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剑》中,李云龙当时已经拥有七千兵力,为何还是当了好几年团长没被提拔?

演尽了世间所有的繁华


李云龙的独立团从1000多人发展到7000多人,对于八路军的军队来说并不奇怪。但真正让人奇怪的是,李云龙的职务却并没有晋升。这是为什么呢?当然李云龙经常犯错误,甚至还被降级,这是他职务没有升起来的原因之一,但绝对不是最主要的原因。

  当时戴笠的军统已发展遍布整个亚洲,在各战区都有自己的情报网。如果李云龙晋升职务太快,就很容易引起重庆政府的注意,引发不必要的麻烦。在《我的兄弟是顺溜》中,陈大雷的六军分区其实只有一个连,他自己也号称是司令。共产党的军队编制从来都是很奇怪的,有的会超编,有的不满员。

  这就让对手非常困惑,有时很轻松就打赢了,有时反而被揍得屁滚尿流。虚虚实实真真假假,这也是战争中的基本策略之一。


我是美少女的时间,喜欢我,就关注我! 90后小姐姐陪你聊娱乐!!!

美少女的时间


李云龙的部队整体素质还没有跟上。算不上真正的主力部队!李云龙的部队在几个月时间从1000多人扩编到7000多人,兵力翻了6,7倍,但是其军政干部严重缺编,有战士有班长,却没有排长连长营长。而且战士的整体素质也差,毕竟训练时间短。以李云龙打平安县的那个时候来看,李云龙的部队主力仍然是那扩编前的一千多人,其他的也就是临时收编的县大队区小队而已。所以李云龙算是当个加强团团长也不过分。

其次,这是典型的虚衔实授。当时的八路军为了隐藏实力,不仅是李云龙管着人多不给升级,所有的八路军军政干部都是这样,比如129师直接管辖的部队总人数高达20万人,基本上持平一个野战军纵队了,可是挂名仍然是师级编制。这里一个是保护我地方军队,防止引起日军的重视,当时的日军有专门的特工队,也就是亮剑里的山本特工队,这支部队专门打击我军各级指挥部,一个师长团长的话山本不会感兴趣的,一个军区司令的话山本肯定会来干仗的;另外一个是防着国民党军打黑枪。当时国民党对我八路军扩军很敏感,只要发觉我军人数增长速度过快就会调炮往里揍,比如皖南事变,新四军就挨了黑枪了。所以,就让李云龙明着当团长暗地里干着师长的事。


优己


李云龙有7000兵力,为何还只是一个团长?

不得不说,都梁是一位优秀的军旅作家,他写的每一个故事情节,都有充足的历史典故在里面。李云龙一个团7000兵力还是团长这个桥段,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在李云龙版的《亮剑》电视剧,中,李云龙一个团长从抗战初期一直做了抗战结束,更为夸张的是,他长征时就是团长了。这个剧情很不合理,因为以红军和八路军的扩张速度,绝不可能让一个人十几年时间一直是团长。如果真的有这样一个人,可能直接被安排当闲职靠边站了。

电视剧中给出的“犯纪律”的说法更是可笑。红军八路军或者解放军,十分重视纪律性,团长以上职务,说杀就杀!管你立过多大功劳,有多少战士愿意跟着,都没用!黄克功从井冈山就参加红军,因为枪杀了抗大女学生,直接公审枪毙。审判时,黄克功露出浑身伤疤,老百姓纷纷流泪为她求情,可他连当敢死队死在战场上的机会都没有。

在小说中,独立团分兵前只有1000多人,李云龙估计经过2年时间独立团应该有2000多人,可是事实上独立团总兵力已经有了5000多人,有的连长手下甚至能有600多人。如果再加上独立团游击区范围内的县大队区小队和民兵,独立团能掌握的兵力能有上万人。

