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的史上最厉害的捡漏是什么?

假如时光倒流_


虽然任何事情的成功都不能靠运气,因为天下是不怎么会掉下馅饼的。但是有的时候运气来了,真的是挡也挡不住。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有很多的人都曾运气爆棚过,他们最后都成为了人生的赢家,我们可以把他们称作捡漏王。我们可别小看运气,运气也是实力的一部分。想必大家都听说过宋太祖赵匡胤这位历史人物,关于他的人生逆袭之旅是充满了捡漏色彩的。后周政权初立时,他不过是个刚从军的小喽啰。纵然他是武功高强的,但大军中能人无数,他也没什么过于出色的地方。

别人要想得到江山,难度可谓是难如登天。

就拿李世民来举个例子吧,他得到江山的人生之旅可谓是一波三折。首先他得立下无数功绩,这才有利于他得民心。其次他还得狠下心肠,在玄武门之变时,必须得残杀手足。最后他还要逼自己的亲生父亲让位。他的皇位是如此的得来不易,他做了常人不能做到的事情,最后才能得到常人不能得到的皇位。

说实话宋太祖赵匡胤,其实就是捡了个大便宜。后周政权的建立者郭威,他虽然造反成功,但也是付出了血的代价的。

凡是跟他有血缘关系的亲人,都被杀害了。因此他就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尴尬境遇。因为自己没有直系亲属,但大位总得要有人继承,所以只好从外姓亲属中精心挑选。最后他从众多人选中挑出了柴荣,此人是自己妻子的侄子,看起来还挺靠谱的。

后来柴荣顺利继位,在位期间,还颇有建树,算得上是五代十国时期一位有作为的皇帝。或许是他常年南征北战的,所以身体有些亏损,后来就得了重病。在大限将至,他必须要考虑到继承人选。可是选谁呢?当初他原本有几个不错的儿子,可是都被杀害了。现在稍微适合的,也就只有7岁的小儿子。

自古以来幼帝登基,常会有大臣专政,祸乱天下。

所以他想着趁自己还在的时候,得把那些大臣给扼杀在摇篮里。所以他把张永德的职位给撤销掉,把看起来忠厚老实的赵匡胤给提携上去,甚至最后还让他成为了禁军统领。对于赵匡胤来说,如果他要称帝,最强大的敌人就是张永德。可是柴荣把张永德给收拾了,替赵匡胤消灭最强大的对手。要想得到地位,就必须要有军权。柴荣真是好,亲手把禁军统领这个位置给他,让他手握军权。无论是军权,还是很强大的对手,他都没有花费时间和精力去应付。他最后之所以能够“黄袍加身”,完全靠柴荣一手扶持。换句话说,就是柴荣送给他的皇位,这才得以让他成为了宋朝的创立者。我觉得这堪称是史上最大的捡漏王吧。


尚武菌


史上捡漏的事还是挺多的,但我无法说出最厉害的。说几个最厉害之一吧。(话说我其实好讨厌最什么什么之一这个讲法……)

一、刘恒捡了个皇位。

汉文帝刘恒,非嫡非长。母家也不显,居然当上了皇帝。后人评说,总是各种考证他腹黑什么的。实际上,比他温文的有,比他心有城府更是有,但偏偏,皇位就落到他身上了。

刘恒母亲薄氏,也是捡漏生的刘恒。她本来在宫中无人问津,却因为两个伪闺蜜背后耻笑她,被刘邦听见,心生怜惜,起兴一幸。谁知,一次就怀上了刘恒,这不是捡来的孩子么?

