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與你更親密,最重要的角色不是媽媽,而是家裡的另一個人


讓孩子與你更親密,最重要的角色不是媽媽,而是家裡的另一個人


讓孩子與你更親密,最重要的角色不是媽媽,而是家裡的另一個人


親密育兒法7個方面的內容只有在爸爸全力支持並參與育兒的情況下才能發揮出最佳效果。寶寶天生會對媽媽有更強烈的親近感,但爸爸也是不能缺少的角色。在爸爸的鼎力支持下,媽媽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對寶寶的養育中。媽媽們經常會有類似“小傢伙一時半刻也離不開我,我連洗澡的時間都沒有”的想法,所以爸爸要照顧媽媽,這樣媽媽才能照顧寶寶。曾經有位“超級媽媽”(把所有精力都放在寶寶身上的媽媽)向我傾訴:“如果沒有丈夫的幫助,我根本做不到。”就拿母乳餵養來說吧,這是爸爸唯一一件不能替媽媽做的事,但爸爸也可以支持和鼓勵媽媽,使母乳餵養更順利。有一位爸爸這樣炫耀:“雖然我沒有奶,但我可以給妻子創造一個更好的哺乳環境。”的確是這樣,環境好了,媽媽快樂了,寶寶也會快樂。在育兒中,爸爸不只是一個支持者,也不只是在媽媽離開時的替補,而是對寶寶的成長有著特殊貢獻的人。寶寶對爸爸的愛絕對不會比對媽媽的愛少,他只是以不同的方式同時愛著爸爸和媽媽。如果想讓一個男人成熟起來,最有效的方法莫過於讓他加入到育兒中來。


讓孩子與你更親密,最重要的角色不是媽媽,而是家裡的另一個人


你可能會遇到的一些問題

當我們向準父母介紹親密育兒法時,他們通常的反應都是鬆了一口氣。畢竟,親密育兒法是最符合常識和天性的育兒方式。但即使是最想採用親密育兒法的父母,也會有一些疑慮,怕這種方法會把寶寶寵壞。下面是我們對最常見的一些問題的回答。


讓孩子與你更親密,最重要的角色不是媽媽,而是家裡的另一個人


親密育兒法好像很辛苦,是不是苦海無邊啊?

親密育兒法在剛開始時是有點麻煩,但從長遠看,這實際上是最輕鬆的一種育兒法。最初,你確實需要付出很多,但哪種育兒法不需要付出呢?自從寶寶出生後,你就開始了這種新的生活方式。寶寶一直要這要那,你得不停地滿足他。但正如我們在本書中強調的,父母和寶寶的給予是相互的,你給予寶寶的越多,寶寶回報你的就越多。這就是為什麼你會越來越愛寶寶,也覺得自己作為父母越來越出色。記住,寶寶在整個育兒過程中並不是一個被動的角色,他會主動地指導你的行為,端正你的態度,幫助你在理解他的暗示時做出正確的決定,最終你們會達到溝通自如的狀態。

我們也可以從生物學角度解釋相互給予的含意。媽媽在給寶寶餵奶的時候,乳汁給了寶寶需要的營養,媽媽溫暖的身體和親密的擁抱讓寶寶感到舒適和幸福。作為回報,寶寶的吮吸促進媽媽的身體產生激素,從而增強媽媽育兒的直覺和能力(這點我們在前面已經提到過)。由於母乳裡含有催眠成分,所以寶寶常常在吃奶的時候就睡著了。同時,由於寶寶的吮吸,你的身體裡也產生了泌乳素,這種激素對媽媽有鎮定的作用。可以說,在你哄寶寶睡覺的同時,寶寶也在哄你睡覺。

