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电影《变形金刚4:绝迹重生》中的中国化元素?

肖湖乐


看完之后,我差点感动的落下了眼泪:

太厉害了,中国影视终于完成了从电视剧插播广告到电影插播广告的伟大创新!


当然以上是个段子。

但也是实情,据统计影片中广告多达71个。

……

中国元素在美国大片中的出场,不过是在“对的时间遇上了对的人”。抛开其生硬,令人发指的硬广植入,这种商业模式必然将长期的存在,也许在下一部阿凡达里,阿凡达们也会品尝到美味的中国牛奶。

不可否认是随着中国影视市场规模的日益扩大,财大气粗的中国广告金主们会在全球影响力巨大的美国影片中投入越来越多的广告,以上所言“阿凡达们也会品尝到美味的中国牛奶”并非虚言。

除了李冰冰打破了华人龙套,成为了影片中的女配外,我不知道镜头中那些一闪而过的北京,广州,重庆,香港取景等等对于影片的整体有什么意义。

这不过是好莱坞的一种讨好手段

为了赚钱无可厚非,但他们没有真正尊重过中国观众,一味的粗浅的讨好和迎合,反而令人心生反感。

举个例子,《变形金刚4》中对于中国元素的运营就好比游戏中的贴图,你能看到他,但你不能与他进行互动,不能深层次的感受他。这是二维形象,而不是立体的。

好的做法是做成类似游戏中的剧情cg,甚至就直接是剧情,这样你才能感受到真正饱满的中国元素,并非片面的。

对于中国文化的宣传反而起到反作用

我是来看变形金刚的

来为了擎天柱那激动人心的一句“Call up all Autobots!!!”

而不是为了来看你的那些广告的,尤其当你的广告生硬的能让人跳出剧情,意识到“嗷,这里是个广告。”

那种感觉体验过的人都不会说好。

结语

只有当我们真正不去在意

不用在影片中特意寻找中国元素时(恰如美国人不会在意在电影里看到黑人一样),中国元素才真正的进入世界。

我们所追求的是自然,是单纯的为了需要而需要。

如影片中,在中国领土作战,我们的军队竟然一点镜头都没有,不离谱?

而不是利益驱动下的僵化的“中国元素”。

这样糊弄我们只让我想到了

很久以前自嘲的一句冷笑话


“此地,人傻,钱多,速来”。


影视百晓通


你好,首先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首先我先说下《变形金刚 4:绝迹重生》中的中国元素指的是中国场景、中国演员和中国企业的广告,这三方面。下面我们就从这三方面来分别说一下:

第一,《变形金刚 4》中中国场景的引入,我觉得是比较成功的。影片中中国的场景有广州珠江边的高楼,重庆武隆,香港,北京的长城,还有天津。这些场景在影片中的出现都比较符合剧情的发展,没有让观众感觉到突兀的地方。而这些场景的引入,一方面影片可以借此来吸引中国观众的眼球,拓展中国市场,另一方面对于中国来说,这也是借《变形金刚》这样一个在全球拥有广大影迷的好莱坞大片宣传中国的一个很好的机会,让外国人可以通过影片欣赏下祖国的大好河山。对于双方来说,加入中国的场景都是双赢的结果。

第二,《变形金刚 4》中中国演员的加入,我觉得没有达到吸引中国影迷的效果,反而成了影片的减分项。影片中的中国演员有李冰冰,吕良伟,邹市明,巫刚,韩庚。除了李冰冰在影片中的台词和戏份比较多外,其他人在影片中都是打酱油的。李冰冰在影片中饰演KSI中国区CEO苏月明,虽然这个人物设定是比较冷艳的一个角色,但是李冰冰全片基本就一个表情,总感觉演技欠佳。还有韩庚饰演的阔少,其实这个搞笑的酱油角色戏份完全可以缩短,或者直接忽略,让人感觉就是硬插入进去的角色,拖沓了剧情。其他龙套就不说了,在影片中基本表现不佳。

第三,《变形金刚 4》中国广告的植入,我认为是比较失败的,严重拉低了整部影片的水准。植入的中国广告有中国建设银行,怡宝,广汽传祺还有伊利舒化奶。其中中国建设银行的广告植入完全就是一个不符合剧情设定的广告植入。还有伊利舒化奶,图齐在逃至香港某居民楼楼顶后,从冰箱里拿了一盒舒化奶,开始喝起来,这时影片竟然给了舒化奶一个特显镜头,好像在赤裸裸地告诉观众,这就是广告植入,这也是很多影迷吐槽的一点。广告植入最基本的要求应该是让观众不出戏,让观众没有意识到自己在看广告,这才不会对观影的体验产生负面影响。而《变形金刚 4》中广告的植入很明显做得有失水准。

以上就是我个人的一些观点,欢迎小伙伴们评论区留言,大家一起探讨!


