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落风坡庞统没有死,反而死的是诸葛亮,蜀国的结局有改变吗?

流云小生


难,刘备不具备一统天下之德能境界,曹操都未一统天下,最后天下归晋非人之意志造化所能成就,是因果纠缠之结果,始有以后的五胡乱华等历史,是后天命运和先天对立统一的结果,个人很难左右!

物质世界被外道伪天所异化,所以天灾人祸争斗不断!人类统一了信仰和价值观,会粉碎外道假天,以自我主宰而得永恒自由!


阳光明贞


个人看法,如果卧龙死而凤雏存,两人处事不同,那么蜀汉发展自然不同。

卧龙无所不通,尤善内政,巩固后方,出大谋略,同时期也就荀彧不相上下。而且忠诚度很高,不过心思偏于沉稳,爆发力不足,进取心略弱;而且事必躬亲,缺乏对人才的培养;与关张契合度也不算很高。

而反观凤雏,出大谋略方面,并不逊色卧龙,内政方面没见什么见树,但是领兵方面感觉要强于卧龙,有野心和进取心,和关张等将领契合度高。

而蜀汉与曹魏对抗,最大的问题在于底子薄,越拖双方实力差距越大。就如同苏德战场一样,想赢只能速胜。否则拼消耗肯定打不赢的,而且时间久了民心思定,就只有效忠曹魏而没有光复大汉了。

可以说蜀汉与曹魏在汉中之战前后双方实力差距是最小的。蜀汉兵强马壮,关张等可以单独领军的大将都在。庞统去荆州配合关羽,荆州不会有失。然后刘备带着张飞、马超、魏延、黄忠以及法正、马良等去北伐,还是可以拼一下的。虽然不敢说赢,但起码有机会,比最后慢慢被曹魏耗死强的多。



点缀凡尘


庞统不死,我认为蜀国有可能会一统天下,刘备将会兴复汉室。

如果魏国没有司马懿的话,能顶住诸葛亮连续不断的兴兵讨伐。司马懿十年磨一剑,一剑刺断曹操的数十年的基业。

功业需要天时,地利,但更需要要人谋。

没有庞统,刘备可能拿不下益州,没有法正可能拿不下汉中,是庞统成就了刘备拿下益州,鼎定汉中,建立根据之地,创立蜀国。为他以后休养生息,征兵讨伐,打造了牢固的基础。

庞统智谋不下于诸葛亮,号称卧龙凤雏。但庞统为人豁达,不拘小节,能为主公舍生忘死。而历史上的诸葛亮虽有惊天伟世之才,却不乏多谋而不善断,心胸狭隘,急于求成的性格。

庞统不死,以他的才能和性格是可以助刘备复兴汉室的!

人无法改变历史的进程,但能改变历史的结局。

我是小马!个人观点!谢谢!


海豚的梦


伏龙凤雏天下齐名、我认为庞统比诸葛亮还是差一些 。俩人天下齐名究竟差在哪呢?下面举俩个例字 。

具体来说,庞统虽然能力强,但是行事不稳,急功近利;诸葛亮稳扎稳打。所以刘备总是让庞统随军,多献奇计,各种伤天害理的事都能干;诸葛亮适合留守后方,他性格持重,又是正人君子。

年轻时期的庞统貌丑,又有点木讷,并不被人看好,只有他的叔叔庞德公看好他。汉末三国要出名必须有名人点评,于是庞统去拜访颍川名士,人称“水镜先生”的司马徽。

庞统早年的时候就有凤雏之名,但是他去了东吴,东吴是一个地区势力比较复杂的地方,一般很少接受外地的人才,再加上他看不起周瑜招来了孙权的厌恶,所以一直没有得到重用,后来在鲁肃的推荐下庞统来到了刘备的手下,但是刚来的时候他依旧不得刘备的重任,这和刘备喜欢任用老人也有关系,好在后来得到了诸葛亮等人的强烈推荐,刘备才接见了庞统,一番畅谈之后庞统被任命为军师中良将和诸葛亮同官。

