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德:“方舟而濟於河”,莊子教你怎樣培養自己的涵養

養德:“方舟而濟於河”,莊子教你怎樣培養自己的涵養

在《莊子·山木》篇裡講了一個這樣一個故事,“方舟而濟於河”,被稱為“空船理論”。

養德:“方舟而濟於河”,莊子教你怎樣培養自己的涵養

莊子

準確的說,這篇故事出自《《莊子·山木》》裡第二篇:“市南宜僚見魯侯”最後一段。

養德:“方舟而濟於河”,莊子教你怎樣培養自己的涵養

這一段講了這樣一個故事,兩條船一起渡河,突然有一條船撞向了你自己的船,你不由得勃然大怒,第一次喊沒人搭理你,第二次喊還是沒人搭理你,第三次甚至罵聲不絕起來,直到你發現這是一條空船。

於是你的怒火一下子消失的無影無蹤了,你會發現,你自己生氣與不生氣,取決於這條船上有沒有人,

同樣的道理,別人的一次無心之失,或者一次小過錯,你不肯原諒,劈頭蓋臉地訓斥,甚至氣壞了自己的身子;但倘若這件事情是你自己辦的,辦砸了你想要怪罪別人,卻發現像“空船”一樣,沒有人可以怪罪。

養德:“方舟而濟於河”,莊子教你怎樣培養自己的涵養

遊於江湖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很多時候,我們都要把別人看成一個“空船”,不要老是對著船上的人罵,而是想辦法教導他,感化他,這樣你才能看到整個江湖的船。

“空船”理論也適用於自己,人生來與情緒並存,一次突發事件,使我們充滿失落、悲觀、惱火、憤恨等負面情緒,這是不可避免的,然而過久沉浸於負面情緒,就好像一艘載滿了貨物的船,無法航行半分,你只有適當地丟棄一些貨物,或是把無關緊要的人和貨留在岸上,方能繼續起航。這就是“空船,虛己以遊世”。

養德:“方舟而濟於河”,莊子教你怎樣培養自己的涵養

通過以上的講解,讀者朋友們也能明白下面的文言文了吧?

方舟而濟於河,有虛船來觸舟,雖有惼心之人不怒,有一人在其上,則呼張歙之,一呼而不聞,再呼而不聞,於是三呼邪,則必以惡聲隨之。向也不怒而今也怒,向也虛而今也實。人能虛己以遊世,其孰能害之!”


喜歡的話就關注我們!

小手札 | 國學,詩詞,藝術,文學,歷史,民藝,雅事

養德:“方舟而濟於河”,莊子教你怎樣培養自己的涵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