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严把教学关 64.4%受访大学生有了紧迫感

高校严把教学关 64.4%受访大学生有了紧迫感

前不久,教育部出台了取消毕业清考、淘汰“水课”等规定,以此来提高大学教育质量,加强高校教学管理。对此,大学生有哪些感受?近期,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wenjuan.com),对1919名大学生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67.4%的受访大学生觉得学校学业要求变严格了,64.4%的受访大学生有了学习的紧迫感,在努力适应从严的节奏。

受访大学生中,文科生占27.7%,理科生占54.2%,工科生占17.1%,其他学生占1.0%。

高校严把教学关 64.4%受访大学生有了紧迫感
高校严把教学关 64.4%受访大学生有了紧迫感

(在合肥工业大学机器人与智能技术实验室,大学生在调试服务机器人。)

67.4%受访大学生觉得学校学业要求变严格了

山东某高校数学系大三学生李浩鹏觉得,现在大学的学业要求更为严格了,“有的课程不仅有期末考核,还有平时作业、期中考察,不像以前靠着期末突击就能拿到好成绩,需要平时多下功夫”。

天津某高校硕士研究生刘兰(化名)觉得,现在高校对学生的学业要求严格了,“我读本科时,身边有一些不好好上课的学生,逃课、考试靠突击,感觉现在这些现象少了”。

调查显示,67.4%的受访大学生觉得大学的学业要求变严格了,28.9%的受访大学生觉得没什么变化。

上海工科专业大二学生陈明(化名)觉得,学校从严管理,也能让学生更有学习的紧迫感。“有的同学可能觉得,上了大学终于从以前高强度的学习中解脱出来了,可以任性地玩乐。他们不是打游戏就是逃课出去玩,浪费了大把时间”。

庞菲(化名)在北京某高校国际政治专业读大学二年级,她坦言自己是个比较缺乏自律能力的人,“课程要求变严格后,我感受到了专业学习的压力,在不断调整自己的学习状态”。

调查显示,高校严把教学关,64.4%的受访大学生表示有了紧迫感,在努力适应从严的节奏,63.7%的受访大学生认同这种做法,认为这才是大学应有的样子,19.5%的受访大学生表示感受到了很大压力,不太能适应。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教授李立国分析,从国际比较来看,我国大学生学习压力和学习负担是比较轻的。“从学业负担上看,美国也好,欧盟也好,大学生的学习负担普遍比较重。他们有课外阅读、课后练习等,都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去准备。我们目前更多的还是遵循传统的教学模式,老师讲、学生听。不过我们国家大学生的学分要求普遍更高,他们需要花大量时间去上课,这样自学的时间就少了,可能会影响他们对部分知识的理解、吸收”。

97.1%受访大学生认为有必要为学生提供学业指导

庞菲觉得,高校在严把教学关的同时,还应该更好地了解大学生在专业学习上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去培养学生,“比如有的课程学分很高,课时很长,老师讲课的时间很紧张,课后也没时间答疑,学生想问问题也找不到老师”。

陈明觉得,在提高教学要求的基础上,应该给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业指导。“我们大一都要学通识课,计算机、英语等都是必修。我觉得每个学生的基础不一样,这些通识课也许可以分层教学”。

调查显示,97.1%的受访大学生表示有必要为学生提供学业指导,其中37.6%的受访大学生表示非常有必要。

李立国指出,有些课程,不是学生不愿意学、不花时间学,而是确实理解不了,这反映出了我国高校学生专业选择方面的限制。“在一些国家,大学生如果觉得这个专业对自己来说学习难度实在太大,达不到毕业要求,或者实在没兴趣,就可以转专业”。

西南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唐智松认为,虽然高校考核难度的提高会给大学生带来更多学习压力。不过,这种压力也是学习的重要动力。“客观地看,这些从严要求的教育教学考核,主要还是偏向于目标达成性测验,大多数学生通过努力是可以达到的,只有少数学习基础较差、学习投入不够、学习方法不当及临场考核失误者才会挂科。所以对此也没有必要太担心。当然,对于我们教育来说,不但要教育学生善于赢,也要教育学生能够接受输,培养应对教育教学考核的抗挫能力”。

唐智松分析,高校教育教学从严的要求给大学生提出了相应要求,“一是在大学专业选择时就要克服盲目,报考自己有较好理解、比较喜欢的专业,这样才有学习动力;二是在大学专业学习时需要通过导师、学长等途径了解、掌握本专业学习的重要方法与重要策略,避免学习方法的盲目选择;三是要善于不断总结、改善专业学习方法,确保专业学习效能的提高和稳定”。

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孙山

实习生|洪静澜

排版|王紫微

供图|新华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