刘恒早早被封到贫瘠的代地过日子,他自己估计也没想着什么大位的事儿,安安静静地在那儿过日子呢。

谁知陈平周勃灌婴伙同刘肥的儿子刘襄、刘章推翻了吕后势力,废了少帝。谁来坐位?刘盈的那些搞不清真假的儿子是不成的,刘襄、刘章是刘邦的长子长孙,依序是最佳人选——人家在诛吕过程中也很卖力好不好。

但是老功臣们不买刘襄刘章的账——貌似难搞,上位后没有勋贵们的好处。

于是,远在代国的刘恒捡漏了。

众大臣们以为捡到一个母家薄弱,唯唯诺诺听他们摆布的软蛋来坐大位,谁知刘恒却也不弱,那是后话了。

二、三国打仗捡漏王马忠。

这个马忠不是蜀汉那边的马忠,是东吴的马忠。

此马忠并不擅长冲锋陷阵,但在放冷箭,抄后路上颇有战绩,人家把对手迫到了一条道上,他就守在那儿捡漏。

话说关羽败走麦城后,马忠受命追击,他也不和关羽正机相抗——打不过呀。他就在关羽要来的路上设仗。果然关羽来了,慌不择路被绊马索绊倒,直接被这马忠俘虏了……

这个马忠还不仅是绊倒关羽,他还放倒了黄忠。

由于关羽被杀,黄忠率军前来复仇,他先是拿下了东吴小将史迹,然后和潘璋打了个不分胜负。潘璋心生一计,决定来日再战。待到第二天,潘璋假装不支诱黄忠来追。黄忠中计前来,却被提前埋伏在小路边的马忠一箭射中。虽说老黄忠并未当场死亡,回去却不治而亡。

马忠不是名将,没打过什么像样的仗,但却由于捡漏有法,成为三国史上绕不过去的一个人。

三、捡漏真的捡到宝的宫振远。

2013年,潜江老汉宫振远在徐东古玩城逛地摊,花100元买了件玉器。他逛古玩市场也有十几年,也没碰到什么真件,这个玉器他也没怎么当回事。

谁知在徐东古玩城开幕的中国观赏石文化节上,专家鉴定这个100元的玉器竟是块战国古玉。

南京博物院研究员汪遵国在看过这件宝贝时说,这件玉器正面是一面牛首,背面有红色砂沁,估计价值在120万元以下,还具有一定升值空间。

宫振远听完专家点评后,不由激动地说:“真是捡了大漏了!”

世上事就是这么奇妙哦,有些人事真是要有点运气哈。




钱多多读文史


东晋第一任皇帝晋元帝司马睿,他就是靠捡漏当的皇帝。他捡漏就很厉害,但有严重的后遗症。

论血统,司马睿和西晋皇室的血缘关系非常远,他不是西晋开国皇帝晋武帝马炎的后人,也不是差点要成为西晋开国皇帝的晋文王司马昭的后人,他是司马昭的侄孙,司马昭弟弟司马伷的孙子,这关系够远吧。

但是八王之乱后,接着五胡乱华,西晋皇室被一锅端,司马炎这一脉的人算是绝嗣了。而司马昭的几个儿子、孙子也在乱世中不知所终。

衣冠南渡之后,司马睿是司马家少数过江的人之一,他当时的身份是琅琊王、安东将军。论当皇帝,他资格不够。

但司马睿毕竟也算是司马家的人,西晋灭亡后,他没有立即称帝,而是即晋王位。到了第二年,司马睿才从晋王升级为皇帝,延续晋祚,改元太兴。

司马睿本来是没机会当皇上的,奈何跟晋武帝血缘亲近的司马都死光了,这才轮到司马睿。而且司马睿能当皇帝,也是南北士族合作的结果,如果没有士族支持,司马睿也很难登上帝位。这其中琅琊王氏兄弟王敦、王导功劳最大。

司马睿登基后,大力封赏琅琊王氏和其他士族,而琅琊王氏之盛,有“王与马、共天下”之说。虽然司马睿是皇帝,但权力都在以琅琊王氏为代表的士族手里。司马睿沦为傀儡,这大概是他捡漏当皇帝之后,没想到的。


