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遼雖病,勇不可擋也——張遼(完結篇)

話說孫權從合肥撤軍,遭到張遼率軍出城掩殺,幸虧有淩統、甘寧、徐盛、潘璋、宋謙、呂蒙和陳武率親衛殊死護衛,孫權這才馬跳逍遙津的斷橋脫險,此戰江東老將陳武戰死,徐盛、宋謙多處負傷,淩統死裡逃生,但是身負重傷。


此戰之後,張遼的威名是威震江東,讓江東君臣百姓都聞之喪膽。曹操攻克漢中歸來後,收到戰報,對張遼是大加讚賞,加封張遼為徵東將軍。


第二年,也就是建安二十一年(216年),曹操率軍再次南征孫權。大軍開到合肥,曹操親自前去視察昔日張遼作戰的地方,視察完後,再次是對張遼昔日的壯舉讚歎良久。回到合肥城後立刻給張遼增兵,並且多留諸軍。在入冬後,曹操率大軍進駐居巢(今安徽巢縣東北),準備再攻濡須塢(今安徽省含山縣東關鎮)。

張遼雖病,勇不可擋也——張遼(完結篇)


孫權早就接到情報,在濡須口築城據守,以扼守控制濡須水與長江的交匯處。同時,以呂蒙為都督,令其率軍守濡須塢,憑藉以前所建的船塢,置強弩萬張以拒曹軍。等到過了年的春天,也就是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正月,曹操大軍的前鋒到達濡須塢,趁曹軍剛剛到達尚未安營之際,呂蒙當機立斷,率兵出擊,將這支曹軍先鋒部隊擊潰。由於呂蒙等的奮勇作戰抵抗,曹軍久攻濡須塢不克。


三月,曹操見難以速戰取勝,便下令停止繼續進攻。孫權順勢命都尉徐詳為使者前去拜訪曹操,請求歸降。曹操同意修好,立誓重結為姻親,然後留夏侯惇、曹仁和張遼等人繼續屯居巢,自己則率軍回師。


之後的兩年,曹軍忙著和劉備在漢中作戰,長江流域地區暫時處於和平時期,直到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張郃被張飛所敗,劉備的大將黃忠陣斬了曹軍大將夏侯淵,曹操被迫放棄了漢中,漢中終於易手為劉備所有。同年,劉備進位為漢中王。


眼看著黃忠建立了如此大功,關羽耐不住寂寞,率大軍大舉北上對曹操發起北伐,圍曹仁於樊城,而後水淹七軍、擒于禁、斬龐德,一時間是威震華夏。

張遼雖病,勇不可擋也——張遼(完結篇)


曹操見關羽勢頭正盛,感到非常撓頭,由於都城許昌離樊城前線距離不遠,因此動了想要將都城從許昌遷往鄴城的念頭,被司馬懿等人勸阻,轉而繼續派大將徐晃率援軍前往救援樊城,同時暗中聯絡孫權,挑唆孫權趁機進攻荊州。為了讓孫權安心偷襲荊州,曹操召張遼及諸軍悉數離開居巢援救曹仁。


孫權見曹操竟然將居巢守軍全部調走,感受到了曹操的誠意,便立刻答應曹操的建議,和呂蒙定下計策,以呂蒙裝病來麻痺關羽,使得關羽將江陵守軍抽走派往襄樊前線,造成了江陵城的守備空虛,然後呂蒙白衣渡江偷襲取得了江陵城。


關羽在樊城前線也被徐晃所率的曹操大軍戰敗,徐晃軍獲勝時張遼等人還未趕到樊城,因此便與曹操在摩陂(河南郟縣東南,亦名龍陂)會師。張遼到達時,曹操親自乘車出來慰勞他,並派他率軍屯於陳郡(今河南省周口市一帶)。


過後,關羽敗走麥城,被江東潘璋部將馬忠所擒,隨後被斬殺。


關羽死後的第二年,也就是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也因病去世,曹丕即位魏王。在曹操留下的一眾武將中,曹丕最欣賞張遼,上任後就升張遼為前將軍,並分封其兄張汛及一子為列侯。


