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的恋情题材有什么特点?宋代词人为什么要写这些题材?

跟宋代诗、文相比,宋词的题材有两个特点:一是较为狭窄,二是有所“

专长”抒写男女恋情虽说“词为艳科”的局面在晚唐五代文人词中已开始形成,但在宋词中才更稳固。恋情词在宋词中以压倒的优势大量地存在着,这是千真万确的客观事实,恋情是宋词的首要题材。在宋词的园地上,从宋初到宋末,无论是小令还是长调,无论是代言体还是自叙体,无论是婉约词还是豪放词,都不曾有过恋情词的空白。尽管曾发生过苏轼、辛弃疾的“词界草新”,力图突破“词为艳科”的传统藩篱以使词的题材达到“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的地步,但是,他们并不排斥恋情词,还写过不少,又何况他们的“革新”并未取得彻底的胜利,恋情词依然盘踞着不可动摇的“首要地位”呢。

宋词的恋情题材有什么特点?宋代词人为什么要写这些题材?

宋词意境

宋代词人,不论男女老少,也不论其社会地位、思想经历如何,似乎都写过艳情词。象柳永、周邦彦那样的风流才子抒写恋情是那么淋漓尽致自不消说;象李清照、朱淑真这样的闺阁妇女抒写艳情也这么直率大胆:“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又上心头”(李清照《一剪梅》);“娇痴不怕人猜,和衣睡倒人怀”(朱淑真《清平乐》)。晏殊虽讥讽柳永写“针线闲拈伴伊坐”之类的恋情词,但他自己“倚朱唇,斟绿酒,掩红巾”之类的“绮艳之词不少”。被称为“铁石心肠人”的范仲淹“亦作此销魂语”:“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苏幕遮》);“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欹,谙尽孤眠滋味。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御街行)。被视为“言行俱高”的司马光写过这样的艳词致有人要为他辩诬:“宝髻松松挽就,铅华淡淡妆成。青烟翠雾罩轻盈,飞絮游丝无定。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笙歌散后酒初醒,深院月斜人静。”

宋词的恋情题材有什么特点?宋代词人为什么要写这些题材?

宋词审美意境

(《西江月)甚至连林逋这样几乎不食人间烟火、终身不娶、有“梅妻鹤子”之称的隐士,也并非与恋情词无缘,他的一首《长相思》便道出了对人间情爱的关怀:“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送迎,谁知离别情?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头潮已平。”宋代恋情词,其抒情基调以感伤者多(这是封建社会里男女爱情备受摧残的悲剧现象在文学中“折光”的反映)而欢娱者少;其男女主人公的身份以泛指的、不明确的多而具体、明确的少;所叙写的具体情事是丰富多样的,仅择其中几个方面举例说明之。写情人相会的欢乐的,如晏殊的《诉衷情》:

宋词的恋情题材有什么特点?宋代词人为什么要写这些题材?

晏殊的《诉衷情》

叙写主人公春游时与意中人相逢的欢乐场面:在“南陌花下”,铺开芳美的茵席,一起坐下畅叙情怀,表现了他们之间缠绵深长的爱情。末句以游丝牵住朝云的比喻,寄托他们长相厮守、永不分离的美好愿望。有的论者根据“朝云”(“旦为朝云,暮为行雨”)的比喻断定词中的“意中人”是一个歌妓,实属主观臆断、牵强附会。

写新婚生活的甜蜜的,如欧阳修的《南歌子》:

凤髻金泥带,龙纹玉掌梳。走来窗下笑相扶,爱道“画眉深浅入时无”?弄笔偎人久,描花试手初。等闲妨了绣工夫,笑问“鸳鸯两字怎生书”?

宋词的恋情题材有什么特点?宋代词人为什么要写这些题材?

