,她最后不远千里不惜一切救出巧儿,那一刻,她多么伟大,她以往的渺小形象瞬间高大起来,让人肃然起敬。

也许脑海里还回荡着刘姥姥一进荣国府,牵着毛驴赶路时,那滑稽的背景旋律,还浮现出她与小孙在饭桌上难看的吃相,面对王熙凤变得口无遮拦,但作为地道的农民,我很了解那样的情形——饥不择食和有求于人时的难处。

也许我还想着刘姥姥二进荣国府时说的那些俏皮话,行酒令时毫无心里防备地被灌醉,临走时获得丫鬟太太小姐们的赠礼而不禁落泪,而这些不正是她为人朴实善良的写照?

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贾家落难时,刘姥姥忧心忡忡,不顾自身安危,携带衣物,毅然千里迢迢赶去看望,为寻找巧儿下落更是四处奔波。她是那样实在而有情有义,力量再小也要倾尽全力,她无比崇高,是为人之楷模。

这就是我所不忘的刘姥姥,一个卑微的小人物,有着比天更高的心地,更明澈的灵魂。




苔花文轩


在我读高中的时候读到红楼梦这本书,林黛玉进贾府这一章节的时候我觉得林黛玉性格很敏感,也很高傲,也喜欢胡思乱想,又爱哭,又不喜欢热闹,那现代的写照就是性格孤僻又有点自闭。我以为林黛玉会很少知心朋友,但是我错了。

林黛玉的朋友很多,而且都是那些出身非凡的人。香菱是有钱家的孩子,因小时候被贩人抱走了,后来阴差阳错被薛潘看上了并收了她做丫鬟。香菱想学习诗歌赋词,请教林黛玉并拜林黛玉为师,后来也成为了闺蜜。

林黛玉和妙玉都是清高之人,我以为两个高冷的人很难成为知心朋友,但是我又错了。妙玉喜欢和黛玉聊心事,也喜欢请黛玉喝茶,有时候一群人到庙里游玩,妙玉只跟黛玉说;“随我到房间来”。没想到的是妙玉是想请黛玉喝上等好茶,后来贾宝玉闯了进来看到她们喝茶聊天还吃醋说:“不带他进来”

最后不得不说的是史湘云了,因为她们闹过别扭,吵过,也和好过,还一起睡过,特别是在她们在中秋十五的时候深夜聊心事,像极了我们现实中的姐妹

林黛玉的贴身丫鬟紫鹃,紫鹃真的是操碎老母亲的心,为林黛玉尽心尽力,又是为黛玉的终身幸福着想,又是为黛玉的健康担忧,还吓唬宝玉说黛玉要回去相亲了,最后还为了黛玉出家,试问这样的感情哪里像是主人和丫鬟的感情,简直就是亲人了 看了87年版的红楼梦,渐渐地喜欢上了林黛玉,刚开始觉得林黛玉说话的尖酸刻薄,嘴里带刀,后来觉得我错了


自称富婆


确切点说,我喜欢薛宝钗。因为她温文尔雅,纯朴善良,厚道仁义。且花容月貌,性格开朗。待人处事,理节周全。身心都比较健康!

由于性格原因,本人崇尚真实诚厚,反感娇柔做作,故作恣态和多愁善感。故以薛宝钗为最喜欢的第一人选。若有不当,请勿见笑!


大海122879785


我喜欢刘姥姥,因为她勤劳朴实,有善心,会说话,为人随和,进得贾府来,不卑不亢,不媚不俗,让每个人都喜欢她!而且在贾府落难了之后,尽其所能,救了王熙凤的女儿巧姐儿,使她脱离了苦海。并成就了她的孙子板儿和巧姐儿的一段姻缘!











ynqj1依诺千金


每个人物都喜欢,红梦无败笔,凡是出现的人物皆有用,空空来也,空空去。留下白茫茳的大地一片白。


向阳173730336


我喜欢《红楼梦》中的紫鹃,一心一意对林黛玉好的女孩。别看紫鹃比林黛玉大一点,在林黛玉面前表现的非常成熟老练。


书中对紫鹃的刻画,不像袭人、鸳鸯、平儿等那么正面直接,甚至风头超不过司棋和晴雯。但只要有林黛玉出场,就感到紫鹃的存在。紫鹃对林黛玉不只是照顾,而是体贴,像大姐姐甚至像母亲一样。