育兒中最“難”的部分來自對自己的否定,比如“我根本不知道寶寶要什麼”或“我跟寶寶完全不能溝通”這樣的想法。如果你認為自己很瞭解寶寶,有能力很好地處理和寶寶的關係,育兒就會簡單許多。相互瞭解是一種巨大的精神支持,而親密育兒法是我們所知道的最好的一種溝通方法。確實,這需要你付出極大的耐心和毅力,但這是值得的。早期的親密育兒會讓你今後與孩子的交流更容易,不僅是在嬰兒時期,還貫穿孩子的整個童年和青少年時期。理解和回應寶寶的能力會幫助你在他長大後仍然可以瞭解他的內心世界,使你能從孩子的角度看問題。其實,只要真正瞭解你的孩子,在他的任何年齡階段,溝通都不是問題。


讓孩子與你更親密,最重要的角色不是媽媽,而是家裡的另一個人


讓孩子與你更親密,最重要的角色不是媽媽,而是家裡的另一個人


親密育兒法怎樣促進寶寶獨立?

研究表明,那些在1歲前就與母親建立親密關係的寶寶,長大後對與母親分離的忍耐力更強。從與母親相依相偎(在母親子宮裡就已經是這樣了)到與母親分離(成長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既需要可供他探詢、研究的新環境,也需要持續不斷地從父母那裡獲得安全感和滿足感。在陌生的環境中,與母親具有親密關係的孩子會先看看母親,如果母親傳遞的信息是“去吧,孩子”,就會給予孩子莫大的勇氣和信心去學習並掌握新東西。下次再遇到類似的情況,孩子就有信心可以自己處理而不用向媽媽求助了。媽媽或其他看護人與孩子間持之以恆的親密關係能幫助孩子建立自信心,促進孩子獨立自主。簡而言之,享受了親密關係的孩子學會了信任,而信任將使他真正獨立。


讓孩子與你更親密,最重要的角色不是媽媽,而是家裡的另一個人


讓孩子與你更親密,最重要的角色不是媽媽,而是家裡的另一個人


親密育兒法不就是讓寶寶來發號施令嗎?

這個問題的關鍵在於父母的回應,而不是寶寶是否在控制局面。如果寶寶因為餓了或不高興而哭泣,他只是希望父母來喂他或抱抱他,而不是想控制父母。這種觀點其實是溺愛理論的一種表現,都是因為不懂寶寶的真正目的而產生了莫名的恐懼。比如說,制定嚴格的餵奶時間表(我們現在知道這樣會影響營養吸收,也不利於寶寶自尊的建立)就來源於這種誤解。寶寶向父母發出信號,父母立刻回應,這就是溝通與交流,而不是控制與被控制。父母的回應讓寶寶更加信任父母,這會使父母更容易掌控局面。當你的寶寶哭鬧時,聽從內心的指示,忘掉那些“我應該抱他嗎?我會不會寵壞他?他是在控制我嗎”之類的想法,趕緊抱起寶寶吧!次數多了,你就會知道寶寶每次哭鬧的目的是什麼,以及需要多長時間給他回應。

這種方式並不會發展成“鐐銬式育兒”,即寶寶一指揮,媽媽就得跑斷腿。親密育兒法是為了增強媽媽和寶寶的相互瞭解,等寶寶長大一些,媽媽就可以漸漸延長回應時間,讓寶寶明白,有些需求不用立刻得到滿足。親密育兒法不同於溺愛和嚴格約束。有些佔有慾強的父母總是強迫孩子做這做那,他們的出發點不是孩子的需求,而是他們自己沒有安全感,需要不停地驗證孩子是否聽話。親密關係也不同於依賴。適當的親密關係能促進孩子獨立,不恰當的依賴則會阻礙孩子獨立。


讓孩子與你更親密,最重要的角色不是媽媽,而是家裡的另一個人


讓孩子與你更親密,最重要的角色不是媽媽,而是家裡的另一個人


親密育兒法對我和寶寶的關係有什麼益處?

