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雏鹅痛风病的防治:原则上以保肝护肾,降低尿酸,促进排泄

养鹅户为了加速雏鹅、仔鹅的生长,尽快尽早让鹅长大,希望获得更高经济利益,采用高蛋白高营养饲料喂雏、仔鹅,而不懂得鹅属于草食禽,以草料、纤维为主的饲养方式,使雏鹅或仔鹅发生痛风病,引起生长不良,较多死亡。  

一例雏鹅痛风病的防治:原则上以保肝护肾,降低尿酸,促进排泄

  鹅痛风是由于主观片面追求增重速度,而忽视科学调配饲料,饲喂含量过高的蛋白质饲料,导致鹅体内蛋白质代谢发生障碍所引起的一种疾病。其主要病理特征为关节或内脏器官及其他间质组织蓄积大量的尿酸盐。本病多发生于缺乏青绿饲料的寒冬和早春季节。不同品种和日龄的鹅均可发生,临床上多见于幼龄鹅。

    仔鹅痛风是尿酸盐异常蓄积的结果,特点是内脏和骨关节腔出现尿酸盐沉积。

    内脏痛风又称为内脏尿酸盐沉着,其特征为尿酸盐在肾脏、心脏、肝脏、肠系膜、气囊和腹膜的浆膜表面沉着。该病严重时,肌肉、腱鞘即关节表面也受侵害。异常的沉着还可以发生在肝脏和脾脏中。在浆膜表面的沉着,眼观呈白色白垩样套膜,而在内脏中的沉积只有用显微镜才能看到。内脏的尿酸盐沉积一般是由于排尿衰竭,输尿管阻塞、肾脏损伤或脱水引起。  

一例雏鹅痛风病的防治:原则上以保肝护肾,降低尿酸,促进排泄

  关节痛风的特征是在关节周围,特别是在脚部关节形成痛风石,即尿酸盐沉着,这些关节肿大变形。剖开这些关节时,关节的周边组织由于尿酸盐沉积而呈白色,关节腔内可见半液状的尿酸盐沉着。在肾脏疾病和关节痛风但没有内脏尿酸盐沉积的病例中,血液中尿酸盐水平升高。

  

  仔鹅痛风,若不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常引起鹅生长不良和较多死亡,会给养鹅户造成一定的损失。 

  发病情况及症状

    山东养鹅户饲养的2400只雏鹅,均已注射过抗小鹅瘟高免血清,免疫过鹅副粘和鹅禽流感二联灭活油乳剂苗.从育雏到发病时,一直使用颗粒饲料(蛋白质含量为22%)饲喂,到第8日龄,发现有几只雏鹅死亡,第10日龄有50~60只死亡。死前体温正常,精神不振,羽毛松乱,食欲下降,少食或不食,逐渐消瘦和衰弱。喙和蹼苍白呈贫血.粪便稀薄,呈白色糊状。肛门松弛,收缩无力。许多患鹅腿部关节肿胀,站立不稳,触摸有痛感。整群鹅较其他鹅生长明显缓慢,部分形成僵鹅。

  病理变化

    剖检病死鹅15只,肝脏肿大、郁血.心包、气囊上有豆渣样的尿酸盐沉着。有的在肝、脾、心、肠系膜等表面形成一层白色薄膜.肾肿大颜色变淡,表面有尿酸盐沉着所形成的白色斑点,肾脏表面形成花纹,可见大量的尿酸盐。腿部关节表面和关节周围组织中有石灰样沉积。严重的病例,脑壳内有一层乳白色石灰样的尿酸盐沉淀物。

  

治疗方案:原则上以保肝护肾, 降低尿酸, 促进排泄。

   晚上用肝肾康颗粒饮水,连用7天。

  

  饲料配方调整:饲料中多加入玉米1%,加入鱼肝油。  

一例雏鹅痛风病的防治:原则上以保肝护肾,降低尿酸,促进排泄

  总 结

    仔鹅对蛋白质的需求只占日粮(是指满足1只鹅1昼夜所需各种营养物质而采食的各种饲料总量)的15%,从发病情况及剖解病理变化看,蛋白质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尿酸盐,致使血液中尿酸盐浓度升高,大量尿酸盐经肾脏排出,使肾脏负担加重,机能减退。于是尿酸排出受阻,血液中浓度更高,形成恶性循环,结果发生痛风,并形成尿酸盐在肾小管、输尿管、心包膜, 肝包膜, 以及肠系膜和肠道浆·膜下等部位沉积, 并导致肝肾等器官功能衰竭而引起雏鹅死亡。

  

  合理的饲料配方是科学饲养鹅的一个重要环节。设计饲料配方时既要考虑鹅的营养需要及雏鹅的生理特点,又要合理的利用各种饲料资源, 并根据所饲养的鹅品种、生长期、生产性能、环境温度、疫病应激等特定条件,对饲养标准作相应变动,以设计合理健康的配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