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賢思齊”被讀錯了,原來是“見賢思齋”

《復活論語》是王宏傑研究儒學三十餘年的學術成果,站在先秦儒家文化的起點上,讓我們看到了更接近儒學本義的《論語》。

《復活論語》破譯了至今未解的、至今仍在爭議的,有關《論語》內容的謎底,同時破譯“半部《論語》治天下”的謎底,讓我們看到了一部波瀾起伏、蕩氣迴腸的《論語》。

集百家之說,近一家之言。《復活論語》是《論語》研究史上的里程碑!

《復活論語》,從正本清源到追根溯源,破譯了《論語》留給我們的一個個迷團,其解讀更接近儒學本義。

王宏傑發現,從西漢以後,後人在很多方面誤解了儒學,同時也誤讀了《論語》。

當今我們該為孔子正名:

孔子,世界歷史上最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世界歷史上倡導並踐行平民教育的第一人,是全人類的老師。

歡迎四海同仁前來曲阜儒風國學院共學、共修。

“見賢思齊”被讀錯了,原來是“見賢思齋”


【原文】

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里仁篇第十七章


【註釋】

(1)見,《說文》:“見,視也。”即看見、看到。本章指看到。

(2)賢,《說文》:“賢,多才也。”即有德行、多才能。引申為好、善。這裡指好的行為。

(3)思,《爾雅•釋詁》:“慮,思也。”思考、思慮。《說文》:“思,容也。”即把人事放在頭腦、心坎。本章為語氣詞,無實義。

(4)齊,《爾雅•釋詁》:“齊,疾也。”即迅速、疾速。《說文》“禾麥吐穗上平也。”即禾麥吐穗上平整。本章齊讀作(zhāi),通“齋”,端莊。

(5)省,《爾雅•釋詁》:“省,察也。”《說文》:“省,視也。”即內視。本義是視,察看。由視察、察看引申指對自己的內心和行為進行檢查。又引申指覺悟、明白。本章指省察。


【譯文】

孔子說:“見到好的行為,要表現出端莊的樣子;見到不好的行為,就從內心自我省察有沒有做過。”


【復活論語】解讀

說到“賢”,我們常把“聖賢”一起來說,比如“一心攻讀聖賢書”。實際上,賢是賢,聖是聖,二者是有差別的。《金剛經》中稱為“賢聖”,有“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就是說,佛認為古往今來一切聖賢,一切宗教成就的教主,都是得道成就的;只因個人程度深淺不同,因時、地的不同,所傳化的方式有所不同而已。金剛經的這一個重點,徹底破除了一切宗教的界限。佛教的“賢”“聖”是指大乘菩薩修行五十四位次中之三賢(十住、十行、十回向)、十聖(十地)及(等覺、妙覺)二聖的四十二賢聖以及如來。

儒家修學體系中,分為聖人、賢人、君子、士人、庸人。聖賢就是聖人與賢人的合稱,指品德高尚,有超凡才智的人。才德全盡謂之聖人,是指品德、智慧皆達到完美的人。而賢者,是品德和智慧還沒有達到聖人的水平。儒家的聖人就是指孔子,稱為“至聖”,就是我們常說的“大成至聖先師”。還有境界接近聖人孔子的人,分別是“復聖”顏淵,“宗聖”曾子,“述聖”子思,“亞聖”孟子。而根據儒家、道家、墨家的經典,聖人通常指古代的先王(聖王),也包括伊尹、傅說等的輔佐聖王的老師及賢臣,還有最後繼承了先王道統的孔子。

