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電影《變形金剛4:絕跡重生》中的中國化元素?

肖湖樂


看完之後,我差點感動的落下了眼淚:

太厲害了,中國影視終於完成了從電視劇插播廣告到電影插播廣告的偉大創新!


當然以上是個段子。

但也是實情,據統計影片中廣告多達71個。

……

中國元素在美國大片中的出場,不過是在“對的時間遇上了對的人”。拋開其生硬,令人髮指的硬廣植入,這種商業模式必然將長期的存在,也許在下一部阿凡達裡,阿凡達們也會品嚐到美味的中國牛奶。

不可否認是隨著中國影視市場規模的日益擴大,財大氣粗的中國廣告金主們會在全球影響力巨大的美國影片中投入越來越多的廣告,以上所言“阿凡達們也會品嚐到美味的中國牛奶”並非虛言。

除了李冰冰打破了華人龍套,成為了影片中的女配外,我不知道鏡頭中那些一閃而過的北京,廣州,重慶,香港取景等等對於影片的整體有什麼意義。

這不過是好萊塢的一種討好手段

為了賺錢無可厚非,但他們沒有真正尊重過中國觀眾,一味的粗淺的討好和迎合,反而令人心生反感。

舉個例子,《變形金剛4》中對於中國元素的運營就好比遊戲中的貼圖,你能看到他,但你不能與他進行互動,不能深層次的感受他。這是二維形象,而不是立體的。

好的做法是做成類似遊戲中的劇情cg,甚至就直接是劇情,這樣你才能感受到真正飽滿的中國元素,並非片面的。

對於中國文化的宣傳反而起到反作用

我是來看變形金剛的

來為了擎天柱那激動人心的一句“Call up all Autobots!!!”

而不是為了來看你的那些廣告的,尤其當你的廣告生硬的能讓人跳出劇情,意識到“嗷,這裡是個廣告。”

那種感覺體驗過的人都不會說好。

結語

只有當我們真正不去在意

不用在影片中特意尋找中國元素時(恰如美國人不會在意在電影裡看到黑人一樣),中國元素才真正的進入世界。

我們所追求的是自然,是單純的為了需要而需要。

如影片中,在中國領土作戰,我們的軍隊竟然一點鏡頭都沒有,不離譜?

而不是利益驅動下的僵化的“中國元素”。

這樣糊弄我們只讓我想到了

很久以前自嘲的一句冷笑話


“此地,人傻,錢多,速來”。


影視百曉通


你好,首先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首先我先說下《變形金剛 4:絕跡重生》中的中國元素指的是中國場景、中國演員和中國企業的廣告,這三方面。下面我們就從這三方面來分別說一下:

第一,《變形金剛 4》中中國場景的引入,我覺得是比較成功的。影片中中國的場景有廣州珠江邊的高樓,重慶武隆,香港,北京的長城,還有天津。這些場景在影片中的出現都比較符合劇情的發展,沒有讓觀眾感覺到突兀的地方。而這些場景的引入,一方面影片可以藉此來吸引中國觀眾的眼球,拓展中國市場,另一方面對於中國來說,這也是借《變形金剛》這樣一個在全球擁有廣大影迷的好萊塢大片宣傳中國的一個很好的機會,讓外國人可以通過影片欣賞下祖國的大好河山。對於雙方來說,加入中國的場景都是雙贏的結果。

第二,《變形金剛 4》中中國演員的加入,我覺得沒有達到吸引中國影迷的效果,反而成了影片的減分項。影片中的中國演員有李冰冰,呂良偉,鄒市明,巫剛,韓庚。除了李冰冰在影片中的臺詞和戲份比較多外,其他人在影片中都是打醬油的。李冰冰在影片中飾演KSI中國區CEO蘇月明,雖然這個人物設定是比較冷豔的一個角色,但是李冰冰全片基本就一個表情,總感覺演技欠佳。還有韓庚飾演的闊少,其實這個搞笑的醬油角色戲份完全可以縮短,或者直接忽略,讓人感覺就是硬插入進去的角色,拖沓了劇情。其他龍套就不說了,在影片中基本表現不佳。