不久孫權再次叛變,曹丕派張遼回到合肥鎮守,從而讓孫權不敢輕舉妄動,並進其爵位為都鄉侯。曹丕還賜輿車給張遼的母親以示榮寵,並派車馬軍隊送其家人到他駐軍的地方,又預先在當地出告示,告示當地官民,張遼家人將要到來,命令所有守軍出迎。眾軍士將吏都列隊出候拜迎張遼家人,當時圍觀的人都以此為莫大的榮譽。同年,曹丕稱帝,年號:黃初。因而再加封張遼為晉陽侯,增邑千戶,合併以前的分封共為二千六百戶。

張遼雖病,勇不可擋也——張遼(完結篇)


黃初二年(221年),張遼到洛陽皇宮朝拜,曹丕便讓張遼到建始殿會晤,親自訊問他當年在合肥城破吳時的情況和具體細節。張遼講述過後,曹丕向左右嘆息道:“簡直是古代的召虎啊。(召虎即召公是與方叔、尹吉甫、秦仲等齊名的東周大將。他因有平淮夷的功績所以被曹丕借作比喻。)”


於是曹丕又為張遼在洛陽建造屋舍,替他的母親興建殿室,當年跟從張遼突破吳軍陣營、臨時應募的一眾步卒(也就是當年的八百敢死隊成員),都被封為虎賁。


黃初三年(222年),孫權再次向曹魏稱臣。張遼奉命前往雍丘屯兵,卻在那裡得病。曹丕遣侍中劉曄帶著太醫前往給張遼診病,並令虎賁衛士們往來傳達張遼病況,為張遼問病的使者經常在路上互相遇見。梁章巨所作的《三國志旁證》中提到“漢三公病,遣中黃門問病。魏、晉則黃門郎,尤重者或侍中。(張)遼位未至公,而遣侍中,蓋寵之也。”可見曹丕對張遼是如何重視。


然而,張遼的病很久沒能痊癒,曹丕便命人把他接到自己的行營,自己乘車駕親臨,握著他的手,賜給他御衣,太官每天來送御膳。病情稍有好轉後,張遼便返回到他的屯軍之所,盡忠職守。

張遼雖病,勇不可擋也——張遼(完結篇)


恰在那時,孫權又再次背叛曹魏,曹丕派張遼乘船,和曹休一起到海陵臨江駐防。孫權得知張遼至此,不由得想起當年逍遙津的歷險,甚為忌憚,畢竟當年的情況太為兇險,給孫權留下了嚴重的心理陰影,有時候經常在睡夢中夢到自己被張遼掩殺馬跳斷橋,然後一下驚醒,醒來後一腦門子都是汗。


要說在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國的領導者,每一位都是親自馳騁疆場的馬上皇帝,曹操在討董聯盟時期打董卓,曾經被殺得全軍覆沒,幸虧曹洪捨命相救才脫險,後來又在征討西涼的時候,被馬超追殺,也是狼狽逃跑。至於劉備,那被追殺逃跑可以說是家常便飯,習以為常了,在赤壁之戰之前,劉備一直都在各種戰敗逃跑。江東集團奠基人孫策那真是白手起家,而且沒打過敗仗,只可惜年紀輕輕(26歲)獨自巡視的時候被刺客暗殺成功,到了孫權這裡,孫權是從十四歲開始就跟隨孫策征戰了,只不過佔了哥哥孫策的光,除了曾經被陳登擊敗過,再沒有其他敗績,直到逍遙津被追殺,險些遭遇不測。因此孫權在逍遙津被追殺可以說是他這一生中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因此對於孫權來說,可以說形成了極大的心理打擊和心理陰影。


如今張遼再次到來,孫權甚為重視,趕忙敕令諸將道:“張遼雖然抱病,但仍是勇不可當的,千萬要謹慎在意!”同年,張遼與諸將共同攻破吳將呂範。但他的病情卻也日漸嚴重,最後終於在江都病世,一代名將就此隕落,病逝時享年53歲。魏帝曹丕為之流涕,諡曰剛侯。其子張虎嗣任他的爵位。


黃初六年(225年),曹丕追念張遼、李典在合肥之戰的戰功,下詔曰:“合肥一役中,張遼、李典僅以步卒八百人,破賊十萬之眾,自古用兵,未見如此。他們使賊眾至今仍氣為之所奪,真可謂國之爪牙。現分封遼、典邑各百戶,賜一子爵關內侯。”


正始四年(243年)七月,曹芳又下詔在曹操廟中祭祀張遼和已故大司馬曹真、曹休、司空陳群、太傅鍾繇、車騎將軍張郃、左將軍徐晃、右將軍樂進等已故的曹軍重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