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用生命守护的国宝《历代帝王图》,却被外孙贱卖给了美国人

林寿图(1809-1885),原名英奇,字恭三,又字颖叔,晚号黄鹄山人、欧斋,福建闽县(今福州)人,家居衣锦坊。

刚直不阿林大人

林寿图祖父林元炳,乾隆年间举人,官江宁府督粮同知,著有《桐花轩吟稿》;父林士锬,性孝友,因侍奉母亲未曾应举。母张氏,“通经知文章,系出宋儒南轩(张栻)先生”。

林寿图幼年丧父,家庭窘迫贫寒,“饥则拾野田弃蔬以食,寒则乞谷皮爇以取暖”。然而即使如此,也无废课读。其母张氏茹苦含辛,督其读书,“残书数卷,一灯如黍”。待林寿图步入仕途后,张氏更告以为官之道。

林寿图天资颖异,“性聪敏,读书十行并下,髫龄出语已惊长老”。后自学诗歌,名重乡里,深受闽县县令曹怀璞器重。青年时期的林寿图主要活动地域是在福州,除了读书求仕外,他还喜好结交诗友。他曾与里中名流刘端、沈绍九、陈福嘉等人结社湖上,晴日雅集荷亭,各寄所适,畅怀吟咏。

未中举前,林寿图靠做教书先生维持生计,道光十七年(1837)至道光二十年(1840)间,他分别教学于琼水馆李氏园与郑氏园。因苦志力学,终于在道光二十三年(1843)得中举人;道光二十五年(1845),进士及第,官工部主事,时年37岁。在京时,林寿图受到王庆云、曾国藩等人经世致用思想的启发。咸丰二年(1852),考取军机章京,因其善作楷书,故担任帮办总章京,负责起草机要文书,之后历任方略馆收掌、纂修、协修兼提调、虞衡司主事等职。

咸丰九年(1859年)十二月,任山东道监察御史,奏罢福建总督、布政使,调浙江布政使徐宗干为福建巡抚,直声远播。咸丰十年(1860年)正月,林寿图以御史身份抽查天津等地漕运之粮。咸丰十一年(1861年)九月,慈禧发动政变,寿图参与有功,为慈禧器重。十一月,升任礼部给事中,兼署兵部给事中,浙江道监察御史。同治元年(1862年),改任顺天府尹。十月,充校射大臣、顺天武乡试监临。

同治二年(1863)九月,林寿图任陕西布政使。治陕数年,颇有政声,时有民谣曰:“老林来,老林来,粥鼎开,食无灾。”当时关中书院遭兵灾殆毁,其母张氏语其曰:“而(尔)非肄业鳌峰、越山两书院,安得有今日,曷弗图诸故?”于是,林寿图捐金修复。

同治四年(1865年)夏,改署陕西布政使兼司军营转运,督办庆阳粮台,后改督办全甘后路粮台,不久,又恢复陕西布政使职。

同治九年(1870),林母去世,林寿图回福州守制。

时福建巡抚王凯泰,有志振兴闽学,于是依阮元创建的浙江诂经学舍和广东学海堂的规制,开始筹建致用书院。同治十三年(1874),他延请林寿图为书院首任山长。

光绪二年(1876),林寿图补官山西布政使。不久,遭左宗棠弹劾而革职。及行,山西百姓相送如云。随后前往湖北,时任两江总督沈葆桢,聘其主讲江宁(今属江苏南京)钟山书院,光绪七年(1881)回闽,主讲鳌峰书院。

光绪十年(1884),中法马江海战爆发,海军败绩,“省会大恐,朝命办团,以寿图为团练大臣,赏给四品顶戴”。后中法议和,奉旨送部引荐,寿图因病不赴。

光绪十一年(1885),林寿图与世长辞,得寿77岁。生前自营生圹于福州西湖贵安山,并手书墓门曰“未知东越归何传,为爱西湖买此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