那么有朋友要问了,独立团正规军有5000多人,加上地方武装和民兵兵力上万,这是一个满编师的兵力,为何李云龙还只是一个团长。

这里面需要注意一点,李云龙独立团掌握的军队,并非真正属于独立团。啥意思呢?一般而言,八路军虽然分散作战,却也最讲究组织性和纪律性,私自扩充军队当然不允许,所有的扩军人数都要向团、旅、师进行报备。而团旅师这三级,其实同时也兼着军分区、二级分区和大军区。所以,李云龙的团长,实际上也可以叫做军分区司令。在《我的兄弟叫顺溜》中,陈大雷就是一个军分区司令,实际上就是团长。

皖南事变后,八路军和新四军的扩编再也不受国民党军事委员会限制了。明面上看,129师,120师和115师三个师的编制还在,实际上那是晋冀鲁豫军区、晋绥军区和山东军区三个大军区,除此之外,八路军还有晋察冀等大军区。八路军每个大军区都有十几二十万兵力,下面有设立了二级军区,大多能有数万兵力,二级军区下面的军分区,则有数千兵力。

这样看的话,你就知道为啥让李云龙当团长,而不是升为旅长了。当然,军分区司令和团长的最大区别是,团长主要负责野战,而军分区则是兼管军政。亮剑为了前后一致,把军分区司令这个概念隐去,一直沿用了团长这个概念。

抗日战争胜利后,为了应付国军进攻,各个大军区建立野战军,各个军区建立野战纵队,而军分区的主力部队,则很有可能成为野战纵队下面的旅(解放战争早期纵队相当于师)。大概就是这时候,李云龙当上了旅长。小说中的独立团上万兵力,可能在野战部队建设中,能有少数能加入,其他都只能做预备役,随时向野战部队补充。

以晋冀鲁豫军区为例,上党战役时,一下子建立了三个纵队,分别由太行军区、太岳军区和冀南军区的主力部队组成。当时一个纵队也就一万多人,纵队下面设旅,旅下面是团。经过平汉路战役和鲁西南战役,晋冀鲁豫军区扩大不少,可是后来的千里挺近大别山,兵力又再次缩减,一个纵队还是只有一万多人。而在东北,东野一个纵队四个师,总兵力四万到六万不等,武器装备更是好的多得多。

所以,李云龙兵力7000多却还是团长,实在是上级给的编制太有限了。限制编制走精兵路线,这是对根据地老百姓的负责,也是保障部队战斗力的主要方式。从始至终,八路军都要求全军至少一半人配有步枪,没有枪就不能扩军,这是死杠杠。可是扩军了,也有可能因为战斗力不行,面临撤销番号和分流兵力的问题。

八路军是党的队伍是人民的子弟兵,不会因为扩军快就随便給番号给官职,主要还得看战功。


历史知事


没编制,李云龙就是有10万兵,也还是个团长。

这要怪还得怪老蒋,因为老蒋给八路军的编制就3个师。


根据1937年8月22日国共两党达成的协议,红军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和西北红军等部4万多人正式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并同意设立总指挥部。朱德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叶剑英任参谋长、左权任副参谋长,下辖林彪的第115师、贺龙的第120师、刘伯承的第129师和总部特务团。1937年9月11日,八路军改称为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但实际编制未变。

除了总指挥部的几个主要领导没有被降衔外,其他人都不同程度降衔压编了。


有个故事比较有意思,那就是许世友在调入八路军第129师第386旅当副旅长之前,在红军中已经是红四方面军的军长了。所以有下属替他不值,然而许世友却很兴奋,他说,早知道旅长那可是大名鼎鼎的陈赓啊。


所以李云龙在长征时期就已经是主力团团长了,但是当了八路军之后,不但仍然是个团长,还是那种没有编制的团长了。因为386旅刚成立的时候,有正规编制的也就两个团771和772团,5700人。所谓原新一团的原型是后来加入的东进纵队第1、第3团合编的新1团。反而李云龙的独立团并没有具体原型。

但是386旅这个旅实际发展到后来是比较特殊的,386旅虽在名义上属于129师战斗序列,然而实际上386旅在抗战时期是中央军委的直属部队,直接归属于中央军委指挥。这也是为什么李云龙的团叫独立团,他本质上代表了386旅。