庞统的到来对于刘备势力的提升还是很大的,纵观当时刘备的智囊团,除了诸葛亮之外就是一些糜竺、孙乾之类忠心有余才能有限的人,或许治理一郡之地可以,但是说到排兵布阵打仗什么的也就诸葛亮可堪一用,但是诸葛亮不是神啊,总不能分身吧,所以说他的到来对于刘备是至关重要的,正好能够帮助刘备占据益州,之后庞统展现了杰出的才能,几次出谋划策都是恰到好处,对于刘备攻取益州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庞统和诸葛亮其实的才干侧重点不同,相当于不同的学科专业。庞统是军事战略系,诸葛亮是军政治理系,不同的专业,都达到了学科顶峰。如果庞统没死,诸葛亮安于后方治理蜀国,让庞统统兵,效果可能会不太一样。可以在历史发展的浪潮中,诸葛亮交出了一份完美答卷,而庞统被迫中途罢考。

所以说庞统没死,让他代替诸葛亮其蜀国结局也是一样!



00吆


历史没有如果。

若一定要假设一下的话,如果先死的是诸葛亮,蜀国的结局改变是肯定的,可会灭亡得更早些。

理由于下:

诸葛亮和庞统被誉为"伏龙″、"凤雏”,皆为天纵奇才。水镜先生(司马徽)曰:“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可见对其二人评价之高!然而,二者皆为刘备所得,后反而是他们所扶持的蜀国最先覆灭。究其因:大势之故也!个人能力再强,如果没有顺应大势,同样无法扭转乾坤。

诸葛亮和庞统都善于谋略,统观大局。从诸葛亮的"隆中对"和庞统的"征西川三策″中可证其二人的才华及异同之处。诸葛亮于深谋远略中略趋保守;庞统于智计百出中略趋于急进。二者皆以法家思想为主,又具备纵横家的风格,而诸葛亮在忠君、恤民等方面又有儒家的特点。后人称诸葛亮亮所行为王道,庞统为霸道应该与此有关。

诸葛亮和庞统的能力基本不相上下,但诸葛亮综合能力更全面。他们的差别在于为人,庞统恃才傲物,偏于狡诈,功力心太强。如果诸葛亮先死,刘备托孤的话,庞统未必不会将帝位据为己有。

这便是我说的:如果先死的是诸葛亮,蜀国可能还会提前灭亡的原因。


四维求索


从三国誌及其它正史记载分析,庞统做为三国时期蜀国的重要谋臣,确有经天纬地之材,庞统本人不拘小节,随性自由,放荡不羁。同时,制定谋略也别具一格,出奇制胜。只可惜于三十六岁时命丧雒城,庞统的去逝改变了刘备的进军战略。如果庞统没有去逝,蜀军会加快蜀国封地的统一,并与魏国交战共图北方广大地区,那样的话,三国的格局将会重新改写。




孤独的行者001


欢迎来看子正寻道。

导读:诸葛亮与庞统,都是三国时期的大谋略家。他们的名气差不多,诸葛亮号卧龙,庞统则号凤雏。昔日刘备来到荆州以后,就听说了他们的大名,所谓一龙一凤,得其一可安天下。同时诸葛亮与庞统之间也惺惺相惜,从来没有考虑过对方飞黄腾达了,会影响自身的发展。庞统之所以甘愿为刘备效劳,就源自于诸葛亮的推荐。

其实诸葛亮与庞统的志向也差不多,这一点从他们俩投奔刘备以后,都心甘情愿为刘备出谋划策可以看出。不过诸葛亮与庞统毕竟不是同一个人,刘备在任用时,也会稍作选择。在占据荆州以后,为了进一步夺取益州,同时也为了守住荆州,刘备做出了人事安排。这就是让诸葛亮留守荆州,而庞统作为军师,与自己一同去谋取益州。

可惜在谋取益州的时候,发生了一件让刘备非常痛心的事情,那就是庞统在落凤坡遭到了暗算。稍作假设一下,如果落凤坡死的不是庞统,而是诸葛亮,蜀国的结局会如何,答案是差不多,因为当时天下已经大定。

