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知识为什么不能遗传?

猪娃崽崽


人类的知识为什么不可以遗传?这是一个有意思的问题,这个问题让我想到,如果人类的知识真的可以遗传的话,那么像爱因斯坦这样高智商人的知识岂不是可以一直延续下去?


为什么会有遗传?生物的遗传物质大都是DNA,DNA记录的信息必须保证生物的生存和繁衍所需要的基本能力,这也可以说是一种知识,比如说人一出生之后就知道呼吸,肚子饿了就知道吃奶,比如说鱼儿一孵化出来之后就可以游泳,海龟一出壳之后就知道往大海跑。这些都不需要任何长者去教给他们,而他们自己却天生就掌握了这种技能。

这些技能,大都是跟生存技能有关的。因为生物的第一要素就是活下去,为了活下去,必须具备的能力有运动的能力,进食的能力,而生物的又一要素就是繁衍,生物为了繁衍,就会产生交配产卵的能力,而这些动物一出生就知道这些,不需要任何人去教它们怎么做。除了这些基本的能力之外,别的能力,比如说思考的能力,艺术素养的能力,科学素养的能力,文学素养方面的能力,则不能通过遗传传给下一代。


其实这些能力一方面是没有必要遗传给下一代的,因为人有足够的寿命和精力去掌握这些能力,更何况这些能力不仅仅在于先天的天赋,更在于后天的努力,因为哪怕是再有天赋,后天不努力的话,那也是泯然众人矣。例如文学、艺术、表演、绘画、歌唱等方面的能力,即使天分再高,没有后天的付出那也是培养不出来的,或许正是因为此,这些能力的遗传显得没有那么容易,因此也就不那么重要了。

虽然人类的知识不可以遗传给下一代,但是遗传的力量依旧是极为强大的,科学研究发现,父母智商更高(尤其是母亲智商更高的话),那么他们的后代就有更大的可能性具有高的智商,通常而言长得好看的父母,生出来的孩子也比较好看,而人的肤色瞳色更是和父母的肤色瞳色息息相关。人类的知识虽不可以直接遗传,但是一些经验却可以遗传,在生物学中我们学过,在某种程度上,环境可以改变基因的表达方式,而这种改变却是可以遗传给后代的。


镜像科普


知识是可以遗传的,越是低等生物,遗传的知识量越大,建筑学方面,蜜蜂造巢,蜘蛛织网,蚕作茧,最简单的,虽然是高等动物,但是原始状态的单细胞的精子,到达安乐窝后就“知道争先恐后地游向它们的另一半,海龟出壳后就知道大海的方向,越高等动物遗传的知织量越少,少到只知道生下来就能吸吮母亲的奶头,动物的行为知识遗传现象太多了,本人没作过这方面研究,只举以上几个简单常见的例子,高等动物的人虽然不能遗传知识,但能遗传性格,品质,天分等等适合干某种工作的条件以及人生发展的方向,显著的例子:一娘生九子,九子各别,几乎在同样的环境下成长,有的善良柔弱,有的凶狠恶毒,有的很平庸,有的有各种天分,遇到一定的适宜条件,成为各种“家”,理工科的、文科的等等,如果位置颠倒也许就是十足的笨蛋,这又要看命运了,天分虽不属知识范畴,而是学习某种知识的必要条件,但复杂程度大概不次于知识,因为比人低一等的高级动物可能就不具备,了但比人的技能低一些的天分可能是有的,如马戏团动物可以表演一些高难的杂技。科学技术知识没有必要遗传,因为人的寿命和精力有足够的条件去学习和掌握,文艺方面只能遗传天分,没有天分是绝对没有必要去费力的,例如文学艺术、绘画、歌唱、表演等,但天分再强,没有后天的功力也是不行的,这个不能遗传,每个人都只能从头作起而没有任何捷径,所以,科学可以无限发展,因为后人可以踩在前人的肩膀上继续登高,而艺术则不然,功力不可能踩在前人的肩膀上继续高攀,每个人都得从头作起,而人的寿命有限,精力有限,所以艺术在达到一定的历史高峰后就难在发展,甚至创新的余地都没有了。也许艺术与科学技术的区别就在这里,艺术是有顶峰的,而科技没有,遗传学很复杂,涉及的面很广,所以越扯就越远了,但是还有一个最难回答的问题,动物的进化当然离不开遗传功能,但动物(也包括植物)在进化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功能和适应力是怎样传递给它的遗传物质的载体一一精子和卵子的呢?这个问题达尔文时期(恩格斯在世)没有解决,如今呢?恐怕这也是一个最难最难回答的生物学基础理论研究课题。