選擇親密育兒法的媽媽說,她們和寶寶之間有一種交流。在她們面對諸如“我該做什麼”之類的日常育兒問題時,這種思想和情感的交流能幫助她們在正確的時候做出正確的選擇。親密育兒法能適應不斷變化的情況和日益懂事的寶寶,當然你需要根據自己的情況對具體細節做出調整。例如,同樣面對寶寶的哭鬧,回應8個月大的寶寶就不用像回應8天大的寶寶那樣迅速(除非寶寶受到了傷害或驚嚇)。溝通良好的父母和寶寶彼此都能明白對方的意思。寶寶通過媽媽的眼神認識自己。媽媽對寶寶的疼愛都寫在臉上,寶寶自然就感覺到了。育兒過程中的這種情感交流能幫助父母理解寶寶的感受。

讓孩子與你更親密,最重要的角色不是媽媽,而是家裡的另一個人


親密育兒法可以增進父母和寶寶的關係,對寶寶又有什麼特別的益處?

親密育兒法可以改善寶寶的行為、促進寶寶發育並有助於智力開發。因為:

親密育兒法可以改善寶寶的行為。父母採用親密育兒法的寶寶很少哭鬧,也很少發生腸痙攣,很少煩躁不安,很少發脾氣,也不會感到無聊或黏著人不放。原因很簡單:寶寶心情好,表現就好。寶寶的暗示都得到了解讀和回應,感到被尊重,也會對回應他的人產生信任感。寶寶發自內心地感到滿足,所以不需要哭鬧。

親密育兒法可以促進寶寶發育。接受親密育兒法的寶寶哭得少,所以有更多的時間去成長和學習。在過去40年裡,我觀察了數千對母親和寶寶的互動。我總是對那些神情滿足的寶寶印象深刻,他們被背巾“貼”在媽媽的身上,餓了就有母乳吃,一有需求馬上就能得到回應。他們比其他寶寶看上去更快樂、更健康,表現也更好。我相信這是因為親密育兒法教會了寶寶保持安靜而警覺的狀態(也叫互動式安靜或專注式安靜)。當寶寶處於這種狀態時,他能更好地從環境中學習、互動,因此也不會感到無聊。這種狀態還能促進寶寶身體機能的良性運作,因為寶寶將哭鬧可能會消耗的精力轉移到成長、發育和與外部環境的互動上了。


讓孩子與你更親密,最重要的角色不是媽媽,而是家裡的另一個人


簡而言之,接受親密育兒法的寶寶朝氣蓬勃,向上發展,這種育兒方式能讓寶寶將所有的潛能自然地開發出來。研究人員也早就認識到了父母的良好撫育與寶寶的良好發育之間的關係。

親密育兒法有助於寶寶智力的開發。親密關係是寶寶大腦的營養品。許多研究顯示,對嬰兒大腦發育促進作用最大的因素就是父母與嬰兒的親密程度,以及對嬰兒暗示的關懷性回應。親密育兒法能在寶寶的大腦急需刺激時,將正確的信息傳遞給大腦,從而促進大腦發育。親密育兒法能讓寶寶保持安靜而警覺的狀態,有助於寶寶學習新事物。

如果你開始覺得自己很重要,那你就是很重要!父母對寶寶的行為可以讓寶寶變得更聰明。1986年,美國兒科學會年會上,兒童發育研究專家邁克爾·劉易斯(Dr. Michael Lewis)在自己的演講中回顧了關於促進嬰兒發育因素的研究。這次演講針對的是那些過分吹噓的神童現象。神童現象的鼓吹者主張用各種課程及教具來訓練寶寶,完全忽視了父母應該扮演寶寶玩伴的職責和父母對寶寶的看護作用。他總結說,影響兒童智力發育的唯一重要因素就是媽媽對寶寶暗示的回應。撫育寶寶的時候,請時刻牢記,讓寶寶更聰明的是你與寶寶的聯繫,而不是某種教具。


讓孩子與你更親密,最重要的角色不是媽媽,而是家裡的另一個人


讓孩子與你更親密,最重要的角色不是媽媽,而是家裡的另一個人


如果一直圍著寶寶轉,媽媽會不會感覺自己被困住了?