至于理由,接下来分析一下。

一:诸葛亮与庞统本事相差不大,二者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互相替代。

之前刘备带庞统去益州,留下诸葛亮守卫荆州,和带诸葛亮去益州,留下庞统守荆州,没有多大的区别。在某种意义上,诸葛亮不与庞统抢着去益州,或许是给他立下大功的机会。倘若是诸葛亮与刘备去益州,并且死在了落凤坡,那么庞统也一样会立马入川,去协同刘备夺取益州。面对前来挑战的马超军队,凭着庞统的智谋,降服他不算难事。至于接下来打败刘璋,占据成都,则更加容易。如此一来,庞统也就完成了原本是诸葛亮所做的事情。诸葛亮与庞统互相交换一下身份,对蜀国的影响不大。

二:在北伐的问题上,或许会有一点点差别,但结果不会有太大偏离。

自从关羽丢失了荆州以后,刘备统一天下的梦想,基本上很难实现了。特别是刘备为了重夺荆州,发动大军讨伐东吴,结果又遭到了夷陵惨败,统一天下就成了镜花水月。现在的蜀国所考虑的是怎样生存下去,因为在三国鼎立中,蜀国的力量最弱,有很大的危机。只要北方的魏国时机成熟,立马会攻打蜀国,为了以攻代守,同时也为了凝聚民心士气,庞统会像诸葛亮一样,以采取北伐的方式,来换取蜀国的生存。只是庞统可能不像诸葛亮那样,非常谨慎,说不定会同意魏延的出奇兵计划。由于魏国与蜀国,实力相差太大,因此庞统的北伐与诸葛亮相比,结局也会差不多。

总之,庞统与诸葛亮能力相差无几,二者互换影响不大。况且天下的形势,已经朝着三国鼎立发展了,只要庞统正常发挥,也会像诸葛亮那样,让蜀国维持下去。


子正寻道


不会。蜀国的演进进程可能发生变化,但最终灭亡的结局不会改变。庞统和诸葛亮虽然对蜀国的历史进程起到作用,但并不能左右最终是由社会发展大趋势所决定的结局。

一、三国鼎立的形势

1、东汉末年的形势

东汉末年外戚与宦官两股势力轮流掌握朝政,制约官僚士族与地方军阀的皇权格局,因政治昏聩、自然灾害,黄巾军起义导致在镇压农民起义中士族集团的崛起,与军阀势力开始抗衡,各地州牧纷纷拥兵,一时间群雄并起,最终走向分裂。

2、东汉朝末年诸侯争战

各个政治势力之间相互博弈,要么被威慑降服,要么决战被打败,逐步剩下几个重要的割据势力。其中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掌握最大的政治优势,灭吕布,降张绣,击败刘备,在官渡与袁绍决战,以少胜多,取得决战胜利,直至最后消灭袁绍实力,逐步统一了北方;孙权依赖父兄基业割据江东;刘表据荆襄九郡,刘备投其门下,伺机崛起。


3、三国鼎立

曹操统一北方后,公元208年将目光投向南方荆州这个自古兵家必争的核心区域,在轻易取得荆州后和孙刘联盟在赤壁进行了决战,结果被火烧赤壁大败而逃。赤壁之战是三方实力的大碰撞,形成了各自的割据势力区,曹操、孙权和刘备也进入各自在自己势力范围发展和巩固周边开拓的局面。曹操北归巩固北方和西方的马超和韩遂;孙权一度图谋益州不成,而向胶州;刘备控制荆州,怎奈置于曹操和孙权虎视眈眈之下,向西收取益州和汉中,曹操和刘备两家在汉中打得精疲力尽,最后曹操迁出全部汉中民众,而放弃汉中。

