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麼導致了我們的貧窮


是什麼導致了我們的貧窮

最近在看《鉅富》這本書,書中有幾個數據值得留意:* 20世紀70年代,美國前1%的高收入者的收入佔全美總收入10%。35年後,他們的收入已佔總收入的1/3。* 1980年,美國首席執行官的平均收入是普通工人的42倍,而到2012年,這一比例飆升至380倍。馬太效應在現實生活中頗有越演越烈之勢,富人更加富有,窮人愈加貧窮。無怪乎越來越多的人抱怨甚至怒斥社會資源分配不公,富人們巧取豪奪,導致了他們的貧窮。不是完全沒有道理,但我看到的事實卻是,大多數人根本還到不了拼社會資源的階段就在嚷嚷這個世界剝奪了他們發達的機會。有資格嚷嚷的,是那些真正生活在社會最最底層,一日三餐都無法保證,命運基本被鎖定的可憐人們;和那些已經依靠自己的力量爬到社會中上層,卻因資源匱乏限制住進一步發展的精英們。對大多人夾在這兩者中間的人來說,窮,很大程度上是自己的問題,社會和富人都不背這個鍋。社會和科技的發展已經在最大程度上提供給了我們豐富的成長和成功的機會。十幾二十年前,校園幾乎是獲取知識的唯一渠道;現在,互聯網上各種優質的學習資源數不勝數,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各種形式都有,Coursera,Mooc,網易課堂上,都可以找到世界一流學府和各類知識達人的課程,