儒家的“賢人”,孔子有確切的回答。《孔子家語•五儀解》中:“公曰:‘何為賢人?’孔子曰:‘所謂賢人者,德不逾閒,行不規繩。言足以法於天下而不傷於身,道足化於百姓而不傷於本。富則天下無宛財,施則天下不病貧。此賢者也。’”這是孔子回答魯哀公的問話,是說所謂賢人,他們的品德不逾越常規,行為符合禮法。他們的言論可以讓天下人效法而不會招來災禍,道德足以感化百姓而不會給自己帶來傷害。他雖富有,天下人不會怨恨;他一施恩,天下人都不受貧窮。這樣的人就是賢人。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見賢思齊”,後人認為孔子是說,見到賢人就心裡想著要向他看齊。請問,在孔子的時代有多少賢人,在當今社會賢人又在哪裡呢?如果見不到賢人,我們還拿什麼來看齊呢?本章的“賢”與“不賢”,並非是指賢者和不賢者,所以對於賢者來說,是可以“看齊”的,對於好的、善的行為又如何能看齊呢?可以去學,可以去效仿,這裡把“齊”作為“看齊”解,顯然不合乎本章的語境。當人們見到善的行為的時候,最先有的應該是態度。如果是“看齊”,那就是有行動、有做法了。所以,“齊”不可以作“看齊”解。思齊(zhāi),在《詩•大雅•思齊》:“思齊大任,文王之母。”這是讚美周文王的母親大任的。思,語氣詞,用於語首,無實義。齊(zhāi),通“齋”,端莊。意思是說,那端莊的太任,是文王的母親。思,作為語氣詞,無實義,在先秦典籍中也有用在句中的情形。比如,《詩•小雅•桑扈》:“兕觥(sì gōng)其觩(qiú),旨酒思柔。”所以,本章的“齊”,應為“齋”,是肅然、端莊的意思。我們學習本章,往往忽略後綴的“焉”字。焉,後綴,表示狀態,用於形容詞、副詞之後,相當於“然”、“樣子”。比如,《書•秦誓》:“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如果“齊”作“看齊”解,這句話沒有必要有“焉”,如果非要有助詞的話,也應該是“也”。我們從《荀子•修身篇》中,可以找到相同的句式,和本章是一個意思,這應是荀子在學習本章後的心得體會。“見善,修然必以自存也;見不善,愀然必以自省也。”修然,整飭的樣子,即端莊的樣子。愀然,憂慮恐懼的樣子。意思是說,看到好的行為,要表現出端莊的樣子,一定要自察有沒有做到;看到不好的行為,要表現出憂慮恐懼的樣子,一定要自省有沒有做過。孔子在本章的“見賢”和荀子的“見善”,是一個意思。賢,善、好的。“齊焉”和“修然”是一個意思。“見不賢”和“見不善”是一個意思。“內自省也”和“必以自省也”是一個意思。而,就。內,內心。自,自身、自我。省,省察。這一章的結構,“思”和“而”是對應的。意思是:見到好的行為,要表現出端莊的樣子;見到不好的行為,就從內心自我省察有沒有做過。這一章的意思,顯然講的是修道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見賢思齊”被讀錯了,原來是“見賢思齋”


王宏傑

詩人,

中華傳統文化傳播者,

儒家文化與大乘佛法踐行者,

《復活論語》學習和教育體系創始人,

《周易鑿光》學習和教育體系創始人,

曲阜市教體系統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特聘講師,

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傳統文化教育專業委員會專家委員,

博鰲教育創新論壇傳統文化專委會首席專家,

曲阜儒風國學院院長、導師。

生長於華北平原,滄州以南瀦龍河北岸。於天山腳下近三十載,博覽群書,深入經典,勤學不輟,研習儒學、佛學、道學、易學經典,尤其對先秦文化的探索別開生面。主張用“追根溯源”到“正本清源”的治學路徑,意在尋找各種文化的源頭。從師於廬山東林寺大安法師,系統學習南懷瑾先生著述。

數十年來深入學習《周易》的應用系統,運用多種方法進行實踐,尤其對“梅花易數”的運用極其純熟。為了進入《周易》的殿堂,解開《周易》卦辭、爻辭之謎底,以《十翼》為金鑰匙,沿著《子夏易傳》和《東坡易傳》所傳承的《周易》之源流,終於看到了《周易》的光芒。古今學“易”者,因被其即厚且高的牆壁阻擋,便把學習收穫稱為《周易鑿光》。

研究古今諸家《論語》解讀版本,繼承南懷瑾先生、錢穆先生、李炳南居士對《論語》的註解思路,提出“復活”的觀點,完成《復活論語》,全書近150萬字。《復活論語》是“集百家之說,近一家之言”的重要著述,將一部“波瀾壯闊、蕩氣迴腸”的《論語》呈獻給讀者,是《論語》研究史上的里程碑。

精研中華傳統相學,閱人無數,以儒家文化為體,以人才管理為用,對識別人才、運用人才的典籍《冰鑑》和《人物誌》解讀和實用可謂獨樹一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