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齋》裡的王成,因懶得富,他真的很懶嗎?

“富皆得於勤;此獨得於惰,亦創聞(聞所未聞)

也。不知一貧徹骨,而至性不移,此天所以始棄之而終憐之也。懶中豈果有富貴乎哉!”

蒲大仙文末感嘆王成懶中得富貴,更憐他一貧徹骨,至性不移。是什麼樣的至性讓蒲大仙給了王成如此高的評價呢?


《聊齋》裡的王成,因懶得富,他真的很懶嗎?

王成


“王成,平原(山東地名,今屬德州)故家(世家大族)子,性最懶。”蒲大仙一點都不客氣,直接點名王成“性最懶”,而有名有姓的敘述,倒是對他的印象不怎麼壞。蒲大仙的很多故事裡的主角,因為很多原因是隻有稱呼而沒有名字的。懶惰的王成,家業也衰落了,妻子也跟著受窮。

“王祖為衡府儀賓,家中故物,多此款式,因把釵躊躇。欻(xū,忽然)一嫗來尋釵。王雖故(本來)貧,然性介,遽(jù,急速)出授之。”炎炎盛夏,王成夫妻和村人一同到村外周氏故園的廢棄涼亭寄宿納涼。次日清晨,眾人回家後,王成有幸撿到了刻有“儀賓府造”字樣的金釵,雖然自己都窮成那樣了,也急需改善生活,但他竟然沒有將金釵據為己有,很爽快的還給了前來找釵的老。一番交談,雙方還是百年舊親,即老嫗是王成祖上王柬之的狐妻,王成也曾耳聞此事。

“嘻!王柬之之孫,乃一貧至此哉!”敗家子王成把這個狐奶奶請回家招待,王妻“負敗絮,菜色黯焉”出來迎接,一個“嘻”字,既笑話王柬之又笑話王成。

“汝一妻不能自存活;我在,仰屋而居,復何裨益?”狐奶奶送金釵換錢買米,三日後再見,對於王成的挽留,又是一頓數落,滿腹的怒其不爭。

“宜勤勿懶,宜急勿緩;遲之一日,悔之已晚!”三日後,狐奶奶住進王家,王成說動王妻“姑事(當成婆婆侍奉)之”,狐奶奶拿出數金讓王成夫婦購粟麥數石,又拿出百年前從王柬之處得到的花粉金四十兩,讓沒有本錢的王成購“五十餘端(量詞,舊時以布帛長兩丈(或雲一丈八尺、六丈等)為一端)”葛布去倒賣。臨走前叮囑他“宜勤勿懶,宜急勿緩”,誰又能想到這個王成真的受用了狐奶奶的這句話。

《聊齋》裡的王成,因懶得富,他真的很懶嗎?

鬥鶉者


上路的王成,中途遇到了風雨泥濘,怕苦的王成住在旅舍,沒敢趕路。等到雨停入京之後,客店的老闆告訴他,價格飛漲的葛布已經過去了。第二天葛布的價格還在下降,王成以無利的原因,依然不肯出售,就這樣耗了十幾天。最後四十兩的葛布賣了二十餘兩,結果第二天黃金還沒了,這一切都應了狐奶奶的“宜勤勿懶,宜急勿緩;遲之一日,悔之已晚!”的囑咐。

因為丟了金子,店主也無可奈何,有人勸他報官,讓店主償還,“此我數也,於主人何尤?”王成居然沒有怪到店主身上,店主也感激他沒有追究自己,就贈了他五兩金的路費。

狼狽的王成無顏回見狐奶奶,在兩難之際,看到了鬥鶉者(鵪鶉),“一賭輒數千;每市一鶉,恆百錢不止。”鵪鶉雖貴,王成手裡的錢還湊活可以買一些,便找店主商量,店主慫恿他,並不收他食宿費。買到一擔子鵪鶉後,店主催他儘快出手,結果當天又下雨了,一連好幾天,鵪鶉死的還剩一隻,幾欲求死的王成被店主勸慰,和王成一起去看鵪鶉,

“此似英物。諸鶉之死,未必非此之鬥殺之也。君暇亦無所事,請把之;如其良也,賭亦可以謀生。”店主倒是有點眼光,王成便如店主所說,馴養好鵪鶉。店主讓他上街賭酒食,竟然屢戰屢勝,店主又給了王成些黃金,“使復與子弟(後生,年輕人)決賭”三戰三勝,半年時間,積累二十金,王成更是視鶉如命。

《聊齋》裡的王成,因懶得富,他真的很懶嗎?

鬥鵪鶉

店主似乎比王成的眼界見識更寬廣,又引導他在上元節,去大親王府鬥鶉,並告訴他能不能“大富宜可立致”就看你的命了,還囑託他,敗,喪氣出耳;萬一勝,親王一定會買,不要答應,親王要強買,看自己的臉色出手。

鬥鶉開始,親王的鵪鶉接連勝了好幾場,店主便說“可矣”,“睛有怒脈,此健羽也,不可輕敵。”親王一眼看出王成的鵪鶉非等閒,便放出了“鐵喙者”鵪鶉,結果親王的“鐵喙者”鎩羽而歸;親王又放出了更厲害的鵪鶉,依舊不敵王成的鵪鶉;又急命取宮中的玉鵪鶉,“大王之鶉,神物也,恐傷吾禽,喪吾業矣。”王成見好就收,對他來說贏到這個時候就夠了,“縱之。脫鬥而死,當厚爾償。”得到親王的保證,王成也只能一搏了,親王的玉鵪鶉最終敗北,一切也如店主所預料那樣,親王想買它的鵪鶉,王成以相依為命為由,沒有答應;親王便開出了“中人之產”的高價,王成俯思良久便答應出售;親王要王成開價,王成出到了千金;討價還價下,親王出二百金,王成沒同意;親王又加了一百金;王成見店主沒反應,願意降價百金,以九百金出售;王成見親王不願意出九百金,便

“囊鶉欲行”;親王疾呼六百金;“以此數售,心實怏怏;但交而不成,則獲戾(得罪。戾,罪過)滋大。無已,即如王命。”王成心願已足,店主也沒什麼反應,也很識相的答應了親王的出價。

滿載而歸的王成,雖然讓店主很不高興,他沒在自己給出示意的情況下,將可以賣到八百金的鵪鶉以親王開出的六百金脫手了,但王成還是願意讓店主自己拿該得的銀子,店主竟然不取一毫。再三推讓下,店主只算了飯錢。

《聊齋》裡的王成,因懶得富,他真的很懶嗎?

親王與王成

王成出手鵪鶉,實因狐奶奶給他的結果,“宜勤勿懶,宜急勿緩;遲之一日,悔之已晚!”他已經失手三次了,虧賣葛布;丟金;未及時出售的鵪鶉,只剩一隻。若不適可而止,知足常樂,將再次樂極生悲,想急流勇退恐怕這次沒機會了;店老闆給他指明瞭方向,方法,更多的是利益上的考慮,而王成卻想到了“獲戾(得罪。戾,罪過)滋大”的問題,想的更遠。

回家後的王成,被狐奶奶命置良田三百畝,重整家業,“嫗早起,使成督耕、婦督織;稍惰,輒訶之。”三年間,也重歸富家生活。

王成雖性懶惰,但能做到得金釵而不昧,孝敬長輩,丟金而不怨天尤人,能夠聽進店主的指導和建議,把握機會,懂得吸取自己的教訓,功成不居功自傲,這或許是王成因懶得富的主要原因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