袁卫宇


捡漏这个词啊,本来出自于古玩界,顾名思义,就是用很少的钱买到了价值很高的东西。

在体育界也有捡漏的说法,比如足球比赛里,就有许多捡漏进的球,还有号称捡漏型的前锋,这里不过多赘述。


所以如果要说史上最大的捡漏,我觉得还得从收藏说起:

2017年年末,在纽约佳士得拍卖行有一副画作,以7000万美元起拍,最后以4.5亿美元成交,被一位神秘收藏家收入怀中。这副拍出史上惊人的30亿人民币的画作其实是史上最大的捡漏事件。


这副画作曾在1958年在伦敦被一位爵士以45英镑的价格卖出。2005年,美国买家罗伯特将其以仿品低价(1万美元)购入。直到六年后,其价值才被世人所知,才有了佳士得将近30亿人民币的惊天一拍。

什么样的画作会有如此传奇的经历呢?

可能大家要问了,诸如中国的徐悲鸿、张大千,外国的毕加索、梵高,其画作无非几百万或者上千万。又有谁的画作可以价值数十亿呢?

其实这副画作的作者大家肯定不陌生,那就是鼎鼎大名的达芬奇(就是那个小时候画鸡蛋,长大后玩黄金比例分割的),这副画作是于《蒙娜丽莎》同时期的《救世主》。


在五百多年的时间里,这副画作命运起伏,几经易手,处于隐世的状态,在20世纪初出现时,被当做了仿品处理,更多人认为他是达芬奇学生的作品。就这样,直到21世纪,用现在技术才让这副被第二次创作污染的名作得见天容。


作为达芬奇这位天才艺术家留世不多的画作中的一副,又有如此丰富曲折的故事,自然价值连城。

这也是我认为的史上收藏界最大的捡漏事件,毕竟有45英镑到1万对比4.5亿美元。

我是xiaoZ弹史,翻看滚滚烟尘,知晓横趣点点。欢迎【关注】我,一起寻找历史中的自我!


xiaoZ弹史


我是尼采,我来解答这题,我觉得史上最牛的捡漏王是一拳超人里面的KING,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他靠捡漏已经成为S级里面排名第7的英雄(后面有A/B/C),而且每次他的捡漏对象都是男主角琦玉。和琦玉长相相反的是,KING长者一副看起来很强悍的外貌,也因此被英雄协会理解成名副其实的英雄。但只有他自己知道,一切都是巧合里面的巧合,为什么他每次都出现在琦玉秒杀怪兽之后?也难怪琦玉的表情并不是一个英雄该有的表情。

琦玉平时无聊状态,看着弱爆了却是能一拳解决敌人的人包括外星人飞船以及能毁灭一个城市的陨石。


琦玉认真状态,无法抵挡美食,曾被银色獠牙以高级龙虾诱惑,瞬间变成认真脸,以陪陪孤独的老人帮忙吃掉多余的龙虾为由。


KING 的真实身份是一个29岁的无业游民,并且喜欢萝莉游戏。总是宅在家里打游戏,且每次都幸运的不战而胜,在英雄联盟里面也是神一般的存在,并且他能保持一种表情让敌人觉得很流比的样子。

在家的状态



出门后的状态



KING的必杀技:炼狱无双爆热波动炮


注意这个必杀技纯属是外界人士的臆想,实际是KING的紧张的心跳声,包括协会的人都觉得这个必杀技能让Z市夷为平地,其实是一拳超人琦玉的威力。苦逼的琦玉每次打败怪兽都是被别人捡漏,还好他不在乎这个。


其他超能力几乎都是茶兰子口述中得知,其夸张度可以是999+,包括:1.抱着能够炸毁太阳系的炸弹飞上天空,然后将炸弹丢到黑洞里。2.穿越回过去把即将坠落到地球的陨石群全部击落,才有现在的人类存在。3.把月球当做沙袋,因此月面上留下巨大坑洞。


