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为啥12年没人发现木兰是女人?

舛驰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这其中肯定有夸张的成分,这是文学作品为了塑造人物形象而作出的描述。

花木兰的故事流传甚广,但是对于其具体出生年月、姓氏并没有确切的记载,仍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关于她的姓氏,有人说是姓朱,有人说是复姓木兰,有人说是姓魏,明代的徐渭在《四声猿》中说她是姓花,名木兰,父亲花弧。

根据民间传说,北魏太武帝年间,花木兰替父从军,参加了北魏破柔然之战,木兰多次参与了北魏出击大漠兵伐柔然的战争,且表现突出,但却无人发现她是女子。战争结束后,朝廷欲授予她尚书郎,被她婉言拒绝。

木兰替父从军,兵营里都是男性士兵,在与其他人的相处过程中,木兰12年内自己是女儿身的事情不被其他人发现根本不可能。比如,士兵们一起睡觉、一起洗澡、一起训练、一起生活,而且女人每月还有月经,女人身体与男人还是存在比较大的差别,即使遮挡的再严密,也有不经意露馅的时候。

所以,最合理的解释是木兰的战友们已经得知木兰是女人身,大家都同情木兰的遭遇而替她保密。而且那个时候女人是不能从军的,一旦发现木兰作为女人替父从军,那可是欺君之罪,是会被杀头的。所以在木兰所在的军营里,大家都为木兰保守秘密,从而促成了木兰替父从军这一历史佳话。


铭苏先生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不发现当然是不可能的。

古代从军的士兵,尤其是一个伍的战士,时刻都在一起,一般要持续很多年。

他们真的比兄弟还亲,别说木兰是女人,就算是男人屁股上有个黑痣,也早就发现了。


平时军人行军都是有纪律的,一般不允许上厕所。

到了宿营的时候,往往大家一起站在路上小便。

请问,到时候木兰怎么办?

再说,鲜卑人和柔然作战,都是在北方极冷的大漠上战斗。为了取暖,士兵们在帐篷中都是人挨人的,互相以体温取暖,不然就得冻死。


请问,木兰怎么办?

女人是有月经的,木兰怎么掩饰?

再说,虽然鲜卑人很少洗澡,一旦经过战斗,身上有了血污和污秽,还是必须去洗澡的。

这种洗澡,都是一群人一起洗,难道还单独搞个浴室?

木兰怎么办?



其实,战友们不可能不知道木兰是女人。

只是,当时木兰家里父亲老,弟弟小,没有办法才让女儿顶上去。

这种事情属于欺君,一旦穿帮要斩首的。

所以战友们不可能去拆穿她,谁也不可能做这种缺德事。


萨沙


木兰替父从军。一个女子,背负起家族大义,替父亲征战沙场,可歌可泣,令人感动,又不得不令人佩服。

感动和敬佩之余,又不得不令人生疑。其实上学时候我考虑过这个问题,只是当时的老师走马观花一样的教学理念,也就得过且过了。她的意思大概是只要背诵好,默写题能拿分就好。这么多年过去了,这个问题依旧避不开。哈哈……


同事十二年,竟没有一个人发现自己的战友是女的?问题出在哪?

【一】

第一种可能,花木兰非常擅长骑射技术,而且当时是北朝时代。战事频发,她体格健壮,又经常锻炼运动,过度的体力运动会改变女性的生理特征,所以放在一群人堆里,她的性别特征是不易被差觉的。

【二】

第二种可能,木兰人际关系好。在军营里面,她英勇善战,又和战友之间感情好,也够默契。所以,即使有被察觉的可能,也会帮她瞒天过海。当然她也是谨慎的,最大可能避免身份外露。

【三】

不得不探讨一下当时的征兵政策了。北魏实行府兵制。府兵制的意思是军队按照地域来管理统辖。所以对于花木兰的身份,十里八巷的邻居朋友们都是心照不宣的。即使知道木兰是女儿身,那又如何?他们愿意帮她以纸包火。其次,古人重孝。花木兰替父从军是一种人人敬之的美德,这样一个孝顺的女儿,武艺超群,精通兵法军事,谁又愿意把她的女儿身抖露出去呢?