新一团也好,独立团也罢。说白了也就八路军自己承认,老蒋是不会给李云龙发军饷的。


李云龙的军费一部分自己挣,一部分是386旅从牙缝里省出来的。所以即便后来,李云龙攻打了平安格勒,蒋介石亲自打来慰问电的时候,也只是慰问到了129师这一层。

其实如果历史上真有这回事的话,老蒋要是知道八路军的一个非在编部队都都已经有近万人,具备了攻打县城的能力时,估计一口老血都要喷出来了。

但的确李云龙的独立团在抗日战争相持到战略反攻阶段,发展到7000多人,并不夸张。


到了1945年夏天,八路军(第八集团军)其下属已经包括山东军区、晋察冀军区、晋冀鲁豫军区、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晋绥军区、八路军独立第1游击支队、八路军独立第2游击支队、八路军独立第3游击支队、河南军区、抗日军政大学等。总兵力已经由当初的4万多人发展到了102.8万人了。是当初的25倍还多,而且还在极速增加当中。

当从1946年6月中原野战军成立的时候,光中野就5个纵队,连同地方部队共有27万人。


此但是中野为全国解放,付出的方式的确和其他野战军的方式不太一样,他的大量指战人员和兵员都赞助了其他野战军,所以成立最早,但是都是给别人作嫁衣裳。后来孔捷和丁伟在进军东北的时候,被抽掉到东北去了,而李云龙则是挺进中原,被华野借到了淮海战场去了,结果都没还回来。

但是在这个过程当中,李云龙几乎是一步到位,直接就是师长了。

当形势发展到那个阶段,需要大量的指战员来指挥大规模兵团作战,除了像李云龙这样的百战余生的优秀将领们,还有就是即俘即改造的敌军中层指战人员。相比较而言,当然李云龙更值得信任了。所以对于李云龙而言,师长和团长对他来说其实都差不多,都是一样的指挥打仗,都是一样的要搞敢死队。


所以在原著当中,后来的李云龙建立了”梁山小分队”这支特种部队。梁山小分队在金门岛一战中全军覆没,同时也创造了辉煌。此后的李云龙在军事上就没有建树了。


炒米视角


按照一般部队的编制,佣兵七千余人绝对不可能是团级编制,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115师全师不过1.5万人,李云龙一个团甚至超过了一个正规编制的旅,既然部队已经扩编这么多,为什么李云龙的职务还是团长?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先从李云龙的独立团说起。

所谓的独立团是指越过正常的旅这一级指挥而直接隶属于师或者军,北伐战争时期的叶挺独立团就曾在北伐中屡立奇功。

而李云龙的独立团和叶挺的独立团还是有区别的,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陕北的中央红军和南方的红军分别被改编成八路军和新四军,八路军下辖115师、第120师、第129师三个师,总兵力仅为4万余人,这部分属于正规的国军编制,除此之外大批的共产党武装就成为了“黑户”。

当然不仅仅是李云龙的独立团,丁伟的新一团、孔捷的新二团都属于没有编制的“黑户”,不知道大家还有没有印象,在剧中李云龙曾为了抢主攻曾向赵刚大发雷霆,当时和李云龙抢主攻任务的就是772团的“程瞎子”。

772团虽然没有拿下“山崎大队”,但是人家却是“正牌”部队,当时八路军129师下辖第385、第386两个旅,386旅旅长陈赓,下辖第771和第772团,772团团长是当时年仅23岁的叶成焕。

言归正传,我们看看当时八路军几个旅长都是谁,如果给李云龙升官又该和谁平起平坐呢?