第三,《變形金剛 4》中國廣告的植入,我認為是比較失敗的,嚴重拉低了整部影片的水準。植入的中國廣告有中國建設銀行,怡寶,廣汽傳祺還有伊利舒化奶。其中中國建設銀行的廣告植入完全就是一個不符合劇情設定的廣告植入。還有伊利舒化奶,圖齊在逃至香港某居民樓樓頂後,從冰箱裡拿了一盒舒化奶,開始喝起來,這時影片竟然給了舒化奶一個特顯鏡頭,好像在赤裸裸地告訴觀眾,這就是廣告植入,這也是很多影迷吐槽的一點。廣告植入最基本的要求應該是讓觀眾不出戲,讓觀眾沒有意識到自己在看廣告,這才不會對觀影的體驗產生負面影響。而《變形金剛 4》中廣告的植入很明顯做得有失水準。

以上就是我個人的一些觀點,歡迎小夥伴們評論區留言,大家一起探討!


經典影視追憶


《變形金剛4》是對所有有著正常智商和欣賞能力的觀眾的侮辱,這一點基本已經成為大家的共識了,不過讓我們沒想到的是,電影上映後,片方和植入廣告商居然又來侮辱了我們一次,而且侮辱得更加肆無忌憚旁若無人。

“變4”眾多生硬的植入廣告裡面有一段尤為扎眼:臨近結尾時,擎天柱帶著機器恐龍軍團降落在劇情中“香港附近”的山谷裡,降服恐龍軍團之後三步兩步就衝進香港市區大殺四方——當然,這裡的山谷是花了大價錢買植入廣告的旅遊區重慶武隆天生三礄景區,沒錯,就是《黃金甲》裡那個黑衣人滿天飛的山谷。

作為電影,為了“藝術效果”而在距離香港上千公里外的重慶給“香港附近的山谷”取景當然無可厚非,不過一來香港和重慶壓根不是一個氣候帶,轉場之間哪怕外國人看著也會頗為跳戲,另一方面這兩個地方也都是影視劇中經常出鏡的場景,生拼硬湊在一起就好像小時代主人公坐在陸家嘴喝咖啡遠處的背景卻是央視大褲衩,雖爛片亦不能承受這樣的荒謬。

這樣的無厘頭的安排當然引起了掏出600萬人民幣外加接待劇組取景拍攝的武隆景區的不滿,景區方面從電影上映便開始高調抗議,隨後花了將近兩年的時間,和派拉蒙以及派拉蒙的中國小夥伴們打起了官司。

坦白講,一開始我們還有一些“這廝玩了那麼多噁心的植入廣告,終於被人砸了場子”的暗爽,不過當官司真正開庭的時候,我們還是吐了一口老血。武隆景區起訴的原因並非“重慶一步到香港”導致的劇情bug,而是電影中沒有以地標牌的方式醒目呈現“中國武隆”標識,景區方面甚至向法院提出,要求片方在電視和DVD平臺上的電影中用“技術手段”把武隆的標識“P上去”。也就是說,景區方面要求電影向觀眾明示,這個在電影裡和香港一山之隔的地方,位於中國重慶的武隆。

派拉蒙這邊的回應則更加生猛,人家說,我們“將劇情中最重要情節轉折點設定在了武隆天生三橋景區拍攝的片段中”,對景區“已經起到了很好的宣傳作用”。由於公映時已過有關部門核發,來不及修改地標字樣,在隨後DVD載體發行、電視及數字播放平臺上已經添加了字幕進行了“補救”,公映版未植入,只算不完美、不完整,不存在違約一說。

我們實在沒法想象買來DVD看這部“電影”的朋友看到這條“DVD特供”字幕會是怎樣一種心情。電影本身是一種造夢的藝術,如果看阿凡達時候字幕顯示懸空山脈是拿張家界P的,看拯救大兵瑞恩的時候字幕顯示德軍的虎式坦克其實是用T34扮上的,你會是什麼感覺?反正如果是在B站,敢這麼發彈幕的哥們全家應該都被慰問一個遍了。