所以这个拥有超强度运气的KING是一个强悍的外壳下有一颗玻璃心,但是他的每一次装逼都成功的震撼到在场的各位。那么咱们来看下他的战绩:

VS爬虫怪人 胜 (把敌人吓到浑身抽搐)


VS机器人G4 无结果 (发现无法用名号震慑G4,以上厕所为由成功逃离现场)



VS龙级怪人蜈蚣长老, 捡漏胜利 (故意激怒蜈蚣长老,蜈蚣长老发起进攻,然后躲开让埼玉一拳解决)



VS赛克斯+黑色精子+HOMELESS帝+天然水 胜 (被KING镇住,无人敢上)



vs原子武士 胜(原子武士评价为"快到看不见的斩击"其实是KING不会用刀根本就拔不出来只能无奈转身离开,在这里原子武士臆想成快到看不见并且将苹果切面快速复原。)


这里为了方便大家理解,特意附上漫画。



vs变形怪 胜 (把敌人吓回原型,敌人被自己变出来的骨髓插中要害而死)



当然KING虽然很弱,事实很弱,但是唯有他是让琦玉失败999+次的人,在打萝莉格斗双人游戏中,KING单手就能打赢琦玉。所以我觉得他是捡漏里面最牛逼的,虽然他是二次元人物。哈哈哈哈哈


尼采广寒宫中坐


我们来说说“征服者威廉”的故事吧。

(征服者威廉)

威廉的亲爹是诺曼底公爵罗贝尔一世,一位很牛的法国贵族领主。但是,威廉从出生就并不完美——他是私生子。中世纪欧洲在教会的控制下,私生子的地位很低,是受歧视的对象。威廉的亲妈只是一个女仆,地位太低了。

私生子威廉最大的优势,就是他爹只有这么一个儿子。所以,他成了指定的继承人。那些贵族亲戚们心里都很不爽,觉得一个私生子继承诺曼底地区,那不是天大的笑话?于是,大家想尽一切办法弄死威廉。

更糟糕的是,在威廉7岁的时候,他爹死了。一个小屁孩继承了这么大的家业,成了诺曼底公爵——于是身边的贵族捋起袖子开始玩阴的,威廉的监护人都被弄死了三个。

然而,威廉很幸运,不仅活了下来。还在20岁的时候得到了法国国王的支持,干掉了那些不服气的贵族,成功的稳住了家业。


如果说前面的经历仅仅算是运气稍好一些,那之后的事情,就是真正的捡漏了。

(哈罗德·葛温森)

我们再把目光转向隔壁的英国,一个名叫哈罗德二世的富二代。哈罗德二世出身贵族家庭,他妹妹嫁给了国王爱德华,他也成了英格兰的摄政王,大权在握。所以,当国王爱德华死了以后,哈罗德自然击败了其他竞争对手,当上了国王。

不过,当威廉听说这件事情之后,心里很不爽。他的姨祖母是英王爱德华的母亲,所以自己也和英王有血缘关系,虽然说这亲戚有点远吧,但总比那个哈罗德好啊,他就是一“外戚”,凭什么继承王位?

于是,威廉告诉所有人,爱德华还活着的时候,曾经说过要把王位传给自己,他要去当英格兰国王……在教会的支持下,威廉招募了一支军队,聚集了庞大的舰队,准备去抢王位了。

但是英格兰的哈罗德也不是吃素的,毕竟他有声望有能力,听说威廉要来,也组织了一支大军部署在靠近法国的海岸线:敢来的话,我一定灭了你!

说实话,哈罗德优势很大,军队数量庞大,而且是本土作战,后勤补给没有问题。到了1066年的夏天,哈罗德的军队士气高昂,等着威廉的到来——每年的夏天,风向才适合进攻英格兰,威廉只能这时候过来。

结果,哈罗德等啊等啊等,都到9月份了,海面上还是看不到威廉的影子——难道这货怂了?不敢来了?

