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球大战计划:脑洞创造未来

科技改变世界,脑洞创造未来。


星球大战计划:脑洞创造未来

1985年1月4日,美国政府开始启动“星球大战“计划。

“星球大战计划”全称“反弹道导弹防御系统”战略防御计划。早在两年前,时任美国总统里根在一次面向全美观众的电视讲话中,首次提出了“战略防御计划”的概念。里根的宣讲中说,他希望美国的民众知道:美国民众可以安全地活着,不是依赖美国实现迅速报复的核威慑力量,而是靠战略弹道导弹的防御计划,在导弹飞临美国或盟国土地之前,就拦截并摧毁它们。


星球大战计划:脑洞创造未来

天基反导系统原理示意图:利用卫星和雷达监测、分析弹道导弹的发射路线;由天基定向武器、电磁动能武器、陆基或舰载激光武器在核弹头进入大气层之前实施拦截

“星球大战计划”除了为美国在冷战格局中取得主导权之外,也为人类带来了技术进步的彩蛋,推动了探索宇宙空间的新一波浪潮,把互联网、卫星、雷达、激光等原本只用于军事工业的高精尖技术推向与民用科技结合的全新发展方向。历史上不乏这样的案例,中国道教炼丹无意间促进了火药技术的发展,二战中美国生产的军粮斯帕姆罐头午餐肉,无意间形成了新的产业链。

这一计划是冷战期间美国走出的最具关键性的一步。为什么里根要提出这一计划?

首先,80年代初,里根入主白宫,美苏关系仍旧是当时国际局势中最重大的问题。在过去的三十年中,美苏经历了军备竞赛,从“核垄断”走到“核僵局”,双方都无法再继续向前迈进一步,打破势均力敌的局面,于是美苏之间达成了一项完全出于默契的政策——确保互相摧毁政策,史称“MAD政策“,也就是双方都力保自己在遭受毁灭性攻击的同时,能够有力量予以报复性的还击。

MAD政策实疯狂而荒谬:人类文明的安全与未来竟然维系在核武这一人类有史以来最恐怖的发明之上。

里根称其为“让两个西方人站在客厅里,每人举起手中的枪瞄准对方的头部——永远这样瞄着”,这画面着实可笑,他认为应该想出更好的办法,也就是战略弹道导弹防御计划。

这一计划的核心就如里根所说,利用卫星监测技术,实现对战略导弹的弹道追踪、分析、定位,在合适的位置将其拦截、摧毁。从理论上来讲,这一计划一旦成功,就能够实现对来袭导弹99%的摧毁率,相当于在核大战中给己方先套上一层金钟罩。

对于美国来说,这是一招先发制人的破局棋。

其次,从现实层面考虑,在过去的十几年中,美国的军工实力虽然在技术水平上与苏联保持着势均力敌的状态,但是在具体的武器持有量上已经处于劣势。从60年代开始,美国政府就将军费预算减少了一半以上,并且于1965年冻结了导弹部署计划,之后的十余年内,至少是在明面上,美国再也没有进行新的导弹部署。而直到80年代,苏联依旧稳定地将国民生产总值的12%-14%投入军费开支,是美国的两到三倍。


星球大战计划:脑洞创造未来

第40任美国总统罗纳德·里根,2011盖洛普民调结果显示,里根为最受欢迎的美国总统。

电影明星出身的里根有一种剑走偏锋的想象力:与其继续在发展攻击性武器的道路上闷头走下去,不如选择重新开发赛道,在防御上找优势。

更何况,这样做可以占据舆论优势,无论是面对越战之后国内盛行的反战情绪还是面对反核人士的质疑,这项计划都可以被描述成出于和平意愿的自保手段。

最后,这一看似只为自保的计划,背后还包藏着一点里根的小心思,实为一项进可攻退可守的心理战策略。

里根认为,以苏联政府一贯强硬的风格和极度缺乏安全感的心理状态来看,这一计划一出台,苏联必然不会甘为人后:老美有的,我们也必须要有!但是以当时的苏联内部的经济情势来看,持续不断的军工投入和计划经济的集中化生产模式已经严重阻滞了国民经济的发展,苏联哪怕举全国之力也未必能够担负得起如此庞大的开支。

里根认为这一计划相当于谈判桌上的筹码,美国可以以此来要挟苏联,停止大规模的导弹部署、削减核武器生产规模、重新回到谈判桌上、遵守1969年双方谈定的限制战略核武器协议。在与戈尔巴乔夫的通信中,他也明确说到:您知道您的国家是耗不过我们的……

就这样,这一可攻可守的构想初步成形。

后来,苏联的解体成了这一计划的最大彩蛋,估计连里根本人都没有想过这一招“破局棋”竟然成了美国的“制胜棋”,成了冷战以来美国走出的最具关键性的一步。

当然,“星球大战计划”留给人类的彩蛋还有很多。它推动了探索宇宙空间的新一波浪潮,把互联网、卫星、雷达、激光等原本只用于军事工业的高精尖技术推向与民用科技结合的全新发展方向,成就了美国从九十年代起在军民科技领域的领先地位。

直到今天,这一计划催生出来的各种航天航空技术还在持续地影响着我们普通人的日常生活,遍及我们的衣食住行。比如,移动互联网、AI、手机照相机、精准GPS、无线耳机、CAT扫描仪、大功率太阳能电池、耳测体温计、防紫外线太阳镜、脱水蔬菜、冻干水果、尿不湿、食品保鲜塑封袋等等,甚至我们家用的微波炉都是源于太空竞赛的副产品。

就像我们在《66岁盲憎的6次东渡》(了解详情,请穿越至753年12月20日的鹿儿岛)中说的那样:在历史上,很多事件在向主目标发展的过程中,常常会衍生出许多意想不到的“副产品”,“副产品”的生命力,常常不亚于最初的主目标。

历代评价

有人欲把它称为哗众取宠的招数。我不这般认为......如果此项研究显示可以防御导弹,我们将使其不仅能保护我们,而且同样使全世界受到保护。

——美国第40任总统罗纳德·里根《自传——一个美国人的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