经典影视追忆


《变形金刚4》是对所有有着正常智商和欣赏能力的观众的侮辱,这一点基本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了,不过让我们没想到的是,电影上映后,片方和植入广告商居然又来侮辱了我们一次,而且侮辱得更加肆无忌惮旁若无人。

“变4”众多生硬的植入广告里面有一段尤为扎眼:临近结尾时,擎天柱带着机器恐龙军团降落在剧情中“香港附近”的山谷里,降服恐龙军团之后三步两步就冲进香港市区大杀四方——当然,这里的山谷是花了大价钱买植入广告的旅游区重庆武隆天生三硚景区,没错,就是《黄金甲》里那个黑衣人满天飞的山谷。

作为电影,为了“艺术效果”而在距离香港上千公里外的重庆给“香港附近的山谷”取景当然无可厚非,不过一来香港和重庆压根不是一个气候带,转场之间哪怕外国人看着也会颇为跳戏,另一方面这两个地方也都是影视剧中经常出镜的场景,生拼硬凑在一起就好像小时代主人公坐在陆家嘴喝咖啡远处的背景却是央视大裤衩,虽烂片亦不能承受这样的荒谬。

这样的无厘头的安排当然引起了掏出600万人民币外加接待剧组取景拍摄的武隆景区的不满,景区方面从电影上映便开始高调抗议,随后花了将近两年的时间,和派拉蒙以及派拉蒙的中国小伙伴们打起了官司。

坦白讲,一开始我们还有一些“这厮玩了那么多恶心的植入广告,终于被人砸了场子”的暗爽,不过当官司真正开庭的时候,我们还是吐了一口老血。武隆景区起诉的原因并非“重庆一步到香港”导致的剧情bug,而是电影中没有以地标牌的方式醒目呈现“中国武隆”标识,景区方面甚至向法院提出,要求片方在电视和DVD平台上的电影中用“技术手段”把武隆的标识“P上去”。也就是说,景区方面要求电影向观众明示,这个在电影里和香港一山之隔的地方,位于中国重庆的武隆。

派拉蒙这边的回应则更加生猛,人家说,我们“将剧情中最重要情节转折点设定在了武隆天生三桥景区拍摄的片段中”,对景区“已经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作用”。由于公映时已过有关部门核发,来不及修改地标字样,在随后DVD载体发行、电视及数字播放平台上已经添加了字幕进行了“补救”,公映版未植入,只算不完美、不完整,不存在违约一说。

我们实在没法想象买来DVD看这部“电影”的朋友看到这条“DVD特供”字幕会是怎样一种心情。电影本身是一种造梦的艺术,如果看阿凡达时候字幕显示悬空山脉是拿张家界P的,看拯救大兵瑞恩的时候字幕显示德军的虎式坦克其实是用T34扮上的,你会是什么感觉?反正如果是在B站,敢这么发弹幕的哥们全家应该都被慰问一个遍了。

把整件事从头梳理一遍,武隆景区当初掏这600万大洋,想的肯定是要让爆炸贝找个辙,让擎天柱们来重庆武隆溜达一圈。说不定景区这边还看了一眼电影剧本,然后心想反正你们已经从(到处是建行ATM机的)美国德州莫名其妙就打到香港来了,再来趟重庆也不算啥吧。美国人说不定也看了一眼剧本,心想反正我们的剧本已经被你们的广告塞得没法看了,干脆就闭着眼睛胡蒙吧。

两种想法南辕北辙,唯一的共同点就是完全无视了一部电影的剧情和逻辑,以及电源观众的智商和感受。不知判案的法官闲暇时是否坐进电影院看过这部“电影”,判案的时候又是否憋着一股怨气。总之,法官在判决书里认定,电影中的呈现方式“确实没有在客观上达到向大量未到过武隆的观众推广景区,扩大知名度的效果”,从而认定片方未能完全履约,判决其赔偿景区各项损失200多万。眼看这起拖了两年的官司最终落判,我们却不禁在想,下一步会不会有个观众站出来,起诉派拉蒙完全没有尽到对于观众的义务?