当然不是,威廉的大军早就准备出发了。但是,这一年的海风出了问题,整个夏天都是“反”着吹的。威廉也只能等啊等啊等,等着风向变了再说。


到了9月份,哈罗德等不了了。

(黑斯廷斯战役)

为啥呢?因为他的军队数量庞大,但是很大一部分都是农民。这意味着,秋天到了必须回家收庄稼,不然来年只能挨饿了。哈罗德只能解散大军,等着来年再战吧……

万万没想到,军队刚刚解散,敌人就来了——不是法国的威廉,而是挪威国王带领的军队。挪威国王也是来抢王位的,他听说哈罗德的军队都在海岸线防着威廉,觉得是个好机会,就从北边打了进来。

哈罗德一看事情紧急,赶紧召集了一帮人,星夜行军,4天时间就从伦敦走到了约克,打退了挪威人。

大家不要忘了威廉,他还带着自己的雇佣军队伍,在法国海岸等着呢。

9月8日,哈罗德不得已解散了大军,此时风向依然对威廉不利;9月12日,威廉惊喜的发现,风向变了。9月25日,哈罗德在北边打败了挪威人;9月28日,威廉已经登陆了英格兰。

对的,就是这么苍天弄人,威廉顺风顺水的杀到了英格兰。海岸上根本没有防备,他们立刻修建堡垒,四处抢劫。

哈罗德死的心都有了,刚刚急行军打败了挪威人,现在法国人又来了。没办法,一路跑回来,打呗!一路火急火燎累死累活的赶过来,哈罗德的军队已经是强弩之末了。

然后,黑斯廷斯一战,威廉的弓箭手占据高地一顿乱射,哈罗德中箭身亡……

征服者威廉就这么,轻松当上了英格兰国王,开启了诺曼王朝。

想一想吧,如果当年的海风没有“作妖”,如果挪威人没有趁乱杀过来,威廉成功的可能性也不大。

天意弄人,哈罗德死不瞑目,威廉捡漏成功。


七追风


毫无疑问是清代的绝版《红楼梦》捡漏事件了,清朝光绪年间,北京有一个小书商姓陈,在北京琉璃厂开了一家书店,以卖书为生。也收一些旧书,但是自己本小利薄,运气也不好,从来没有捡漏过什么珍品。

到了1900年庚子之变,八国联军打到北京,慈禧太后带着光绪仓惶逃走,北京许多人也是闻风而逃。这个姓陈的书商想着保命要紧,带着家人逃难去了。

出门在外,全家老小自然花销不小,等到事情平静回到北京,半生积蓄已经荡然无存,连重新起家的本钱都没有,一时间懊丧悔恨不已。

有一天他去朋友家闲逛,朋友说,你不是开书店的么,我家逃难回来,不知道谁给家里扔了两箱书。箱子不错,我留下了,书没啥用,仍也没出仍,你拿去卖吧,说不定能换几个钱,帮我处理下垃圾。

一日,访友于乡,友言:“乱离之中,不知何人遗书籍两箱于吾室,君固业此,趣视之,或可货耳。”

他进去一看,惊呆了,这两箱书竟然是一套全本的手抄版《红楼梦》。大家都知道古代的大世家,嫌弃外边印刷的书都是工匠刻的字,匠气十足,经常会请书法名家抄书,再自己花钱刻出来,这样的私刻版的书,比外边的书可珍贵多了。

而这本书竟然是手抄的母版,自然是价值不菲。他再仔细一看,书装帧精美,每页十三行,每行30字,全书的笔体还不相同,足足有数十种,书的中缝写着抄写着的名字。一看名字书商差点幸福的晕过去,全部都是当时的书法大家,有几个人地位非常尊贵,一般人绝对请不动他抄书。比如其中的陆润痒,此人不但是当时的书法名家,更是朝中重臣,是当时的体仁阁大学士,乖乖这就是当朝宰相呀。