【四】

还有一种可能,同行十二年,可能是虚写。这里并非真正的十二年,而是古人常用的一种表达手法。

所以,木兰的女儿身未被披露,可能出于以上几种原因。希望对你有用,重要的是,当年的历史遗留问题解决了。谢谢楼主的提问。




致敬经典,尊重传统。欢迎关注并一起交流。


柒月長安


我特别佩服花木兰,这个女人不简单呐,替父从军,到前线去打仗,太厉害了。

大家想一想,军队内部肯定是乌烟瘴气,五花八门,什么人都有,整整十二年呐,花木兰一定很不方便。

洗澡,换衣服,尤其是万一打仗受伤了,别人给她包扎伤口,这些都能暴露出她女儿身的身份。

她的武功一定不弱,军队内部都不知道她是女儿身,不可能对她特殊照顾,脏活累活,打仗绝对是跟男兵一样的待遇。

女人的体质再强,每个月大姨妈来的时候一定很不舒服,种种困难,花木兰坚持下去就是十二年,这种精神实在是令人佩服。

这个过程一定是好艰难,好艰难的,有女花木兰,是花家的荣幸啊?

要是花木兰的老爸去参军,不是战死就是累死或者病死,反正不可能活着回来。

在这里祝福花木兰婚姻幸福,度过一个安详的晚年。

不知道历史上真实的花木兰是什么样的,真想今晚穿越梦境能见到她,好好认识一下这位伟大的巾帼英雄。





永不磨灭的歌谣





答:如果说一起生活了十二年,都不知道那个人是女人,那原因就太明显了:那个女人长得极其男性化。

不相信?

别说在古代,就说发生在现代体育竞技场上的运动健儿们。

尽管以现代医学手段判定出某些人属于女儿身,但当她们出现在大家的视线中,还是有百分之九十八人认为她们是男儿身。

话说,今年(2019年)7月11日晚,全国田径锦标赛在辽宁沈阳顺利收官,在当晚举行的国际田径锦标赛女子4×400米的接力当中,湖南队展现出了压倒性的优势,以3分35秒67领先亚军广东队3秒左右得到了冠军。湖南队的成员分别是,何珂,童曾欢,陈杏用,廖孟雪。看到廖孟雪和童曾欢的外表,大家都情不自禁地发出惊呼:这两位,长得跟男人就压根没什么分别!

但是,咱们也不用疑神疑鬼,认为她们是女扮男装前来捞金摘银的,因为,经现代医学手段检测,她们的的确确就是女儿身!

因此,可以说,如果让廖孟雪和童曾欢两位穿越回古代、到军营里去参军,谁又安能辨其雌雄?

美国人不是闹腾着拍真人版《花木兰》吗?

启用刘亦菲根本就是个错误。

像刘亦菲这种,军营里哪个男的会眼瞎得不知她水做的娇滴滴女儿身?又哪个不想吃她的豆腐?

换廖孟雪和童曾欢两位去试试?

话说回来,《清代野记》也记载有一个“清代花木兰”的故事:同治初年,清军大将多隆阿奉旨督办陕西军务,招募了大批服务于军队的役夫,有肤色黝黑、脸上长满了痘瘢的陈姓少年被征在军中放养军马,后来在频繁的战事中屡屡建功,获得朝廷赏赐的“巴图鲁”称号,官至记名提督,隶属于陕甘总督左宗棠的麾下。安徽有书生朱某,应试不第,投笔从戎,在军中做了一个掌管书牍的小文员。朱某后来调到了陕西,在记名提督陈某的麾下任职,得到了陈某的青睐。某天晚上,陈某把朱某灌醉,霸王硬上弓,把他给睡了。此后,两人如胶似漆,密不可分。长此以往,陈某怀孕了,被迫向顶头上司左宗棠禀告了事情的经过。左宗棠大奇,爱惜她是个人才,就让朱某改用陈某的名字,代替她的职位,而陈某改为女儿身。 不过,僭代了记名提督一职的朱某,却嫌弃陈某太过男性化,另纳小妾,弄得陈某大怒不已。最终,陈某携带有家财和儿子迁居到了别地,从此销声匿迹。