把整件事從頭梳理一遍,武隆景區當初掏這600萬大洋,想的肯定是要讓爆炸貝找個轍,讓擎天柱們來重慶武隆溜達一圈。說不定景區這邊還看了一眼電影劇本,然後心想反正你們已經從(到處是建行ATM機的)美國德州莫名其妙就打到香港來了,再來趟重慶也不算啥吧。美國人說不定也看了一眼劇本,心想反正我們的劇本已經被你們的廣告塞得沒法看了,乾脆就閉著眼睛胡蒙吧。

兩種想法南轅北轍,唯一的共同點就是完全無視了一部電影的劇情和邏輯,以及電源觀眾的智商和感受。不知判案的法官閒暇時是否坐進電影院看過這部“電影”,判案的時候又是否憋著一股怨氣。總之,法官在判決書裡認定,電影中的呈現方式“確實沒有在客觀上達到向大量未到過武隆的觀眾推廣景區,擴大知名度的效果”,從而認定片方未能完全履約,判決其賠償景區各項損失200多萬。眼看這起拖了兩年的官司最終落判,我們卻不禁在想,下一步會不會有個觀眾站出來,起訴派拉蒙完全沒有盡到對於觀眾的義務?





真真很棒


《變形金剛4:絕跡重生》加入中國元素,一是為了更符合中國市場,迎合更多的觀眾。二是導線喜歡中國。

如果說前三部《變形金剛》作品是一個科幻、災難加搞怪風格的大雜燴。那麼《變形金剛4》則更顯黑暗和悲壯。深水埗的老城中式風、土瓜灣的高空逃亡、還是國際會展中心被飛船毀滅,《變形金剛4》儘可能地展現了現代的、傳統的、商業的、平民的、車水馬龍的香港的一切。

在內地拍攝中,重慶武隆國家地質公園的“天坑”空鏡中迎來了擎天柱激戰“機器恐龍”,瘋狂的爆破力比起片場時那可是更為震撼。《變形金剛4》在中國拍攝了大量戲份,這次中國元素的呈現沒有打醬油。粗略計算,香港場景出現大約30多分鐘,再加上北京、廣州等地戲份與演員、植入廣告等其他方面,這次中國元素大約佔了全片的三分之一。

這部面向全球觀眾的好萊塢大片,為何青睞中國元素?《變形金剛》系列導演邁克爾·貝表示,拍攝變形金剛這個系列時,跑遍了全世界。去過埃及、約旦以及整個美國,這次希望拍攝一些遙遠的國家和偉大的城市,並且他一直對中國很著迷,所以選了中國。


小城幻影


你好,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和大家交流喜歡的影視劇

《變形金剛》這部美國大片,一直都是很多小夥伴們的記憶,甚至連小孩子都能清楚的說出大黃蜂,擎天柱這些主要影視人物,劇中人物大多都是歐美硬漢扮演 但是直到這部《變形金剛四絕跡重生》出來感覺太多的中國元素了,有點讓人感覺不像之前的變形金剛了,其中讓人目不暇接的“中國元素”。除了有李冰冰、呂良偉、韓庚、鄒市明等中國演員加盟和中國取景外,片中還植入了大量中國品牌廣告。

其實很難想象,在一部好萊塢超級大片裡,“竟然能找到三分之一的中國元素”,這在以前的好萊塢大片裡是幾乎不可能存在的

道理很簡單,

首先中國的電影市場對好萊塢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現在中國電影市場佔據北美之外的最大。

其次是,儘量讓中國觀眾“產生共鳴”,不會覺得這部電影和我完全沒關係。為達到這種目的,最方便的方式就是儘可能的加入中國元素。

總之這麼多的中國化元素其實也是顯示了好萊塢對於中國電影市場的重視,但是希望在中國化元素的植入和展現能更好的帶動中國影視的健康發展而不是一味的為了圈錢。


老高與小茉莉


《變形金剛4:絕跡重生》作為變形金剛系列電影的新的一部,在國內一經上映就引爆整個票房,很多影院都是一票難求,影院經理樂的合不攏嘴。觀看了電影的觀眾也感覺電影的觀影效果很棒,是一部特效大片,值回票價。

