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一起種“糧瓜”(上)


大家一起種“糧瓜”(上)


京城之東有個舊縣鎮,鎮上有個老縣衙,衙門外有座涼亭,亭中有半截石碑。石碑為青石底,碑面上卻無半個字。老縣衙和這半截石碑,都是文物保護單位。說起這半截石碑,還有個來歷呢。


早先,這舊縣也是個縣,縣衙所在地就在這舊縣鎮上,後來才被合併了的,這縣衙也就被廢棄了。但畢竟是官家的房屋,也沒人敢動,這才一直保存下來。


話說明朝正德年間,北直隸通縣張家灣出了個能人,名叫劉九章。劉九章天生聰明,一學就會,過目不忘。15歲考得童生,18歲中了秀才,21歲中了舉,意氣風發地到京城參加會試,也金榜題名。劉九章家離京城近啊,他一看中了進士,就高高興興地回家等消息了。


再說朝政被大太監劉瑾把持著,他可是個貪心的主兒,不放過任何撈錢的機會,這任命官職當然是最好的時機,他哪能放過呀,看誰送的錢多就給誰個肥缺。等了許久,也不見劉九章來送禮,他一生氣,就讓劉九章當了箇舊縣知縣。


劉九章得著信兒,真是又急又氣。他怎麼也沒想到,自己這麼大的本事,居然給派到那個窮縣去當了個七品芝麻官。他懶得去上任,接了告身和官印,卻終日在家中飲酒。


這天,他家中來了一位不速之客,是位50來歲的乾瘦小老頭兒,一雙眼睛卻熠熠有光。他自稱範德光,乃是舊縣的縣丞,到張家灣來,就是特地請劉九章去上任的。劉九章懨懨地說:“我近日身體不好,待身體好了,再去上任不遲。”


範德光不慌不忙地說道:“我原本也不想打擾大人的。可我聽到小道消息,說皇上想到江南去遊歷,那就要經過我們縣。若是皇上得知你未上任,只怕會治罪呀。”


一聽這話,劉九章嚇得跳起來,簡單收拾了幾件衣裳,就跟著範德光去上任了。


來到縣衙外,劉九章見涼亭裡立著塊青石碑。碑是新打的,還一個字都沒刻。劉九章就問範德光,這塊碑是怎麼回事?範德光猶疑著說,他也不知道是怎麼回事。早先,這涼亭中是空的,可兩天前的早上,他忽然發現涼亭中立了塊石碑。問過了更夫,也沒見到是誰立的,更想不出碑有何用。劉九章看了看那塊碑,覺得有幾分詭異。


到任後的幾天,劉九章走遍了屬地內的村村鎮鎮,也瞭解了本地的風土人情,更是失落。這舊縣坐落在平原上,除了出產糧食,就啥都沒有了。自己的滿腹才情,就要被這裡的黃土地埋葬了。劉九章越想越洩氣,整天沉迷於飲酒中。


這天早上,劉九章還在睡覺,範德光慌慌張張地跑過來,驚慌失措地說道:“大人,大人,你快去看呀!”劉九章揉了揉惺忪的睡眼,問道:“什麼事啊?”範德光結結巴巴地說:“那塊青石碑,罵你呢!”劉九章驚得跳起來:“你說啥,石碑會罵我?”範德光只顧了點頭,卻說不出話。劉九章連鞋都顧不得穿,就跑出縣衙去看那石碑。


石碑當然不會開口罵人,但卻刻上了字。字很簡單,劉九章頓時嚇得魂不附體。若是讓上面看到了這些字,他哪裡還有命在?他跑回縣衙,尋了個鐵錘,來砸石碑。砸了十幾錘,那石碑就斷裂了。劉九章還嫌不解氣,又把刻字的半截石碑砸成了粉末,這才停了手,對著圍觀的眾人喊道:“誰再敢胡言亂語,可別怪本官不客氣啦!”


3天后的早晨,涼亭裡又立起了一塊青石碑,碑上刻著字:知縣劉九章到任29天,每日酗酒,不理政務,砸毀石碑,妄言報復。劉九章看了,氣不打一處來,又掄起鐵錘,把石碑砸碎。可是,他也不知道是誰立的石碑,跟百姓們發威也沒用啊,他決定先查出立碑者。


晚上,他就躲在門後,偷窺著門外的動靜。
接連看了兩宿,都沒異常,半截石碑立在那裡,靜靜的。第三天夜裡,他強打精神,仍是躲在門後。劉九章已十分疲累,不知不覺間,就閉上了眼睛。耳聽得三更鼓響,範德光忽然驚慌地叫道:“天吶,鬧鬼啦!”他竟跪倒在地,衝著外面磕起頭來。劉九章隔著門縫一看,也被眼前的一幕驚呆了。


只見半截石碑,正從半空中飄飄悠悠地飛過來,然後穩穩地落在了那半截石碑上。劉九章怎麼會信?他揉揉眼睛,凝神看去,涼亭中的石碑又是一整個了,這不由得他不信了。


範德光磕完了頭,虔誠地禱告著:“大慈大悲的菩薩啊,你就饒過我們吧。我們知錯了,再也不會砸石碑了。”劉九章把他拉到後堂,一個勁兒地給他行禮:“範大叔,你快幫我想個辦法吧。上頭看到這塊碑,我就得被治罪呀。可這碑又砸不得,你說該怎麼辦嘛?”範德光想了一陣子,忽然說道:“眼下看來,只有一個辦法了。”劉九章忙著問道:“什麼辦法?”


範德光說,民間有句話:玉石碑,青石碑,都不如老百姓的好口碑。只要你當好了官兒,贏得了老百姓的好口碑,那石碑上的字自然不攻自破。如果上面看到那碑文就要治你的罪,我自可組織全縣百姓來給你求情。劉九章想破了腦袋也想不出更好的辦法,也只有如此了。

出自《故事林》雜誌

2019年09月上半月刊

圖|來源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