學習從來沒有如此觸手可及。十幾二十年前,要想脫離體制,下海搞個小生意,先不說物質方面是否有足夠的支持,光是精神上就會讓人經歷一次眾叛親離的感覺;而今,創新創業是時代的主題,社會在物質和精神上都鼓勵和支持創業,沒有哪一個時代比現在更易讓普通人實現自己的夢想。十幾二十年前,資訊和經驗的匱乏,讓我們做什麼事情都只能摸著石頭過河;而今,只要有心研究,幾乎總是可以找出先例和別人的成功/失敗經驗,還有天南海北的行家和導師可以諮詢,成長和成功的路我們可以走得更高效更自信。所以說,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社會為我們創造了成長和成功的最好機會,只要我們肯思考勇探索敢實踐。這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社會對停滯不前的人和事的淘汰速度達到了歷史最高水平,你不進步,就不能怨社會把你拋棄。很多人感覺自己在飛速發展的社會中越來越窮,並將其歸咎於社會的不公和貧富分化的加劇,其實,導致他們貧窮的不是別人,而是他們的窮人思維。雖然沒有人願意承認,但窮人思維卻實實在在地影響著一大批人的成長和成功。
窮人思維一:富人都是不勞而獲,世界欠我一個交代最典型的窮人思維就是認為富人多是不勞而獲,由此造成了世界的不公平,因此他們見不得別人比自己好,看不慣別人比自己富,好像別人的財富和幸福是建立在自己的貧窮和不幸之上,感覺全世界都欠自己一個交代。以前我們隔壁部門招了一個小姑娘做文員,小姑娘剛畢業不久,謙虛好學,積極主動,很受大家歡迎。不過入職一個月後,有人發現小姑娘開了輛奧迪A5上班,以前暗地裡笑小姑娘買的A貨LV包包和Prada錢包一下不證自明變成了正牌奢侈品,一些人對小姑娘的態度發生了180度大轉變:以前天天中午拉著小姑娘吃路邊小店的同事再也不招呼小姑娘一起吃飯了,在工作上本來對小姑娘很照顧的一個同事也變得對她愛理不理,有些本不屬於小姑娘職責範圍內的工作,也開始有同事以各種藉口扔給小姑娘做。私下裡,愛八卦的同事傳出小姑娘是本地某同姓企業家的女兒,甚至還傳出是公司某高管的小三。一撮人義憤填膺地議論到:都這麼有錢了還來湊什麼熱鬧,假裝勤奮想和我們打成一片,太虛偽了,都不知道她這些錢是怎麼來的,既然來了就得讓她吃吃做個普通人的苦……那些有著窮人思維的人發現一個普通姑娘其實是一個富家女後,態度發生了180度大轉變,先是各種毫無根據的猜測,接著猜測變成言之鑿鑿的臆斷,然後又變成各種刻意的中傷,甚至是惡毒的評論。這一切的根源,不過是人家有錢。窮人思維者總是抱怨和哀嘆自己的不幸,嫉妒和咒罵富人的擁有,就好像是富人剝奪了自己本應獲得的資源和財富,全世界都欠自己一個交代。
這種心理的本質是想不勞而獲。因為別人有而自己沒有,作為心理安慰,他們堅定地認為富人所得都是不勞而獲,或是通過不正當的途徑獲得的。而不勞而獲這等好事竟然沒有發生在他們身上,這讓他們對世界和富人充滿怨恨。這種扭曲的心理保護機制嚴重阻礙了一個人的進步和成長。富人固然有一些窮人無法獲取的資源和優勢,但是我們更應該客觀地看到,不是每個富人都是通過巧取豪奪賺得第一桶金的。我們這個時代的很多富人,五年前,十年前,也是一個普通的“窮人”,他們窮則思變,努力學習成長,勇於探索,善於把握機遇,肯付出肯吃苦,最終變成了今天的富人。而那些掛著正義公平的幌子視富人為階級敵人的窮人思維者,非但不具備以上任何特點,反而將自己的失意和失敗歸咎於社會和富人,企圖從別人身上找原因,也無怪乎他們只有被時代淘汰的份,在對社會和富人的抱怨與憤恨中越來越窮。窮人思維二:以金錢為中心,對自己擁有的資源視而不見有人說,我不怨社會不恨富人,相反,我喜歡富人追求金錢,不是有個理論叫吸引力法則嗎?可為什麼我那麼愛錢還是越來越窮?問題在於,把所有的注意力集中在錢上,會導致你對一些比錢更重要的資源視而不見,而這些你所忽視的,正是幫助你獲得成長和財富的最寶貴資源。所謂一葉障目就是這個道理。以金錢為中心,在對很多事情的判斷與選擇上,金錢成為唯一的價值標準,擠壓了我們對其它資源的重視度和利用率。
大學畢業之初,經濟獨立帶來的壓力讓很多人對錢都看得特別重,很可能會忽略長遠發展,接受一份目前看起來工資還不錯的工作。金錢中心論讓我們忽略了耐心與積累,這個對個人成長和成功至關重要的資源,以長遠發展為代價換取一時的金錢滿足。作租房選擇時,往往是離辦公地點遠的郊區房租便宜而離辦公地點近的市區房租貴,若以金錢為唯一價值標準,很可能會選擇每月便宜一兩千元的郊區住所,哪怕每天會花費三四個小時在往返交通上。金錢中心論讓我們忽略了時間,這個對所有人都最公平但是一去無返最為無情的資源,以為自己的時間是免費的,其實時間遠比金錢寶貴。有時我們寧願花幾小時在網上搜索瀏覽一些免費的不靠譜資料,也不願意花百來甚至幾十塊錢去購買一些高質量的學習資料或課程。金錢中心論讓我們忽略了注意力,這個最能受自己控制,也最能創造價值的資源,為了一筆小錢把自己寶貴的注意力拱手讓給了費時不靠譜的資訊信息。對金錢的極度追求導致了第二大窮人思維:金錢障目,忽視了創造財富的其它寶貴資源