然後,很多觀眾就發現了《變形金剛4:絕跡求生》裡面出現了非常多的中國化元素。這些中國元素主要體現在3個方面:

1、中國品牌的植入廣告

這些植入廣告包括有伊利的舒化牛奶,建行的ATM,廣汽傳祺的汽車,怡寶的純淨水,劍南春的廣告牌,等等。這些植入廣告我相信很多人看了都會會心一笑吧,有種很熟悉的感覺。但某些植入廣告確實是非常讓人出戏的。比如說美國人在美國的地盤上使用建行的ATM,嗯,還是有一些違和感的。

2、中國的取景地

《變形金剛4》裡面有很多中國的取景地,其中印象比較深刻的就是上一個鏡頭是在重慶的武隆景區,下一秒就到了香港的鬧市區,也是銜接流暢,就是觀眾看得一臉懵。至少在很大限度上展示了中國的城市和美景,也是有益無害的。

3、中國的演員

這個就是比較明顯的中國化元素了。因為在《變形金剛4》這樣一部大片裡面看到了李冰冰、韓庚、呂良偉、鄒市明等文體明星。雖然戲份不多或者都是配角,但是也是露露臉了。也算是中國特色了。

《變形金剛4》這麼多的中國化元素其實也是顯示了好萊塢對於中國電影市場的重視,但是希望在中國化元素的植入和展現上能夠更合理,而不是被人詬病。



拾全居映


如何評價電影《變形金剛4》加入的中國元素?在這裡非常肯定回答,失敗,失敗中的失敗。為什麼這麼說呢?下面我們一一列舉。

第一,廣告植入。不知道大家在影片中看到舒化奶的廣告什麼感覺?反正讓我覺得有種違和感。影片中植入廣告應該讓觀眾覺得是不經意的那種感覺,但這部劇的廣告植入有種喧賓奪主的感覺,很容易把觀眾帶出戲。《變形金剛4》本身是一部美國大片,但植入中國元素舒化奶的廣告,開玩笑的說就像吐槽大會里面說的一句話,就像看見池子在清華搞科研一樣。

第二就是在中國取景了,總體來說還算成功。無論是香港街頭的拍攝還是武隆的山景都很成功,也讓美國人感受一下中國元素。但不好就是讓人看不明白怎麼就從美國一下到中國了,劇情發展有點突兀。

第三就是演員了。整部戲中跑龍套的演員就不說了,就李冰冰在劇中的表現也感覺一般,李冰冰的演技我想大家都還是認可的。主要是《變形金剛4》本身就是一部爛片,整部劇下來找不到一個表現突出的演員。

最後,我想說從方方面面加入這麼多中國元素,無非就是看上中國市場這塊大蛋糕了。蛋糕你可以來搶,但能不能拍攝一些高質量的作品供觀眾欣賞呀,別拿這些劣質的東西來考驗我們的智商。

個人觀點,歡迎大家參與評論,點贊和轉發


小人物的炎黃夢


我認為中國元素在美國大片中的出場,不過是在“對的時間,遇上了對的人”。拋開其弱智到爆、令人髮指的廣告植入,這種商業模式必然將長期存在。也許在下一部阿凡達裡,阿凡達們也會品嚐到美味的國產牛奶。

這是一個雙向選擇的過程:(國內)企業看好《變形金剛》,而《變形金剛》看到了中國市場的廣闊。四年間,中國的銀幕增長超過四倍,而總票房卻增長不到三倍。缺少超級大片撐開市場,也有礙於國產電影口碑製作不甚如意,企業和觀眾都期待一部超級大片的到來。在上一部《變形金剛》就已經逼近《阿凡達》的情況下,這部全新的《變4》破15億應該是板上釘釘。這也意味著,將有3000-4000萬人次的觀影,如此大的市場,當然讓眾多企業趨之若鶩。

