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讓春節從無聊變得有意思的辦法?


在北方,尤其是溫度零下10度以後,舔窗戶舔大門就是我們最好的娛樂方式。每個人都會找個單雙槓,然後去品嚐在低溫中鐵的味道,真的是太美妙了。強烈建議冬天去東北的朋友試試。我可沒忽悠人,我問為啥稱呼老鐵?就是因為這個原因。

有哪些讓春節從無聊變得有意思的辦法?


然後就是壓歲錢啊,壓歲錢啊,壓歲錢啊!


有壓歲錢這種令人期待的事怎麼可能會無聊?


有人問,已經成年人了,還好意思收壓歲錢?


不存在的好嗎?在我媽眼裡我一直就是個寶寶好嗎?六一兒童節都要搶著過的人壓歲錢能不收嘛?


客氣,不存在的。都是一家人,肥水不流外人田。

有哪些讓春節從無聊變得有意思的辦法?


然後就是包餃子,呵,我們東北的餃子皮薄餡大,我老公總是吐槽我們把餃子包的跟包子似的。誰叫我們實誠呢?

有哪些讓春節從無聊變得有意思的辦法?

還有就是春晚了,雖然現在春晚越來越程序化可以,但是還是會堅持看完,每年不看春晚就好像沒有過年一樣,這個也是必須的。


如果你更開放自我一點,可以叫上幾個朋友打雪仗。沙包大的雪球砸到臉上真的酸爽啊,手凍的彤紅也減少不了這件事帶給我的樂趣。當然,現在願意跟我打雪仗的朋友越來越少了。

有哪些讓春節從無聊變得有意思的辦法?


大吃大喝?不存在的,即使肘子再好吃,即使海鮮再香,我也會嚴格控制自己的食量,所有的美食在我的眼裡都是浮雲,完美的身材才是最重要的好嗎?這條劃掉!

有哪些讓春節從無聊變得有意思的辦法?


還有就是做錦鯉啊。作為一個奮鬥在錦鯉少女一線的人,我一直堅持成為錦鯉的夢想,由集五福到挑戰一分鐘花掉100萬,馬爸爸真是太大方。清空購物車,100萬獎品,只要中我就絕對完成挑戰。馬爸爸看到了嗎?選我選我選我啊!別說春運期間不好買票,只要我能中我爬也爬到杭州去參加活動!

有哪些讓春節從無聊變得有意思的辦法?


有哪些讓春節從無聊變得有意思的辦法?


嗯,這樣看來春節一點也不無聊,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說實話,這些活動我媽都比我玩兒的6

有哪些讓春節從無聊變得有意思的辦法?


1.春節可曾有趣過?

其實春節歷史悠久,是從上古時代開始就存在的歲首祈年祭祀活動演變而來。

從上古至今,春節都有著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慶賀方式。主要還是為了除舊佈新、迎禧接福、拜神祭祖、祈求豐年。


無論是上古時代,

還是中國古代各朝代的人民,

甚至是近代,

都處在物資相對匱乏的境況下。

甚至大部分地區的人民,都還需要靠天吃飯。


有哪些讓春節從無聊變得有意思的辦法?

唐朝春節慶賀景象


有哪些讓春節從無聊變得有意思的辦法?

清朝大型祭祀活動紀念郵票


有哪些讓春節從無聊變得有意思的辦法?

民國時期的春節表演


由於是時物資匱乏,人們平時省吃儉用的,把大部分的物資都集中在重要的時刻進行消費。那就是極具意義的春節了。


記得我媽跟我講過60後生人的春節是如何度過的。

他那時候在新疆喀什。南疆算是漢人較少的地區。因此能夠過春節的漢人並不多。但是新疆人民樸實豪爽,會把家裡最好的吃的、喝的都拿出來,招待來到家裡的客人。只要你客人不走出家門,那我們的食品飲品供應就絡繹不絕。


有哪些讓春節從無聊變得有意思的辦法?

油散子 – 離開新疆多年都無法忘記的酥脆美味


有哪些讓春節從無聊變得有意思的辦法?

羊肉手抓飯 – 香氣撲鼻的羊油和軟糯的胡蘿蔔,最適合深夜放毒


反正東西很多,我也沒經歷過,所以就只能列舉我比較喜歡的新疆美食,當然也是媽媽記憶中的味道。


而除了春節,平時的時間都是怎麼度過的呢?

就這麼說吧,我媽、我小姨、我舅舅,爭著搶著去買東西。

為的就是我媽吐槽口味至今,卻又欲罷不能的黑糖。


有哪些讓春節從無聊變得有意思的辦法?

黑糖 - 不知道當時是不是這個形態


雖然並不好吃,但是饞嘴的小朋友,還是會忍不住這不怎麼美的美味。

可見當時除了一些重要的日子,有意義的節慶,

想要改善生活是很困難的。


因此,

由於能讓這段特殊的日子變得不一樣

所以春節,也就有了意思。


2.春節怎就無聊了?