。越是唯金錢至上越是會缺乏全面和長遠的視角,盯著小錢不肯放手,不捨得在其它更有價值的資源上投資一分一毫,隨之失去成長成功緻富的機會,在守財奴的惡性循環中格局越來越小,也越來越窮。窮人思維三:追求百分之百的安全感三年前我曾幫一個剛剛創業的朋友做過諮詢,研究幾個創業項目的可行性。從各種渠道收集到的數據和分析來看,這幾個項目彼時都處於尚未被充分開發的市場,需求不小,模式創新,有著非常大的成長潛力。當然,風險肯定也存在,沒有百分之百保險的創業項目,正是不確定性帶來了未來可能的巨大回報,這是誰都明白的道理。可落實到行動上卻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特別是需要真金實銀地拿出時間,精力和資源來投資時,不確定性顯得更加令人畏懼。朋友說,太不安全太冒險了,我還是要找一些穩妥點的項目。於是放棄,繼續做幾個熟客的廣告生意。今天,朋友還在做那幾個熟客的廣告生意,一邊做一邊說生意越來越難了,客戶要求越來越高,競爭對手也越來越多,而且互聯網上的媒體新玩意兒讓他也越來越摸不透。我不禁暗暗惋惜,三年前的那幾個項目概念,現在一個被知識技能共享平臺“*行”實現,一個被一系列智能停車應用實現,還有一個被一系列家政服務類應用實現。
追求百分之百的安全感並不能讓人變得更安全。而很多窮人思維者並不能認識到這一點。他們看到的永遠都是自己的損失,這讓他們自己變得謹小慎微,也讓這個世界變得充滿險惡。於是,在一輪又一輪的裹足不前,怨天尤人下,他們將人生的希望寄託在僅存的一點點安全感上,結果被時代的巨輪無情地淘汰,越過越窮,越活越無助。稍微多一些觀察和思考我們就會發現,歷史上任何一個社會和個人的進步與成就都是以犧牲部分安全感為代價的,自古成就和安全感難以兼得。窮人思維四:只索取不付出,本質上是對自己的否定我們可能都遇到過這麼一兩個人,總是索取不肯付出。一起吃飯的時候他們從不買單,因為他們覺得你賺得比他多;遇到問題,他們總是扮無辜裝可憐,解決方法就是找別人幫忙,似乎大家都應該幫助他似的;而且這種索取會有越演越烈之勢,只要你動了一次善心,他就會不斷找上門,就像你的付出是理所當然一樣。只索取不付出,典型的窮人思維。有這種窮人思維者都遵循這麼一個套路:因為我窮,我是弱者,所以我該得到幫助;因為你有錢,你是強者,所以你該付出。
這種思維本質上是對自我的否定,連你自己都覺得自己弱小無助,不能改變命運,你還指望誰來拯救你呢?窮和弱不是藉口,這個世界除了我們自己,沒人有義務對我們的人生負責。窮人思維五:熱衷於抱大腿大多數窮人思維者總認為富人之所以富裕,是因為他們擁有某種自己不具備的資源和優勢,於是,抱大腿找關係成為這類窮人思維者心目中成功緻富的關鍵,不惜為此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有一個朋友對抱大腿理論深信不疑,覺得自己只要進入了名人富賈的圈子,機會和財富就會呼啦啦源源不斷地湧來。於是他把自己50%以上的精力都用來抱大腿。上了某名校的EMBA,認識了一群企業家同學,他東張羅西安排,組織各種同學活動,約人吃飯喝茶聯絡感情。在朋友圈上,今天曬參加了某個企業的年會,明天曬參加了某某論壇,後天曬參加了某個名人的婚禮,儼然一個社交名流。但事實是,這些熱情的抱大腿努力,並沒有給他帶來事業和人生上的任何實質性變化,他是認識了不少企業家和名人,但卻沒有一個真真正正給過他飛黃騰達的機會。當你什麼都沒有的時候,哪來資格和人談價值交換,抱大腿不過是卑微的一廂情願;只有當你逐漸強大起來,有了可以和別人交換的價值點,抱大腿才才會是一種助力成功的途徑。
可惜的是,很多窮人思維者仍舊認識不到這一點,寧願花時間去做抱大腿的低效功夫,也不願認認真真讀一本書,提升自己。再好的大腿始終都是別人的大腿,而自我的成長和提升才是我們成功、富裕的關鍵支柱。窮人思維者並不一定就是經濟意義上的窮人,但他們的思維模式卻會限制他們的成長成功和對財富的獲取。窮人思維,本質上是停止自我成長,以狹隘的眼光和弱小的格局看世界,將自己的命運寄託在外物的恩賜之上,拱手讓出人生的控制權。當沒有得到預期的結果後又歸咎於外物,很少從自身找原因。其實不僅僅是思維模式,在日常習慣上,窮人的做派也和富人有著很大區別,進一步導致了兩者之間在財富上的巨大差距。美國一家社會化媒體營銷公司對233位個人資產達320萬美元以上的富豪和128位個人資產少於5000美元的窮人進行了一次有關習慣的調查,發現窮人和富人的工作和生活習慣迥然不同。

是什麼導致了我們的貧窮


窮人和富人習慣對比我們可以看到,無論是窮人思維還是窮人習慣,在當下來看都可以用“舒適“和”容易“來形容,但這是以未來的“艱辛“和”不易“為代價的。人性的弱點讓我們很容易掉進窮人思維和習慣的陷阱而不自知,若不勤加警惕,每日三省吾身,很可能就順著一條容易的道路走下去,離成長和成功越來越遠。關注自我成長,勇於探索,自律自愛,這才是成功和致富的正道。你的窮,社會真的不背這個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