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泰山,看日出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在写泰山的诗文中,杜甫这首《望岳》恐怕是最为人所熟知的了。


登泰山,看日出

我站在了泰山面前,虽然有些薄雾,但丝毫遮不住五岳之尊的雄姿,层层的山峦如龙蛇般在蜿蜒,那粗犷的山体就像大地展示出的丰硕肌肉,而我已经在心驰神往“一览众山小”的景象了。

大红门,从这里进去就是泰山的地界,从大红门到中天门的山路还算平缓,沿着山道的石级而上,没有太大的陡坡,山路两边尽是先前游人留下的石刻,从落款看以清代民国的居多,密密麻麻不可胜数,有些山石低处几乎再无下刀之处,而今天的游人若想再做此事,效仿古人刻石留名,则是绝不会被允许的了。

没有多长时间便来到了中天门,游人多在此歇脚,这里有公路可直通山下,如果不想步行上山,可乘车到此,然后再乘缆车直达南天门日观峰。中天门是泰山难得的一处开阔山谷,人来人往,商铺林立,俨然一处小小的市镇,甚是热闹。到了这里便走完了泰山山路的一半行程,从这里开始就没有平缓山路可走,全是陡峭的石阶,著名的泰山十八盘就在前方。

在中天门稍事停歇,我便沿山路继续而上,走过几座石桥,转过几处山谷之后,十八盘便展现在眼前了,石条砌成的台阶,从脚下一走通向山顶,不知有几千几万级,真可以用天梯来形容,光看着就让人顿生敬畏,南天门就高悬于视野之最尽头。


登泰山,看日出

此时还太阳已经西斜,我意识到我要加快脚步,尽量要在天黑之前到达南天门。十八盘的山路很陡,非常考验人的体力,像我的话每走百十来级石阶就要停下休整,头上的南天门仿佛真像是在天上一样,用尽全身的精力向他前行,他却始终都在那里不动。十八盘的山路走到一半多的时候,太阳已接近落山,再看看南开门的距离,天黑之前确定无疑是到不到那里了,我便以一种乐观的态度欣赏了泰山的日落。

登泰山,看日出

起身继续前行,天色渐渐暗了下来,真到夜幕来临,最后只能在黑夜中沿着山路缓慢向上攀登,而南天门隐隐发出的灯光就是我的最终目标。到最后离南天门还有百十来道石阶的时候,每登五六级就要停下来一次,攒够精神才能继续,到达南天门时,天已黑透,从南天门向下望去,来时的山路,层层的山峦都被眼前的一片漆黑遮盖,只有黑色的夜幕上点缀着几点灯光。我随便找了一家旅店住下,用过晚饭,便去休息,等到第二天早起去看日出。(因为是淡季,所以旅店的住宿费用没有传说中的那么高,这一点让我很是惊喜)


登泰山,看日出

第二天,五点起床,此时天还是一片漆黑,但路上去看日出的人们已是络绎不绝赶往日观峰。到达日观峰时,天色已有些微明,透过半山腰的晨雾,还能看到山下泰安市区的万点灯光。

在泰山看日出真的是有一半看运气的,天气预报在此是不管用的,头天来到山顶的游客谁也不知道第二天到底如何,也许头天晚上还是晴朗夜色,而第二天就是阴雨,听说有人为了看日出,一连在泰山顶上住了一周,结果还是扫兴而归。

这是我第一次来看日出,我是幸运的,夜幕退去后,东天已显现出黎明前特有的鱼肚白色,万倾云海展现在眼前,云海之上便是淡蓝色的天空,到此时没有人怀疑今天是个看日出的好日子。


登泰山,看日出

古来有无数人来泰山看过日出,其中以清代桐城派大家姚鼐的《登泰山记》最为著名,其中描写日出的那几句我早已熟记于心,并且无数次在脑海中想象,“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彩;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

接下来我只等待着那一刻的来临了。天色已经大亮,周围山峦景色已经清晰可辨,云海正中靠近天边的地方已变成了橘红,所有的人都在举目而望,突然之间,就在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在那橘红色的云海中闪出一点耀眼的丹红,人群不响起一阵兴奋的喊声,那朵丹红色然后迅速上升,转瞬间一轮旭日就从云海中跳跃而出,光线很柔和,仪态妩媚,就像是一位在舞台上起舞的舞者,尽情展现自己的美。光线把脚下的云海映成了霞红,日观峰上的碧霞祠、玉皇阁也披上了一层仙气,新的一天来临了。

回程时,我实在不忍再走一遍十八盘,所以乘缆车直奔山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