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在格鬥界影響力巨大的UFC中,看不到泰國籍選手?

秋悟7


首先,要知道UFC是一項非常綜合性的格鬥競技,對格鬥運動員的要求非常高。想要站在UFC頂端,就要有高超的站立式擊打技術、摔法及防摔和地面纏鬥技術。雖然說超強的站立式擊打技術能夠彌補地面纏鬥技術,但是也彌補了多少。小鷹(摔法一流)vs嘴炮(站立式擊打技術一流),結果小鷹完勝嘴炮。

泰拳手的站立式擊打技術非常強,但是防摔和地面纏鬥技術非常差,很難能夠在UFC打出一片天。

泰拳手注重站立式擊打技術,不注重地面纏鬥技術、摔法、防摔。

眾所周知,中國搏擊迷們都熟知泰拳王的厲害,在自由搏擊場上取得了非常不錯的成績。泰拳王的代表性人物有:播求、雅桑克萊、西提猜等。泰拳王的殺傷力都非常強,但也有不足之處,不擅長快速移動且不靈活,很容易吃歐美頂級搏擊運動員的虧。

泰拳手的站立式擊打技術在格鬥術中,屬於上層的。但是也非常容易被摔,在UFC比賽中,會容易被對手壓制住。

UFC對格鬥選手的要求高。

不是任何一位格鬥運動員都能夠參加UFC的比賽,需要經過UFC高層人員的觀察後,覺得滿意,才有可能讓被識中的格鬥運動員打UFC,覺得OK了,才正式簽約。

像中國格鬥運動員,能夠征戰UFC的格鬥運動員,屈指可數。李景亮作為中國格鬥運動員的代表性人物,就知道練習綜合格鬥有多麼累。

像泰國只能夠培養泰拳王(站立式規則比賽),很難培養出綜合格鬥運動員,經濟能力所決定。


魂遊體壇


首先你先搞明白一個問題,並不是泰國選手不行,事實上泰國選手在搏擊與拳擊方面取得成就要遠遠高於中國的。可為什麼偏偏格鬥不行呢?這大概分為三個原因:

1.泰拳文化決定了這種現象存在

泰拳作為擁有近500年發展歷史的拳種,可以說是近戰搏擊術的古老拳種了(中國散打也才就1979才開始有個雛形並嘗試試行),是站立搏擊最典型的代表,“站立”就決定了泰拳自發展初期選手博弈一個最核心的基礎思想即是站著打,以拳、腳、肘、膝和摔跌為技術核心,擊倒對方為最終目的,所以這就形成了泰拳的核心要素文化,選手們經過一代一代的經驗總結,大力開發了“拳、肘、腿、膝”在擂臺上實用的技戰術,除此之外泰國著名的“侖披尼”、“南咖隆”拳場成為了泰國拳手心中的聖地,也成為了數萬計想要通過打拳成名的泰國青少年的造夢場,所以這種“技戰術體系”、“賽事晉級制”經過五百年發展、演變形成了現在的泰拳文化緊靠一個毫不相干的國際賽事去改變整個泰拳文化,讓他們跳出固有訓練模式去加強格鬥地面技術、加強MMA的青少年培訓?這是不可能的!

2.偶像文化的根深蒂固

想引導一群人你就得樹立一個榜樣,比如李連杰《少林寺》之於少林功夫的影響、吳京《太極拳》之於太極拳的影響,金庸之於武俠迷的影響,這些時代的領袖造就了一代甚至兩代人對一種文化的狂熱。所以咱們來看看泰國青少年心中的習武偶像都是誰,當然是征服日本拳壇的播求、6年不敗的傳奇雅桑克萊、花招天王善猜、橫掃《崑崙決》、《武林風》、GLORY的西提猜,而這些偶像無一例外全是站立搏擊的好手,你讓一個少林功夫迷去學巴西柔術、讓日本空手道狂熱愛好者去學散打,讓一個泰國選手去學MMA,這顯然是違背偶像文化的,至少從現在看來UFC擂臺上出現知名的泰國選手估計還得幾年。