媽媽們確實需要適當休息,所以我們才強調爸爸和其他看護人也要參與到育兒中來,共同協作非常重要。據採用親密育兒法的媽媽們反映,她們並沒有感覺被困住,而是感覺和寶寶融為一體了。在形容育兒的感受時,她們這樣說:

“我覺得和寶寶心心相印。”

“他在我身邊時我感覺良好,他一和我分開我就開始難受。”

“我感到充實,也很滿足。”

你不會覺得自己被困在房間裡,哪兒也去不了,你的生活也不會只圍著寶寶轉,親密育兒法可以引導寶寶的行為,使父母與寶寶相處得更融洽,帶著寶寶出門也並不困難。


讓孩子與你更親密,最重要的角色不是媽媽,而是家裡的另一個人


親密育兒法設定了一個很高的育兒標準。如果我做得不夠好,把事情搞砸了,會不會一直被罪惡感困擾?

首先,誰都有把事情搞砸的時候,親密育兒法可以將其負面影響降到最低。因為採用親密育兒法的父母與寶寶建立了牢固的親密關係。而且,接受親密育兒法的寶寶會對父母的行為做出反應和指導,這能幫父母分擔一部分壓力。我們所說的親密育兒法並不是要列出一個長長的清單,規定你一定要做哪些事才能讓寶寶變得又聰明又有教養。我們給出的7個方面的內容是最基本、最符合人類天性的育兒方法,就像是7個零件,你可以使用這些零件,根據個人生活方式和寶寶的需求來構建適合你的育兒模型。由於身體素質、社會背景、經濟基礎不同,不一定每對父母都能夠或需要採用親密育兒法的所有內容。記住,當你能用的時候,儘量多用。

其次,關於罪惡感。確實,有時候會有罪惡感。育兒本身就是一項充滿了罪惡感的工作,因為你太愛寶寶,所以總是覺得自己做得不夠好。但是請記住,有罪惡感並不是一件壞事,這是你內心的自省,時刻提醒你不要做那些不該做的事。認識到罪惡感的積極作用,並及時做出正確判斷,這也是作為成人和父母一種成熟的表現。親密育兒法可以讓你的感覺更敏銳,幫你在遭遇育兒問題時做出正確決策。


讓孩子與你更親密,最重要的角色不是媽媽,而是家裡的另一個人


讓孩子與你更親密,最重要的角色不是媽媽,而是家裡的另一個人

如果我沒有采用母乳餵養,或者沒有和他一起睡,我就是不合格的媽媽嗎?

當然不是!和寶寶建立親密關係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要達到最終目標也不是隻有一種途徑。我們給出的這7個方面內容只是幫助你們建立親密關係的敲門磚。也許因為生理原因或家庭環境影響,你無法進行母乳餵養。而對一些父母和寶寶來說,睡在一起既不舒服也沒必要。


讓孩子與你更親密,最重要的角色不是媽媽,而是家裡的另一個人


建立親密關係是不是要求媽媽整天在家全職帶孩子?如果媽媽想去工作或者必須去工作怎麼辦呢?

如果媽媽整天在家,採用親密育兒法確實容易一些,但並不是說採用親密育兒法的媽媽就不能去工作了。事實上,親密育兒法對那些每天需要與寶寶分開一段時間的媽媽來說特別管用。只要你在與寶寶在一起的那些時間裡建立了親密關係,即使你們不在一起,也能感覺到彼此間的聯繫。這種聯繫能讓你在兼顧工作的同時,也不會和寶寶產生隔閡。

我相信親密育兒法很適合我的家庭,但當我從其他書或其他人口中得到不同意見時,就會信心不足。

初為父母的你,必定會被各種不同的育兒方法轟擊。親密育兒法是一種能給你信心的育兒方法,讓你明辨各種信息,知道哪些能用,哪些不能用。用自己的直覺和智慧來分辨那些“專家”給出的建議和旁人隨口說的方法是否可行。關於育兒,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套方法。學會去信賴支持你的人,多接近那些與你有著共同想法的人。你也不必去說服別人採用你的育兒方法,只需要說:“這種方法很適合我。”


讓孩子與你更親密,最重要的角色不是媽媽,而是家裡的另一個人


讓孩子與你更親密,最重要的角色不是媽媽,而是家裡的另一個人


親密育兒法能培養出什麼樣的孩子?這些孩子長大以後會成為什麼樣的人?