115师343旅旅长陈光,副旅长周建屏;第344旅旅长徐海东,副旅长黄克诚,120师358旅旅长张宗逊,副旅长李井泉,第359旅旅长陈伯钧,副旅长王震,还有129师的第385旅旅长王宏坤、副旅长王维舟,第386旅旅长陈赓、副旅长陈再道,这些人大部分在红军时期就已经是师级干部。

按照资历来说李云龙在黄麻暴动后参加革命,在红军时期就已经是主力团团长,但是和上面这几位比起来资历上还是有一定的差距,尤其是陈赓曾是黄埔一期毕业生,红军时期就是红一师师长,屡犯错误的李云龙怎么可能和他平起平坐。

除了以上原因之外,当然还有通过名义上的团级单位,隐藏兵力和实力,所以当国共内战的时候我军亮出家底,已从名义上的几万人发展成了百万大军。


一点点历史


咱们就拿李云龙独立团隶属的八路军129师来说。

八路军129师在出师抗战初期只有1.3万余人,下辖2个旅4个团。但是,等到1940年百团大战时,其下面已经有8个步兵团,外加8个独立营!这种“独立营”兵力远超过一般的营,随时可能扩编为团。

而且,百团大战时,李云龙的“顶头上司”386旅也从两个团编制,发展到4个团:第772团,第16、第17、第18团!陈赓旅长也可以当“国军丙级师”的师长了。

等到抗战结束时,129师发展到近30万人!虽然,129师还只是一个国军师的编制!但是,129师师长刘伯承以师长一职,统领30万人!要知道,国军的一个“整编师”才两三万人。129师已经是十几个“整编师”的规模了。

为了避免“职衔”上的尴尬,我军还实行军区制度。

在红军整编前,最初的计划是整编出三个军!可是,蒋介石没有同意。因为,戴笠给蒋介石情报,北方的红军也就两三万人。所以,最终只给了八路军一个军3个丙级师的编制。原来准备任命的三个军长,变成了“师长”。以此类推,红军整编为八路军时,军官普遍都被降级任用了。

但是,八路军到达敌人后方以后,扩编迅速。国军给的“编制”和“职位”不够用,官职级别太低。于是,八路军自己划分了四大军区:山东军区,晋绥军区,晋冀鲁豫军区,晋察冀军区。在四大军区下面,还有很多军分区。此时,旅级以上长官,基本都在兼任“军区司令”。

以129师发展出来的晋冀鲁豫军区为例,这个拥有县城105座,面积60万平方公里的军区,就是以原129师总部为军区领导机关。也就是说,129师师长刘伯承还兼任了晋冀鲁豫军区“军区司令员”。

晋冀鲁豫军区下面还包括太行、太岳、冀鲁豫、冀南四个二级军区。其中,太岳军(分)区的领导机关就是原来的三八六旅。陈赓以旅长职位,兼任太岳军区司令员,对外称“太岳纵队”。

这个纵队,就是为了方便军区指挥下面的各个团设立的。团太多了,不可能直接指挥。所以,就设立纵队来作为临时管理单位。按部队规模级别来说,纵队司令是军级。你也可以认为,陈赓旅长,现在是“军长”!只是,我们对外就是叫“纵队司令”。

回归正题,当然,李云龙八个营,共计七千人,是有机会升官当“旅长”的。

八路军在抗战中后期,新编了很多“独立旅”,“师”和“军分区”。这些级别都要高于“团”。所以,八路军有的是编制来安排李云龙升官。

原八路军第一一五师独立团团长杨成武,后来就出任“独立第一师”师长兼政治委员。后来,又改任“晋察冀军区一分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抗战胜利前,升任“冀中军区司令员”。

李云龙在抗战时没有被升官,可能还是能力不够。当然,我觉得主要是编剧不想让他升官,没让他兼任其他职位。

(文|勇战王聊历史)


勇战王聊历史


这是因为李云龙一直都在正规部队,属于386旅,所以他只能是一个团长,现实中386旅还有一块纯共产党的牌子叫“太岳军区”,陈赓兼任司令,在下面还有一些团级的军分区,李云龙很可能还兼任某个分区司令,这样,除了独立团以为,他还可以管辖一些地方部队,比如军分区独立营,分区所辖地区的各县县大队,区小队等。

