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人所写的书籍可以按照四书五经来分类吗?

独孤安心


不能。

四书五经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的学问,是属于中国古代学问的一个很狭小的部分而已。只是因为古代儒家思想在知识分子当中占有绝大多数的份量,所以才会有这么大的且绝对性的地位,以致它是中国学术思想两千年的学术传统。

中国古代学问可以分为小学、音韵学、经学、理学、子学、文学、诗学、词学、小说学。任何中国古代学问都囊括在这些分类里。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四书五经其实是经史子集里的“经”和“子”中的一部分。而经史子集也更侧重于儒家思想的学问。

而古代也有一些不入儒家知识分子“法眼”、不入“流”的学问,比如类似沈括这样的人写的科学技术罗列的书籍《梦溪笔谈》,是没办法概括到上面的分类中去的。因为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太注重儒家经典知识,所以别的一切都看不上,并且也不会把这些概括进去,只是通称这些为“杂家”。

古代的技术书籍都不能囊括进去,更别说现代的科学书籍了。爱因斯坦的《狭义与广义相对论浅说》在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眼里是什么学问呢?他肯定会瞟了一眼,说道:“什么玩意?”然后随手把它扔进了“杂家”的废弃仓库里。

所以说,用四书五经经史子集的分类方法去看中国古代学问是不切实际的。也没有必要这么做。


吴文弄墨


我来更正一下问题所说的“四书五经”分类方式,应该变更为“经史子集”更为合理。个人觉得现在人所写的书籍按照“经史子集”来分类是不合理的。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经史子集”。

“经”,《说文解字》中解释的意思是织纵丝也。就是纺织品上的纵线。后来古人就把

“经”象征为永恒真理。永恒真理写成的书,就叫“经书”。比如我们现在可以看到的古籍十三经。

“史”就很好理解,包括古人写的史书,史书体裁包括记传类、编年类、纪事本末类等等。比如我们现在可以看到的二十四史、资治通鉴、历朝的纪事本末等等。

“子”涵盖了诸子百家的著作及其类书。“子”涵盖的内容是最为广泛的,春秋时期,百家争鸣,各家的著作如儒家著作、道家著作、法家著作、阴阳家著作、医学、杂说、天文、地理、等等。

“集”就是古代名家写的一些诗词专籍等等。比如《李清照集》。

最先魏徵主编隋朝官方历史《隋书》的时候,就在《经籍志》中提到了经史子集,把书目按照经史子集划分。后来纪晓岚主编《四库全书》时候,就是按照经史子集的方法制定了图书的总书目。有了这个分类法,古籍就全部可以囊括在经史子集中了。所以以前的古籍都是按照经史子集的方式来划分的。

而随着现代文学的发展,一些书籍显然已经用经史子集分类不合适了。随便举个例子,比如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怎么分也放不到经史子集中。于是现在就用了中图分类法这一方法对图书进行分类,也是现在图书馆图书的分类方法。

中图分类法采用的是汉语拼音字母与阿拉伯数字相结合的混合号码。即用一个字母表示一个大类,以字母的顺序反映大类的序列。字母后用数字表示大类以下类目的划分。如果你现在去图书馆,就会看到书架上图书的分类。就让我们拿现代长篇小说来举例,怎么分类呢?按照字母+数字的组合进行分类。I是文学,I2-中国文学,I24是小说,I247是当代小说,I247.5就是当代长中篇小说。所以当代的中国长篇小说的分类号就是I247.5。这种分类方法便捷明了,广泛使用。

所以说现在人所写的书籍按照经史子集来分类不合适。

个人愚见,希望能帮到你。


徐yingr


现在的书籍不能按四书五经来定论。四书五经是历史长河中有名的文人墨客的杰出代表的之作。它是一个时代的产物,也是古代人的一种价值观和信仰。不同时代都的作品,都有各个时代的色彩和精髓。不能一概而论,也不能以此类推。现在书早已没有了古代人的那种思维和境界 ,写出来的东西也大相径庭,南辕北辙了。


三千恩施醉桃花


现在的人写的书籍无法按照四书五经来分类。书写方式的快捷化、碎片化成为媒质传播的主要方式,作家不再进行大部头的长篇设置,穿越、怪诞、神幻等层出不穷,真正有文化底蕴创作的麟毛凤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