对于林黛玉追求爱情上的大胆表达,紫鹃从不侧面提醒林黛玉注意,从不怕其他人非议。只是对林黛玉故意欺负贾宝玉,才直接了当,当面给林黛玉提出来,批评林黛玉的小性。这种坦然的主仆关系,看着简单,其实是心与心的结果。薛宝钗和莺儿不会如此亲密融洽,薛宝钗跟任何人都保持距离。


紫鹃对林黛玉最好的一面,体现在薛姨妈说向贾母提媒,把林黛玉说给贾宝玉。紫鹃就急不可耐的催促薛姨妈去提。只有林黛玉有个长远的归宿,紫鹃才能够放心,踏实。

紫鹃给贾宝玉说试探贾宝玉的原因,是她不想放弃本家,又不可能离开林黛玉,其实是借口。怕贾宝玉觉得是林黛玉提出主动嫁给他的嫌疑。毕竟,紫鹃是林黛玉的人,紫鹃的话,也代表林黛玉的意思。

林黛玉和紫鹃的关系,是生死相依,相依为命的关系。


一串七珠读杂书


刘佬佬!观花观园享美景!人生实在快活!难得!不像林妹步步留意寸寸心惊,,实在难受。也不像其他勾心斗角,,。刘姥姥一切都在风景中!


那冬梅花美佳佳


《红楼梦》中最喜欢的人还是贾宝玉,竟管书中把他写得不怎么样,但他的心底善良,才华横溢,有正义感等方面还是值得肯定的。


如幻如梦70730


单纯从文学形象上来说我是绝对喜欢林黛玉。在我心里面没有任何瑕疵。而从智慧发挥到极致的,身处逆境不卑从屈服的角度来看,我最佩服鸳鸯。


鸳鸯是老夫人贾母的贴身丫头。能在一把手身边端茶倒水、搓背洗头,甚至在打牌三缺一时还在主子群里凑个数,本身就说明她在下人群里有非同寻常的地位。有时连凤姐这样的主儿,也不得不以好姐姐相称求她办事!这一切首先归功于她的业务能力,确实过硬!

其次是相貌,能让老色鬼贾大老爷贾赦口水流到脚面的就是鸳鸯。人家模样整齐,做事细致入微,精明干练,放在今天就是大公司总经理的料,其职业女性的魅力应该是非常大的,而且举止优雅气质高贵(当然是在骨子里)所以贾赦能拉下老脸算计,最后竟至于因爱而不得恼羞成怒的地步!一个女人不受丈夫待见就应该研究一下鸳鸯反思一下自己,别一天四仰八叉短粗腿,里室外屋无落脚处还总是牛逼轰轰不可一世的样子!



再说说她的聪慧与人格,她出身低微,却能将服务业做到老总认可。关键是她被狼狗(贾赦)盯上了,能够勇敢反抗!要知道给贾大老爷做小从此就跻身于主子的世界,地位上升,意味着要过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了,但她却不放在眼里!也许她要追求自己的爱情;也许她想要过平凡的人生;也许她看透了赵姨娘就是做小的将来。总之,她有自己的想法,听从内心深处的声音,她不拜金不媚俗,个性突出,有真正的人格魅力!而怎样凭自己———一个下人的一己之力扭转乾坤?这实在是一种智慧!她借助自己的业务能力过硬,怀揣剪刀瞅准时机要在贾母面前明志,说话间掏出剪刀要剪掉头发,声泪俱下哭诉自己的遭遇,以最刚烈、最忠贞、最具说服力的理由保住了自己。争取了老太太的最大支持。



她有“看透岁月篇章的瞳孔,拔开历史风云的睫毛”她知道做了贾大老爷的小妾无非就是赵姨娘的结局,主子里头受气,下人里头也得不到尊重。她知道贾母一蹬腿自己就再无靠山,始终逃不出老狼狗的手掌心!因此悬梁自尽还落得厚葬和忠孝的美名。她看透了自己一人得道 ,鸡犬升天的是她的哥哥嫂子,若不得道,则“忘八脖子一缩,生死由我”的人情淡漠、世态炎凉。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说明她世事洞明,思想通透。


她有骨气,她骂人的话说明瞧不起那些苟延残喘的没骨气的人。“什么好话!宋徽宗的鹰,赵子昂的马,都是好画儿。”宋徽宗靖康之耻、赵孟頫做了元朝的官都受后人诟病折节。 鸳鸯的骨气不仅是古代人崇尚的,而且也是我们现代人应该学习的(不是要你悬梁自尽,别误解哦)。尤其是为了金钱不择手段甘心做小三,以色易权,甘心代孕,甘心卖淫,甚至使坏拐卖妇女儿童的那些人,你们要有骨气先做一个正气的人,再做一个有骨气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