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编制的医护工作者与无编制的工资收入这么大?

飞龙农货


建议参加防疫的辅警全部转正,参加保电的电业临时工转成正式工,可以吗?


供电公司奴隶


不能一概而论吧!我身处贫困县级人民医院,我没有编制(我们叫人事代理),同一个科室的人也有编制的,但是我们是同工同酬。不管工资还是绩效都是一样的,但是带编制的每月都要交职业年金。其它都一样,所以我个人觉得其它医院应该都这样吧。



阳光庆哥


不知道你是从哪里得到的这个结论。目前有一定差别,但不会很大。

第一、现在公立医院已经取消编制,所以近几年新入院的医护人员都是需要签订合同,都是“合同制”人员。目前医院的人员构成大约分为:正式编制人员、备案制人员、合同制人员。

第二、现在所有公立医院早已经实行的同工同酬。同工同酬不是说吃大锅饭,工资待遇都一样,而是指同职称,同级别的医护人员基本工资待遇水平一样。目前近些年新入职的医生都是备案制,但是工资待遇和正式编制无任何不同。目前的护理人员大部分是合同制人员,和正式编制的有很小的差别,差别主要体现在职称上,因为医院在编的护理人员基本都是高年资人员。

第三、在五险一金和福利待遇上合同制人员和编制人员会有轻度不同,合同制人员会少一些。

第四、在总收入上,合同制人员和正式编制人员无法准确统计。因为不同科室、不同专业治疗收入差别很大,在很多科室合同制人员可能总收入远高于其它科室的编制人员。


浮针医生王振华


你说得好似有道理,但是你真的不懂医疗行业,我认识一个人,在一个地级市三甲医院,手足外科,外聘的,没编制,因为技术好,比有编制的工资还高,在医疗行业,凭实力说话,编制真的不重要,这不是其他事业单位,大家水平差不多,有编制的比无编制的工资高不少,你总不能拿一个刚进医院的护士和干了多少年的护士长比工资吧?在医院吃饭靠实力,不是你说的那么不公平。


中国古镇游


这事情,表现在护士身上,特别明显。护士无编制的,每月的奖金是有的3分之一或者更少,工资更不用说。年终目标管理奖只能拿一半或者更少。偏偏现在的医院管理者就喜欢这样的,无编制护士,年纪轻,有活力,干工作忙的时候抗的住,而且比起有编制的,听话,好管理。医生有无编制区别相对没有这么大。所以,这次疫情中,护士心心念念的事情,就是转编制。



一字浅近


医院医护人员的工资收入由基本工资+绩效组成,编制内和编制外确实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集中在基本工资这一块。这一部分工资医院基本上会用财政拨款解决,比如一个编制人员财政拨付3000元,医院可能会把这3000分开两块,一部分支付在编人员的档案工资比如说2200,另外剩下800再从医院经营收入中拿出600合计1400,作为非编人员的基本工资,由此形成了在编人员和非编人员的收入差。此外,在年终绩效方面,在编人员因为有财政保障,相对会比非编人员多拿一部分。至于绩效工资,主要看业务,多劳多得,少做少拿,和自身的职称、专业水平有很大关系。几部分加起来,医院在编人员和非编人员存在收入差是事实,但不见得有题主说的那么离谱。真正差距大的,更多来自于业务的加权。

作为专业技术部门,有收入差我觉得是好事,可以激励更多人努力工作。但是医院又区别于一般业务部门,承担着救死扶伤、社会公共医疗服务等重任,与广大百姓生活息息相关。对于这样的单位,个人认为国家应予以重点保障,一方面要取消不平等的待遇,比如由身份和编制造成的差距(要么全部取消编制,要么全部入编),形成公平竞争的环境,另一方面也要加大激励机制,通过技术奖励提高医疗技能和服务水平,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解决当前存在的分配不均问题。


80后小公


正常情况下,有编制的要比没有编制的工资高一些,但没大家想象的那么高。差别不是很大,主要是各项保障要好一些。对于那些能力比较强的人来说则不一定,现在无论是医院,还是事业单位,都在努力改革。

自身能力过硬的人,在没有编制的情况下反而更能够获得高收入,一方面可以兼职做盈利性的事情,另一方面可以去更大更好的医院,如果有编制的话,会受到很多限制,反而不一定有利于自身的发展。

尤其是一些小型医院,人流量本身就不大,医护人员的积极性不是那么强烈,医院政策上面,对于有编制和没有编制的,收入上基本上没有差别,因为本身医院的创收能力也不强。

所以,不同医院的情况不一样,收入差距也不一样,有的要小一些,有点要大一些。总体来说,无编制的合同工和编制人员,收入上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大,大部分医院是能够做到同工同酬的,主要还是看你的个人能力,看你的岗位职能。

至于题主提到的,让全国所有无编制的医护工作者转为正式编,这是不太可能的事情。因为国家的目标是在2020年基本完成事业单位改革,这其中就包括公立医院岗,要将所有的事业编制转为合同工,当编制不存在的时候,大家就都是合同工了,自然也就是同工同酬了。

事业单位的改革对于那些有能力的人来说其实是好事,对于那些好吃懒做,在医院里边不认真工作,不努力上进研究的人来说,可能就是件坏事了。每个人的工资收入都将和社会接轨,最典型的私立医院,谁的服务好,谁的生意就好,谁赚的就多。


八鱼先森


客观理性说一下!编制外往往是学历(或说水平)达不到所在医院要求而又想挤进这个医院工作的。从博士到大专生,人才有分层次,医院也有重点三甲到村卫生所,应该人才匹配充实各岗位中去。大专生不想去乡镇去农村,而想去大医院当编外的。都不想去基层却一直要编制,大家怎么看?感动之余,大家不希望去三甲医院看重大疾病时,是知识比较薄弱的人来帮你看吧?


海上钓鱼人阿辉


在我们医院,有编制的都是老一辈,他们当初中专毕业出来工作就有,而现在我们本科毕业也没有编制(一般研究生和博士生可以给编制),没办法一个医院编制名额就那么多,没有人退,那自然就没有名额可以给,而且想要来个编制现在表面上都说的公平竞争,其实在内部也不乏很多关系户都在盯着编制名额,所以很多比我们先去的四十多岁了依旧没有编制,只能说一般本科生看不如看运气[捂脸][捂脸]


ZR小樱桃0502


说实话,有编制的整体素质高于没有编制的人员,这是事实,盲目的实行所谓同工同酬其实会产生更多新问题,有的医院盲目实施同工同酬和成本核算,造成医院业务水平的普遍下降,甚至有些科室人员技能水平低于十年之前,但是应该让有能力的人通过考试取得编制。形成正面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