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管“聊天”叫“唠嗑”,你们的家乡叫什么?

秦川农家


我是尚武先生,我来回答!

同样是聊天,在不同的方言里有不同的表达方式。 北京人把聊天称为侃大山,意思是漫无边际地聊天。也作砍大山。北京人久居天子脚下,见多识广,资讯交流也很便利,因此他们不以传播新知为重点,而把注意力放在叙述的方式上。北京人往往把事情表述得十分吸引人,让人感到惊奇,还颇有几分幽默感,其重点不在于具体内容,而在于哗众取乐。因此很多人会觉得北京人有些“贫”,有些“油嘴滑舌”。


北京人的“侃大山”还带有高谈阔论甚至吹牛的意思。 四川成都顺兴老茶馆,四川人常在茶馆摆龙门阵。 成都人把聊天叫做摆龙门阵,说法是怎么来的呢?

据说,龙门阵是唐朝薛仁贵东征时所摆的阵势,这个阵势曲折离奇,变幻莫测。这个故事被后代人尤其是明清以来的民间艺人津津乐道,添油加醋,大肆渲染。久而久之,“龙门阵”便专指那些复杂曲折、变幻多端、趣味无穷的摆谈(方言,交谈)。“摆龙门阵”还不同于一般的聊天,更像是说书人在说书,要使用铺陈、排比、夸张、联想等各种修辞手段,让人听起来觉得热闹、麻辣,绘声绘色,有滋有味,即使是普通的一件小事,也能叙述得跌宕起伏,曲折离奇。


因此,“摆龙门阵”除了要有闲工夫,闲地方,还要肚子里有真本事,嘴皮子够利索才行。 “唠嗑”是东北人的闲聊。不同于“侃大山”和“摆龙门阵”,东北人的“唠嗑”带有更多拉家常的意味,他们喜欢说些家常里短,注重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沟通和日常交流,一唠起嗑来就非常亲热。这个跟东北的地理位置有关,以前的东北人烟稀少,人与人见个面不容易,交流机会也少,因此一旦见面,不管大事小事,就聊个没完,这就成了“唠嗑”。


尚武菌


中国幅员辽阔,各地方言不尽相同,“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

我们滁州这边管“聊天”叫“日白(be)拉呱”或者“闲扯”、“刮蛋”。记得小时候,冬日暖阳下,我们村的一些上了年纪的人总会不约而同地聚在一起闲谈拉呱。他们双手拢在袖子里,慢腾腾地踱着碎步,寻一处向阳的墙根,然后一字儿靠着墙根蹲下,抽烟、拉呱、晒太阳,打发着冬日农闲时光。

为什么叫“日白(be)”呢?也就是大白天说些无关紧要的话呗!毕竟聊天只是聊天,不是商议正事,所以你一言他一语的,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地随意闲扯,说完也就忘了,没有人会放在心上。这就是我们这里的“聊天”,又叫“日白(be)拉呱”。

八十年代后,随着国家九年义务教育的发展与普及,青少年们都接受了普通话教育与普及,现在的年轻人大多说普通话了,他们甚至不会说一些当地的方言了。

方言也是语言的一种,具有独特的地域特点,方言虽然不值得全国范围推广,但作为地域文化,还是应该受到保护的。


文一多


南京人聊天,叫:韶韶,甲找乙,甲:小乙还有空啊?有空韶韶!我有个四找你!

另一种叫:吹吹,乙找甲,乙:老甲,明天阿在家啊?在的话我过来喝酒,好久没见佬!吹吹哎!

有说聊天的用语是,吹牛逼,这一般是关系好到不行的人才会用。对外不会,起码本人不用!

更早的老城南的老人会用“刮白”来形容聊天。现在老城南年青人一般不会用,最多是:刮刮,二字。有很多人都不知道了!