3.UFC的影響力沒有你想象的大

UFC在2001年被Zuffa, LLC收購之後才有了規範的發展,也就是到現在而言真正的黃金期其實沒有幾年,也就是白大拿執掌團隊的這幾年才在國際上取得了一定的影響力,而這個影響力多在歐洲,其實在亞洲這些站立搏擊文化比較濃郁的國家起開始並不在UFC的宣傳範圍之內,中國市場也就是近兩年才對UFC賽事開放,在上海寶山打了一兩場,所以信息流暢度、互聯網化相對於比較落後的泰國,接觸這些國際主流賽事的機會並不多,更別說去了解、學習了,也許未來有一天隨著UFC的不斷壯大、推廣會深入影響到東南亞國家,但至少現在而言泰國青少年們顯然對格鬥不是那麼感冒,如果一旦他們出現新的格鬥偶像,像題主所提的疑問也將不復存在,泰國選手在訓練的刻苦度恐怕沒有哪個國家能夠做到。


格鬥天地


看了下幾個回答,很多從文化,底蘊上來說的。

我從技術特點上來分析一下吧。

事實上在ufc219的副賽上,出現過一個美籍泰國裔的泰拳手,沒記錯的話應該叫“沃特森”。

為什麼ufc沒有泰國拳手,主要原因還是泰國人很少有練其他國家流派格鬥術的。主要還是泰拳為主,近十年有吸收拳擊技法的傾向。但也只是輔助拳法上的缺點,其泰拳的整個技法框架沒有做出改變。而泰拳是最不適合綜合格鬥的站立技。

別的站立技法,比如荷式踢拳,在ufc揚名的不在少數,嘴炮算是最成功的一位了。散打,越南裔美國人康李也憑藉散打技術在ufc捲起一陣浪潮,當然康李還有美式踢拳的底子,並不是純散打技術。拳擊,馬胖,霍利霍爾姆等等。基本上憑藉拳擊技術,沒說橫掃天下,奪冠稱雄,也算是一代名將了。但泰拳就是不行,少數幾個天賦異稟的拳手,偶爾信手拈來玩幾下還得有的。比如蜘蛛,骨頭。事實上,象蜘蛛和骨頭這種體型極其誇張比例的拳手太少了,換個人象蜘蛛那樣肘反向從下往上撞也能KO對手的,別說別的ufc拳手,就是泰拳比賽中也看不見這樣的肘法。

泰拳之所以被我認為是最不適合綜合格鬥的站立技法,其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防摔。

你可以不太懂地面技,但你必須要保證自己很難被摔倒。不然就算是溫頓,鱷魚,瑪雅這樣的純柔術拳手,把你脫地上你就完蛋了,事實上象溫頓為代表的柔術流拳手,在沒能摔倒對手的比賽中,都是鼻青臉腫的點數輸掉比賽。

我們不妨來看看在踢拳賽事中獲得最牛逼戰績的泰拳手代表播求。在和一龍(說是民間格鬥術,實際上是一個散打基礎的拳手)一番戰中,第一回合就被一龍摔倒了三次,可想而知和那些ufc拳手對抗,會被摔成啥樣?

泰拳技法的特點硬抗,硬碰硬,估計也沒啥格鬥術能與之媲美了。肘膝技法的大規模運用,也使技法更傾向於近身擊打,而近身恰恰摔跤技法最喜歡的距離。

十字固女王面對拳擊出身霍利霍爾姆風騷的走位,一次一次的撲擊對方都失敗了。始終和你中遠距離遊鬥,隆達羅西也就始終無法摔倒對手。

而泰拳技法,為了最大力度,最高效連擊腿法的特點,勢必需要重心偏後(另一種腿技見長的格鬥技,跆拳道,那重心更靠後,也就更不適合了)。這就導致習練泰拳技法的拳手,學的越精,學的越深。其走步式的三宮步步伐,練的水平越高,而移動變得更慢。

移動慢,站立時可以和你拼拳腳,並在接近時,迅速的多次踢擊,造成對手負傷(泰拳手在踢拳賽事中KO率並不高)。但面對摔跤技法,泰拳技法就顯得無所適從了,不但不會摔,還不能快速脫離對手攻擊範圍。因此泰拳技法實際上很難適應綜合格鬥這項運動。即使少數泰拳技法在ufc比賽中,也純屬偶爾為之,出其不意。事實上跆拳道的二踢腳也在ufc中出現過,並直接爆肝KO對手。