八路军系统有一些脱离了三个主力师系统独立发展的部队,比如晋察冀的部队,他是由115师独立团和骑兵营开枝散叶出来的,所以,就不受原来师团级别的约束,军分区,支队,纵队什么名义都可以用,杨成武原来也是团长,但是他干的好,一分区鼎盛时期部队达到二万多,李先念也是独立出去发展的,就给了一个游击支队的番号,具体什么级别也没有定,就看自己能拉多少部队(老李部队倒是拉了好几万,但是因为他的部队中严重缺乏老兵和中下级骨干,所以战斗力很差),后来他的部队辖区都上了档次,如果不是“中原突围”丢光了本钱,也可以算大战略区级别了。

李云龙由于一直都在主力部队,所以不仅他的级别收到一定的限制,部队的数量也会收到限制,因为他们的经费都是由上级拨付,军粮,被服,装备都是由上级管理,如果部队数量过大,不仅部队负担不了,单是粮食供应都无法保障,除非是自己有小金库,杨成武曾经剿灭过一支土匪武装,缴获了大量的金银,当时堆在炕上,把炕都压塌了,他们上缴了一半,自己留下一半,充分保障了一分区部队的经费,而且,抗日胜利后晋察冀大裁军,杨成武他们就是用这些钱,私下里保留了一些部队没有被裁撤,由此可见,李云龙这个团级单位有几千人并不奇怪,而且也只能是一个团级单位,


狼的影子319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其实可以让大家回忆一下之前曾经发生过的两个情节:

1、1940年楚云飞拜访独立团,在楚云飞来到独立团之前,李云龙与赵刚聊天谈及抗战初期的往事,李云龙曾经提到,早年自己率团从陕北出发渡过黄河进入山西,但在黄河渡口遭到守卫渡口的楚云飞团的阻拦,理由是在中国军队的训练番号中,没有李云龙团的番号,故而无法通过这个军事要路。



2、1944年发生的大孤镇事件,楚云飞下令一个步兵营和一个炮营进驻李云龙的防区大孤镇,李云龙与楚云飞交涉,楚云飞表示这是受了上级阎锡山长官的命令,李云龙可以选择与阎长官进行交涉,李云龙较为恼火的说了一句:我认识他,他不认识我!

事实上在整个抗日战争期间,李云龙和他的部队都存在一个较为尴尬的情况,就是李云龙的部队是在八路军在编制以外扩建的一支部队,在实际中国军队的序列番号中并没有李云龙部队的存在,按照现在的话来说,这是一只“临时工”部队,八路军也许可以给这支部队起各种各样的名号,但有一点是无法改变的,这只是一只临时编制的部队,无论他的名头有多大规模有多大,在正式的军队序列中,这是一支不存在的军队。



事实上在抗战初期,无论八路军还是国军随着战斗的损耗都走向了扩编的道路,八路军由于大范围的开展了敌后游击作战,在拥有大量根据地和人口的情况下,军队数量也是急剧增加,当然由于这只是战时扩编,扩编的部队根本不在原有的序列之内,造成了很多部队事实上存在,但字面上却查找不到,最著名的莫过于百团大战,八路军以晋察冀为中心开展了一系列大范围攻击破坏,40多万八路军和20多万民兵先后对各地的日军据点展开攻击,让日本军方大为惊讶,甚至也让蒋介石瞠目结舌,毕竟原有字面才不到五万人的八路军,怎么突然间就变成了40万?当然这也是抗战中后期八路军供给陷于紧张的主要原因之一,国民政府只按八路军的正常编制给军饷,而扩编的军队自然不在编制之内,又要打仗又要吃饭,那军队的维护自然陷入到了紧张状态。



所以抗战中期的李云龙时期,他的部队究竟有没有超过团级编制实际上已经不重要了,直白一点的说就算他的军队人数已经达到了师级甚至军级的规模,他也没有必要改变军队的名号,因为他本身就是一支没有编制的军队,无论叫什么名号也都是不存在的,又何苦做这种文字游戏?更何况经历了百团大战暴露八路军主力实力的情况之后,北方各地的八路军也不断遭到日军的扫荡,在尽可能需要保存实力的情况下,李云龙也没有必要选择树大招风,故意暴露自己的实力从而遭受危险,低调做人低调发财才是维护独立团的本色!