隨著計劃經濟制度,逐漸向商品經濟過渡,隨後又向市場經濟發展。勞動生產力得到了長足的發展。不單單是物資,就連物品的種類,也都豐富了起來。


有哪些讓春節從無聊變得有意思的辦法?

高級餅乾 – 這可是當時的高級貨


有哪些讓春節從無聊變得有意思的辦法?

紅燒牛肉方便麵 - 說真的,當時我都是兩包一起吃的,隔壁小朋友很羨慕


有哪些讓春節從無聊變得有意思的辦法?

麥片 – 外公外婆去公園前總要喝一杯當早餐,看著這個品牌還挺想他們的


想起90年代的春節,其實還是很有意思的。

那時候天很藍,霧霾很少,爆竹還是一種比較刺激的“玩具”。

熊孩子也不會拿爆竹炸下水道,頂多也就炸炸牛糞。

(作為城裡的孩子,炸牛糞這種事情,我們還是很羨慕的)

·

·

·

·

·

·

·

·

·

·

·

·


有哪些讓春節從無聊變得有意思的辦法?

這種連湯帶水的,炸起來應該很帶感吧!


以前據說牛糞都需要鏟回家當肥料,

而現在居然能夠奢侈的把它炸了?!

你說,你們能玩兒上這樣的奢侈品,這不是生產力的發展是什麼?


由於生產力的發展與進步。

年,與,日常,

之間的差距正在一步步的縮小。


根據馬斯洛需求理論,人在滿足了基本生存需求之後,就會追求更高的,安全、社交、享樂、自我實現等需求。


當我們發現,

牛又不是隻有過年的時候才拉屎,

如果你週一到週五都可以炸牛糞的時候,

可能過年那坨,和平時那坨,可能區別也就不大了。


進入21世紀後,

這樣的現象則更為明顯,

老人們常說,

現在的日子,過得就像過年。

那年,也就慢慢的變得無趣了。


3.春節如何變有趣?

我們回不去的是那個時代背景,

生產力發展、生活方式變遷、生活節奏加快。

但是春節,還是那個春節。


春節的無趣,可以說是時代的陣痛。

大部分責任,也在於我們自己。


因為我們更多的關注了生活,而忘卻了節日本身帶給我們的意義。

沒有隨著時代的發展,去進一步發展我們的傳統文化。

導致傳統文化的魅力逐漸喪失。

不得不說,

我們眼中的端午節,確實就是屈原用生面為我們換來的3天假期(準確的說是一天)。


有哪些讓春節從無聊變得有意思的辦法?

屈原:你走!現在就走!就當沒你們這群不肖子孫!


現在不少人意識到了這個問題,包括題主。

而現在不少的企業,也都發現春節缺乏儀式感,是人們現在精神領域的一片焦土。

那麼,

到底如何才能既滿足消費者精神需求,又符合現代消費者的偏好呢?

(總不能去炸爺爺們曾經炸過的牛糞吧?)


於是乎,突破口就是要在最薄弱的地方打開。

平時和春節有個很大的區別,

那就是,

春節,可以說是一次無產階級財富二次分配盛宴。

說人話!

就是小孩要紅包。


人對財富的渴望,是無限的。無論是小孩,還是裝小孩的大人。

以前是跟老媽要紅包,現在是跟老闆要紅包。

以前是跟我爸爸要紅包,現在是跟MA爸爸要紅包。


只要有了金錢,紅包的刺激,

而這個刺激又是隻有春節才有的機會,

那春節是不是就顯得和平時不一樣了?

是不是也就變得有趣多了呢?


全民集五福已經進入第三季,

經過“第一季——消失的敬業福”“第二季——誰沒有個敬業福”

一直到現在的“第三季——粘花惹草敬業福”。

福利都在不斷加碼,

這次除了分紅包之外,還有花花可以還花唄。

這樣的誠意還是挺感人的!


有哪些讓春節從無聊變得有意思的辦法?

我收集花花只是覺得花好看,根本就不是為了還花唄


2019年的春節,為了讓儀式感更強,

連紅包都要改成現場發了。

有哪些讓春節從無聊變得有意思的辦法?

現場發的這個紅包也是很誘人的100萬大紅包。

不過限時1分鐘花完,

能參與這樣的活動,

相信,不僅是你,連你家人和親朋都會很興奮的。


4.有趣的根本問題

其實想要讓春節變得有趣,最根本的還是心態和價值觀的問題。

越急功近利的地方,春節越無趣。

在深圳生活這麼長時間,其實深圳的春節是挺無趣的。

並不是深圳缺少娛樂項目,也不是深圳缺少人氣。

而是深圳人缺少一顆追逐快樂的心。

或者說,蠻多深圳人是以工作和事業成功為樂的。


想讓生活、讓春節變得有趣,首先還是得讓自己變得有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