五斤4


我们叫“摆龙门阵” ,听懂的可以点赞,看看有多少人,可以和我摆龙门阵。[捂脸][捂脸][捂脸]





嫦娥姐姐61


聊天,我的老家叫“摆龙门阵”,也叫“冲壳子”。这个说法从何而来,不得而知。

老家夏天天气炎热,各家晚上喝完稀饭,全都从蒸笼一样的屋子里出来,有的坐在独凳上,有的躺在长凳上。孩子们通常都让大人取下大门门板,放在屋檐下,或坐或睡。家境好点的人家会抬出“凉板”。那是种楠竹制作的竹床,睡上去比较凉爽。

街上蚊子很多。尤其是一种叫“蠓蠓”的细小飞虫,别看它们比蚊子小很多,可是不时如同一团黑云向你压来,贴上皮肤,就是一片飞红,让你手抓得心痒,直至出血才罢。为了对付这些吸血虫,无论大人小孩,都手拿一把扇子,驱赶着它们。

还有勤快的人家,到镇子旁扯些野艾,晒干,用火点上薰蚊虫。

我们那段街道,当时有几个在中学读书的学生,这时都放了暑假,回到家来。由于他们看的书多,故事自然多,于是大家都围上他们,让他们“摆龙门阵”。其中有个在外县中学读书的,声音沙哑,可是摆起龙门阵来,绘声绘色,比那个时常在茶舘说“怀声(儿)”(说书)的刘麻子差不了多少。不知道为什么,大人们都喜欢听“鬼”故事。而小孩子,是又想听,又害怕,听到吓人处,总觉得背后凉阴阴,冷飕飕,斜着眼睛向背后看一眼,然后往人群中间拱。

我哥哥放排、拉纤,经常行走在下江,见闻也多。中学生们不时也让他来一个。每当这时,他就喊:“来一个单碗!”一个“单碗”是二两白酒,酒店就在旁边。店主人想听龙门阵,忙不迭地送来。嫂子不好违大家的意,付了钱。哥哥几口酒下肚,红着脸,嘴里喷着酒气,开始讲他的“龙门阵”。那些街头故事至今都忘了,只有两个偷酒贼的故事至今记得一点。哥哥说,两个偷酒贼找到一个大酒缸,缸大酒少,一时找不到舀酒的东西,见到旁边有只破布鞋,就拿破鞋轮流舀酒喝,边喝还边唱:“你一瓢羹(儿)!”“我一疙兜(儿)!”此后好几年,那几个中学生见到我哥,都会念着“你一瓢羹(儿)”,“我一疙篼(儿)”。

我一直喜欢民间文学。我走上文学创作之路,则是从童话、寓言开始的。这与我小时受街头上“龙门阵”的影响不无关系。



直心1


保定管聊天唠嗑叫做,唠达唠达。比如,刚跟老刘唠达了会儿。我去找老姨唠达唠达。来,咱俩唠达会儿,或是来,咱俩喝点儿,唠会儿,但没有嗑儿。这是保定话和唐山话的区别。唐山话,干嘛去啊?这样说,揍啥切?保定话,这样说,干什么迁?而不是干什么去,或干什么切。发音是模糊音,比较独特。东北话和唐山话都有啥这个字,保定话从来没有啥这个字。还有,怎么了,这三个字。东北话说,咋的啦,唐山话,崽儿滴咧。保定话是,怎么练,而不是怎么了,或怎么咧。这个练也是模糊音,这是保定话和唐山话的区别。唐山话接近东北话,而保定话与之没有关联。


Magicgirl793


云南的,唠嗑叫吹散牛



贵财B-


河北保定,定兴县,“哨得会儿”不是定兴的肯定理解不了,有没有定兴的小伙伴,来来来,走起来![呲牙][呲牙][呲牙]



KK华仔


我们这里和上海话相差无几:讲白相。


蓝天白云67682315


我知道的:东北-唠嗑,北京-侃大山,天津-白活,湖北武汉-神夸,湖北宜昌-日伯,四川-摆龙门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