《清代野记》的作者张祖翼因此叹:陈某的故事以遗憾收场,不为人所知,因此不能像古乐府《木兰辞》的故事一样为人广为传唱,致使“清代花木兰”的故事湮灭于人世。

不过,无论是《清代野记》的陈某,还是古乐府《木兰辞》的木兰,故事没头没尾,背景模糊,没有过硬的东西加以佐证,虚构的痕迹明显,百分之九十九是文人拍脑袋想出的奇谭怪闻,只图博君一笑耳,并无深究的必要。


覃仕勇说史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这点事也解释不清吗?太小看了千年传下来的人的智慧了。

木兰替父从军,他又占了谁的名额呢?当然是木棣,就是木兰词中的那个磨刀霍霍向猪羊的弟弟,当然这个名字原文没有。木兰敢从军,就不是一般女人,评书中都说了,出家人与女人上阵必有特殊本领,能够替父从军,说明本事不低,有本事当然被特殊照顾。

最大可能是木兰从军,从开始就是军中将军的贴身人。木兰作为一个女人,有女人的细心和会照顾人,又有男人的豪气和力气,能打仗,会打仗,深得将军信任。在这种情况下,和男兵不住在一起是很正常的。

在这个基础上,木兰步步高升。后来木兰胜利回朝,还得到了可汗的接见,看来功劳很大。从木兰辞中就可以看出,尚书郎虽然是虚指,但肯定是大官无疑。而木兰不想当官,只想回家,十几年没回家了,回家也是情有可原。

所以,到家之后,同伴们才发现,木兰的“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是可信的,没必要用现代人的思维去想古人的事,古人的事你不懂。不懂就别猜,猜来猜去会把木兰她们这帮猛美女爱。😁😁😁



大志远思想空间


木兰是一个艺术形象,在现实中根本就没有木兰这么一个人,所以说为什么十二年没人发现木兰是女性根本就是一个伪命题。作者之所以这么设计情节,只是为了突出木兰这个艺术形象的传奇般的智慧,仅此而已。

如果真有木兰这么一个人,她要让战友十二年都不能发现自己的真实性别,这根本就办不到。我们可以设想一下,要是真有木兰这个真实的人的话,在这十二年当中,她怎么与战友一同入寝,怎么与战友一同上厕所,还有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她怎么能够做到滴水不漏。这可是在军中,可不是一个密闭的私人空间,没有隐私可言的。











简体字石磊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这事情有可能发生么?一切皆有可能。


当然如果木兰是普通士兵,她是肯定会暴露的,没有意外。

因为古代军营设置,决定了木兰根本不可能有私人空间。没有私人空间的最主要原因,其实还不完全是由于物资的紧张,必须十几个人挤一个帐篷。

而更多的还在于,为了军队的安全,必须是人盯人,士兵绝对不允许单独行动。


比如去上厕所,一般厕所是设置在离军营的下风口几百米之外,远离水源,集中挖坑掩埋的。所以士兵要出恭,通常都是至少几十人集体行动,一来为了安全;二来为了防止有人逃跑或者做间谍。

再比如洗澡,天气暖和的时候,通常会找一个天然水体,一个部分负责警戒,一部分下鸭子;如果天气冷,或者不存在大的自然水体,那就在地上挖个大坑,烧了热水往里倒,跟澡堂子差不多,也是共浴;就算按照大草原上的传统,生个篝火靠汗液搓泥巴,那也是一群人围着一堆火。

而木兰是女儿身的秘密在这种环境之下,暴露是没有任何意外的,除非所有人都替他她保密。

但是这一点其实是非常难以实现的。因为没人可以保证每一个人都有那么高的素质。而且一旦军营里,有人知道木兰的秘密,那原始的欲望不是说控制就可以控制的。


但是如果木兰进军营的时候,她就不是一个普通的士兵呢?她一进军营就有自己独立的私人空间呢?