事实上在这一问题上不只是八路军,即便国军也是如此,与独立团相邻的楚云飞358团,经过扩编也翻了数倍,达到了5000之众的旅级规模,但尽管如此楚云飞的名号仍然对外宣称是团级编制,他们考虑的东西也同样类似,当然他们好于八路军的一点是,由于财大气粗即便扩到了编制以外,他们仍然可以得到足够的军饷供应,而旁边的李云龙就只能靠从日本人手里去抢了!


辽宁资深球迷


都是体制惹的祸呀!我们先来看一下八路军的组织构成,大体上就能明白李云龙为什么不能晋升了。

1937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宣布将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整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下辖三个师:一一五师、一二零师、一二九师。每个师下设两个旅,每个旅下辖两个团,每师编制15000人。朱德、彭德怀任正副总指挥。一个月后,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又按照海陆空战斗序列,重新编制,将第八路军改为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上述这些称为正规军,享受国民政府的津贴补助。并且装备,军饷也是按照这些编制发放的。

反观李云龙的身份129师386旅的独立团团长的。直白一点儿这支部队是非法武装,是八路军的野孩子,爹不亲,娘不爱,装备靠自己缴获。在火力配置、人员素质上,跟八路军正规军差着不是一星半点儿。说白了就是炮灰级别。只要国民党还当政,他们就是野孩子。

李云龙的能力是很强,可是我个人认为他与正规军的团长相比还是有很大差距的。若他真有那个能力,他就不会仅仅只是一个非法武装的团长了。那个年代在抗日战争结束前,就那点编制,那些旅长,师长都是牛人,李云龙跟他们比真是小巫见大巫了。上面的人如果不牺牲过晋升撤职,一般情况下团长的变动也不大,所以在抗战时期,八路军的各个职位变动不大,一干就是8年的团长、旅长、师长呀。

就算上面有什么变动,其实也是由那些正规军的团长去顶,而不是一个非法武装的团长去顶,他还没那个资格,也没那个能力。他的老伙计丁伟是新一团正规军的团长。从《亮剑》中也可以隐约看到李云龙为什么不能当正规军团长了。

李云龙这个人非常容易冲动,也不愿意接受上级领导的指挥,并且没有什么文化,战略目光短浅。违反上级命令正面突围坂田联队,私自攻打平安县城,过草地时伤友军的粮食等等,当他成为师长了仍然带领警卫团冲锋……这不是一名指挥官应该做的。反观丁伟,一名正规军团长中的垫底货(55年授中将衔,其他团长都是大将、上将,当然也有极少数授中将),拥有长远的战略目光(从他学业结课的论文上可知)。李云龙是比不过他的,更何况是正规军的团长呢?





小楼影视节


《亮剑》虽然是一部小说,但也有很多与事实相符合的内容,因此不能以李云龙的兵力来定他的职位。1937年8月22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宣布由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改编而成“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下辖三个师:第一一五师、第一二零师、第一二九师。每师辖两个旅,每旅辖两个团,每师定员为15000人。当时李云龙拥有七千兵力,相当于一个旅的兵力了,那么不可能将李云龙提上去做旅长,要知道他的上级可是赫赫有名的陈赓大旅长,李云龙打心底不敢跟陈赓平起平坐。其实连李云龙自己的“独立团”都不在编制之内,丁伟的“新一团”,孔捷的“新二团”都不在编制之内。在《亮剑》中李云龙是说过自己有整整八个营,可是孔捷也说过“都听说你李云龙今年发了财,没想到你小子成了暴发户了,部队直接扩充了近一倍”,这说明孔捷他们是知道李云龙部队会扩充,只是没有想到他的部队扩充了那么多,所以孔捷、丁伟的部队也在扩充,如果李云龙提拔了,孔捷、丁伟也会提拔,这不就很明显告诉国民党我军实力在增强,那么蒋介石要么就发动第二次“皖南事变”,要么就要求共产党进入正面作战,无论哪方面对共产党都不利,所以不管李云龙有多少兵力他仍然是一个团的团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