杜嵘盆景




为什么知识不能被遗传?主要是因为知识这种信息不能被写入人类的DNA里面。

遗传物质DNA所携带的信息,和知识或者技能这类信息是两种类型的,它们分别有不同的储存方式。



遗传物质DNA的主要作用主要是两个。一个是提供生物身体建造的蓝图。比如说蜘蛛为什么是八条腿?有些昆虫为什么是六条腿?鱼、鸟、兽、人的身体构造都由这些蓝图决定。

第二,DNA记录的信息必须保证生物的生存和繁衍所需要的基本能力。像一些生物的基本运动能力,吃食的能力,交配产卵的能力,这些动物生出来自己就知道。比如说,小鱼孵化出来就会游泳;海龟出生就会爬向大海。而且这些对越是低等的动物来说,越重要也越明显。DNA优先储存的这些信息就是各生物体的本能,不需要学习就会有的能力。



而我们所说的知识或技能,都是通过学习得来的信息,一般是存在我们的大脑之中。

现在普遍的科学理论认为这些信息是以记忆的形式储存的。而记忆就是神经细胞之间的某种特定的联系,通过加强外界的刺激转换成神经信号。如果这些神经信号,以一定的回路在脑中传递,并不断被加强。我们就可以把这些信息保存下来,同时也就可以被读取,就是被记忆或者回想起来。

但是大多数这样的神经信号是短暂的,很快就会消失,这就是所谓的暂时记忆。

只有通过长期持续的加强,这些信息才可能成为长期记忆,成为个人积累的知识。

所以说,储存方式的不同导致了,知识这类的信息无法被遗传,DNA信息携带能力有限,让它肯定优先储存生物生存技能。

知识无法遗传其实并不是一件坏事。虽然有人可能会说如果我们能出生就继承上一辈人的知识,这样一定更加优秀,而且节约更多时间研究新知识,但如果我们真能遗传上一代的知识,就意味着我们还会遗传上一代的记忆,这太可怕了。

因为这样每一个出生的人都不可能成为一个新的人,一个真正的“我”,而是上一代生命的延续。

其实不需要遗传,人类也学会把有用的知识,通过语言、文字、影像等方式来记录,供后代人去学习。

不仅让旧的知识得到了传承,还可以通过新的个体思维,对前人的一些知识进行迭代,以及更正。这个更有利于人类智慧文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

总之,不能通过DNA遗传知识,其实对人类来说是一个好事。它给人类自身的发展,带来的更大的可能性。


想法捕手


有兴趣你可以去看一下刘慈欣的《人生》,以下节选自《人生》最后几段。胎儿与母亲的谈话是关键。


初升的太阳照在她们周围的墓碑群上,使那无数已经尘封的人生闪动着桔黄色的柔光。

“爱情啊你来自何方,是脑海还是心房?”

“您说什么?”年轻的母亲迷惑地看着莹博士。

“呵,没什么,这只是沙士比亚的两句诗。”莹博士说着,从年轻母亲的怀中抱过婴儿。

这不是那个被激活了遗传记忆的孩子,那孩子的母亲后来和研究所的一名实验工人组成了家庭,这是他们正常出生的孩子。

那个拥有母亲全部记忆的胎儿,在那次谈话当天寂静的午夜,拉断了自己的脐带,值班医生发现时,他那尚未开始的人生已经结束了。事后,人们都惊奇他那双小手哪来那么大的力量。此时,两个女人就站在这个有史以来最小的自杀者小小的墓前。

莹博士用研究的眼光看着怀中的婴儿,但孩子却不是那种眼光,他忙着伸出细嫩的小手去抓晨雾中飞扬的柳絮,从黑亮的小眼睛中迸发出的是惊喜和快乐,世界在他的眼中是一朵正在开放的鲜花,是一个美妙的大玩具。对前面漫长而莫测的人生之路,他毫无准备,因而准备好了一切。

两个女人沿着墓碑间的小路走去,年轻母亲从莹博士怀中抱回孩子,兴奋地说:

“宝贝儿,咱们上路了!”