这种可能性是非常大的。我们可以从《木兰辞》原文里找到证据。

木兰从军12年,不但活着,而且还立了很大的军功,回朝之后,可汗要升她做“尚书郎”。这说明基本上木兰在军队里做到了将军。

根据可汗、黄河、阴山、燕山、勅书,这些信息。基本上专家们认为木兰是南北朝北魏时期军户。

那么北魏和柔然打仗的时候,木兰因为没有长兄,父亲年纪大了,所以替父从军。而她父亲年轻的时候,应该是在军队里的,因为年纪大了,以及暂无战事,所以回家了。所以木兰的父亲大概率是有军职的。


而木兰如大概率也不是以一个普通士兵的身份进入军营的。

首先,毕竟古人从士兵到将军,在南北朝那个时代至少还是比较难以实现的,但是如果一开始进军营就是一个基层军官,那性质就不一样了。

其次,和后来明朝的戚继光、俞大猷等类似,他们进入军营的时候,都是袭的祖职。比如戚继光就是登州卫指挥佥事。而花木兰顶替父职上岗也是理所应当。

再次,“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古代冷兵器作战,战损率非常高,特别是木兰那么英勇,如果是士兵,她的死亡率至少会比其他人更高一些。


而木兰本身就是军官,她的秘密会被保守住的几率会更大,即便因为受伤等原因暴露了,也可以控制在极少数人范围内,而这些少数人极有可能成为木兰的拥趸。




炒米视角


花木兰是南北朝时期的女英雄,花木兰的父亲是一位军人,花木兰从小就跟父亲学习,父亲也是把毕生绝学传授给了花木兰,花木兰他父亲把花木兰当做男孩来养,后来因为战争,要每一家出一位壮丁去参军,花木兰家中只有年迈的老父亲,中国自古就又“民以孝为天”所以花木兰就代替父亲从了军,一直在军队中12年。花木兰是女儿身,怎么可能不被发现。我总结以下几条:

一、长相

首先就是花木兰容颜长相。历史并没记载花木兰长相的描述,包括《木兰辞》也没有记载,因此推想花木兰的长相属于偏男性的容颜。

二、性格

花木兰的父亲传授了一身武艺,又把花木兰当男孩养,花木兰身上散发出来的,肯定少不了有男性身上的野蛮和粗狂,在战场上也和男将士一样,表现出奋勇杀敌的英勇,所以这也是花木兰从军12年没被发现的原因之一吧。

三、官职

史书中记载,花木兰在从军中屡获战功,在当时属于有什么官职,打仗时有自己的营帐,不用和其他士兵混在一个营帐,花木兰自己住就减少了和其他士兵的的接触。所以花木兰在军中12年的女人身份,才能隐瞒的如此只好。





潮汕人啊杰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长期生活在男性的生活圈,人们从未发现,木兰是女性,确实难以理解。


如果是中原人,很好理解。木兰不是细皮嫩肉型的,古代女性都束胸,从外表很难看出来,古代军队条件艰苦,也洗不了几次澡,何况脑袋别在裤腰带上,谁还注意这些事?。但是木兰是,是西北人外族,没有中原人那么讲究,如厕找个旮砬就行,至于洗澡那有哪条件?

由于父亲没有儿子,只有二个姑娘,木兰是家中老二,从小父亲把她当男孩来养,武艺也是父亲传的,只所以替父从军,就很清楚了,姐姐照顾年迈的父亲,有一身武艺的木兰,只好从军。木兰身上散发出来的,肯定有男性身上的野蛮和粗狂,表现出奋勇杀敌的英勇,与男性无二。


被提拔后,生活条件改善了,有了自己隐密的空间,更发现不了啦。木兰从军故事,出自《古乐府》里的《木兰辞》,这样的事,历史上一定是有的,作为一个女性励志的典范,充分的证明,女性可以顶起半边天。


其实,现代军旅作家陆柱国,就在《踏平东海万顷浪》中,为人我们 塑造一个,木兰式的女英雄高山,战友们也从未发现,高山是女性,只是负伤后,露馅了。


时势造就英雄,时代需要英雄,大家学习的榜样,供大家怀念,去敬仰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