總而言之泰拳技法不適合綜合格鬥這項運動。而泰國人又專心習練泰拳,因此ufc擂臺上很難見到泰國人也就很正常了。


阿堅大叔


不是泰國人或泰拳不適合UFC,而是如果你是一名優秀的泰國的泰拳手,你往往不知道、也沒必要參加UFC。

先說“不知道”,泰拳手大多出生農民貧苦家庭,見識少學識少,從小苦練泰拳,當他們在泰拳打出一片天之後,就沒有多大動力去參加UFC了。泰國的國內市場能讓你獲得足夠滿意的金錢、名譽、女人,以及業內的認乃至崇拜,所以對於泰國本國拳手來說,放棄現有一切榮譽去UFC,圖什麼?且不說很多技術需要重新學習,技戰術理念需要大幅度調整,哪怕是為了錢,比賽一場有能有幾個錢?就像梅威瑟在巔峰期會去打UFC嗎?他才不去呢,除非退役後聯手炒作再賺一票還差不多。一般來說,只有那些在自己專業搏擊領域沒有獲得滿意的回報的選手,才會去轉行打UFC,所以我說“沒必要”。

泰拳本身市場有多大呢?相當大,自成體系,就像美國自己就能消化美式橄欖球市場,不需要號召法國中國俄羅斯人來玩。泰國本地的泰拳比賽一般分成四種:廟會拳賽、地區聯賽、曼谷兩大拳場比賽、大型商業比賽,當你一步一步走來,你就會發現你從“不知道沒得選”,變成“終於知道了也不想選”。

1.廟會拳賽:一切拳手的起點

廟會拳賽可算是最初級的泰拳比賽,每逢佛教日子、國家假期等日子,不少泰國寺廟或市集都會舉辦泰拳比賽作為慶祝活動之一。

2.地區聯賽:職業比賽入門,泰拳殿堂入場券

再進一級便進入了職業泰拳的世界——各地區的職業聯賽,先有府級比賽,如泰國北部的清邁府、碧差汶府、那空沙旺府等,繼而便有泰國各部(北部、東北部、南部、中部等)的大型地區賽。

這時參賽的已是累積達一定戰績的泰拳選手,能夠在府部取得優勝,成為府部拳王只能算是取得泰國拳界的入場券,有機會參加曼谷兩大拳場比賽或大型商業比賽,成為國內知名拳手。

拳界中有言各部實力各有特式,有的兇猛,有的質素參差,有的好手雲集,因此單單成為地區拳王其實還不足以證明實力。泰國拳手要彰顯奠定自己在國內的泰拳地位,必須在國內最具認受性的兩個拳場的比賽中取得佳績︰Rajadamnern Stadium(迦南隆拳場)及Lumpinee Stadium(魯比尼拳擊場)。

3.曼谷兩大拳場賽︰傳統泰拳的頂點

在曼谷市中,座擁兩個堪稱為「泰國泰拳聖地」的比賽場所——Rajadamnern Stadium(迦南隆拳場)及Lumpinee Stadium(魯比尼拳擊場)。

迦南隆興盛由王室支持,魯比尼得力於泰國另一大勢力——軍部的支持。至今為止在大多數泰國人心目中,Rajadamnern Stadium 和 Lumpinee Stadium都代表著國內傳統泰拳的頂點。

4.大型商業比賽︰開拓國外市場

雖然拳場文化仍然保有屹立不搖的地位,但面對世界搏擊生態的轉變,以及國內泰拳市場的日益飽和,於是便出現了比較新式的大型商業比賽。

除了上述的各級本地賽事外,自日本K-1掀起世界搏擊熱潮後,世界各地都出現立技搏擊賽事,世界性搏擊組織亦漸漸成型。對泰國拳手而言,他們的發揮空間不再侷限於本地傳統泰拳比賽中,即使未能在兩大賽場取得冠軍,亦可以在挑戰外地比賽爭取成績,例如WBC泰拳金腰帶、WMC泰拳金腰帶和WPMF泰拳金腰帶,甚至參加非泰拳的Kickboxing比賽。

另一方面,由於電視廣播流行、全球訊息流通發達,轉播高質素搏擊賽事成為國內泰拳賽事的新出路。一些電視頻道舉辦起自己的泰拳聯賽,如3臺金腰帶、7臺金腰帶、5臺金腰帶等大型平臺賽事。還有一些公司企業會舉辦自己的泰拳錦標賽,如豐田杯、本田杯等。


誠實的蜜獾


首先UFC並不適合所有人去打這個比賽,因為UfC主要是針對mma綜合格鬥的比賽,並不適合泰拳或者散打的發展。

泰國籍的選手最擅長的是什麼?答案當然是泰拳。而且泰拳的選手在全世界的發展的都是非常不錯的,不管是打純泰拳的比賽,還是打自由搏擊的規則,泰拳都是非常具有優勢的,成績遠遠在中國之上。不說其他的就說自由搏擊70公斤這個黃金級別,世界排名前10位裡面泰國的起碼要佔4位。