来日再聊


在生物进化论的过程中,我们人类算是走在最前列,经过了几百万年的时间,直接丢开了所有的生物起跑线。不过这些年来,我们虽然发展迅速,但是仍旧存在一个很大的缺陷。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人类进化的过程中,每一代的知识和记忆不能传承。也就是说,爱因斯坦的知识永远不可能传给他的后代,中间的知识断层会给科技带来很大的影响。面对这个缺陷,互联网的知识杂交和中央系统的汇总似乎能够起到帮助作用,我们在未来能够通过互联网弥补人类进化的这一缺陷吗?

三体中的记忆传承

在小说三体中,我们看到与我们相敌对的三体星人,可以通过大脑直连技术实现记忆的直接传播。每一个三体的大科学家死后,可以将他的记忆大部分都传承给新生个体,让他继承自己的知识和经验。这也使得三体文明迅速的成为一个远远超过人类的大文明,他们的科技发展速度非常迅速,而且非常稳定。刚好我们人类缺少的就是这一点,我们也能否像他们一样进行知识的完整保留传承呢?

互联网的可能性

关于这一点,现代崛起的互联网技术似乎提供了一种可能性,其实我们对互联网大概的认知,它就是大数据的汇总与处理。但是互联网的作用并不仅仅在于此,它最大的效果是能够使所有人的想法迅速集中进行知识杂交与分享,也就是说它能够最大速度而且最大效果的消除知识分享过程中的障碍。任何一个想法与完全不相同的领域进行结合就是一个创新,而且这个创新的效率和速度成本几乎为零,因为你只需要消耗一点流量。就目前来说,全民互联网时代已经到来,我们已经能够把自己的意识和知识甚至自己的点滴想法传输到互联网中,只要有足够强大的中央系统,那么所有一切都能够完整的传承下来。

未来的可能性

有许多科学家对互联网抱有极大的热情,认为如果互联网发展到一个极致境界,很有可能我们人类就会进入到三体文明那样进行知识的完整传承。但大科学家霍金的寿命有限,但是他可以将自己的知识全部上传到网络,甚至连他点滴的想法也不放过。即使我们没有他们那样强大的运算能力,但是通过这些点滴也能给我们无限的启迪。如果发展到一个完整的地步,所有人通过互联网进行大脑的直接链接,那么每个人都能够共享整个世界的意识和想法。人类的个体智商就是整体智商,这种发展速度和创新能力将会超过现在几百倍。

虽然人类科技还没有到这种地步,而我们的社会关系也无法接受这种连接无隐私的现象。不过它毕竟提供了一个未来和一个方向,在未来我们或许能够做到,关键看互联网的发展趋向。


水木99999


由于父母遗传给后代的只有DNA,因此,除非知识(包括经验和经历)烙印在我们的DNA上,否则就不能遗传。

然而人类的大部分知识是通过经验积累的,储存在大脑的记忆中,记忆是不能遗传的。为了要使记忆能够遗传,必须有某种机制将母亲的记忆转移到胎儿的大脑。在妊娠期间,母亲和胎儿之间的联系主要是脐带,只能为胎儿提供营养。记忆没有转移的生物学机制,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不能继承知识。