三方间决战都是政治、经济、军事、甚至人才实力的大碰撞,赤壁一战后三方实力的增长到彼此碰撞性的大决战就是关羽北伐与魏吴的决战,关羽败走麦城,被俘身死;孙刘之间的一次对决就是刘备东征孙权,被火烧连营,夷陵兵败。从此包括诸葛亮北伐、孙权攻打合肥几乎都是战役层面,都还没有形成最终实力的大决战。也就是说没有任何一方积累到足以消灭另外两方的实力。他们之间的攻防只是彼此实力增长动态调整而已,并不足以实现统一的整合。

二、历史人物对三国鼎立形势的发展的影响

1、三国实力比较。

三国从政治、经济、军事和人才体现出的综合实力曹操最强,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经济上,占据面积最大的中原地区,物产丰富,人口众多,军事上兵员充足,人才上文臣谋士云集,武有五子良将;孙权据东南一隅,承父兄基业,政治稳定,城池坚固,物产丰富,文有鲁肃、张昭,武有周瑜陆逊。唯独刘备在赤壁之战前无有立锥之地,唯有的就是自己仁德爱民的名声和文有诸葛亮、庞统,武有关羽、张飞、赵云、黄忠、魏延等人才的优势。刘备也就是依赖人才的优势,得以发展壮大。

2、诸葛亮和庞统对刘备发展的影响。

水镜先生对刘备推荐诸葛亮、庞统:“卧龙凤雏,二人得一,可安天下!”《三国志》记载:“诸葛亮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庞统自谓曰“论帝王之秘策,揽倚伏之要最,吾似有一日之长。”(《庞统传》)。可见都是安邦定国之才,实际上也是如此。诸葛亮《隆中对》定下三分天下战略,同时帮刘备取荆州。而庞统为刘备纵论形势,制定取益州三策方略,帮助刘备取益州,完成《隆中对》第二步战略目标。

3、如果庞统没有死,诸葛亮死,刘备发展有何异同。

诸葛亮的能力自不必说,庞统的能力也是公认的。

建安十六年,法正奉益州牧刘璋之命迎接刘备入益州共拒张鲁。庞统进言说:“荆州荒芜残败,人物流失殆尽。且东有孙权,北有曹操,难以有大的发展。益州户口百万,土地肥沃,物产丰饶,如果真能夺取此地,以为根基,当可成就大业。”见刘备犹豫,庞统说:“如今正当乱离之际,凡事不能墨守成规,要随机权变才好。况且吞并弱小,攻击暗昧,逆取顺守,报之以义,正是古人所重视的。只要事定之后,封还他一块土地,还有谁能说您有负信义呢?不趁现在攻取益州,到时就会被别人占了先机。”刘备采纳他的取益州决策。

后在为刘备制定的谋取西川三策,其中上策兴夜杀去成都,逼迫刘璋投降。中策杀掉刘璋大将,随后再夺取成都。下策则是退回白帝城,再想办法慢慢夺取成都。刘备选择了中策取得益州。可见庞统的策略是十分全面的,军事上他的眼光十分独到。

庞统长于军事,诸葛亮长于治国。如果让庞统执掌蜀汉发展,可能不会出现刘备东征,不会实力大损;如果北伐,由于庞统长于军事,那么粮草后勤、国事治理必然会拖累他,他据汉中北伐也会无功而返。另外,两人性格迥异,诸葛一生唯谨慎,品格纯正,可以托孤;而庞统傲慢,托孤不成可能生变,反倒加速蜀国灭亡。

诸葛亮或庞统在蜀国内部都可以很好的发展蜀国。但一旦上升到三国决战统一层面,那蜀国先天的劣势就决定是失败的。益州易守难攻,周边是崇山峻岭,中间是成都平原、沃野千里、物产丰富,避难可以,守城可以,出击困难。“刘备出峡,全军覆灭,诸葛北伐,积年无成”。实力使然啊!

