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湖的橋,每一座都有故事,這個週末來轉轉吧

  大明湖的橋,數量眾多而各有千秋。長橋臥波,如詩如畫,得山水之趣,啟文史之思。欣賞大明湖的橋,正可謂“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大明湖的橋,每一座都有故事,這個週末來轉轉吧


大明湖的橋,每一座都有故事,這個週末來轉轉吧


◎漁洋橋:秋柳詩社東北角。此橋因王士禎(1634年-1711年)而得名。王士禎,號漁洋山人,世稱王漁洋,清初傑出詩人、學者、文學家。23歲遊歷濟南,邀請在濟南的文壇名士集會於大明湖,自稱濟南人。
◎百花橋:沿曾堤南行穿過凝雪橋,最南端有一座三孔石拱橋,叫百花橋,它因百花洲而得名。

◎水居橋:在潤澤園西南,由此向東始入水街。

◎湖居橋:位於潤澤園西南,是一座南北方向小巧玲瓏的單孔石拱橋。湖居橋與水居橋相鄰,大小、形制相同。

大明湖的橋,每一座都有故事,這個週末來轉轉吧


大明湖的橋,每一座都有故事,這個週末來轉轉吧

◎潤澤橋:潤澤橋位於潤澤園南側。《禮記·聘義》中記載:溫潤而澤。西宋代歐陽修《雪》詩:“光芒可愛初日照,潤澤終為和氣爍。”

◎幼安橋:位於老圖書館西側的南面,稼軒祠南側。橋名由辛棄疾的字“幼安”得來。辛棄疾(1140-1207)出生於濟南府歷城縣。

◎梅溪橋:位於二郎廟東,是大明湖景區唯一一座帶廊的橋。梅溪橋以歲寒三友命名,其他兩座分別為竹韻橋、蘭青橋。

大明湖的橋,每一座都有故事,這個週末來轉轉吧


大明湖的橋,每一座都有故事,這個週末來轉轉吧

◎北池橋:在秋柳人家北側,是一座拱度較高的單孔橋。曾鞏圍建大明湖後,因這裡水草豐盛,鳥禽眾多,堪比西安市曲江的北湖,故得名北池。北池橋是“七橋風月”中的一座。

◎秋柳橋:位於秋柳園和老舍紀念館北側,因大明湖畔的秋柳詩社而得名。王士禎(1634—1711)曾在此處讀書會友賦詩,並寫下傳誦一時的《秋柳四章》。後人將大明湖東北岸一小巷命名“秋柳園”,指為王士禎詠《秋柳》處。

◎水西橋:老舍紀念館南。北宋年間,孔平仲、孔武仲與時任齊州知府的曾鞏歡會於濟南時作有《水西橋》一詩。清初王漁洋《憶明湖》也這樣描寫:“歷下亭中坐懷古,水西橋畔臥吹笙。鵲山寒食年年負,那得樵風引棹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