在前三部《變形金剛》海外票房表現上,亞洲國家無疑是其最主要的票倉地區。出中國大陸外,韓國、日本以及臺灣地區都是其海外前十的票倉地區,這與其深厚的群眾基礎密不可分。在亞洲國家和地區中,大陸市場不管是體諒還是增速,對於片方而言,都像是一座待開採的寶藏。選擇中國企業廣告的植入、中國面孔的出現,無非是為了拓展中國市場。而電影網影業的資本注入,一方面可以為影片進入國內獲得更多政策優惠,一方面,也為國內影視企業走出國門提供了很好的學習機會。




明早晴天


變形金剛4是動作科幻片走向商業片的產物,也是一個系列電影遇到了創作的瓶頸,濃重的中國元素只是為了迎合中國這個無限廣闊的市場。

總結:變形金剛第一部是樹立形象,第二部是巔峰,第三部是編劇開始山窮水盡,第四部是完全商業化,第五部是純碎看特效。

變形金剛塑造了一個經典;如果劇組瞭解中國的文化,當你二部結束之後,就應該收手;我們古人常言,功成身退,見好就收;這是從一個純碎的影視工作者,或者影視愛好者的角度思考的;因為第三開始已經呈現了下坡的趨勢,如果創作不出有故事情節,也不要把曾經的美好印象都毀了吧!這是理想主義!

然而當今的現實主義是奉金錢至上的法則;從前兩部獲取的紅利已經足矣讓人瘋狂,因此下一次你想再複製這樣的成績時,就可以不加思索的迎合你的主要客戶、群體、市場,而中國市場就是這樣的主力,把影片拍攝取景搬到我們的身邊,那麼是不是更容易讓我們買單?!

變形金剛四,真的無力吐槽,我已經不太記得劇情了,只記得一個讓我無法人忍受力的設定——車子需要騎恐龍,想象一下那樣的畫面,已經不是科幻了,更像是異想天開!因此純粹的商業片,終極目的就是哪裡肯的觀眾買單,往那靠攏!


正在生活Living


對於這個話題,還是很有意思的

中國元素在美國大片中的出場,拋開其令人髮指的廣告植入,這種商業模式必然將長期存在

但是總的來說,變4裡的中國元素添加得挺不錯。不說有多好,至少大部分都符合常理以及劇中設定的情景。

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一:儘量不讓中國觀眾有負面情緒。比如1984年,米高梅MGM公司拍攝的戰爭片《赤色黎明》,假想前蘇聯軍隊入侵美國。時隔15年後的2009年,米高梅又重拍《赤色黎明》,前“蘇聯紅軍”更替為“人民解放軍”,引發了一片爭議與關注。在華人群體抗議下,製作方將入侵美國的國家替換成別國;再如2012年《黑衣人3》在全球公映時,該片的中國版本,反面角色中國人和主人公在紐約唐人街槍戰的情節被主動刪除而非被閹割。

二:儘量讓中國觀眾“產生共鳴”,不會覺得這部電影和我完全沒關係。為達到這種目的,最方便的方式就是儘可能的加入中國元素。比如《敢死隊1》在中國上映時雖然也大受歡迎,但比起2.7億美元的全球票房,中國的3178萬美元的票房只佔12%

演員方面

一:李冰冰飾KSI中國區CEO蘇月明。李冰冰在全片裡的表現還算挺出彩的。臺詞和戲份都不少

二:鄒市明飾電梯間路人。戲份不多,不過很帥

三:韓庚飾闊少,算很雞肋的一個角色了

等等等等

地點方面:

一:北京鳥巢,機場,水立方

二:香港:戲份最多,最後打鬥也在這個地方

以前在好萊塢電影中,“日本元素”很多,後來中國不僅電影市場超過日本, 經濟體量也躍居第二,美國電影市場就自然把“中國元素”加入電影,只是目前尚處在“加入”階段,而非“融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