三、三国最后的结局

三国长期的战争,中原地区遭受到极大破坏。但是自古得中原者得天下。曹操在赤壁之战后,开始推行一系列休养生息的政策,大大促进了北方农业和经济的恢复发展。北方的发展潜力是巨大的,只要北方持续休战恢复农耕,北方就越来越具备对孙权和刘备的压倒性优势。诸侯割据民不聊生,只有才统一是解决问题的唯一出路,只有统一人民才能过上幸福的生活才能安居乐业,社会生产力才能得到发展,这是社会发展大势。因此三国实力增长必然碰撞,而蜀国北伐终归因实力悬殊只能采取速战速决的打法,魏国有足够的实力和纵深,必定会拖垮蜀国。因而,蜀国自保犹显不足,更不要说战争消耗,最终灭亡是必然的。历史也证明,蜀国最先灭亡。吴国一直拖到西晋才灭亡的。

综上所述:如果庞统没有死,蜀国的命运也是无法改变最后灭亡的结局的。

这段历史给我们的启示:得民心者的天下,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提高老百姓生活质量就是社会大势所趋,是社会民心所向。


晴空远望史


任何历史假设都是不成立的。

蜀国的灭亡只是时间问题,这与其地区有关。

要么偏居一隅,要么屡次出蜀,只有这两个选择。

这是蜀国最强盛的时候,可以看到当时曹魏占据了北方和西域,经济体量仍比蜀国大很多,尤其是占据了西域,也就是掌握了与西方的经济交流与商业交流。

在曹魏处于一个稳定的政治与快速恢复生产力的环境中。屡次出蜀伐魏也是无奈之举,放之发展,不过是自取灭亡,换任何人都一样。

大部分人了解三国历史是由《三国演义》了解的,其丑化曹魏美化刘蜀。真实历史中个人的作为与作用是很微小的,要从生产力出发,全面看问题。


历史观测者


很多人认为诸葛亮与庞统齐名,是因为水镜先生那句“卧龙凤雏二者得一,可安天下。”由此可见,一龙一风两人的才气和名气的确是旗鼓相当的。

诸葛亮大可观天下势,小可定一战一役势,属于谋略和计智并存并重的综合型人才,庞统则很少在小问题上显能力,可能是不屑,也可能是真没有,他的主要才干集中在规划长远蓝图上,庞统真实的志向是当一个“论帝王之秘策揽倚伏之要最”的王佐之臣。

可人们一提到三国的谋士,第一时间浮现的肯定是诸葛而非庞统,诸葛亮“多智而近妖”的形象,已经深深印在人们心中。

但庞统给人的印象似乎就少了那么点,庞统属于那种壮志未酬身先死典型的代表,因为他死的早,所以在历史上的表现没诸葛亮那么耀眼。

孔明的聪明智慧是毋庸置疑的,舌战群儒,草船借箭,三气周郎,巧布八卦,都是我们耳熟能详之事。

罗贯中先生甚至还把他的智慧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三国志中陈寿也把诸葛亮比作萧何,管仲。

庞统呢,有评曰:庞统雅好人流,经学思谋,于时荆、楚谓之高俊。三国演义中描写虽少,但一出现,次次都乃一场促进三国进程的大妙计,且不说别的,就说著名的赤壁之战上

如果没有他巧授连环计,把多疑的曹操说的服服帖帖,令其“下席而谢”并“即时传令,唤军中铁匠,连夜打造连环大钉,锁住船只”,其它的借东风,群英会根本没用,再说庞统议取西蜀。可以说整件事一大半都是他促成的。他给刘备量身定做的一个个建议、方案,令刘备在日后的道路上有了莫大的帮助,现在看来,两人并没有高低之说。

只是两人在不同方面各自取得了那方面的巨大成绩,卧龙的智慧不可否认,凤雏的才能也毋庸置疑,关键在于两人走了不同的路线。

而两人的路线虽难比较,但两人都是各自路上的一个巨星,所以,卧龙、凤雏之间确实可以齐名,但可能罗贯中先生更倾向于诸葛亮的理想和抱负,为了把其弘扬出去,才更着重笔墨地把他封为智慧的象征吧!

不过,即使庞统不死,对三国未来的发展也不会有更多更大的影响,庞统能规划出来的东西,诸葛亮也能规划出来,刘备并不是离了庞统就失去了前进的方向。大势不是一两个人能左右的。历史走向一定是大势所趋,其它人只是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而已。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欢迎批评、指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