真真很棒


《变形金刚4:绝迹重生》加入中国元素,一是为了更符合中国市场,迎合更多的观众。二是导线喜欢中国。

如果说前三部《变形金刚》作品是一个科幻、灾难加搞怪风格的大杂烩。那么《变形金刚4》则更显黑暗和悲壮。深水埗的老城中式风、土瓜湾的高空逃亡、还是国际会展中心被飞船毁灭,《变形金刚4》尽可能地展现了现代的、传统的、商业的、平民的、车水马龙的香港的一切。

在内地拍摄中,重庆武隆国家地质公园的“天坑”空镜中迎来了擎天柱激战“机器恐龙”,疯狂的爆破力比起片场时那可是更为震撼。《变形金刚4》在中国拍摄了大量戏份,这次中国元素的呈现没有打酱油。粗略计算,香港场景出现大约30多分钟,再加上北京、广州等地戏份与演员、植入广告等其他方面,这次中国元素大约占了全片的三分之一。

这部面向全球观众的好莱坞大片,为何青睐中国元素?《变形金刚》系列导演迈克尔·贝表示,拍摄变形金刚这个系列时,跑遍了全世界。去过埃及、约旦以及整个美国,这次希望拍摄一些遥远的国家和伟大的城市,并且他一直对中国很着迷,所以选了中国。


小城幻影


你好,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和大家交流喜欢的影视剧

《变形金刚》这部美国大片,一直都是很多小伙伴们的记忆,甚至连小孩子都能清楚的说出大黄蜂,擎天柱这些主要影视人物,剧中人物大多都是欧美硬汉扮演 但是直到这部《变形金刚四绝迹重生》出来感觉太多的中国元素了,有点让人感觉不像之前的变形金刚了,其中让人目不暇接的“中国元素”。除了有李冰冰、吕良伟、韩庚、邹市明等中国演员加盟和中国取景外,片中还植入了大量中国品牌广告。

其实很难想象,在一部好莱坞超级大片里,“竟然能找到三分之一的中国元素”,这在以前的好莱坞大片里是几乎不可能存在的

道理很简单,

首先中国的电影市场对好莱坞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现在中国电影市场占据北美之外的最大。

其次是,尽量让中国观众“产生共鸣”,不会觉得这部电影和我完全没关系。为达到这种目的,最方便的方式就是尽可能的加入中国元素。

总之这么多的中国化元素其实也是显示了好莱坞对于中国电影市场的重视,但是希望在中国化元素的植入和展现能更好的带动中国影视的健康发展而不是一味的为了圈钱。


老高与小茉莉


《变形金刚4:绝迹重生》作为变形金刚系列电影的新的一部,在国内一经上映就引爆整个票房,很多影院都是一票难求,影院经理乐的合不拢嘴。观看了电影的观众也感觉电影的观影效果很棒,是一部特效大片,值回票价。

然后,很多观众就发现了《变形金刚4:绝迹求生》里面出现了非常多的中国化元素。这些中国元素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

1、中国品牌的植入广告

这些植入广告包括有伊利的舒化牛奶,建行的ATM,广汽传祺的汽车,怡宝的纯净水,剑南春的广告牌,等等。这些植入广告我相信很多人看了都会会心一笑吧,有种很熟悉的感觉。但某些植入广告确实是非常让人出戏的。比如说美国人在美国的地盘上使用建行的ATM,嗯,还是有一些违和感的。

2、中国的取景地

《变形金刚4》里面有很多中国的取景地,其中印象比较深刻的就是上一个镜头是在重庆的武隆景区,下一秒就到了香港的闹市区,也是衔接流畅,就是观众看得一脸懵。至少在很大限度上展示了中国的城市和美景,也是有益无害的。

3、中国的演员

这个就是比较明显的中国化元素了。因为在《变形金刚4》这样一部大片里面看到了李冰冰、韩庚、吕良伟、邹市明等文体明星。虽然戏份不多或者都是配角,但是也是露露脸了。也算是中国特色了。

《变形金刚4》这么多的中国化元素其实也是显示了好莱坞对于中国电影市场的重视,但是希望在中国化元素的植入和展现上能够更合理,而不是被人诟病。



拾全居映


如何评价电影《变形金刚4》加入的中国元素?在这里非常肯定回答,失败,失败中的失败。为什么这么说呢?下面我们一一列举。

第一,广告植入。不知道大家在影片中看到舒化奶的广告什么感觉?反正让我觉得有种违和感。影片中植入广告应该让观众觉得是不经意的那种感觉,但这部剧的广告植入有种喧宾夺主的感觉,很容易把观众带出戏。《变形金刚4》本身是一部美国大片,但植入中国元素舒化奶的广告,开玩笑的说就像吐槽大会里面说的一句话,就像看见池子在清华搞科研一样。

第二就是在中国取景了,总体来说还算成功。无论是香港街头的拍摄还是武隆的山景都很成功,也让美国人感受一下中国元素。但不好就是让人看不明白怎么就从美国一下到中国了,剧情发展有点突兀。

第三就是演员了。整部戏中跑龙套的演员就不说了,就李冰冰在剧中的表现也感觉一般,李冰冰的演技我想大家都还是认可的。主要是《变形金刚4》本身就是一部烂片,整部剧下来找不到一个表现突出的演员。