那麼為什麼在ufc的賽場上面很少見到泰拳的選手呢?這個其實和泰國的這個環境有關係,首先泰拳的選手都是很小的時候就開始練習泰拳。因為練習泰拳的孩子大部分都是家庭條件比較窮的,很富有的家庭是不希望自己的孩子練習泰拳的。因為畢竟泰拳在之前的訓練中還是很殘酷的,一個孩子從小練習泰拳,練到成人的時候,要麼他就已經非常適合泰拳的打法成為高手了,要麼就直接淘汰了,所以很少有人再去轉型打綜合格鬥。

中國其實也沒有多少人去打ufc,第一個原因是練習mma的人很少,第二個進入ufc的門檻也挺高。除非你的綜合格鬥水平非常的不錯,才會被ufc簽約,要不然不是誰都能夠進去的。再加上中國的散打本身就有摔法,轉型綜合格鬥還是挺有優勢的。因為綜合格鬥是站立式格鬥和地面技的結合,你既要會站著打鬥也要會摔更要學會怎麼打地面技。而泰拳是沒有摔法的,所以轉型起來不是很合適。但這也不代表泰國就沒有練習綜合格鬥的,只不過在Ufc很少能夠看到而已。

大家好,我是一名武術愛好者,如果您認同我的回答請點點關注,您的一個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本文有什麼不足之處還請多多留言指點,萬分感謝


奧輝搏擊


因為泰國政府為了保護本國的泰拳精髓,不贊成在國內發展mma,而且限制mma,泰國沒有mma發展的土壤。

那種說泰國人不會摔的說法,我覺得是根本不瞭解泰拳,泰拳的扭腰摔其實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技巧,泰拳的纏抱更是其一個絕技。

既然中國的散打是可以跟學到柔術和地面技巧,可以在地面上進行摔的話,泰國的選手為什麼不能在有強大站立基礎情況下,學地面寢技呢?

UFC女子冠軍張偉麗的技術基礎其實就是散打,進而泰拳,看看他怎麼打安德拉德的?

不瞭解泰國國內的政策,只是從技術角度就形而上的闡述,是缺乏嚴謹治學的表現。


越說越多


因為泰拳沒有摔法和地面技能,不具備這兩種技法打不了ufc。在ufc地面纏鬥降服獲勝佔相當大的比重。別說ufc了,當初泰拳在和散打的交鋒中就經常被摔得頭暈腦脹的。後來散打為了和國際接軌修改了規則,重新定義了摔法在散打中的應用。再對陣泰拳就沒什麼優勢了。


到底啥名字還沒人用呢


主要是規則限制不同,與兩種比賽在當地的影響力不同。首先泰拳是以拳腿肘膝為進攻的格鬥術,在泰國是最最受喜愛的格鬥術,也被譽為最強站立式格鬥術。很多貧窮的選手可以通過泰拳改變生活。而UFC是綜合格鬥的比賽,可以使用泰拳、散打、拳擊、巴西柔術等多重格鬥術。泰拳只是綜合格鬥術中的一種,屬於站立搏擊術。頂尖的泰拳選手征戰UFC的話,站立擊打很強,但是地面技術幾乎不會,所以必須要進行柔術還有摔跤的訓練,而在泰國打出名氣的泰拳手一般都不會輕易的去改練綜合格鬥的,所以這就是為什麼很少有泰國選手打UFC的。

但是早年打過泰拳比賽並且取得好成績的選手,後來進入UFC並且取得好的名次的選手還是很多的,比如綽號“蜘蛛人”的安德森席爾瓦,他在15年前就開始進行泰拳比賽,在2003年4月12日舉行的“Storm 泰拳”比賽中,安德森僅僅用了2分57秒就KO了對手。在高水平的純泰拳賽事中,能取得一回合KO 的成績,其拳腳功底紮實可見一斑。後來進入UFC創造了最高連勝記錄,成為了稱霸一時的中量級冠軍!

以上僅個人淺見,如有不同意見歡迎補充,祝生活愉快~


搏擊先鋒主編


純泰拳選手摔法太弱,地面技術幾乎為零。

但是打ufc和mma的選手泰拳卻是必學的技能


武稀鬆


因為泰國有法律在泰國本土不能舉行mma比賽,犯法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