尽管如此,并不是所有的知识都消失了,在某种意义上,本能可以被认为是我们祖先知识的记忆形式。

我们生来就带有祖先的记忆和经历,这些记忆和经历烙印在我们的DNA上。许多动物为了更好的觅食机会进行季节性迁徙;有些动物通过冬眠度过寒冷的冬天;海龟一出生就爬向大海;人类天生对蜘蛛和蛇的恐惧心理。这些动物知道迁徙、冬眠和恐惧,因为是它们的本能告诉它们的。本能是写在基因中的,是动物祖先在遥远的时期通过习惯和对它们的效用的经验慢慢地获得的,现在却严格地遗传了下来。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本能是遗传的知识,类似于记忆,以某种方式塑造你的大脑,遗憾的是科学家现在并不真正理解这些本能是如何工作的。

记忆必须塑造遗传物质,必须以某种方式影响你的遗传物质DNA,才能使之遗传后代。表观遗传学(epigenetics)告诉我们,在某种程度上,环境可以塑造基因的,这种改变可以传递给后代。2013年年12月,科学家在Nature Neuroscience发表的一篇研究成果表明记忆是可以遗传的,如果成年老鼠被训练成害怕某种特定的气味,那么它们的后代也会表现出害怕,表观遗传学被认为是其作用机制。


科学闰土


人类的知识为什么不能遗传,这个问题问得好啊。知识存储的大脑中,那什么是知识?知识是什么呢?知识并不是物质,它只是一种影像,一种记忆,然后它就在你的脑袋里的那些细胞,更深层的那些有机生命体中做了排列组合,这是大脑中独有的功能,那知识它不可能存在你身体上的啊,手啊,脚啊,那种细胞里面,他只能存在你大脑中,为什么呢?

大脑,他就是真正的你,而知识是后天形成的,对于你最底层的那些有机生命体没有约束力的,也就是说最底层的,那些才是你的生命,你的生命体对于外部的这些知识信息,不是属于你身体的部分是有绝对的控制权的。他可以接受你的知识,也可以把你的这些知识抹掉,生长出来的细胞到更底层的那些微观生命体,可以覆盖你那些有知识的旧的生命体,这就是抹掉了你的记忆,而如果你想把这个记忆传给下一代,大脑就会把有知识的这部分微观粒子的排列组合复到下一个新出来的有机生命体上面啊。

知识为什么不能遗传?因为我们说了,知识只能存在脑袋中的最底层的生命体,你的子孙是从精子里面进到卵子才生化成生命的,精子是不可能有知识的,除非你的精子是你的脑袋。


我来自宇宙星辰


所谓的知识未达终极真机,所以要不停重头再来!

重来的意义在于,清空旧有,以望有所创新!

而且需要一个较大群体试错,才能保证不半路中端,才有可能渐进式接近目标!

所以需要生物多样性,保存足够多的标本,才能薪火相传!

这就是人类存在的终极意义!

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



我色我摄


这个我还真知道,就举例说一下吧。比如小明遗传了他爸妈的知识 ,那问题就来了。小明是一个人,他爸妈是两个人,请问一个人的脑袋如何装得下两个人脑容量的知识呢!?况且他爸妈结婚前的那些破事儿小明不就全都知道了!



三流教授24336093


因为人类的知识并不需要靠基因遗传:

首先,人的学习能力非常的强大。虽然随着知识的丰富,人类的学习时间也在不断增加。古代人,学习上十年就很有成就了。但是在今天,十年寒窗仅仅是刚起步。古代人五六十岁就不行了,人活七十古来稀。现在虽然知识量大了,可是大多数人活到八十多也很正常了。相信人类随着知识的更加丰富,生命值也会不断地提升。

其次,人类是社会化分工的合作的群体。虽然个体的知识有限,但是合作起来就可以把知识尽可能的利用好。

再次,人类发展出了辅助运用知识的工具,比如电脑。

最后,人类的知识,通过书本资料等就可以传播了。并不需要把自己搞的那么复杂,太复杂了,也是问题。几千年前的知识,我们仍然可以顺利的掌握,不必通过基因遗传。同时,知识是在不断的纠错的过程中,我们所认知到的,今天可能是正确,明天就可能被颠覆。人类并没有发展到认知的终极形态。

结论:人类除了遗传低级动物性之外,是不可能遗传知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