父母不要著急對孩子的將來下定論,也不要將功勞或罪過都攬到自己身上。影響一個人成長的因素有很多,親密育兒法能達到的效果,是在孩子的人生早期給予他們好的教育,提高他們成才的可能性。

我在工作的頭幾年曾經研究過育兒方式對寶寶的長期影響。對那些接受剋制式育兒法(嚴格按照作息時間表來照顧寶寶,寶寶哭的時候不理睬,生怕慣壞寶寶,等等)的寶寶,我會在他們的病歷表上畫一個紅點,在那些接受親密育兒法的寶寶的病歷表上畫一個藍點。在後者中,如果父母做到了我們給出的7個方面內容,而且爸爸也參與了育兒,我就在寶寶的病歷表上多畫一個藍點。我設計這套簡易系統的目的並不是為了判斷各種育兒方法的優劣,也不是要給父母們評出優秀等級,只是想通過這種方法來收集信息,我確實由此得出了一些結論。這些結論沒什麼科學性,也不能完美地描述父母行為與孩子成長之間的關係,只是一些概括性的結論。


讓孩子與你更親密,最重要的角色不是媽媽,而是家裡的另一個人


親密育兒法不僅對寶寶有長期的益處,對父母也一樣。首先,實踐親密育兒法的父母能快速建立信心。他們通過實踐這種基礎的方法建立起信心,而且發展出適合他們自己和寶寶的育兒方式。我常常在給寶寶做定期健康檢查時問父母:“這些方法有用嗎?”我建議他們定期總結有用的方法,摒棄那些沒用的方法。在這一階段有用的方法到了另一階段不一定有用。比如說,一些寶寶最初在父母的床上睡得很香,一段時間後卻睡得不舒服了;而有一些寶寶剛開始喜歡自己睡,幾個月後卻開始想和父母一起睡,這時就需要重新安排睡眠方式。父母應該根據自己寶寶的需求來確定育兒方式,不能只關注其他父母的做法。

採用親密育兒法的父母們似乎更能享受育兒的快樂,他們和寶寶更親近。寶寶成了他們生活中自然的一部分,無論是育兒、工作、旅行、娛樂,還是社交,他們都會將寶寶考慮在內,這是他們期望的生活方式。

幾年下來,我發現採用親密育兒法的父母和寶寶都發展出了一種特別出眾的品質——敏感度。這種品質也會影響到生活的其他方面,比如人際交往、工作和娛樂。就我的經驗來說,敏感度(包括父母和孩子)是親密育兒法帶來的最大益處。


讓孩子與你更親密,最重要的角色不是媽媽,而是家裡的另一個人


這些孩子長大後會富有正義感。他們會同情並安撫其他哭泣的寶寶。十幾歲時,他們會對社會上的不公平現象介懷,並努力通過自己的行為去改變。他們會關愛他人!因為植根於內心的敏感度,他們願意逆流而上,讓社會變得更美好。這些孩子會是未來世界的塑造者和領導者,他們能推動和促進一個更美好的未來。

能與他人親近是接受親密育兒法的孩子顯現出的另一種出色本領。這些孩子會對人——而不是事物——產生情感。即使在現在這種被機械圍繞的社會環境中,他們仍然對人充滿情感。在母親臂彎里長大的孩子習慣於與人交往,並從人際交往中獲得滿足感。這些孩子更容易成為同齡人的知心好友,也更容易與伴侶建立真摯的親密關係。因為這些孩子學會了付出與接受愛。

親密育兒法是與時俱進的。現在的孩子們正遭受著越來越多的電子產品的衝擊,尤其是電視和電腦遊戲。這種趨勢將會延續很久,優秀的父母們充其量只能設置障礙,讓這種衝擊的速度減緩。親密育兒法讓孩子在接觸這些東西之前充分感受到人的溫情,當他們長大後,自然會對人而不是機器滿懷情感。


讓孩子與你更親密,最重要的角色不是媽媽,而是家裡的另一個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