最后,我想说从方方面面加入这么多中国元素,无非就是看上中国市场这块大蛋糕了。蛋糕你可以来抢,但能不能拍摄一些高质量的作品供观众欣赏呀,别拿这些劣质的东西来考验我们的智商。

个人观点,欢迎大家参与评论,点赞和转发


小人物的炎黄梦


我认为中国元素在美国大片中的出场,不过是在“对的时间,遇上了对的人”。抛开其弱智到爆、令人发指的广告植入,这种商业模式必然将长期存在。也许在下一部阿凡达里,阿凡达们也会品尝到美味的国产牛奶。

这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国内)企业看好《变形金刚》,而《变形金刚》看到了中国市场的广阔。四年间,中国的银幕增长超过四倍,而总票房却增长不到三倍。缺少超级大片撑开市场,也有碍于国产电影口碑制作不甚如意,企业和观众都期待一部超级大片的到来。在上一部《变形金刚》就已经逼近《阿凡达》的情况下,这部全新的《变4》破15亿应该是板上钉钉。这也意味着,将有3000-4000万人次的观影,如此大的市场,当然让众多企业趋之若鹜。

在前三部《变形金刚》海外票房表现上,亚洲国家无疑是其最主要的票仓地区。出中国大陆外,韩国、日本以及台湾地区都是其海外前十的票仓地区,这与其深厚的群众基础密不可分。在亚洲国家和地区中,大陆市场不管是体谅还是增速,对于片方而言,都像是一座待开采的宝藏。选择中国企业广告的植入、中国面孔的出现,无非是为了拓展中国市场。而电影网影业的资本注入,一方面可以为影片进入国内获得更多政策优惠,一方面,也为国内影视企业走出国门提供了很好的学习机会。




明早晴天


变形金刚4是动作科幻片走向商业片的产物,也是一个系列电影遇到了创作的瓶颈,浓重的中国元素只是为了迎合中国这个无限广阔的市场。

总结:变形金刚第一部是树立形象,第二部是巅峰,第三部是编剧开始山穷水尽,第四部是完全商业化,第五部是纯碎看特效。

变形金刚塑造了一个经典;如果剧组了解中国的文化,当你二部结束之后,就应该收手;我们古人常言,功成身退,见好就收;这是从一个纯碎的影视工作者,或者影视爱好者的角度思考的;因为第三开始已经呈现了下坡的趋势,如果创作不出有故事情节,也不要把曾经的美好印象都毁了吧!这是理想主义!

然而当今的现实主义是奉金钱至上的法则;从前两部获取的红利已经足矣让人疯狂,因此下一次你想再复制这样的成绩时,就可以不加思索的迎合你的主要客户、群体、市场,而中国市场就是这样的主力,把影片拍摄取景搬到我们的身边,那么是不是更容易让我们买单?!

变形金刚四,真的无力吐槽,我已经不太记得剧情了,只记得一个让我无法人忍受力的设定——车子需要骑恐龙,想象一下那样的画面,已经不是科幻了,更像是异想天开!因此纯粹的商业片,终极目的就是哪里肯的观众买单,往那靠拢!


正在生活Living


对于这个话题,还是很有意思的

中国元素在美国大片中的出场,抛开其令人发指的广告植入,这种商业模式必然将长期存在

但是总的来说,变4里的中国元素添加得挺不错。不说有多好,至少大部分都符合常理以及剧中设定的情景。

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尽量不让中国观众有负面情绪。比如1984年,米高梅MGM公司拍摄的战争片《赤色黎明》,假想前苏联军队入侵美国。时隔15年后的2009年,米高梅又重拍《赤色黎明》,前“苏联红军”更替为“人民解放军”,引发了一片争议与关注。在华人群体抗议下,制作方将入侵美国的国家替换成别国;再如2012年《黑衣人3》在全球公映时,该片的中国版本,反面角色中国人和主人公在纽约唐人街枪战的情节被主动删除而非被阉割。

二:尽量让中国观众“产生共鸣”,不会觉得这部电影和我完全没关系。为达到这种目的,最方便的方式就是尽可能的加入中国元素。比如《敢死队1》在中国上映时虽然也大受欢迎,但比起2.7亿美元的全球票房,中国的3178万美元的票房只占12%

演员方面

一:李冰冰饰KSI中国区CEO苏月明。李冰冰在全片里的表现还算挺出彩的。台词和戏份都不少

二:邹市明饰电梯间路人。戏份不多,不过很帅

三:韩庚饰阔少,算很鸡肋的一个角色了

等等等等

地点方面:

一:北京鸟巢,机场,水立方

二:香港:戏份最多,最后打斗也在这个地方

以前在好莱坞电影中,“日本元素”很多,后来中国不仅电影市场超过日本, 经济体量也跃居第二,美国电影市场就自然把“中国元素”加入电影,只是目前尚处在“加入”阶段,而非“融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