宋词审美意境

新娘子梳妆打扮完了,走到窗前,笑容满面地挨着新郎,甜蜜地问道:“画眉深浅入时无”?然后,依偎着新郎,写字描花,逗笑地问他“鸳鸯二字怎生书”。新娘是多么娇媚、多么活泼,她对新郎是那样地依恋,一对新婚夫妇沉浸于爱情的幸福欢乐之中。写情人难以相合的惆怅的,如欧阳修的《渔家傲》:

近日门前溪水涨,郎船几度偷相访。船小难开红斗帐。无计向,合欢影里空惆怅。愿妾身为红蓾萏,年年生在秋江上;重愿郎为花底浪,无隔障,随风逐雨长来往。

宋词的恋情题材有什么特点?宋代词人为什么要写这些题材?

欧阳修雕像

这对热恋中的水乡男女青年,虽因溪水涨满而尝到了一点“偷相访”的甜头,却为无法相合而对着并蒂莲空自惆怅。于是,女主人公面对着秋江红莲而产生痴情的幻想一但愿自己为江上莲,情郎为花底浪,相依相伴,无隔无障。这位采莲女对幸福婚姻的企求是多么强烈!晚唐五代以来,恋情词多以闺阁庭院为背景,历代民歌中经常出现的采莲女形象在宋词中甚为少见,因而,欧阳修的采莲词就可足珍贵了。写情人远隔的相思之恨的,如李之仪的《ト算子》: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宋词的恋情题材有什么特点?宋代词人为什么要写这些题材?

欧阳修雕像

”与“”,远隔江头江尾,相思而不相见,但“共饮长江水”,能稍慰远隔相思之恨,有虽远而犹近之感。相思之恨有如长江之水无休无已,但只要心心相印、永不相负,则虽有恨而无恨。“长江”是贯串全词的情线索,悠悠长江水,既是双方远隔的天然障碍,又是遥寄情思的天然使者,既是相思之情的触发物,又是永远相爱的见证。写夫妇被迫离异的痛苦的,如陆游的《钗头凤》:

宋词的恋情题材有什么特点?宋代词人为什么要写这些题材?

陆游的《钗头凤》

陆游屈从母命,被迫与爱妻唐婉离异,这一婚姻悲剧成为他们的终生遗恨。这首词的上片回忆当年夫妻同游沈园的欢乐情景和离异后的满怀愁绪,下片抒写如今在沈园与前妻偶然相逢的无限感伤。“东风恶,欢情薄,”含蓄地表现了对造成这一婚姻悲剧的封建礼教的怨恨。“错,错,错”、“莫,莫,莫”的慨叹荡气回肠,大有恸不忍言、恸不能言的情致。

写悼念亡妻的凄楚的,如贺铸的《鹧鸪天》:

重过阁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宋词的恋情题材有什么特点?宋代词人为什么要写这些题材?

宋词意境

死别是比生离更为惨痛的人生悲剧,又何况死者是同甘同苦、患难与共的妻子呢!词人以“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的比喻,形象地刻画出自己垂老丧偶的孤独凄凉。词人目睹与亡妻共同生活过的地方,不禁触景伤情,往事一幕幕浮现在眼前,然而,他最不能忘怀的,是妻子“挑灯夜补衣”的淳朴形象。是的,糟糠夫妻,情逾金石,那“挑灯夜补衣”的“镜头”不正是他们患难与共的深挚爱情的生动体现么?借神话故事、历史传说以歌唱人间爱情的,如秦观的《鹊桥仙》: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宋词的恋情题材有什么特点?宋代词人为什么要写这些题材?

《鹊桥仙》绘图

古代诗词中写牛郎织女七夕相逢的故事的不知多少,此词之所以能凌驾同类题材的作品之上,是因为它立意新颖、不落俗套,在神话故事的叙写中发抒议论,避免了以往诗词重于表现离愁别恨而形成的低沉伤感的情调而代之以歌颂人间天长地久、深厚真挚的爱情的积极乐观的精神。宋代恋情词的内容,几乎涉及到爱情生活的各个方面,在此就不一一列举了。必须特别指出的是:在宋代恋情词中,数量最多的是抒写男女相思离别的感伤情绪以及抒写文士与妓女之间的“婚外恋情”的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