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泪”解析中国娱乐圈现状

近日发生在中国娱乐圈的大新闻想必大家都已知晓来龙去脉。有人看热闹,有人做和事佬,那我就解析一下为什么一个唱歌演戏的圈子能发生这么荒唐的事。

开门见山,直击要害。原因在于大众素质跟不上科技的更新换代。请大家细想:2010年之前可能看到这样疯狂的现象吗?如野草般扩张的社交娱乐科技将明星进一步推到了粉丝眼前,以前大家的追星仅仅局限于买歌看戏去演唱会,并不像现在你拿着一部手机可以近距离地欣赏偶像,甚至感觉你就是他朋友一样。这种便捷的科技带来的影响就是你更加愿意推广你的偶像,而同时意识到这一点的还有商人。

你愿意推广偶像,资本就看到商机。你喜欢哪个,他就高捧哪个,没有就给你造一个。你要什么样的,给你包装一个什么样的。不过几年时间,这种风气就蔓延至整个娱乐圈。事物皆具双面性。优质的偶像,带来正能量的传播。反过来,流水线的复制品,就破坏了整个市场。

接下来,让我们细数这些流水线偶像的种类。

“催泪”解析中国娱乐圈现状

一、实力人品兼备型

这类属于“异类”。在低劣的生产线上造出来的“优质产品”。他们刚在大众视野中亮相的时候,面对的非讽即骂。等到过一段时间,人们突然发现,唉,还行欸。曾经骂娘炮,后来发现也不是那么过分;曾经骂只会骗骗花痴,后来发现真有两把刷子;曾经骂怎么就这一个德行,后来发现那是每个人的风格。

但是,“异类”终归是少数。

二、实力上乘人品下乘型

这类往往是前期隐藏的很好,给你装好人,然后一件事摔到冰窟窿里。他能让你为其才华倾倒,也能让你因其品行作呕。关于这一派,观点基本分为两类。一类认为只观其作不问其人,一类认为公众人物必须德才兼备。而正是这种争论导致了娱乐圈永不停歇的谩骂。

三、实力下乘人品上乘型

这类人吧,也是娱乐圈的焦点。与第二种不同,此类明星的争论点在于该不该给机会。一方观点认为,他一直在努力,一直在进步,应该以观后效。一方认为没这实力就别吃这碗饭,凭什么占着别人的地方让大众看你成长。要是后来居上,还则罢了。要是自个儿不争气,却只会哭哭啼啼卖可怜,那怪不得大家不给你好脸色。

四、实力人品俱无型

这种吧,就劝你趁早卷铺盖滚蛋,省的挨骂。本事没有,脾气挺大。一无作品立身,二无品德立人。那是各种在公众面前膈应人,还一天尽挑别人刺。糟蹋大众审美还要装可怜扮网络暴力的受害者。

“催泪”解析中国娱乐圈现状

以上四种类型的明星加上老牌大腕再加上有实力就是不火的就组成了中国娱乐圈。而上文说过,粉丝素质是跟不上这种娱乐大爆发的。明星数量呈洪水式爆发,粉丝尤其是年轻粉丝却来不及完成审美的进化升级。导致正确的追星观念还没有形成,资本就把这一摞摞的产品摆到你面前。原本主动挑选优质偶像的我们,变成了被动接受的一方。久而久之,审美就被污染了。由不知所措变成洗脑狂热。从看作品演变成单纯的看脸,看资本的使用说明书。资本利用了你身上每一个弱点,将你的幻想融合到他们的星产品中,让你觉得世界上真有如此完美的人,并且离你这么近。

渐渐地,偶像群体的劣质化,变成了粉丝群体的低级化。这个群体因为智能手机的普及,导致低龄用户也参与进来,这些人本来就不能正确看待社会现象,加上网络上的恶意引导,就容易变成被人利用的工具。所以,流水线偶像加上狂热粉丝给娱乐圈这缸水搅得天翻地覆。更悲哀的是,这种势头丝毫没有下降的趋势,因为,商人有利可图,大众也心灰意冷,任由他们造作,业界前辈也都视若不见。稍微有个人想抱怨几句,就被强行贴上对家水军,键盘侠等等标签。毕竟,一张嘴抵不过百张嘴。


“催泪”解析中国娱乐圈现状


总之,昔日艺人卖艺,观众买艺的圈子早已不再。脸蛋似乎成为最流行的货币。多少人要在一堆垃圾节目中寻宝,多少人要在一堆流水新闻中找片净土,多少人的社交网络中充斥着金钱换来的热搜。

我们想要能唱出人生百态的歌手,不想看到只会无病呻吟迎合颓废心理的投机客;我们想要触及甜蜜爱恋带来的纯真,不想一天到晚听他们要死要活的;我们想要欣赏大师在荧屏中的精彩演出,不是几十集电视剧下来都变不出花样的僵硬脸。娱乐圈,是圈里人供大众娱乐,不是圈里人娱乐大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