陈检视其书,乃精楷钞本《红楼梦》全部,每页十三行,三十字,钞之者各注姓名于中缝,则陆润庠等数十人也,乃知为禁中物。

这样的几十个人全天下也只有寥寥几人能凑齐他们抄书,这几个人都在宫里,毫无疑问这是大内藏品。

他不动声色,帮朋友清理了这堆“垃圾”。这书是皇宫藏品,自然不能公开售卖,卖给谁被查出来都是灭族之祸,唯有卖给外国人最保险。过了半年,他把书卖给了某外国大使馆的一个秘书,得到一笔巨资,从此衣食无忧。

这本书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原来此书是慈禧太后之物,她爱读《红楼梦》,就组织书法名家抄了一本只为看着舒服,为什么这么多人抄写,肯定是为了图快,一个人抄到猴年马月去,上面还有慈禧太后的批注。

其书每页之上,均有细字朱批,知出于孝钦后之手,盖孝钦最喜阅《红楼梦》也

为什么会流传出来,肯定是慈禧太后逃走后,被宫里的人偷出来准备卖钱的。至于后来为什么没人来取,就很难说了,也有可能是死于混乱之中。

以这套书的珍惜程度来说,估计是全国独一无二的,价值过亿都是保守估计。但是这套书被外国人买走之后就杳无音信,或许现在在外国那个私人博物馆里躺着吧,国宝外流,让人伤心呀。


长安西北夜读史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做皇帝就是最好的职业。

如果在家里呆着,有人来请去做皇帝,恐怕是最厉害的捡漏吧。

莫名其妙做了皇帝的人还不少,就说一下汉灵帝吧。

汉灵帝刘宏(157年,一作156年-189年5月13日),生于冀州河间国(今河北深州)。汉章帝刘炟的玄孙。世袭解渎亭侯,父刘苌早逝,母董氏。永康元年(167年)十二月,汉桓帝刘志逝世后,刘宏被外戚窦氏挑选为皇位继承人,于建宁元年(168年)正月即位。

01

解渎亭侯

秦、汉、魏、晋时期,都是以二十等爵封赏有功之人。

最高等级是彻侯,后来因为避汉武帝刘彻的名讳,改称为通侯,后又改为列侯。

《后汉书·百官志五》记载:“列侯,功大者食县,小者食乡、亭。”

其意思就是,在列侯中食禄于县、乡、亭者,就称为县侯、乡侯、亭侯。

比如曹操的父亲太尉曹嵩封费亭侯,关羽封汉寿亭侯,刘备封宜城亭侯。

列侯跟其他爵位的俸禄一样,都是以实物的形式发放,主要是粟米,可以兑换布匹。

有时候皇帝也发一些钱币、黄金之类的,但数量很少,不属于正常的俸禄。

一般是以年为单位发放,称为年俸。

列侯食俸一千石,按照秦汉时期的计量单位,一石大约是30.75公斤。

也就是汉灵帝刘宏没做皇帝之前,继承其父刘苌解渎亭侯的爵位,每年三万公斤粟米的工资。

今天物价来看,也就是几十万的工资,不算啥,三五口之家也就是个小康,要在一线城市生活还很紧张。

但在汉代,却不得了。

二十等爵第一等是公士,年俸50石,杀一个敌军军官才可以获得。

相比之下,作为解渎亭侯的刘宏,小日子还很过得去,悠哉悠哉,阔阔的小地主。

02

祖上曾阔过

太远的刘邦就不说啦,从东汉光武帝刘秀说起吧。

刘秀作为东汉开国皇帝,传位给四子刘庄,是为汉明帝。

刘庄传位给五子刘炟,是为汉章帝,是东汉第三位皇帝,也就是汉灵帝刘宏的高祖。。

东汉以小皇帝居多,从章帝就开始啦。

章帝(公元57--88年),十八岁继位,在位十四年,活了三十二岁,一共生了八个儿子:

依次是刘伉、刘全、刘庆、刘肇、刘寿、刘开、刘淑、刘万岁。

先立三子刘庆,后立四子刘肇为太子,刘肇十岁继位,是为汉和帝,在位十七年,终年二十七岁。

章帝六子刘开(?--148年),永安二年(90年)封为河间王,以乐成、渤海、涿郡三郡为国。

刘开的儿子很多,记载下来的有:刘政、刘翼、刘得和刘淑四个。

刘政继承了河间王的爵位。

刘翼为平原王,是汉桓帝的父亲。

刘得为安平王。

刘淑只得到了解渎亭侯的封爵。

刘淑去世后,其子刘苌继承了解渎亭侯的爵位。

刘苌早逝,其子刘宏继承了其解渎亭侯的爵位。

说起来,刘宏祖上也很阔,其高祖刘炟也曾是第一大老板,但到了他这个玄孙时,就只是个解渎亭侯啦。

对平民百姓来说,找这么个工作还很不容易。

但对姓刘的来说,这也就是打酱油的差事啦。

03

登基为帝

为了恩泽共沾,普惠刘氏,章帝之后,大多都是小皇帝,而且都不喜欢干得太长。

章帝在位十四年,活了三十二岁。

仅仅过了八十年的时间,先后就有和帝刘肇、殇帝刘隆、安帝刘祐、顺帝刘保、冲帝刘炳、质帝刘缵、桓帝刘志等七位帝王登上皇位。

最小的殇帝刘隆不满百日登基,在位二百二十天。

在位时间最久的就是汉桓帝刘志啦,在位二十一年。

汉桓帝刘志(132--168年),汉章帝刘炟曾孙,河间王刘开之孙,蠡吾侯刘翼之子。

刘翼去世,刘志袭爵为侯。

永嘉元年(145年),年幼的汉冲帝去世,无子。

外戚权臣梁冀拥立渤海王刘鸿之子刘缵(138年-146年)为帝,是为汉质帝,东汉第九位皇帝,时年八岁。

刘缵因不满梁冀的飞扬跋扈,在一次朝会中,当着群臣的面叫梁冀“此跋扈将军也”。

由此引起梁冀的忌恨,就把刘缵毒死啦。

本初元年(146年),刘志就捡了个大漏,被大将军梁冀迎入南宫继位,是为汉桓帝,成为东汉第十位帝王,时年十五岁。

汉桓帝毕竟年龄大了点,心眼多一些。

此时,梁太后临朝听政,外戚梁冀掌握大权,大小事也不用桓帝操心。

汉桓帝就一门心思贪玩,但也不知道他忙活了些啥。仅宫女就多达五六千人,在位二十一年也没生个儿子出来。

168年1月25日,汉桓帝恋恋不舍的抛下后宫一大群女人,自己一个人走啦,享年三十六岁。


汉桓帝刘志驾崩后,皇后窦妙临朝问政。

桓帝无子继位,窦妙就与其父窦武等商议,挑来挑去就把刘宏选为了皇位继承人。

天上又一次掉馅饼,啪叽一下,这次砸在了河间国解渎亭侯刘宏的头上。

窦妙派遣侍御史刘儵守和光禄大夫、奉车都尉曹节等人前往河间国迎接刘宏登基。

建宁元年(168年)正月,刘宏随迎驾队伍抵达洛阳城外夏门万寿亭,由窦武率百官迎接。

次日,刘宏继位,改年号建宁,成为了东汉第十一位帝王。

刘宏不仅捡了个大漏,坐上了皇帝,而且捡了桓帝后宫几千个女人,自然是十分开心,也就玩得不亦乐乎!

玩着玩着,也就把东汉彻底玩完啦。

尽管是捡来的东西,理应也得珍惜才是哦。

自己不珍惜,可惦记的人却不少。

真是皇帝不急太监急,还得连累大家背黑锅,这个有失公允啊。


豹眼看历史


历史上有各种运气爆棚的人,要比较谁是最厉害的比较难,但可以列举一些让人羡慕不已的例子。

天上能掉的最大的馅饼估计就是皇位了。

首先是汉文帝虽然汉文帝是刘邦儿子,但是皇位本来和他没什么关系。在上位的过程中,汉文帝几乎就什么也没干,完全是周勃,陈平辛辛苦苦卒诸吕,把皇位献给汉文帝的,这属于得来全不费功夫类型的。

唐高宗李治

李治的皇位可以说是得来全不费工夫,因为太子与魏王争权夺利,刺激了太宗李世民,李世民害怕玄武门的往事重演,把太子和魏王都pass掉了,李治顺利上位。

其次是明朝的嘉靖皇帝

这个人也属于是人在家中坐,皇位天上来的。如果明武宗好好做皇帝,不去乱搞事情,以至于死了没儿子,嘉靖皇帝绝对没机会。

而且这三个人得到的皇位全部都并非徒有虚名,像光绪皇帝也是皇位天上来,可惜他始终都是慈禧太后的傀儡,最后还送了条命,而这三个都是大权在握,真正享受皇帝权力的人。


熙宁看历史


在世界历史上,曾经发生过很多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事件,而此类事件也可以看做是一种捡漏行为。伊斯兰阿拉伯人的崛起其实就可以看做是捡漏,从开始到结尾都让人们感叹伊斯兰阿拉伯人的幸运,而且这种幸运也让伊斯兰教发扬光大,时至今日依然影响着大众,那么伊斯兰阿拉伯人是如何做到“捡漏王”的呢?

事情还要从六世纪时说起,当时比较发达的地区是近东和中东,这两个区域无论是在经济还是资源方面都赶超其他地区,所以很快就以富贵乡而闻名,而当时这两个地区却经常发生战争,那就是罗马和波斯之间的争斗,当时两个大国都很富裕,但是一旦发动了战争就意味着要耗费大量的资源和人力,而且两个国家一打就是一百年,这样下来不仅让两个国家元气大伤,军事实力也严重受挫。罗马和波斯的战争中虽然都有所损失,但是罗马还是略占上风的,波斯当时的损失比较惨重,而罗马当时为了长期作战,就在西方蛮族投入了大量的军事力量,所以整体来说,罗马当时也下了血本,这样长期作战下去,让原本强盛的帝国开始渐渐衰败。

无论是古代还是近代战争,一旦要计划打仗,那么势必要做好长期作战的准备,罗马和波斯之间的战争就如同一个无法填满的巨洞一样,不仅让国家开始虚弱,也让百姓们怨声不断。在这个时候,一个资源贫乏的民族看到了曙光,这就是伊斯兰阿拉伯人,虽然当时的伊斯兰阿拉伯人依然处于落后阶段,但是在罗马和波斯对抗的过程中,也给伊斯兰阿拉伯人整合力量的时机,所以后来伊斯兰阿拉伯人只用了一千多的兵力就战胜了原本是强国的罗马和波斯。

当然在伊斯兰阿拉伯人刚刚崛起的时候,罗马军队根本就没有将他们放在眼中,毕竟当时伊斯兰阿拉伯人只有一千多军力,但是因为当时罗马和波斯都已经丧失了民心,所以伊斯兰阿拉伯人虽然人少,但是马上受到了百姓们的欢迎,让伊斯兰阿拉伯人的队伍迅速强大起来,后来伊斯兰阿拉伯人只用了二十年的时间就将波斯打败,同时也成功占领了罗马富裕的近东区域,让伊斯兰阿拉伯人成长为一个庞大的帝国。伊斯兰阿拉伯人不仅成为了鹬蚌相争的赢家,也让伊斯兰教一直绵延至今,堪称世界级捡漏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